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有一个愿望——去黄山看雪,都说那是天下一绝,也为多次上黄山不曾遇见那银装素裹的世界。这个冬天开始,就一直在留意黄山的天气,因为工作的原因,放弃了一次黄山的降雪。 在12月初获悉黄山将有一次大雪天气,高兴地兴奋不已;无意中又得到黄山对湖北游客再降票价(只要75元,可是旺季票价的3.3折),手舞之足蹈之。 拿出早已捻熟的计划 ,拿出额济纳回来就再没摸过的装备, 拿出今年剩余的年休,取出这月的生活费 ,在征询刘斌的三河之后 ,出发啦······去圆一个自己的梦想。 没想到动车也会晚点,而且是在始发站(武昌站)始发时就晚点,8:40的车到9:00才开车。冒得办法,中国特色无处不在,但愿新开的武广高速列车不要这样,否则多快的速度也会冲抵了。不过,车上还是很舒服的,虽然有单位的电话在不停地打断我的思绪,感觉仍然不错。车过金寨就看到窗外漫山遍野的白雪,开始在心里屁服自己的决定了,可是后面又不见雪,开始对天气预报有些那个啊 ,那是后话,暂且不提。 火车正常(晚点20min)抵达合肥,找寻到旅游车站(出站右侧400m),顺利上了去三河的巴士(10元),可是剩下的就不能算顺利了。巴士等人、转圈、修车、加油、坏车、转车······1个多小时的路程变成了3个多小时。下车后背着大包、相机包、脚架,顶着纷纷细雨和猎猎寒风在古镇老街的深巷里找寻一个可以放自己躯体的窝。无奈之下,只好在大街门外找了一家条件并不好的旅店,但可以搁下我瘦弱的躯体和硕大的背包。稍事休息,又把自己丢进老街的凄风苦雨之中,我要去慰劳我的胃和我的SD卡。 门户大多早已关闭,门前灯光昏黄,在黯黑的石板上泛出斑驳的白光,街角房檐勾勒出一块块暗影,不知道那里面是什么,像一幅幅黑白版画,凸现明快的皴然。偶尔走过一个行人,走进巷子昏暗的深处,如同走进久远的过去,却把影子拖得长长的,丢在了现在。石板街湿湿的,空气也是凉凉的,清冷的不只是古镇,还有我的快门。 沿河的景观灯虽没有全开,已经可以看出三河素雅古朴而又温柔妩媚。站在三县桥上,看着两边的夜景,丰富有点夫子庙秦淮河的感觉。夜色里依稀停着一些木船,错落在霓虹灯的光影中。桥边一两个小贩守望着,不时有人买完他们的三河烧卤消失在街巷,脚步声越来越远。戏台的灯光没开,仍然看得出它的大气,两个老人对我的脚架发生兴趣,瞅了又瞅,最后终于搞明白了,并建议我白天来拍,会更好些,最好是唱戏的时候来,可热闹了-------估计要等上个把月吧。好的好的,我想。我会再来么? 到三河不能不提吃,当地有句俗话-----玩在黄山,吃在三河。三河镇位于安徽省肥西县南端,地处肥西(属合肥市)、舒城(属六安市)、庐江(属巢湖市)三县交界处。三河古称鹊渚。沦桑的历史,给三河留下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古迹遗产,尤以“八古”即古巷、古街、古桥、古城墙、古庙、古炮台、古民宅、古茶楼景点诱人,佐证和诠释着三河的古老;无处不在的徽派建筑群,粉墙黛瓦,古朴典雅;穿街而过的小南河,流淌着的“二龙街”,关于赵匡胤、赵匡义兄弟逃难至此后相继做了北宋皇帝的神奇传说和生动真实的“小辞店”故事,给今天的人们增添了访古探幽的雅兴;渊源久远的饮食文化,更造就了三河土菜与点心融南汇北之长,又具有独特风味,堪称一绝。羽毛扇、茶干、酥香鱼乍面、富光杯颇受青睐。人文资源厚重,著名科学家杨振宁曾在此就读,两广总督刘秉璋、巡抚潘鼎新及李鸿章在此均有置产。 第二天清晨,在古街的薄雾中开始我走街串巷,访古寻食的旅程。早餐的馄饨不错,特别是汤的味道好极了,就是边上没看到炸油条的,略显遗憾。一路走去,看见炸糍粑、米饺、水豆腐·······唉,可惜我的胃太小。最后还是禁不起诱惑,买了一点香豆干尝尝,哇塞------真是美味 ,现在想起来都还在流口水哟。 因为第二天要赶到黄山,中餐后坐上了回合肥的巴士,回去的时间要快得多,2个小时不到就到了合肥。找到汽车东站(只有这里才有直接到汤口的车),一问才知道,不提前发售第二天的车票,晕哟。找到对面的旅店,放下背包,匆匆赶往包公祠(154路直达)。