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就是学习的过程
B=记者
V=南希·沃格尔(Nancy Vogel)
B:你们一路沿着泛美高速从北美阿拉斯加到南美阿根廷,为什么选择这样一条路线?
V:当然也可以是亚洲、非洲,或者欧洲我们选择拉丁美洲是因为我过去在中美洲地区工作,很爱这里。南美也是我丈夫从来没到过的一个大陆(除了南极洲之外)。
B:你们已经完成了2万多公里的路程,还有7000公里的路要走。据说到达目的地的时候也是双胞胎兄弟13岁生日。有什么庆祝计划吗?
V:在双胞胎兄弟生日之后不久,我们很可能抵达乌斯怀亚。毫无疑问我们是要好好庆祝的,但在知道我们将到达哪里之前还难以确定该如何庆祝。他们11周岁生日与得克萨斯自行车俱乐部迈卡伦一同在里奥·格兰德沙滩上度过,在河里游泳、划皮划艇。他们12周岁生日在基多,与一些厄瓜多尔当地人和自行车爱好者们一起吃比萨、大蛋糕和冰激凌。13周岁生日?我们还没想好呢!
B:一路上能量消耗很大。对食物有没有特殊的要求?你们夫妻俩一般吃什么?双胞胎兄弟呢?
V:我们只是吃足够的食物,吃得健康一点。我们吃很多新鲜水果、坚果、葡萄干等。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会去当地餐馆,当地人吃什么我们就跟着吃什么。
B:50美元一天的生活开支,是不是意味着你们吃不到特别好的东西,也许导致营养跟不上?
V:绝对不会!我们绝不会在吃的方面吝啬。我们的身体需要许多能量和营养,要通过食物提供。我们想吃多少就吃多少,而且要保证食物质量,也有一些时候我们找不到特别好的食物,就将就着。但只要我们找到了,就会不计代价。
B:你们的两辆自行车跟普通的车有什么不同?花了多少钱购买?平时如何保养维护?
V:从大多数零部件来看,我们的车跟普通车没什么两样,但更为结实,可以承载有时略显过多的重量。我们在车后座安装了钢衣架来放筐子。我儿子和我骑的车每辆800美元左右。有些部分磨损很快,需要经常更换,像车链、车铃、钢丝绳;要常换轮胎、给链条上油等等。
B:在有孩子之前,你跟丈夫也骑车到过近20个国家和地区。都去过哪里?哪一次经历印象最深刻?带着孩子和没带孩子有什么区别?
V:我们两个人去过巴基斯坦、中国大陆(包括西部喀什地区)、印度、孟加拉国、埃及、以色列、埃塞俄比亚、津巴布韦、中国台湾、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挪威、冰岛、加拿大、美国、墨西哥、马里、也门。所有地方都很壮观,我们很享受在那些地方的一切。而以一个家庭为单位骑车去征服世界又是一番不同的风景。我们会选择孩子们觉得好玩的地方多停留一些时间,而不是光去我们成人喜欢的地方。另外,比起以前我们旅行的速度也慢了很多很多。
B:为了有资格评选吉尼斯世界纪录,你们不得不从荒凉的道尔顿高速公路开始旅行。在道尔顿高速上骑了多久?在特别荒凉的地方有没有特殊感受?
V:我们从北冰洋出发。一开始,我犹豫过要不要这样走,因为那里实在很崎岖艰难。但是,当我现在回望过去的时候才发现道尔顿高速是我最爱的地方之一。我很庆幸当初走了这条路且没有改变主意。戴维和我这两天也谈起过这件事,波利维亚高原让他想起了道尔顿高速周围广袤的苔原、茫茫的矮草。然后他说:“我希望我们可以再去那片苔原——我真的太爱那里了。”
B:还遇到过哪些危险的情况?想过为了孩子安全而退缩吗?为什么?
