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700|回复: 2

地狱归来 称还会选择攀登

[复制链接]

7840

主题

1万

回帖

7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712103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0-5-22 17: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和好玩的人一起在路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img272258043赴尼泊尔民间登山队员回家 1.jpg
  img272258044-海拔太高张梁不得不戴上氧气罩。.jpg
img272258300-冲顶前张梁特意留影.jpg
 


带着心中抹不去的伤痛攀登道拉吉里峰的深圳队员张梁返深我还会选择攀登
        我回来了。”昨日,此次攀登道拉吉里峰4名深圳队员其中的一位——张梁,昨天下午乘坐飞机经香港回到深圳。面对前来迎接他的媒体,他第一时间说出了感谢的话。而另一位队友饶剑峰则依旧选择留在加德满都继续休整。
  按照原定计划昨天下午近6点,张梁回到了深圳。其所在单位专门为他准备了迎接仪式,从车上刚下来的张梁给记者的第一印象是,人更黑了、更瘦了、胡子更长了,虽然他说自己目前体力已经恢复,但是从他较缓慢的行动以及他疲惫的眼神中可以看出,现在的张梁仍然十分劳累。待坐定后,他首先跟记者说:“这是一次让我一辈子都无法忘记的攀登,悲痛铭刻在心,我的3个队友没了。但是作为一个爱好攀登的人,一个对大山有无比热情的人,我还是会继续选择攀登。”
  张梁告诉记者,在加德满都他见到了李斌、赵亮、韩昕的家属,他们都表现出了无比的勇气。在几日搜寻无果,大使馆宣告失踪者赵亮与韩昕已无生存希望后,家属经商量决定放弃搜救,昨天一同进山对逝者进行了立碑祭奠。早上6点多,三人家属带着前一天做好的墓碑,乘坐直升机飞往位于道拉吉里峰海拔4000米左右的意大利营。那里是徒步登山者的必经之地,风景十分优美,并且不像山上都是无法固定的冰川。家属在那选择了一块平地,将墓碑立好。其中赵亮的墓碑上刻着:“我最大的爱好就是登山”。而有关另一名队友饶剑峰,张梁表示目前他的伤势已无大碍。只是情绪仍然低落,有时会做噩梦。他会在妻子的陪同下,继续在加德满都休息二至三天后,回到深圳。
  接着,张梁对记者回忆和诉说了此次山难的全过程。在诉说的过程中,张梁多次停顿,默默低着头皱眉,让记者感受到山难痛苦的画面依旧在他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遇难山友李斌的最后一句话
  “很冷、很冷,我不想动了”
  从尼泊尔道拉吉里峰风尘仆仆归来,张梁的脸上满是疲惫。接过鲜花,戴上花环,照过相后,张梁缓缓地将这些象征着欢乐与胜利的物件放在了一旁。与前来迎接他的每个人握手、拥抱,张梁的眼中依旧带着哀伤。几位遇难的山友,是张梁心中无法抹去的痛。
  关于赵亮
  应该是,遇难了
  尽管18日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馆已经宣告失踪人员赵亮、韩昕无生存希望,但二人的下落依旧是大家所关心的。对此,张梁沉默了些许说:“他们应该是遇难了。之前是没有找到尸体没能确认,但这么多天过去了。我想,他们应该是遇难了。”
  据悉,赵亮、韩昕和李斌的家属已经为3位罹难的山友制作了金属墓碑铭牌。张梁表示,铭牌将被刻在海拔3000多米的意大利营地的岩石上。“那里有鲜花,有流水,还有雪山。我想,把他们的墓碑安在那里,是他们最好的归宿。3人的家属都十分通情达理大度,他们对事情的理解超乎了我的想象,我也很感谢他们。”
  关于李斌
  不知什么时候,他拔掉了自己的氧气面罩
  据张梁回忆,在下撤过程中,李斌是最早出现状况的一个。“我和赵亮、韩昕他们都将李斌夹在了中间,我们都知道这个时候不能失去意志,不能放弃。但李斌不知什么时候拔掉了自己的氧气面罩,只剩一条胶带飘在外面,背后的氧气罐还在,氧气呼呼地往外跑。他的风镜也摔掉了。人在绝望的时候,总会有些反常,难以自控。他还很兴奋大声跟我说:“‘粱哥,明年我们要继续爬雪山!’但他最后跟我说的话是:‘很冷,很冷,我不想动了……’”说到这里,张梁已经不愿继续回忆。
  关于韩昕
  他最后还在帮我按摩
  在张梁看来,赵亮和韩昕都是属于体能比较好的人,年纪也比他小不少,如此的“没了”,实在是让他想不到。“我们最后在等待救援的时候,我说我冷,韩昕还帮我按摩。那个时候我看他很正常。”张梁对记者表示。“在大概凌晨3点30分的时候,其中的一个向导达瓦突然出现了,这个时候,我注意到韩昕一个人在跑,而此时赵亮已经不见了。下山后,我睡了一整天。我对李斌遇难是有了心理准备,但赵亮和韩昕也出事了,这真让我没想到。”张梁说。
     
