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相当的一个时间,诗歌一度冷落了。诗歌乃是慢工出细活,在这个人们都很拜金的社会里,诗歌没有自己应有的地位是很正常的。但这并不是说就没有诗歌了,要看到仍然有许多诗歌爱好者在努力。最近一两年国学又重新热了起来,这对于诗歌来说是一个发展的大好时机了,诗歌乃是国学里重要的一部分。 唐诗宋词当然是非常美的,但是非常严格的格律要求也多少束缚了人们帅性而发的情感,因此在五四运动的时候人们提出了新诗运动。其实在唐宋之前,诗歌还是比较自由的,可以押仄韵,句子可长可短可多可少,象《诗经》里面的一些诗、乐府诗等,象著名的《三吏》、《茅屋被秋风所破歌》等都是比较自由的。但是近体诗就非常严格了,一定要依律,对仗等等,这既是律诗发展到诗歌最高峰的原因,也是走向衰落的致命弱点。但是格律诗的光辉一直照耀着我们,现在一些非常好的句子还经常被人们使用着。 诗歌本是怡情的,是有感而发,诺写的时候先看看格律,再照着写就太教条了。于是后来人们写诗趋向于自由体了,我这里说的自由体包括了除格律诗以外的诗歌,古绝古风什么的也是,写起来没有什么拘束,天然无雕琢,很质朴的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于是现在写自由体的在大多数。但是,喜欢格律诗的一直大有人在,只是在某个社会时期多些,某个社会时期少些罢了。最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博客的出现,使得远隔千里之外的人们交流起来非常方便,这也使写近体诗有了一个很好的环境。博客里面写格律诗的人也越来越多了。格律诗有自己独特的音韵美学等方面的意思,其艺术成就是其它类型的诗歌无法相比的,作为中国传统文学的精华,它同时也起着传承优秀文化的作用。 以前碍于格律的拗涩,一直没有尝试,今年夏天,利用闲暇看了一些书,了解了关于格律的一些知识,收获很多。同时自己也试着练笔,发现写格律诗其实并不枯燥,还是很有意思的。重要的是要从基础着手,一开始要弄清楚格律,比如平仄啊、压韵啊,什么是诗韵、什么是词韵、什么是对仗,还有出律、孤平、拗救等等知识,再对照着前人的作品分析,就很容易下手了。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花些工夫学习格律是比不可少的。 当然,到底写什么体,要根据个人的情况了,喜欢自由豪放些的当然是不喜欢格律的约束了,喜欢规矩工整的又觉得自由体过于散淡了,总之因人制宜吧。写诗不能有功利思想,要耐得住寂寞,更不能急于求成,发于心,止于字。能够用诗歌和朋友们交流,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也是一种闲暇很好的休息,更是可以让自己的天地更广阔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