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国庆长假出游回来,一直没有出远门。
都市里的日复一日,除了上班就是回家,偶尔有些公务应酬和私务应酬,也都是只是些疲于的应酬,时时疲于之。
生活就是在这种没有多少差别的时光里度过,近期获得的一点最大的刺激只是偶尔需要动一下脑筋,耍一点手段对付一两个体制内的顽妇对体制中薄弱环节的挑衅。比如如若不能多劳多得,顽妇们就变着花样让自己少劳,而得却不想减少。
终于还是决定出去感受感受了,定在了这样的一个寒冷而下着雨雪的冬日。73年前的这一天,张学良在西安搞事,搞成了一件大事,张自己说是叫做兵谏。
我们没有搞什么事,只是从省城出发,先到地级市孝感,再到县级的云梦,再到乡镇级的烟店,最后还冒雨去了白兆山以及山下的一个典型的村落。
白兆山是诗仙李白“久隐安陆,蹉跎十年”,并在此娶妻生子的地方,清奇古朴的山和明媚秀丽的水陶冶了李白的灵性,赋予了他艺术的源泉。
山的北麓,下着雪籽,山上的气温明显比省城低3.5摄氏度。这个数据是从汽车内的车外温度表的读数上获得的,省城5度,白兆山上1.5度。
一个雨天的这趟诗仙遗踪的探寻,让人感受到的除了室外的阴冷外,再就是这样一个行走顺序中看到的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从都市到乡村的逐级的凄凉。
地级市孝感,车水马龙,人头攒动的景致自是无法与省会城市的武汉相提并论的。仿造省城建起的步行商业街,那种冷冷清清的程度,让我这样偶尔路过的路人都会觉得为那些商家有一丝丝的担忧。
说是叫步行街,其实小车可以一路畅通地开过去,因为,街上的人实在是太少了。即使艳阳高照温度合适的春秋时日,也很难想象那里能繁华到哪里去。
不过,看似繁荣的省城乃至京都的商家商人也自然有他们在繁华掩盖下的烦忧,多的不说,就是不同城市不同地段门面的店租自是不会不考虑与客流的对应关系的。
到了云梦,城市的规模和客流当然是和孝感又差了一个层级。像烟店这样的小镇,街上就几乎没了行人。而白兆山下的破落到小村,挨家挨户呼喊,竟然全无应答,只有散养的家禽,唧唧喳喳躲避一下来人以后,远远地围绕着我这个不速之客叫个不停,但其中竟然都没有犬吠。 很多时候,人们形容一个地方治安如何地好,用一个词叫做“夜不闭户”,意思是不怕贼偷,也不必担心贼惦记。如若实地察看,你会知道这却是因为这些户内,实在是没有什么值得贼偷和贼惦记的什物而已。
逆向行驶带来的凄凉感,估计是促成越来越习惯群居的人们行动的目标瞄准繁华都市的原因。
曾几何时,十年寒窗苦读离开了乡村的学子,告老还乡之时,还是差不多都还乡了的。白兆山下的村子,曾经作为李白夫人的那个女子,她的祖父就做到了宰相。若不是有如此底蕴,怕是也难留住一个叫做李白的游子的心,在那样一处乡野飘荡十载。 驱车回到省城的时候,高速上虽只耗时一小时,下高速进城,却也用了一个多小时。
人们向往都市,即使脆弱的都市时常会发生堵车或者断气以及拉闸限电等让人不快的事情,但是,所有离开乡村来到都市的人似乎都情愿和都市里的众人一模一样在都市各区域间往返挣扎,消耗时日,消耗生命。如若能扎下根来,估计就永远也不会考虑所谓“告老还乡”之事了。 人生这样的行走,似乎已变得不可逆了。 车行于乡村的道间,看着呼啸而过的那些散落于田间的稀稀拉拉的农户人家,我时常地问自己:你能享受得了这样的清净生活吗?!
我没有一试,所以还没有答案! [此帖子已被 茬子 在 2009-12-13 18:40:06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