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好玩的人一起在路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转帖 户外探讨:太白再次失踪事件!
2010元旦西太白的鳌山再次发生失踪事件.太白几乎年年都有类似事件发生,为什么同样的问题依然在重复出现?希望和各位一道分析原因,汲取教训,谨记安全这根弦! 1.队伍人数
一个队伍各成员在徒步时不可能同时行进,骑车拉的更远,领队和收队基本不可能顾及所有人,新驴遇到这事能不心里发毛吗?所幸,绝大部分没事,就这么过去了。新人在入队之初,多有类似体会,和想象差别有时相当大,而这就是隐患了。当然也有强驴独行的,所以,限制人数的必要性就显出来了! 2.选择
未受专业培训的众驴大多依靠的还是经验,显然不是一日之功,各位都有或多或少的体会。领队的价值这时就体现出来!队员选择领队非常重要,同时领队有权选择合适的队员.至于风险如何,只要你在关注,就可以看到。 大家都从新驴开始,对新驴来说,夜途或类似低风险活动或许是个好的开始!如果一开始就选择那些存有较高风险的线路,你的安全系数从开始就已经下降.特别提点,下水任何时候都不够安全!除非你有足够的经验,并且在周围人的关注的视野里! 3.规矩
太白最近几次山难,或多或少有这个原因。“害人的不是山,而是人”!磨坊有个版块叫安全回家,以此提醒众驴。 4.学习
没有机会系统学,那这样的事件就是学习的机会。如果掉队了,你应该做怎样的选择?突发状况如何应对?你每次带多少食物?出行前有否准备必要的救生物品?包里有什么东西是必须要带的?(经过本人编辑)
事件回放
元旦期间,省内外约有6、7支队伍上 太白鳌山进行登山活动。其中西安一户外运动俱乐部的一名女队员失踪. 这名失踪队员约4-50岁,身体强健。素有“强驴”之称。一向喜欢跑在队伍最前面。领队虽多次强调要集体行动,禁止单独离队太远,但该队员还是觉得队伍行进太慢,独自遥遥领先。 元月2日早晨几支穿越的队伍陆续起程向导航架进发。此女队员很快将自己的队伍甩下而去。因这一天要行进的路程较远,还要翻几座石海(第四季冰川遗迹),加上大雪覆盖,根本没有明显路径,极易迷失方向。而上百名登山者体力相差较大,因此队伍拉的很长。到晚8点多大部分队员才陆续赶到宿营点。此时天已完全黑透,风很大。所有人都已筋疲力尽。领队清点人数,发现少一个人。而其他队伍也有缺人的。当时那种情况下大家分析认为未到的队员可能在其他地方宿营了。 元月3日早上,领队查遍所有队伍,均未发现失踪的女队员。因为当时还有一支一日游的队伍在2日当天已从苗圃方向下山,还有一支汉中的队伍反方向行进,所以领队不能判断这名女队员是否跟其他队伍下山了。只有安排自己的队伍先按原计划从塘口村下山再说。 领队独自用最快速度下到了塘口村,手机有了信号。马上拨打电话联系。而失踪女队员的手机一直处于关机状态。一日游的队伍和汉中的队伍也称未见此人。中午所有登山者陆续下山,领队问遍所有领队和登山者,未果。其他队失踪者都已找到。据最后见过该失踪者的驴友回忆,2日中午曾在导航架见过这名女队员独自一人坐着,之后便再没人见过。 3下午6时,确认该女队员失踪。当时她身上只背了一个小登山包,内装一个“天石”超轻睡袋,一个抓绒睡袋,少量路餐。 3日晚上接到领队电话说有人走失,西安的驴友和户外协会负责人连夜出动按照领队发来的电话和单位信息寻找家属和单位,协会要求要求领队及时报警,又协调当地政府以及宝鸡户外运动协会、太白县户外运动协会尽快安排当地村民帮助搜寻。户外俱乐部的员工此时赶到失踪者的单位与保卫部的领导开始沟通,让赶往出事者单位的人员直接到体育场和其他人汇合等候单位领导过来协商。晚10点半失踪者单位保卫处处长带人赶到体育场。经协商他们马上返回单位寻找失踪者家人电话并通知前来。后家属找到连夜从华县来到西安。协会也调来救援面包车一辆等候救援。凌晨时分太尉、姜老师、牦牛、秦岭名蛇、小喜子5人等一群兄弟带着家属和单位领导一道分乘两辆车赶赴太白救援。4日早太白县人民政府给协会打来电话说尽最大努力搜救。已经排出警力全力配合搜救。5点与领队在塘口村春明家会和。大脚、太尉、牦牛、小喜子、姜老师及5名背夫从23公里处上山,秦岭名蛇和5名背夫从塘口村上山,展开救援。计划中午在导航架汇合。 从太白县人民政府和前方救援指挥部得到的消息,失踪人员还未找到,指挥部又调集三批人员上山寻找。太白县户外协会的副会长吉祥也亲自带队员上山寻找救援.西安又派出10人的救援队伍增援。宝鸡市户外运动协会也派出3名特别熟悉鳌山的强驴与西安的增援队伍在太白汇合共同开展救援。
尽管数日努力全面开展救援搜索,无果而终.
(本帖经过本人编辑)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2-11 4:08:33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