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我迷迷糊糊的又到了33岁的生日了,还是向以前那样过吗?买个蛋糕和家人在馆子里一起吃个饭,这也太平常了吧!再加这个夏天没有怎么出去户外列,干脆找个瀑降的位置小爽一吧,看到论坛的帖子有去上洋溪的帖子,咨询了业内人士也看了别人的帖子,估计这是个入门线路,我可以尽情的玩一下吧,所以把去年去桐麻沟的装备都翻出来了,告别了家人就出门了,因为出门的次数比较多,家人也习惯了,但是都没有想到我这次玩得这大,在徐东见到了神龙见首不见尾的老秋,带10个人和装备就去宜昌了,第一天在宜昌宾馆睡的,我和清茶一个房子,但是我还是不习惯和别人一间房子,特别是男同学,如果是美女,呵呵~~~~~~倒是可以考虑一下(估计晚上更睡不了觉),第二天直接坐车去了上洋村,走了半个小时山路后就到目的地上洋溪,前几个滑,跳潭和几个瀑降点,就开始没完没了的朔溪了,我感觉水里的石头比桐麻沟滑多了,完全是站不住,风景和强度基本上业内人士说的一样是个入门级别的线路。问题是我感觉自己的那股自虐热情还没有完全释放出来啊! 正所谓无巧不成书,就在刚到宜昌的晚上去买第二天干粮的时候听说了老秋第三天要带徒弟和朋友去壕沟,我还~~~~~早就听说了大名顶顶的骨灰级线路就是壕沟,再就是因为05年那个位置出过伤亡事故了的,所以让我一直感觉那个位置特别神秘总想去探探究竟,壮着胆子主动向老秋报了名,确切的说应该是第一天晚上就报名了,第二天去上洋溪的路上就和同事家人报告了一下,说晚一天回家,其实当时心里完全是虚的,但是上洋溪走完后我那自虐情节就又来神了,自信第三天去壕沟应该没有问题,第二天晚上又去北山便利店买了一包吃的,没有想到晚上老秋和四个从武汉来的户外高手加上我和清茶(另外玩上洋溪的几个新人都不让参加壕沟穿越,后来我感觉这是非常正确的)直接去了白果村睡地铺于农家,经过一晚上和老鼠搏斗后,早上6点就起来了,口都没的时间洗就直接吃老板做的清汤面条了,虽然是面条难吃甚至汤里还有毛毛虫,但是作为户外高手还是要拿出阿Q精神,全当鱼翅熊掌给一锅吞了,我把头一天打湿了的衣服和护具穿上了后,冷得我的小便都撒了3次,再看别人高手都是全副武装,自己真自卑啊!好在老秋和我一样的穿着,他无形中给了我一点点鼓励,7点就开始进山了,那简直不是路,劳资还被该死的黄蜂咬了2口,不过旁边的几个队员都被咬了,我心又平衡了,呵呵~~~~,8点左右进了水里,这里要感谢老熊的开路,他的手臂基本上象梵高的图画了,没有一处是好皮子的。到了谷底后,感觉和桐麻沟一样,水好冷,石头好大,两边的山势陡峭,象进了洪荒的原始丛林,让人感觉好阴森可怕,游了一个深不见底的水潭后,就开始不停的爬和跳在各个石头之间,没有多久左脚的螺丝骨和胫骨就先开张,在跳2米的石头的时候下脚点石头太滑没有站住,就卡到了底下乱石里了,顿时就肿起来了,我还以为骨裂了,于是咬着牙齿泡在水了好久,走了走没有问题就跟上了队伍,我靠~~~又开始跳潭了,而且很有点高,潭型有点象个怪兽张着大嘴等着你往里跳一样,心里好虚,没有法子了,后悔药没有买的,旁边根本没有山路可以撤回了,跳吧!我靠靠靠~~~~~~~~~~还没有找到水中的落脚点时候,就发现前几个哥们泡在潭子边看什么,这才看到一个新人拉到绳子一下子就掉下去了,就这样不见了,把头伸下克一看,魂掉一半,太TMD高了吧!还是负角,那哥们好在半空中把绳子拉住了,不然后果很严重哦!我在犹豫好久后还是降了,但是左手关节经受了巨大的考验,因为负角第一次接触,手不敢松辅绳,在岩石边憋了半天才降下去了,接这就开始了艰苦自虐的峡谷穿越的序幕,直到后来都我自己打保护绳结了,而且可以说瀑降动作到了相当潇洒自如的境界,可以和特警帅哥空降有一比了。