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走进汉旺 我们到德阳来唱红歌有一个最大的愿望,就是到地震灾区去实地感受一下。虽说那场灾难已过去一年多,但是地震中悲伤、求救、援助以及重树信心的幕幕场景仍历历在目。 头一天接待我们的郭主任和我们闲聊时,说他们已经从那场恶梦中走出来,不再想回忆它。不过她还是不知不觉和我们谈及那段往事,说起孩子们一根根从废墟中竖起的辫子,说起解放军军官看着整楼道卷曲的学生敬上标准军礼,她满含热泪,我们中的女性也是眼睛红肿。 当我们驱车来到汉旺镇时,那种震憾更加强烈。 那座钟楼永远停留在2点28分,成为闻名世界的标志。紧邻的东汽宿舍区大门紧闭,值班人员放我们进入后,感觉一片寒意,43年建起来的100栋楼房杳无人烟。几乎所有的楼房都有破损断裂的痕迹。连建成仅一年最现代化的东汽体育馆也有裂痕。据说在灾后有组织地让职工回来进行过一次清理和搬迁,但是仍然可以看到留下的种种恐怖和慌乱,透过平房看进去,里面一片狼藉;有的楼房的衣架上还凉晒着几件衣物,一年多了还在那里飘摇;有一家三楼窗口还下垂着一条床单结成的长绳,默默地软软地不停地颤抖着! 处在宿舍区最里面的汉旺中学(东汽中学)是此次遭受最严重的地方。校门垮塌,看不到校名。5栋教学楼有3栋随附近的3楼住宅楼一起成为一片瓦砾,那里面有几百条鲜活生命再也没能走出来,也不能清理出来。这座空城将永久保留。 东方汽轮机厂也是重灾区。东方汽轮机厂是典型的三线工程,建成于1966年。当时选址很有眼力,叫着背靠大山(拔地而起的大山有千余米高,大山那面就是死城一座的北川),面向平原。进退自如,防御得当。飞机从平原来,因来不及刹车就撞向背后的高山;从高山过来又因惯性直冲而去,根本看不到也摧毁不掉这座企业。但是它的最大不足就是处在龙门山脉地震带,每年小震不断,东汽人早有搬迁之意,然而在行动上没有赶上大自然的步伐。 走进汉旺时,我们能看到一幢幢破败空无一人的楼房,但是少见垮塌,只有处在龙门山脉边缘上的东汽中学和东汽厂造成成片建筑坍塌。东汽很多厂房都只剩下四周的墙壁,不少的工人还在专注工作中就被突如其来的强烈地震夺去性命。这次地震,加快了搬迁的脚步。绝大部分员工已到德阳上班,老厂只留下1000余人继续未尽的工作,每天乘班车1小时在德阳和汉旺中穿梭。 一场大地震,唱响了一曲东汽之歌,东汽人以最快的速度重新崛起,赢得了世人的尊敬,国家总理温家宝曾四次来到这里,这是对他们最大的褒奖。 从德阳到汉旺的公路二旁延绵几十公里都是江苏省各市援建的医院和住房。 
临时住房仍在成片使用,按照计划明天这些居民将可进入永久性的住房。 
拔地而起的高山,山那边就是重灾区北川。 
让全世界都记住的钟楼和那一时刻。背后是东方汽轮机厂。 
汉旺街头的破损楼房随处可见。 
东汽汉旺办公室主任向我们介绍地震灾情。图中可见新建仅一年的东汽体育馆也有裂痕,全新的场馆再也没有使用价值。背后是东汽幼儿园,它和东汽小学一样,受损不严重,很是幸运。 
半栋宿舍楼。 
平房内一片狼藉。  凉晒几百天的衣物。 
飘摇的垂绳。 
东汽中学5栋教学楼垮塌了3栋。 
远处是另一栋存留的教学楼。 
教学楼上的X形状,是地震的典型伤痕,地震来临时先抖动,接着摇摆,最后就是扭曲。经不起扭曲的就会垮塌,经得起扭曲的也要留下深深的印痕。地震过后很多人对垮塌的都是学校提出质疑,可是在那些遇难的学生中也有不少设计者施工者监理者的孩子,有些人受到强烈刺激失常了,有的直接随孩子而去。所以后来不再有人追究此事。 
在废墟前缅怀孩子们。 
[此帖子已被 庄园之二 在 2009-9-28 21:21:32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庄园之二 在 2009-9-28 21:25:12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