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铛得了哒铛·······”,“展-----护卫·······”,一路上我不停的在用电视剧里的腔调把自己演绎成那个满脸黝黑清正廉明的大宋官吏,呵呵,好玩哟。包公祠里转了一圈,景致精巧,感觉不错。没进清风楼,在外面远远地看了看,心想:要是包大人健在,肯定不让人建这个楼堂馆所。 第3天早晨坐上合肥---汤口的班车(93元),9:20的车到10:00才出合肥市区,反正我也不赶时间,懒得和他们计较了。晕晕乎乎的醒来,到了太平服务区,司机一声大叫------都下车,吃饭。信了他的邪,快到了还要在路上吃饭?冇得法哟,下车。转悠了一下,好冷!可能也是饿了,将就在服务区吃点吧,来份2荤2素的!看着盘子里的饭------昏+素!吃吧-----这里不是三河哟。 车子直接把我送到汤口换乘站,一个不大的小站。汤口和几年前完全不一样了,出来高速口又反方向走,一时间把我搞晕了,满街都是餐饮酒店、土特产商店········,看得出这里这些年旅游业的兴旺。就连当初冷清的寨西路口,现在的房子也是鳞次栉比,完全看不出当年的自然美景,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进步,不过起码是一种进化-----消耗资源的进化。再换乘站等了半天,终于来了一年桑塔纳把我接到云谷索道,这就是淡季来黄山得到的好处之一-------由于上山游客不多,开不起旅游巴士,就按照旅游巴士的价格让我坐了一趟小车,加上司机的热情关照和对冬游黄山的介绍,值!真值!!! 时间不早了,3点了,担心冰天雪地徒步上山时间不够,决定乘索道直接上山,索道票比平时也便宜一些(65元),一个保安转卖他的团体票,又少了5元,哈哈!来对了嘛。就是由于今天是周四,原定周五上山享受75元的优惠价,卖票的家伙硬是不答应,只好买了115的。有得必有失,而且后来的经历证明我的提前上山决定是完全正确的,是无比英明的,哈哈。 上得山来,直插光明顶。因为对山上的熟悉,加上对拍照的要求,只准备住光明顶了,虽然知道那的条件相当不好。就是上山之后再买冰鞋(不是冰爪)让我多付出15元,遗憾!不过买了的决定是相当明智的。上山都是冰天雪地,稍微不留神,就会来个屁股墩,甚至骨折或垂直下山······· 就差几分钟,上得光明顶前的山丘,太阳已不见踪影。不过我还要在这待上几天,我还怕他不出来?订房、安顿、打水、吃饭、聊天·······,房间、饭菜依然那么贵,依然那么难吃。光明顶山庄的多人间(无卫生间)同样价格在北海、白鹅岭附近可以住2人标间,他为什么那么贵,还那么拽?大概是他的位置好吧。晚上,幸亏我带的睡袋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否则山庄的被窝根本无法让我入睡。 早早起来,比山庄预报的日出时间早起半个小时,赶紧穿戴整齐,带上相机,穿上冰鞋,抓起脚架,直奔熟悉的山庄侧面的日出观景台。这就是住这儿的好处,不用提前2个小时起床,不用抹黑在冰面上赶路。爬山日出观景的山头,那里早已站了不少人,只有另立山头吧。支好脚架,东边一片灿黄,虽然星星还在头顶依依不舍,东方的云层中的太阳早已按耐不住。脚下的云海开始奔腾,远处的山峦只露出层层青黛,一切都仿佛被水墨染过。当我还在如此美景中发呆,一阵风刮过,钻进我的帽子我的衣领我的手套我的裤脚······来不及哆嗦,太阳已露出她耀眼的金边。一阵不停的咔嚓咔嚓,不知道又谋杀了多少菲林和多少内存,但一切都那么自然那么珍贵那么美好。人们开始的安静渐渐变成交流,再变成叫喊欢呼,翻滚的东海披上一层紫红的颜色,海中的山峦如同镶嵌了金边的翡翠珠宝,山的阴面似乎更暗了,皴染的不光是山海,还有不断响起的欢呼。 (未完) [此帖子已被 冈仁波齐 在 2009-12-21 14:44:46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冈仁波齐 在 2009-12-29 13:53:22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