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984|回复: 70

(更新至6月19日古德寺篇)人文武汉-----老房子与老街生态记实。2010年的武汉!

[复制链接]

7

主题

212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3889
发表于 2010-6-4 01: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和好玩的人一起在路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2010年6月3日  搽搽、sgqy2000生活在路上一起扫街,此记!

 

     我不是武汉的?

     武汉不是我的?

 

    我?

    武汉?

    不是的?

 

武汉.武汉-0.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6-23 13:32:22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208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765
发表于 2010-6-4 02: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嘿嘿。。没事哈。。我现在就去看看你们拍的PP美不美
◇.囿時候.﹎.執著⒋壹種 ﹎重負. 放棄卻④﹎. 壹種美麗ヾ.ゲㄗs:.___.﹎í 刪除囘憶....從新來過 í.__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212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3889
 楼主| 发表于 2010-6-4 13: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内衣的地方就有生活!

               内衣高高挂起, 生活就是脚下……

                                     

 

 

            

老房子-1.jpg


 

老房子-2.jpg


 

老房子-6.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6-28 0:36:57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212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3889
 楼主| 发表于 2010-6-5 11: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占位!

武汉.武汉-1.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6-7 0:28:58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212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3889
 楼主| 发表于 2010-6-5 11: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房子-23.jpg

 


 

老房子-28.jpg

 


 

老房子-36.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6-5 12:03:17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212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3889
 楼主| 发表于 2010-6-5 12: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暗淡了风雷激荡,远去了红尘喧嚣,

 我还在这里,等你和一阵风从眼前过……

 

 

巴公房子内景!

老房子-25.jpg


 

老房子-26.jpg


 

老房子-27.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6-5 23:40:11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212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3889
 楼主| 发表于 2010-6-5 12: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房子-19.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212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3889
 楼主| 发表于 2010-6-5 12: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房子-2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212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3889
 楼主| 发表于 2010-6-5 12: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房子-18.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212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3889
 楼主| 发表于 2010-6-5 12: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茬子原创发贴,原文转!

 

 

[原创]凑合心态探讨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眼,我已在我现在住的这套房子里住了六七年了。

    回想当年装修时候的认真劲,感觉到的是一种充实,就是说,把住上好房子这件事情很当一件事去对待。

    六七年以后,按照成本核算的原则,装修的成本已经基本上折旧为0了,要想达到更好的生活品质,则需要进行新一轮的装修。

 

    但是,我觉得我和绝大多数只有我这个条件的人的心态一样,并不会因为理论上折旧为0了就会下决心重新装修。实际上,经过六七年的使用,当年的新房子很多的地方都已经非常的破旧和污浊了,特别是卫生间和厨房。但是,局部的维修和改造,也是需要大动干戈的,比如换换水阀和软管等。特别是维修或者更换热水器,基本上都需要对吊顶进行破坏性处理以后重新来过。

 

    于是,因为怕麻烦而且能够凑合着用,而且已经不是新房了,小区的整个环境也被邻里糟蹋到很让人不爽的程度了,所以人的心态往往就不是能够会和新房装修时候的那样尽心和投入,哪怕是一点小钱,都不愿意花在改造这个已经感觉破败了的环境上。

 

    每次我看到市政设施的很多被损坏的细小部位没有得到及时修补的时候,对自己所在的城市如此地管理不善而非常地生气和恼火的时候,尽管非常地厌烦,联想到自己对待已渐破旧的自身但仍能凑合着用的家居环境也是那种不够认真和尽心地去力求达到完美的心态时,我也就不想太过去计较看到的那些城市环境的不爽了。事实上,计较又有何用,不是自寻烦恼吗?!

 

    这种凑合心态,我感觉绝大多数国人都是存在的,毕竟,追求极致和尽善尽美的人非常稀有,除了个人能力和努力以外,整个大的社会环境氛围也需要同步达到这种境界才行。比如,装修七年以后重新来过,或许只有酒店等重要的商业机构才有能力。而且,人们对新的东西的尽心心态要平稳过渡到敝帚自珍的境界,那也一定是要敝帚真的质量好到了值得自珍的程度。

 

    所以,从凑合心态视角去看那些早已破败不堪的老房子,指望那些破房子的主人会去尽心改善破败状况,几乎不可能。焕然一新,或许只有大资金和大手笔将其推到出来。

 

