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出世与入世》
朱光潜说:以出世态度做人,以入世态度做事——这是一句很好的话。
又如“不入世,怎出世”,这句话就像“不拿起,怎放下”一样,颇有道理。可到底什么叫入世,什么叫出世?
在她看来,经常被人提起的所谓出世入世,其实更多指的是心灵层面;单就肉身来看,谁人能够是真正的“出世”?
翻开中文字典,这里的[世],大约指的是[世间]之意,其释义是“社会上;人间”。世上本无桃花源,人本身就具有社会属性,除了真正远离人世隐居山林,没有人能够真正离开社会。
即便是寺庙与修道院,也可能不乏烟火气,甚至,也会有阶层之分与权势之争。
仍然是来自辞海,[入世]指投身于社会,[出世]指超脱人世,摆脱世事的束缚。
这两个解释就隐约显出现实与理想的差异。入世,更多的是一种事实;而出世,则偏于一种理想——谁能彻底超脱于人世,摆脱 世事束缚?——这里,也许更多指的是,从心灵上去努力达成。因为从事实上,几乎不可能全全做到。
事实上,每个人都在衣食住行,过着平凡的日常生活,这些每天使用及创造的生产资料,无一不是由共同所在的人类社会所提供 ;而每个人的学习工作,作为个人活动的同时,也因为身为人类的一分子而化为社会活动的一种。
也会有些不同。比如,如果一个人的工作偏重于交流,那么自然身在人群的时间更多;如果是长期独自伏案,孤独宁静的时间则 会更久。
在个人喜好与自由范围内,一个人可以经常参加聚会,与其他人呆在一起;也可以做个典型宅男宅女,在房间里完成自己喜欢或需要完成的的事情。可以选择热闹,也可以选择安静。
看来,出世入世主要并不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无论如何出世入世,人总要吃饭、穿衣,居住在房屋里,乘坐交通工具以出行。远 离这些,任何一个人都很难活下去。
那么,所谓入世,是指一切惯常的生活方式吗?比如结婚、生孩子?进行常规人生理念里所应该进行的事务?
无论潮流如何变幻,一个社会总会有它的主流化生活——建立家庭,繁衍后代。但主流即绝大多数的存在,并不意味着要取消、 或者不允许其他不同的生活方式存在——哪怕是很少数。放在现代社会,独身主义、丁克家庭也不鲜见,且有意思的,越是在文明程度高的地方,自主选择生活方式的范围就更大,自由度越高(在合法范围内)。在很多时候,一个社会的文明化程度,不在于它对[主流]如何肯定及称颂,而在于,它是否给予[少众]或[另类]以足够的生存空间。
如果现代社会里的独身者,迫于外界压力,不得不为婚姻而婚姻,而被动忽略甚至无视自己的内心喜好与选择,那么,这 种所谓的传统意识就已经有形无形侵略到其本应得到尊重的个人意愿。再如一位单身母亲,不管她以什么方式致孕,当她孤苦伶仃抱着所谓私生子在这个社会里饱受白眼并感到走投无路时——这样做法固然不值得提倡,但社会与人群所对待她的态度也决算不得高尚。再比如,同性恋多半会令大多数异性恋者感到难受,更无法造出后代,但并不能因此就强制性取缔同性恋者这种几乎偏于先天性的性取向。
允许合法合理的少数存在,并使弱者呼吸、能够活下去,这才是一个社会的底线。
那些不按照寻常生活方式生活的人,他们也许不合群,却并非不入世。所谓[入世],不在于一个人以何种方式生活,而在于 ,是否在认真面对自己的人生,以及是否认真去生活。
事实上,出世和入世,这个问题与雅与俗一样,是两个根本无法分割的概念,也并无绝对是非高低之分。以确定的概念定义,并试图要分出个清晰界限或好坏出来,那多半是无用功。世上有大半所谓哲学问题,其作用是引发人思考,或探索宇宙奥妙,而根本没有所谓的确切答案。
事实所呈现出的是,由古至今,人们都在出世入世间来回,并希望从中取得某种平衡;当然,那种走绝对路线,如无人沙漠里的苦行僧,或彻底沦落为动物而无思想的人除外——但这毕竟是极少数,大概一辈子也见不到一个。
不同的生活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道路有不同的风景。每个人都在为自己所做出的人生选择承担责任,不同的付出收获不同的东 西。你可能觉得你活得很卖力,别人也未必在偷懒。也有可能,那些选择比较另类的人,需要付出更多勇气,而承担的压力、付出的代价也更大——因更容易不被人理解。
也许在一个言论及思路刚刚开始解放,呈现些许活力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摩擦与冲突,很大一部分来自于许多观念(大到人 生观世界观,小至具体对事物的看法)的不同。
想到应当注意的是: 1、一个人可以肯定自己,却不能随便打击他人——说不过的只得忍;但若是遇着也能说的,哪来的高帽子估计还得飞还哪儿去。若要想用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去强力性打压他人,认为只有自己是正确,那么,别人也会用自己倡导的观念来打压你。
就内心而言,每个人都需要肯定,爱、理解与共鸣,也没人能忍受他人贬低——否则,人不会那么需要所谓百分百肯定、支持、欣赏自己的朋友,或者一旦被反对,就翻脸不认人。
孔夫子说:“以德报德,以直报怨”,这已经是所谓圣人境界;何况,一般人还不是他。所谓胸怀气度都是强人所难,人都是以爱惜对爱惜,以伤害还以伤害;只有尊重他人才能得到他人尊重,让他人自由飞翔自己才能享有一片天空。
2、没必要时时辩论。人与人之间,直接激烈地争锋相对还保持清醒与冷静,难。总是面对面的冲突更是浪费宝贵时间与精力。
有时候偏 于固定或强迫性思维往往不够灵活,缺乏发散及包容性;况且,就算自己脑袋里有九九八十一条思路,但如果有其他人能够多出来一条,也挺有意思。各做各的事,过自己的日子,旁观更多他人呈现,反思自身狭隘及武断之处,吸取有益的东西纳入思想,这是有利而无害的事。
虽然要做到实在很难,但还是欣赏那句话:“以出世态度做人,以入世态度做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2-23 17:49:36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