队员们正在奋力攀登道拉吉里峰。

   生者的回忆这样从地狱归来
  13日下午1点 登顶
  登山队在5月13日凌晨1点开始攀登,登山的过程,还算顺利,登山队大约5月13日的下午1点多登顶成功。据张梁回忆,当时大家都很兴奋,拍照,摄像,玩得不亦乐乎。不过,张梁同时也指出,原本的安排是每个队员配一个夏尔巴人向导,但出发的时候并没有做到这一点。“至少我上去的时候是一个人,没有当地人陪着我。”张梁对记者表示。
  最后登顶的路线,是领队杨春风所选择的,有的夏尔巴人在登山队冲顶的时候就返回了大本营。最后随着7位登山队员回撤的,只有3名夏尔巴人。一名夏尔巴人单独带着饶剑峰走在了前面,剩下的6名队友则与2名夏尔巴人一起下山。这支登山队没有预计到,这次下山的艰难,是他们所始料未及的。
  13日下午 迷路
  由于夏尔巴人不认识回去的路,登山队只好在杨春风的带领下慢慢地摸索往回走。途中大伙走了不少冤枉路,而张伟更是差点摔下山涧。随着天色的变暗,大伙开始慌乱起来。“我们原来计划着至少要回到一号或者至少二号营地,但没想到,我们居然连三号营地都回不去了。”张梁表示。
  在茫茫的雪山中,登山队艰难地寻找着回去的路,体能就这样一点点消耗。天慢慢黑了下来,风雪更是无情的来临。此时,登山队的队员已经分散,乱作一团。“当时我们只能依靠头顶的灯辨认,谁和谁已经分不清楚了。”张梁叹了口气说。
  14日凌晨1点30分 绝望
  在5月14日凌晨1点30分的时候,登山队停了下来,无助地等待救援。害怕和绝望肆虐着每个人的心灵。“这个时候,我们每个人都出现了状况,失常、无意识地大喊,胡说着乱七八糟的话。在这样的情况下,人已经接近崩溃了。虽然穿着连体的羽绒服,但我感觉我身上的每块肌肉都在发抖。我一遍遍地告诉自己,不能停下运动,不能睡着。”张梁回忆起当时说。
  14日凌晨3点30分 幸运
  在凌晨3点30分的时候,一个叫做达瓦的夏尔巴向导出现了,带领登山队往下走。大约在早上6点多的时候,张梁终于回到了三号营地。
  随后,杨春风组织当地的夏尔巴人继续上去营救,但并没有成功。“他们并没能把人带下来。生命是如此脆弱。如果再在山上待3个小时,我想,我的结果会和他们一样。在我回来之前,饶剑峰告诉我他做了一个梦,他梦见自己没有下来,而是在山里面,慢慢无助痛苦地死去。醒来后,他号啕大哭。”说到这里,张梁的声音哽咽了。
  魔鬼峰”的无情
  “白山”令人恐惧的4个原因
  世界第七高峰道拉吉里海拔8167米,被称为“白山”,巨大的山体绵延50公里,有4个独立的7500米以上的峰顶。1960年5月13日,瑞士、波兰、美国联合登山队首登道拉吉里I峰成功。该队伍攀登上的路线至今仍作为传统路线。50年过去了,道峰的攀登仍然复杂危险,主要困难如下:
  1.山脚下的冰川覆满积雪,积雪下面还分布着危险的冰裂缝。去年春季Piotr Morawski就因跌进冰缝丧生。
  2.山峰上面有很困难的冰岩混合路线,大部分没有固定路线,登山者必须异常小心,不可以出现任何错误。
  3.没有明确的峰顶。基本上每年都会发生令人争议的登顶事件。
  4.暴风雪和频繁发生雪崩。
  
    登山专家的忠告
  王勇峰:登山探险需循序渐进
  “登山探险需要循序渐进,同时组织管理应更加科学,毕竟它是一项较为危险的运动。”中国登山队队长、著名登山家王勇峰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他说,像道拉吉里峰这样的(8000米以上)山峰全世界只有14座,攀登具有相当难度,死亡率统计达到了百分之十。
  他认为,对于登山爱好者而言,探险一定要循序渐进,4000至5000、6000米到7000、8000米,积累丰富经验后再去攀登,“山峰永远会在那里,千万不要做超越自己极限的事情。”此外登山的组织管理工作应该更科学、健全,每次探险前尤其是具有一定难度、高海拔的山峰,一定要做好风险评估和管理,这样可以降低伤亡事故。(综合)
  
