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州客: 山水情人: 在别人悲痛的时候,对一些让人不太舒服的举动,出于理解而忍一下,也是一德。
嗯,好境界! 不过,我总觉得形式主义也害人匪浅。在我个人看来真是希望自己可以走得安安静静的,如果有人悄悄把我葬了或者火化了,而不足为外人去道,我将觉得这是对我最高的尊重和理解…… 但每个人对待生死的态度是不一样的,《庄子·至乐》云“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然而不是每个人都如此淡定和从容,我觉得这则故事最大的启发就是:每个人都有权利保持自己的态度,如果自己都觉得是为了形式而形式真的没有必要了;但如果自己的方式是发乎情而止乎礼仪,可以继续,也应当受人理解和尊重。 另:楼主是个率真的人,如同庄子,从另一个角度说出了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她跟山水兄弟的出发点是不一样的。我pf,很好也能理解。 再另:山水兄弟,你想怎么个死法撒,我想我还是有机会送送你滴 (joking)
我对楼主七七,当然是很尊重的,对此帖发在七嘴八舌,更是理解,所以才跟帖的。 对于老年时的死亡,年纪轻轻时的理解和想法根本不足一信的。 真能做到“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那种境界,也不是谁都可以的。 我走过大江南北,在城市和乡村,遇到过很多次出殡和办丧事,故事多了去了。 例一,下面这种架势,全武汉大概没几人见识过: (照片也是从来没发过): 百米长的大街上,花圈里高外低有十来层 
那只大花圈,高出屋顶,扣除离地面的距离,当时目测有六米高 
最高的花圈,接近路灯,当时仔细目测,八米高 
写着敬挽的布帘,大约近一米宽,四、五米长 
为死者讳,裁去了所有车牌,选了能隐去单位、姓名、时间、地点等信息的几张,更多照片不发了,因为拍照而发生的惊险故事也不说了 楼主七七,跟了两贴,看过笑笑,不会还有烦恼了吧。 回再另:真要聊死亡、丧事,故事多呢。我想过的死法也多呢: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是其一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