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好玩的人一起在路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武则天,出生于武德七年正月二十三日(公元624年2月17日),624年2月17日-705年12月16日,享年82歲,按《則天皇后實錄》、《資治通鑒》所記。
武则天是一位震铄古今的女皇帝,女人当皇帝,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她仅此一人空前绝后。她不顾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在一片叫骂声中竞逐最高权力;她的政治生涯近半个世纪,整整当了19年皇帝;她在执政和在位期间操纵全局,多谋善断,巩固了唐朝的封建统治;她慧眼识英雄,能用人之所长;她重视生产发展,使生产力水平有了提高;她也实行酷吏政治,血腥镇压皇位的竞争者;她也穷奢极欲,一掷千金,从而又增加了人民的负担。回顾她所有的一切无不与她那“超人”的性格有关。武则天具有男女双性化气质(所谓男女双性化气质是一个人同时具有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的心理特征),它是一种十分理想的性别模式,它发挥了男女两性的优势,既有男性的刚毅豁达,又不乏女性的细致敏锐。这种气质铸就了武则天那“超人”的个性,这使她在以后的政治斗争中具有了天然的承受力,这种性格也就成了她后来叱咤(风云)政坛的本钱。
贞观十一年(武氏14岁)武则天进宫后的某一天,她用铁鞭、铁挝、匕首帮助太宗,制服了吐蕃烈马狮子聪。一个少女为何如此残忍?发展心理学认为:个体心理发展受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的影响。我们已无从考证武则天的先天因素,而后天因素中的自然环境又较为次要。因此,下面仅就影响武则天个性发展的社会环境因素作些分析。首先,家庭因素及生活经历的影响,早年武则天的心理缺乏必要的安全感、归属感,从而逐渐变得孤独、冷漠。早年武则天的家族因受政治影响几经沉浮。其父武士彟原是木材商人,后因支持李渊起兵而成为唐朝新贵;武则天出生时,(唐高祖武德七年,公元618年),其父在朝廷作官;武德八年,出身寒微而被调任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武德九年又被“玄武门政变”后的李世民调回长安;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再次被调出长安出任利州(四川广元)都督。家庭的急剧沉浮、频繁搬迁,必然使武则天幼弱的心理缺乏必要的安全感(残酷滥杀就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为满足强烈的安全需要,就可能不择手段。早年武则天的心理是孤寂凄凉的。其母扬氏一心想生个儿子来提高自己的家庭地位;当生下次女武则天时,她倍感失望,便“很少给这天使般的女孩子温暖”,在扬氏生下第三个女儿后,武则天就被送进皇泽寺作了几年沙弥尼,在那里“尝够了青灯孤寂之苦”。贞观九年,(公元635年,武12岁)武士彟逝死,这个封建家庭的核心与支柱消失,这必然给尚未成年的武则天以沉重的打击。母爱的缺乏、寺院的凄清、父亲的逝世,使武则天缺乏必要的归属感,而逐渐形成孤独,冷漠的心态(从冷漠到残忍仅有一步之差)。其次,受社会因素的影响,武则天逐渐认识到政治斗争的残酷性。武则天出生时正逢隋亡唐兴:前有隋末农民大起义(约公元615—622年),后有玄武门之变(公元626年)。武家正是在这些政治斗争中沉浮。可推测,早年武则天的心理发展可能间接受到政治斗争的影响。武则天进宫后就被唐太宗所宠幸;“她喜欢不厌其烦地听他(唐太宗)讲述处理朝政的事”;“从唐太宗在废立太子问题上的种种表现,深深体会到宫廷斗争的复杂和残酷”。可见,政治斗争又直接影响了武则天的心理发展。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武则天残忍个性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早年心理的孤独、冷漠、缺乏必要的安全感与归属性;政治斗争的影响是该个性形成的催化剂。在武则天的政治生涯中所表现的残忍,我们可以认为她的残酷无情的作法是被她那种特殊的遭遇一步一步逼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