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去济南是新婚之旅,第二次去济南是送子读书,第三次去济南是读书的孩儿不想家,我们想他而前往。 第一次的济南印象是破旧,第二次依然不变,还多一点落后的感觉。这一次感觉变化显著。 济南的起步与武汉同步,也就这二年的事,06年我们去送孩子时,那里正在进行城市翻新,到处矗立着脚手架,现在还正进一步地翻新中。第十一届城运会是这座城市变革的源动力,一切的一切将在今年10月开幕式之前完成。 城市树起了10座百米以上的高楼;三年中架设或正在架设一座现代城市标志,立交桥;街道上行驶的公交车几乎全盘更新,添加了双层巴士和加长通道式巴士。 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济南的城市交通是我所见到的全国城市中管理最好的。济南的双向6车道、8车道的大街并不多,很多路段就是双向2车道。可是在这里从没有塞车之说,至少我呆的三天中如此。的士不是招手即停,的士按道行驶,多车道上行进的的士是无法靠路边的,因为路边是公交专线。公交车靠站依序而行,绝对没有包头现象,包头是交通大乱的症结所在。就是在行驶中公交也是严格走在自己固定的道路上,从不火烧屁股般的七拐八扭。公交司机全部佩带臂章和肩章,待客十分礼貌。所驾车辆有的有星级嘉奖。 一座城市只有把公交车(包括的士)管理好了,才能真正管理好所有的交通,并不在乎非要建多少宽敞的马路和立交桥。有序是最根本的。济南也四处在建城市道路,一股车道照样行驶畅通。这一点武汉应好好借鉴。 济南的不足是旅游业相当滞后,主要是观念滞后。我是周日到的济南,想周一周二带他出去游玩。我走了几条大街,问了几家大旅行社,他们的回答惊人一致:旅游只限周末,其它时候不接散客。推荐的线路也是如出一辙:济南内趵突泉、大明湖、千佛山和泉城广场;济南外则是曲阜、泰安和青岛!所谓老三篇是也。他们抱怨上述三城把游客都拉跑了,没有从根子上找原因。只有周末才能出游的理念严重影响了济南的旅游业。 山东省博物馆规模不大,三层10个展厅,我们看了最下面的3个展顶,除了一副庞大的山东龙吸引眼球外,就没什么值得称道的了。不过它的门票很别致,门票上贴了一张电子标签,供进出门和统计人数二用。我们是下午二点多钟去的,出门显示的人数是53人。可见观众之稀少。湖北省博物馆每日都有数千人,完全不在一个档次。 山东是一个教育大省,却只有三座一类大学:山东大学、石油大学、海洋大学。在济南市只有一所山东大学。上述三所大学,当地考生都要在620分以上才能就读,这极大地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制约了山东经济的全面发展。除了沿海三座开放城市青岛、烟台和威海,除了全省铺开的公路交通,山东好象再没有了什么可以引以骄傲的东西。 长长的护城河成为市民休闲纳凉的好去处,那里集中了泉城72泉中的多个泉眼。  在泉城三日二夜,夜夜明月高照,可又是日日突降暴雨。  泉城广场是济南人的骄傲,号称除北京天安门之外最大的城市广场。   山东省博物馆门可罗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