    生命的高度
  白雪皑皑的道拉吉里峰已经很遥远了,战友李斌、赵亮、韩昕的身影和笑容已经很遥远了,重又回到喧嚣都市的时候,张梁的心头,是眷恋还是困惑?
  我们这座熟悉的城市,一切依旧。依旧是步履匆匆的人群,依旧是车水马龙的街道,我们依旧走在朝九晚五的路上,我们依旧在种种设置好了的标准化模式中生活。然而,总在一个特定的时候,你的神经会被刺痛,之后在刺痛中疑惑:那个精制整饬的小区,是否就是我们的家园?在股票的起落、房价的升跌或是日日翻新的电器、汽车、家具和时装中,是否寄居着我们的灵魂?当物质极大丰富,当信息扑面而来,当奢侈的商品充斥在我们的身边,为什么我们精神仍会困顿,为什么我们时时会陷入一种莫须有的空虚?
  海德格尔说,人,诗意地栖居在这地球上。然而,我们的诗意在哪里?
  我不知道,山难带来的创痛会在心头横亘多久?我也不知道,我们究竟会为诗意栖居承担怎样的代价?只是面对带着疲惫和伤痛归来的勇士,遥望长眠在道拉吉里峰的勇士,我们必须带着由衷的敬意。因为他们让我们意识到,总还有一些人,不愿自然被祛魅,拒绝诗歌被终结,他们以一己之力,去寻找人性的居所。他们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去丈量生命应有的高度。
  我们的生活需要这样一些人,我们的城市需要这样一些人。即便他们总是略显孤单,即便他们总是充满悲情。然而他们终会让我们看到,人其实还有另外一种活法,可以超拔世俗,可以蔑视平庸,用坚韧和勇气去叩问生命的真相。
  我们应该铭记这样一些人,归来的张梁,即将归来的饶剑峰,永远无法归来的李斌、赵亮,以及当下仍在向着珠峰顶点艰难迈进的深圳勇士们。他们是这座城市的骄傲.(深圳)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5-22 18:03:24编辑过]
相信自己 你就可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2

主题

5420

回帖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45351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0-5-23 12: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看阿娃版主转发的这些新闻帖子。

 

我越来越怀疑人们是否赋予登雪山过多的积极意义和光环而导致一些人为当“英雄”而牺牲。媒体是否也属于绑架登山者的凶手之一?

 

事实上,我越来越怀疑登山究竟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一些什么有益的东西。登山真的可以修炼一个人的人品吗?

 

“我们的生活需要这样一些人,我们的城市需要这样一些人。即便他们总是略显孤单,即便他们总是充满悲情。然而他们终会让我们看到,人其实还有另外一种活法,可以超拔世俗,可以蔑视平庸,用坚韧和勇气去叩问生命的真相。

  我们应该铭记这样一些人,归来的张梁,即将归来的饶剑峰,永远无法归来的李斌、赵亮,以及当下仍在向着珠峰顶点艰难迈进的深圳勇士们。他们是这座城市的骄傲。”
 
这两段话把登雪山者抬得太高。放飞心灵、超脱俗世其实不在于形式,而在于是否在认真思考、认真热爱。仅仅从登山的“放飞心灵、超脱俗世”方面看,纵九峰与登珠峰没任何区别,只是在金钱方面和挑战自我极限及冒险精神方面有差异。
灯光,又名:远方的朋友,蓦然回首,偶尔一瞥,等等 Yanz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840

主题

1万

回帖

7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712103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0-5-23 13: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谁人能以评说?--阿娃不能评说

 

与大多数人不同的是,我们仅仅将登山当作休闲娱乐的爱好,而他们毕竟是人类非同寻常的极少数特殊人群,崇拜雪山,勇攀高峰,不断追求自我更高的境界,竟然可以忘我而眇视自己的生命.

渺视不是无视,渺视是忘我的境界,无视则是愚昧和无知.

雪山归来者经历了人间,地狱,天堂的大门又回到了人间,那是运气...

长眠在雪山者同样经历了人间,地狱,天堂的大门,然而,一不小心跨了进去,永远留在了天堂,那是偶然却是永恒...

 

无论我们这样的耘耘众生中的凡夫俗子怎样评说都是偏面的,没有那么高的境界,如何能看到耘耘众生之外的世界?

 

珍爱生命吧!然而,一旦选择了攀登雪山就是选择了忘我的不归之路--义无返顾!

 

 

 

相信自己 你就可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8-10 00:56 , Processed in 0.05784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