当然问题也跟着来了,第一是太冷,可能头一天的上洋溪耗了不少的体能,或者是自己穿的太少了点。第二是瀑布的流水力量太大了,如果不是黄飞鸿把我从瀑布里拖出来了,不然我就呛水翘辫子了。第三是石头落差太大了而且落脚点的石头又圆又滑,正面跳距离太大了,反面趴到下又看不到下面的石头方位,为什么老妈不把我的腿子生长点列,完全是对心理素质的大考验。一直到了中午2点的时候终于把最后一个大瀑布降完了,接着开始走2.30小时的桐麻沟了,由于以前来过所以我不太担心了,精神有点松懈了,所以最后一个游出来的。我心里到现在都有点过意不去,因为朋友们帮了我很多,而我自己却没有怎么帮助他们,在这里非常感谢清茶,老熊,飞鸿,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回报大家的帮助。另外多一句,老秋这家伙不错,体力超好,技术熟练,为人低调,安全指导非常到位,值得信任。 介绍一下宜昌的壕沟吧!后面一段资料是转贴的。 湖北的户外圈因其靠近三峡,水多山多峡谷多的地理条件的优势,在溯溪等运动方面开展得相当活跃积极,其整体溯溪和溪降水平也比较高。壕沟,作为一条2005年在湖北地区被偶然发现的经典溯溪路线,因为其极大的落差和下降难度被众人追捧。我们基本弄清楚壕沟的大致方位:其上游位于宜昌三斗坪镇白果坪村,上段叫黑鲫沟,中段叫壕沟,下段叫桐麻沟,溪水的出口在宜昌石牌杨家溪水电站上游大约500米处。单看壕沟的一些数据,就足见其传奇性和危险性:整个峡谷落差在400米,纵身距离大约只有三公里,中间岩石湿滑,悬崖密布,并拥有众多的深潭,落差在5米以上的悬崖,同时连着深潭,需要打保护瀑降的地方大约有20来个,最大的一个三连潭总高度落差在70米左右,最高的一个地方岩降大概有将近50米。整个峡谷迂回曲折,很多地方根本看不到前面的路线,大部分看到的都是拐弯,峡谷两边的悬崖陡峭,基本没有可以爬上去的地点,这意味着只要进了峡谷,就只能一直前进,不能后退。而一旦出事故,自救的可能性也非常小。同时,由于峡谷内终年不见阳光,水温很低,即使在最热的夏天进去,也能冻得人浑身发抖。 也正因为壕沟的极具挑战性,引得无数户外人纷至沓来。一时间,大家将去壕沟溪降引为一种风尚,谁都希望亲身体验一把那号称目前难度最大的线路。有网友留言道:“壕沟,感觉是神圣的地方。”确实,对于喜爱这项运动的人来说,有机会就近挑战一下非常有难度的路线,是件极具诱惑力的事情。更有人将壕沟之行称为“溯溪速成训练营”,你将在这里碰到很多无法想象的地形地貌,再菜的新人,一趟壕沟出来,对于溪降之类估计也熟练得紧——一天让你下降个十几次,再笨的人也都熟练自如了。每次大家拖着一身伤痕爬出崖口,脸上都洋溢着幸福而满足的微笑。一次惊心动魄又精疲力竭的旅行是很珍贵的人生财富。而事实上,我们总会把生活诗意化,尤其是喜欢在“自虐”中体验情趣的户外人。在悲壮、激动、兴奋、感动的情绪背后,壕沟,其实是一个非常残酷的峡谷。 有资深玩家在“壕沟热”之初就提出:壕沟穿越在技术上是存在盲点和缺陷的,因为在这里行军是无退路而言的,从安全的角度来说,这比登雪山还麻烦,登山如有队员出现紧急情况可后撤,而在壕沟,一个队员哪怕腿脚抽筋,都会对全队带来影响。如天气好,大家死活都会熬出来,如天气不测那只能自求多福了。依惯例,中途有队员离场是户外活动中是很普遍的行为,这是一个安全明智的选择。但在壕沟,没有人拥有选择的权利。 拍照水平有限,好多惊险的位置没有拍出来,大家就将就的看吧!呵呵~~~~~~                              [此帖子已被 大有作为 在 2009-9-8 9:18:54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