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好玩的人一起在路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我没有经过音韵学的正规训练和诗词鉴赏的规范学习,诗歌的爱好完全是出于业余。这倒不是要标榜自己如何有自学的才能,只是不太想解释自己的专业与爱好是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实,那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夹缝生存里还有领悟诗歌的心绪。我不太能从严格的意义上把这标榜成为精神追求的标志,也许仅仅只是一种平心静气的生活方式,可以活在自我里一点妩媚的奢侈。 最近翻阅到一部大型的唐宋诗歌选本《唐宋千家联珠诗格》,作者参阅了宋代诸种类书编纂而成,这在古代只是蒙童学诗的教本,所论联句构境都只算启蒙,但对于规范诗学仍然意义深远。 选本从杜甫、贾岛、刘长卿等重要诗人的著名诗歌录起,唐宋兼综,所录绝句为多,是一部初入古典诗歌意趣不可多得的综合选本。 我也从未悉心阅读此书,期望借这一个帖子闲话唐音宋调,归纳自己的读诗心得。
宋元之际于济、蔡正孙编集的二十卷本《唐宋千家联珠诗格》,是一部融诗格、选本及评点等多种批评方式于一体的诗学文献。该书将诗格细分为“四句全对格”、“起联即景对格”、“首尾二句相贯格”、“用谁家字格”等340余格,并举唐宋诗人一千余首七言绝句以为例解,蔡正孙对选为例诗的每首诗都有评释。《诗格》编成后,不久就在中国本土失传,但以其便于训导初学的实用价值,自东传朝鲜、日本后,在两国诗坛影响巨大,有多种翻刻本存世。朝鲜时代,为了让此书更大范围地指导国人,成宗(1470—1494)命徐居正(1420~1488)等人把此书翻译为朝鲜语。
——陈彝秋
蔡正孙(1239-?),字粹然,号蒙斋野逸,又号方寸翁,福建建安人。他是宋末著名诗人及遗民谢枋得在福建时的学生,诗学观及立身出处受到谢氏的强烈影响。蔡正孙在宋亡前去临安参加科举考试,未第,遂长期居留于杭州;宋亡后归隐故乡建安,诗酒自娱,坚持遗民立场,不书元朝年号,只书甲子。
——卞东波
这本书实际上是蔡正孙受于济之邀,在于济的三卷原作基础上增补至二十卷。其中借鉴了蔡正孙自己的成名之作《诗林广记》,但比前作的选录范围更加开阔,尤其是增选了更多的南宋诗人诗作,也包括蔡正孙自己及大量宋遗民作品。该书分标三百余格,根据体格,即做诗的技巧不同而分类次列,并参阅《诗人玉屑》、《苕溪渔隐丛话》等重要的诗话作品加以评释,在体系上更为完备。然而,由于该书一直在域外流传,国内鲜有人知,以至于编订《全宋诗》之际竟然没有参阅此书,漏选的诗作数量从《唐宋千家联珠诗格》中来看便有四百余首。因此,该书的文献价值和史料学意义不可小觑。
1、四句全对格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
杜甫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稚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最近事务繁琐,花园小径、初夏荷塘都无暇逛及。那天路过苗圃望见里面青艳欲滴,欣然而入。发现内面竟然有一方小池塘,水面上铺盖着初生的稚嫩荷叶鲜翠可爱,立刻想起了周邦彦的词:“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青圆,一一风荷举”,吟罢怅然。年前便跟一个朋友发下海誓:待明儿闲了,为你的荷花照赋上一百首诗。——真到了面对青池奕叶之时,虽然情绪也纷落絮起,但毕竟是才尽词穷了。平日里读书少,识见亦低,只觉得玩的时候没有尽兴,学的时候更没有任情,在一种贫贱限人的束缚中荒疏颓废,终年靡劳而无所成就。
那么杜甫呢?我这也算穷垣僻陋而至于烦闷躁急无可出尘脱俗,子美之苦又当情何以堪?“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唉!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糁、点”二字凝练奇异,不愧是格律诗歌的老祖宗,做诗漫有惊人语。四句两对,前两句写景,一写窄窄的小径上铺满如絮的杨花,再写青绿的荷叶点缀在溪面上如青铜通宝层层重叠。尤其是首字先形入景,遗貌取神,造物之妙也不过如是吧。选绝句,讲格律联对以老杜开卷,以此首为先,蔡正孙眼光独到,我深为叹服。
水无蛟而不灵,景无情又有何趣?老杜作诗从不是无病呻吟,以点染之工当作情调。在蔡氏的点评中辑录了许多有关杜甫二子的诗句作为“稚子”是其大儿的参证。杜甫有二子:一曰宗文,字稚子;二曰宗武,字骥子。但更多的评论家以为如此解诗牵强附会,过于深求。其实泛指雉子也无伤诗意,老杜作对向来灵活自由。若因“凫雏”指物,而认定此处当为“雉子”,我反倒不感苟同,人与物有何不可对?人与物对,更见出其对仗之老道也,因为这类例子也不胜枚举了。所以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固执的认为此句“微寓萧寂怜儿之感”。后两句平淡而更有余味。满纸流溢着诗人散漫闲疏的生活气息,似乎随兴而起,因情而止,韵味悠长,悱恻动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5-20 19:24:02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