    对于我自己的感觉而言,若不是能力所限,我可能早就考虑再换一处全新的住所了。住了7年的房子,我都已经感觉太破败了,舍弃之,无可惜之感,何况那些住了几十年了的本身就是凑合着建起来的房子呢!?如果没人愿意投钱改善的破房子,除了无奈地凑合下去,居者只有检讨自己自身能力和努力之不足了。

 

    内心里,我不那么喜欢凑合,所以,我不喜欢看到破败的无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212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3889
 楼主| 发表于 2010-6-5 13: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房子-2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212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3889
 楼主| 发表于 2010-6-5 20: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转载----巴公房子

□作者 方方 
 

每一个走到鄱阳街上的人,都会注意到这幢红色的三角形状的房子。因为它与四周的建筑相比,太为独特。它满带着异国风情立在道路当中,三角形的锐角部位,像一块大礁石,将一条宽阔的马路,河流分岔一样变成了两股。其实这不过是一幢普通的住宅楼,可是因为这建筑设计得标新立异,于是它就变得非常有看相。走到这里,忍不住就想多看几眼,心里也忍不住揣测:这是什么人盖的房子呢?他怎么要这样盖呢?
这幢房子,汉口人都叫它〃巴公房子〃。
我一直这么觉得,每一幢房子,你只要想探究它的背景,你就总能听到它背后那些或饶有趣味或深沉曲折或耐人寻味或潸然泪下的传说和故事。一幢建筑无论好坏,它的那些原本单纯的砖砖瓦瓦沙沙石石,就像单纯的文字一样,一经合为一体,就不再只有单纯。砖瓦沙石将背景和往事,原因和结果,时间和过程,都砌在了建筑之中,把流动的历史和波动的人生中的一个小小段落或细节,凝在了这个固定的时空。于是,你在透过每一条砖缝细细看时,就像是看着一篇旧时的文章,里面的内容真的是很丰富很复杂很令人长想。
巴公房子又何尝不是如此?