V:骑自行车旅行实际上是一种很安全的旅行方式,研究表明这比坐汽车旅行安全多了。我们确实可以预料到一些可能在路上发生的意外,但要是在汽车或者公交车上遇到意外情况就很难做出反应了。骑自行车不大可能发生意外事故。觉得骑自行车旅行很危险是一个常见的误解,但其实并不这样。我希望更多人知道这一点。到目前为止,我们一家骑车已经走了23000公里,只遭遇过一次小事故。在美国新墨西哥的阿尔布开克,约翰和戴维被一辆汽车撞了。约翰扭伤了两个手腕,但达利尔一点事儿也没有。
B:一路上有没有谁生病?在一些荒凉的路段骑车时,如果没有诊所,你们是怎么处理这一情况的?
V:一路上我们也就得过一些小病,比我们在家的时候少多了。要是生病了去看医生也不会超过几个小时的路程,所以没什么大问题。最严重的情况是戴维的嵌甲。他的脚长得实在太快了,以至于产生了一系列严重的嵌甲问题,后来不得不通过手术来移除。
B:一路上,你们4个人之间交流多吗?如何沟通交流?都说些什么?
V:我们会谈论所有的事情。我们4个人非常非常亲密,分享全部。一家子这样亲密无间是很奇妙的经历。
B:你们计划这次旅行之后休整一段时间开始全球自行车之旅?为什么你觉得全球自行车之旅是可行的?是因为双胞胎一路上的表现让你们有如此大的信心?
V:在孩子们出生之前,约翰和我骑车走了成千上万英里的旅程,经过了许多国家。在2006年到2007年,我们一家一起骑车旅行。骑车环游世界的想法一点也不奇怪。如果你可以骑车10英里,那你就可以骑100英里。如果你可以骑100英里,那你就可以骑1000英里,然后10000、20000英里或者更多。这真不是一件大事。
B:跟你们一样策划环球自行车之旅的家庭多吗?你们之间有交流吗?
V:我估计大概有15或者20个家庭骑车旅行。我们跟他们许多人都有联系。每一个家庭都有他们的特色,都让我印象深刻。我们乐于分享故事!
B:10岁到13周岁的孩子正是成长发育关键期,脱离学校会不会使得双胞胎兄弟的成长跟同龄人有很大不同?你们是如何弥补的?
V:我们的孩子在旅途中比在学校更有机会碰到许多许多人。除了他们在旅行过程中成为了朋友的一群人,还认识了各行各业的人。他们可以透过表面看问题,把新找到的朋友当成是完整的人来看待,而不仅仅通过肤色、语言、信仰,或是他们家有多少钱。
B:一路上你们也会辅导他们学习,一般每天有多少时间?课程的进度如何安排?会有拖延的情况吗?
V:我们的生活就是学校。我们所有时间都在学习。走到加拉帕戈斯群岛的时候,我们知道了查尔斯·达尔文和他的自然选择学说以及适者生存理论。来到玛雅与印加遗址的时候,我们近距离地考量着这个地方,第一手了解了自然母亲。旅行唯一不涵盖的“课程”就是数学。为此,我们随身带着数学书,在旅馆或帐篷里教给他们。跟家里那边同龄孩子相比,这两个男孩都更加优秀。事实上,这也是我们所担心的——他们超越太多了,都不再需要回学校。我们可能一直对他们进行家庭教育,直到上大学。
B:看到两个对你们的质疑,一是让孩子创造世界纪录,另一个是他们的母亲想通过出售旅途经历的文章来获取回报。对这两点你怎么解释?
V:“我们逼迫自己的孩子去夜以继日地骑车旅行”这是不可能的!他们坚持了3年!这是发自内心的,不然也绝不会走这么远。那些说我们逼迫孩子去这样做的人实在是太无知,想得太简单了。我是一个作家,我要写作。这就是我要做的。我不觉得我写文章有任何问题。这也能成为一个质疑焦点?
B:作为父母,一路上双胞胎是你们的负担吗?他们能很好地照顾自己并且帮助你们解决问题吗?
V:当他们慢慢长大成熟,他们也是我们这个队伍中同等的成员。我们有同样的优势和弱点。作为一个团队,我们需要利用每个人的优势来弥补其他人的劣势。认识到这一点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1-2 11:52:46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