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不得功名利禄是可以理解的,但舍得在合适的时间离开就是一种大智慧。韩信、杨修如果知道急流勇退不会被杀;李隆基早点当太上皇也不会被逼退位,文体圈就不胜枚举了,知道见好就收、急流勇退的都画上了令人追忆, 令人赞叹的句点;贪恋昔日光彩、不知割舍的都成了反面教材。再红的演员,在接了一堆片子之后,也难免拍出几部烂片。艺术永远应该放在高一些的位置上,如果把艺术变成了一种谋生或者出名的手段,那必然要像陀螺一样地旋转下去。而人生走到张艺谋拍《三枪》,王朔的小说不叫座,章子怡惹人眼球的不再是表演而变成绯闻时,这人生该有多悲剧呀。与一剧成名的赵薇,章子怡不同,陈晓旭与张莉懂得适时舍弃,换一种思维生活下去,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舍不得分手是因为舍不得过去,回忆多是美好的,也是最难拒绝的诱惑。但折叠的爱情就如压在骆驼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最终还是承受不起轻微的重量的。因为折叠是有些不舍,是还有一点感情,当感情全部消耗殆尽那便是舍得放手的一天。所以,何必把残碎的一点感情都燃尽呢?就没有必要再去重复折叠逝去的感情,(我所指的折叠是已经残缺的感情把它折叠起来继续使用)爱火重燃,只能使一段旧情无法永恒。不舍是还有爱,舍得便是放手的那一天。想起来前几天和友人讨论《色戒》中王佳芝和易先生之间到底有没有爱情,还是那个“鸽子蛋”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我个人觉得他们这种从肉体开始的感情,如果双方都是各自喜欢的类型也许可以发展成爱情,但如果是自己讨厌的类型,那只能更讨厌,原著中也说王佳芝是更讨厌梁润生的,虽然肉体给了梁润生,但灵魂却给了邝裕民。女人一般都是因爱而性,那些先性后爱的女人估计是传统的中国女人被迫接受一个事实罢了。所以我是不赞成书中列出的“到女人心里的路通过yd。”那个观点的。从原著来看,其实王佳芝一直爱的是邝,对易先生大不了是不反感或者喜欢之类吧,故事发展的关键还真就是那个“鸽子蛋”起了关键性作用,“鸽子蛋”完全展示了易先生对王佳芝的舍得,而有一种爱就叫舍得。正是这种舍得才造成了王佳芝对易的不舍,原著上是:“这个人是真爱我的,她突然想,心下轰然一声,若有所失。”然后才有了后来的不顾自己后果放走易的行为,到此在我们看来他们之间确实是有感情的,而且双方都为对方而舍得,应该算是爱了吧。
舍即是得,得即是舍!舍清溪之幽,得江海之博;舍方寸之惑 ,得苍穹之大;舍举目之求,得天地之志。这是人生舍得的真谛。舍得是一种精神,舍得是一种境界,舍得是一种姿态,舍得是一种智慧,一种牺牲,一种无我。
今生谁为你舍得,你又为谁舍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