巴公房子所在地是以前的俄租界。所以,这段往事我们就得从俄国人来的时候讲起。
最初的俄国人到汉口来的时候,我觉得很有趣。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他们有些鬼鬼祟祟的样子。资料上说,英国人在汉口开埠之后,俄国商船在事先不通报的情况下,也陆续来到汉口。他们在这里兑换桐油、白蜡等货物,他们语言不通,也不与官方打招呼,来来去去,只任意地装载些货物。早期的俄国人就是以这样的姿态与汉口人见面的。
1861年7月,俄国驻上海领事夏德尔兼任着驻汉口领事的差事。因为在汉口没有领事馆,为此,他们在汉口的通商事务便由美国领事代管。这关系有些莫名其妙。直到1869年,俄国人才在汉阳设立了领事馆。他们想在汉阳划定租界,但未被批准,于是只好将领事馆迁到汉口。1903年,领事馆设在现在的黎黄陂路和洞庭街交会的武汉市基督教协会处,后来又迁至现在的洞庭街74号湖北俄罗斯城。
那时节俄国人在汉口做得最大的生意是茶叶。说起茶叶,华茶在世界上名气大得很。有一说认为饮茶就是中国人首创,全世界的饮茶习惯以及种植茶叶的习惯,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中国流传过去的。这说法很让爱喝茶的中国人感觉尤好。有一点可以肯定,茶叶在很长的时间内都是中国最大宗的出口商品。华茶曾经长时间独占世界茶叶市场。当时出口的茶叶主要是红茶、绿茶和砖茶。红茶主要销往英国,绿茶主要销往美国,而砖茶则销往俄国。在北部草原,有条一直通向蒙古高原和西北利亚腹地的驼道,它纵横上千公里,一路驼铃不断,那就是俄国人用来从中国运输砖茶的古道。这条道路的崎岖艰难自不必说,俄国人在这条道上用骆驼从中国内地运送茶叶回国,一走就是上百年,把驼道两边的荒郊野地都走出了城镇。直到开埠后,改用水路,驼道方日渐荒芜。
俄国人最初收购华茶,多是通过晋商为中介。鸦片战争后的1850年,俄国茶商取得清政府贸易许可,得以深入到鄂南羊楼洞一带收购茶叶和砖茶。有此前提,俄国人便将晋商抛开,直接面对茶农。随着汉口的开埠,他们在汉口成立了多家洋行,进行贸易往来。顺丰洋行、阜昌洋行以及新泰洋行多是在这一段时期建立。茶叶生意的兴隆,使得汉口渐次成为中国的茶市中心。
1863年,俄国茶商李凡诺夫在湖北蒲圻的羊楼洞建立顺丰砖茶厂。阜昌洋行、新泰洋行也都设厂于羊楼洞。当时以羊楼洞为中心,茶庄有近百余家,设庄范围东起通山,西迄临湘,南达通城,北至咸宁。每逢茶季,方圆数百里内,舟车往返,水陆如织,茶农们肩挑背负,前后踵接。凭着一个茶字,偏僻的羊楼洞迅速发展成一个繁华热闹的小镇子。羊楼洞用当地的观音泉和三条小川的水制茶。当时就有〃长盛川〃、〃巨盛川〃、〃三玉川〃等〃川〃字号茶。在茶砖上压上〃川〃字,是羊楼洞的标志。直到现在,那里的茶厂依然沿用着这个〃川〃标志。1873年,也就是李凡诺夫在羊楼洞建砖茶厂的10年之后,他将顺丰砖茶厂搬到了汉口,显然,这里比羊楼洞更占有地理和贸易上的优势。
顺丰砖茶厂是汉口的第一家外资工厂。它的厂址选在了英租界下游方向的江滩边,即现在的黎黄陂路口。在这里,俄国人修建了几栋两层砖木结构楼房,围成方阵,耸立三座烟囱。楼房里有当时最新式的蒸汽机、锅炉和多种制茶机械设备,说起来,这也是汉口的第一座近代工厂。为了这个工厂,俄国人还在江滩建立了码头,这也是汉口的第一个工厂专用码头。
关于李凡诺夫这个人,我没有查到他更多的资料,只知道他是个俄国商人,在汉口的俄租界内拥有大量地产。当年从沿江大道到洞庭街,从黎黄陂路到车站路,大部分房地产都为其所有或为其夫人所有。因为他们财产多,交的税款多,所以,在旧俄租界纳税人常年大会上,李凡诺夫和他的夫人每次都同时参加。座落在当年俄租界的吕钦使街即今之洞庭街60号的一幢式样别致的红楼,便是著名的李凡诺夫住宅。这个地方是法俄租界的分界线。所以常常有人认为李凡诺夫的房子是在法租界内。李凡诺夫红楼是典型的俄式民居特色楼房,三层砖木结构,红砖清水外墙,屋顶高低错落,一端有六角形尖塔。它现在已经被住在那里的居民搭建得乱七八糟,纵是如此,我们依然能透过凌乱的色彩和杂乱的外表中看出它曾经有过的华丽岁月。斯人已去,只剩红楼。李凡诺夫住宅具体建筑时间已然查询不到。有人说,他的后人曾经来汉口寻找过其祖父的房子,时过境迁,我也无法与他的后人取得联系。



