我们的教育在哪里出了问题? 在这个世界上,谁是最可怜的人?毫无疑问是中国的孩子。中国的孩子从几岁起就开始上培优班,小学、初中、高中更是没有周末和假期,在学校和陪优班之间奔波,早出晚归。在我看来,这些孩子简直过的不是人过的日子。 孩子这么辛苦,家长要负大部分的责任。望子成龙、成凤是人之常情,但孩子有没有天分家长是不关心的,只知道填鸭式的灌输呆板的知识。大家都知道刘翔只有一个,你要求没有天分的孩子都成为刘翔显然不现实。而孩子们的智力条件也是千差万别,不可能每个人都进北大清华,家长们为什么要把孩子往死胡同里逼呢? 多少年来,家长都是认为孩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对孩子严格要求甚至苛求是天经地义的,是为孩子好,但好心办坏事的家长比比皆是。孩子们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长大?孩子们从小几乎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除了学习,其他什么都不关心。有的家长甚至说:孩子,你只要学习好,爹妈做牛做马都可以。这样的重负,孩子能承受得了吗?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但我认为“学习”决不仅仅是学习书本知识,孩子们要学习的东西多了,重中之重是要学习“成人”------如何做一个心智健全的人。先成人再成才的道理很多人不是不懂,但在自己孩子那里却过于强调学习书本知识,忽略了“成人”这个主要环节。人不可能生活在真空里,要生活必须和人打交道,如何沟通就是一门学问,需要从小养成好的习惯。如果由于父母的娇惯,孩子从小就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表达和沟通,长大以后在学校与老师同学沟通就会有困难,在群体中就会不受欢迎,时间长了还会产生心理阴影。 而挫折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在温室中长大的孩子走上社会后稍不如自己的愿就会不适应,个别的甚至会走极端。我有一个同事的女儿已经读心理学硕士了,可去年的某一天悄悄的离开了这个世界,没有和任何人包括父母说一声。我的同事已经是五十岁的人了,听到这个消息如五雷轰顶痛不欲生。风华正茂的年龄,不管是学业还是在感情上出现了挫折,如果能及时和好友、老师或父母交流一下,悲剧完全是可以避免的。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健康的身体,比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心理健康,现在很多孩子出事就是出在心理问题上。而家长给予孩子过重的压力,是孩子心理失衡的主要因素。有些孩子高考没考好,自己觉得对不起父母,产生严重的内疚心理,最后出现精神疾患甚至走上绝路,这样的例子并非绝无仅有。这个时候父母肯定会后悔,可后悔有用吗? 我的女儿今年小学毕业,可她一点都没有轻松下来,她妈妈给她报了几个陪优班。这么热的天,可怜的孩子每天要上衔接班,从上午八点一直要上到下午5点半,一周五天,周六还要上新东方英语。这不是疯了吗?对此我是不理解的,也为这个事和她妈妈吵过不止一次,但一切都无法改变,她始终认为自己是为孩子好。 退一步,即使孩子成绩很好了,考进清华北大,最后读到博士,哪又怎么样?如果孩子没有健全的心智,没有与人沟通的能力,没有应付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和智慧,最终还是废人一个。 中国的孩子正走在一条没有光明的死胡同里,他们牺牲了一切的童年快乐,换来成绩单上冰冷的几个数字。从小他们没有时间和机会感受很多美好的东西-------亲情、友情,也没有时间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与神奇。都说中国人聪明,但孩子们在这样的教育下变成了只会考试的机器,没有了想象力、判断力和创造力。这样“自杀”型的教育模式也许会这样一代一代往下传,是尤其让人痛心疾首的。 为了未来,救救孩子。 [此帖子已被 小李菜刀. 在 2009-7-21 17:16:59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