紧接着顺丰砖茶厂来汉口建厂的是阜昌砖茶厂,那是1874年,比顺丰茶砖厂只晚了一年。阜昌砖茶厂址设在英租界的阜昌街,街名因厂名而起。这条街便是现在的南京路。几乎同一年,俄商新泰砖茶厂亦在英租界下首吉祥街即现在的合作路江边开办。俄国人在内地开办的最大的砖茶厂便是顺丰、阜昌和新泰这三家。
在汉口的茶叶贸易中,俄国人相当厉害。英国人曾经有一段时间与俄国人相争,但最后终于败北。到1894年,由汉口直接装运出口的茶叶为14.7万担,其中俄国人占去了总数的85%。汉口的茶市,几乎被俄商完全垄断。
俄国皇太子尼古拉1891年到中国游历,专门跑来汉口一趟。虽然,他参观了铁厂,对张之洞的实业也颇为关注,但实际上,这位太子之所以对汉口大感兴趣,也还是因为俄国茶商在这里十分活跃的缘故。这一年,是新泰砖茶厂25周年庆典。皇太子专程来参加这一庆典活动。
俄皇太子在汉口显然很是开心,走前表示要捐一座教堂给这里的俄国侨民。两年后即1893年,这座教堂便建成了。它就是位于鄱阳街83号的俄国东正教堂,原先在英租界内。正像李凡诺夫的红楼一样,这座东正教堂也算是比较典型的俄罗斯式建筑。它的体形不大,造型活泼。底层砖墙面由多向透视拱券组成,各面窗口上端均砌成尖拱。外墙采用壁柱、拱券和有雕刻的线角作装饰,处理十分精细。上层平面呈六角边形,屋顶则是绿色六坡攒尖式,铁皮屋面也是绿色的。整个教堂的外轮廓富于变化,飘逸流动。既有其端庄典雅的一面,亦有其轻盈艳丽的一面。由于其风格与中式建筑和众人常见的西式建筑全然不同,故而它在汉口给人独树一帜的感觉,据说东欧的一些小教堂大都是这样的风味。
教堂虽说是为皇太子所捐,但修教堂的钱肯定不会由他自己掏腰包,最后出钱的人自然还是这些把他弄来汉口的俄国茶商们。这位皇太子从汉口回去不久,就当了俄国皇帝,是为尼古拉二世。可惜他的好运不长,俄国革命后的1918年,他被苏联红军处死。这座与他相关的俄国教堂在时隔110年之久,却依然屹立在汉口的土地上。
按照书上说,教堂已是武汉市房屋交易所办公地。但不久前,我去那里的时候,交易所似乎已经迁走,这座百年教堂空荡荡的有如废墟,斑驳的色彩就成了支离破碎的往事。
倒是邀请皇太子参加建厂庆典的新泰砖茶厂所盖建的新泰大楼,近年经整修后,依然以一种簇新的姿态立在汉口的闹市区中。俄国十月革命后,俄国经济一落千丈,新成立的苏维埃政府将砖茶当作奢侈品,不准进口,汉口的砖茶厂几无生意可做。除了新泰被英国资本收购外,其它那些砖茶厂均已停工。新泰大楼是它的新主人英国人修建的。1921年新泰茶砖厂拆除了俄租界河滨街列尔宾街口即今天的沿江大道兰陵路口的原建筑,并在此址上重建一栋5层钢筋混凝土大楼。它竣工的时间是1924年。新泰大楼的设计者是景明洋行。施工者是永茂昌营造厂。景明洋行依然采用古典主义的手法,三段式的构图,中立圆柱,上建塔楼。但是比之它曾经设计过的同类型大楼,新泰大楼省去了许多繁杂的雕刻和装饰,显得简洁清爽而又不失庄重。



与巴公房子密切相关的是阜昌茶砖厂,现在我们就来说它了。
虽然顺丰砖茶厂来得最早,但规模最大的茶砖厂却是阜昌。它的规模宏大,设备完善,工人达2000人之多。在福州、九江、上海、天津、科伦坡以及莫斯科它都有分公司。
阜昌茶砖厂的老板叫巴诺夫,人们叫他巴公,也叫他巴洋人。据说巴公是俄国贵族,沙皇的亲戚。他于1869年来到汉口,不久即被新泰洋行聘为大班。1874年,巴诺夫同另几个在汉口颇有权势的俄国人共同开办了阜昌洋行,巴诺夫做了洋行的联合经理。1896年俄租界开辟时,巴诺夫被推选为俄租界市政会议(即董事会)常务董事。1902年前他甚至还出任过俄国驻汉口领事,算起来,这位巴公巴洋人也是汉口的一位呼风唤雨的人物。曾有〃长江流域第一买办〃和〃汉口首富〃之称的刘辅堂刘子敬父子,便是靠了巴公的提携,倚了巴公的势力,而成为汉口声名赫赫的大富豪。
早在俄租界开辟前,巴诺夫即买下了当时尚是荒地的汉口城堡内的一块地皮,洋人在汉口最初的跑马打球之地就是利用的这块地皮,后因嫌其小,方又在租界外即现在的解放公园一带购地重建。1909年,巴公花了15万两银子,由广大昌营造厂为他修建了这幢汉口著名的公寓大楼。大楼分两期修建,靠兰陵路一边的先完成,因其建筑面积较大,便被称为〃大巴公〃,靠黄陂路这边后建,被称为〃小巴公〃。大小巴公合二为一后,便成了现在被人叫惯了的〃巴公房子〃。
巴公房子建筑面积近5千平方米,高达5层,共220套房间。它的设计到底是谁,却无确切资料介绍。有一说是景明洋行,也有一说是一个俄国工程师设计的。而房地产局的资料在设计者的位置上,则以二字替之:不详。
在汉口,巴公房子是最早的多层豪华公寓大楼是毫无疑义的。只是,它在汉口的著名,并非因此,而是因了这房子的与众不同。它同我们已经看惯了的直角四边形或多边形建筑不同的是,它的平面呈锐角三角形。它立于汉口三路交汇处,用房屋的三边画了个三角形,三角形中间的空洞自然形成一个三角形天井,以替内院,仔细琢磨,这构思也够绝的。如同许多老式楼房喜欢另外加顶一样,巴公房子的锐角处也加盖有尖顶,其顶形如一顶扣在头上的僧帽,令这房子莫名就生出些趣味。整个巴公大楼以平面单元式布局,各单元分别设有出入口。单元分户明确,户内各功能房间布局都极合理而紧凑。
1910年,巴公房子以它独有的姿态矗立在了汉口的街头,它的红墙白顶、三角外型以及它所呈现出来的俄罗斯式的情调和风格,都令路人情不自禁而侧目视之。同时它亦成为有钱人十分喜欢租住的公寓,尽管它的租金很贵。
1912年,生意头脑灵活的巴诺夫将这幢楼卖给了广东银行,价格是18万两白银。他做此屋时花去了15万两银子,不过区区两年时间,他靠这幢房子,便赚下3万两白银。对于普通百姓,这可是个天文数字。
巴公房子现在的地址是鄱阳街46——56号。只是经过岁月风霜,它的外表业已显得苍老,细看到处可见颓败,尤其当年极让人得意的三角中空的天井,而今已然无法入目。用脏乱破旧四个字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93年过去了,虽然时间在剥蚀着巴公房子,但我以为更为够呛的是人造行为。从不修缮和保护房子,本身就是一种破坏。
春天的时候,我绕着巴公房子走了一圈,进到天井里细细地看了一番后,除了扼腕长叹,再无话说。

后话
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结束了沙皇统治。随着这轰隆的炮声,俄商在汉口繁华热闹的茶叶市场也日渐萧条。顺丰和阜昌砖茶厂,均在1917年后停闭,而新泰砖茶厂苦撑了一些年后,终于也于1932年转租给英商,英商将之易名为太平洋砖茶厂。
俄商独占汉口茶市的局面从此结束。时过境迁,俄国人也如潮水一样退出了汉口。在汉口这块他们曾经发财和享受的地方,只剩下这些老旧的房子,是它们把往事依然牢牢地嵌在汉口人的记忆之中。

注:
最近在网上看到武汉市档案馆所办〃兰台在线〃中谈及东正教堂时,这样提到:〃19世纪下半叶,此间住有许多俄国茶商。因俄国以东正教为国教,俄国在汉第一位领事与茶商即在60年代末筹资建堂,1876年由俄茶商波特金从俄国运来建筑材料,初建活动教堂。接着由俄茶商伊望诺夫出资将教堂建成为砖木结构,并于1878年将该堂产业捐献给教会所有。〃武汉方志办的吴明堂说,一般认为这个教堂不是俄国皇太子捐的,是俄国茶商捐的。
我查的资料乃来自涂勇主编、湖北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的《武汉城市建筑要览》一书,不知谁的提法正确。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6-5 20:51:13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主题

9284

回帖

2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19347
发表于 2010-6-5 20: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哈...拍PP扫街打扫卫生!记录老武汉痕迹风情便千,欣赏了!
用镜头记录瞬间无限风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2

回帖

559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592
发表于 2010-6-5 22: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1

主题

4185

回帖

1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07823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0-6-5 22: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片还可以这样拍,学习,瞅机会炼手去。
将调侃进行到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31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9562
发表于 2010-6-6 07: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在秋潭自在舟,漫天黄花劝心瘦。春风不过逐波起,有色最是秋分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31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9562
发表于 2010-6-6 07: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合作路、泰宁街?你还有空闲哟!
自在秋潭自在舟,漫天黄花劝心瘦。春风不过逐波起,有色最是秋分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212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3889
 楼主| 发表于 2010-6-6 10: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合作路,我知道,泰宁街我不知道,反正就是拍片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7-29 19:42 , Processed in 0.146451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