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779|回复: 2

[转贴]半脊峰攀登指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6-10 16: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2004年5月4日,七位登山者成功登顶一座未登峰,测得峰顶处海拔5430米。此峰顶隐于一个山脊之后,所以当地并没有该峰的名称,依山顶的形状首登者给它起名为半脊峰。

半脊峰,海拔5430米,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毕棚沟旅游风景区深处,属九寨沟米亚罗黄金旅游线,距离四川省会成都250余公里,成都出发至大本营约需五到七小时。

等高线图说明:本图为一比五万,绿色区为森林复盖区,上海子为大本营所在地,也是公路的尽头,通往C1的兰色线为攀登路线,山谷的黑色虚线为以前的森工公路,现已铺成柏油路;山脊的县界线表示东南角为卧龙县,其它为理县。5414与5430之间为大面积冰川,但没有按冰川的画法表示出来。该图的正南方向就是四姑娘山的幺峰方向,该山脊连接羊满台峰通往幺峰;该山脊向东北方向延伸不远即是阿坝州第二高峰5922的大黄峰。

上海子是毕棚沟内柏油路的尽头,海拔3500米,能够停放各种汽车近百辆,除拥有两座大型彩钢建筑外,每逢五一、十一沟口的村民都会来这里建一些帐篷做旅游生意,民工有很多挣钱的机会,所以对于做背工就要价很高。上海子是做大本营的好地方,彩钢建筑里有很好的餐厅,住还是需要自己搭帐篷,可以建很舒适的大帐篷。

从大本营沿公路向下走约三百米,如果天气好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右边山顶附近的冰川,由于太清晰,会以为很近产生错误的判断。找到一条溪谷沟就很容易找到上山的路了,溪谷沟与公路连接部是较平缓的冲积扇,向上是森林小路,走不远就要翻到溪沟的左侧上山。由于毕棚沟里并没有人家,所以这条森林小路不是很明显,何况四川的森林里是很容易迷路的,攀登活动中一定要做好路标。我们这次上山时森林部分没什么雪,但下山时积雪太厚我们也只得多次停下来找路。

从森林出来后左拐,过一片草坡后有一处较平的林地,其中有破败的牛棚子,测得这里的海拔接近4000米,林地里做营地要清理出平地并不是很容易,而且这里从上海子出发才上升了五百米,所以只是一个营地的备选。如果以这里做营地,走到沟的右边沿着碎石坡直接上攀,是通往冰川的一条直路,但坡度较陡,有近四十度。

从等高线图上看,C2以上是一个环状的路线,那是因为登顶那天天气不好,而我们要经过的冰川坡度在50度左右,为避免强行上攀导致雪崩,我们仍是走的冰川的石脊接合部,相当于雪岩混合地形,为环状路线的顺时针方向,难度较大,最陡处有七八十度。

当时我们想从一处雪沟攀上去,但雪沟太陡,有人为造成雪崩的危险,我们不得不改走岩石山脊,改走的岩石山脊部分为四个绳段,冰雪路线,有岩石可设保护。过了这四个绳段后,是较平缓的通往峰顶的山脊,我们走的山脊的右侧,再有三个多绳段后到达峰顶。

半脊峰TOP(summit ,Lat: 31o 14' 41.1",Long: 102o 55' 39",5430M),峰顶实际上是一条很长的雪脊,雪脊西北侧是较平缓的雪坡,东南侧是雪檐,东南方向还产生一条山脊,并有一座石峰连接遥相呼应。JON本想沿顶峰与石峰间的山脊过去攀登石峰,由于天气和时间的关系只好留待下一次。

登顶时能见度很低,好在此前仅一周的时间JON来探过路,当时天气很好,他清楚记得顶峰附近的形态,下面的图片是探路时拍摄的。


由于冲顶时走的雪岩混合路线太难,或者说下撤会耽误很多时间,而探过路的JON对下撤的路很有把握,我们从半脊峰和5414之间的垭口向下,先贴近5414一侧的岩石,利用岩缝设保护绕到主冰川的中部,然后滑下一段五六十度,七八十米高的雪坡,就是C2冰原了。当时天逐惭黑下来,就没能拍到下撤部分的场景照片。下滑时设了保护,我最后下是拆了保护后退下来。

从C2返回上海子大本营是沿原路走,虽然因大雪费了很多周折,也还算顺利。


点评:

半脊峰的难度在四姑娘山三峰以上,因为它有冰川的原因。五一期间雪已覆盖至3800米以下的森林,已与同高差的玉珠峰北坡二号冰川难度相当。该峰应属于提高级山峰,而它的易接近性将可能成为提高级山峰的首选山峰。


注意事项和计划组成:

该峰可攀登时间为五月至十二月,最好时间为七至十月,反季节的冬季攀登难度过大。无论何时均应注意冰雪崩的发生。

该峰技术装备除个人常用装备外,需使用:短冰镐、雪锥、冰锥、岩锥或机械塞,数量视兵团式修路或阿尔卑斯结组而有所不同。我们这次七人阿尔卑斯结组使用的数量供参考:短冰镐2支、雪锥4支、冰锥10支、岩锥10只、机械塞4只。

该峰除大本营外为两个营地,建议使用阿尔卑斯方式攀登。

我们的攀登过程为:第一天----成都至上海子大本营(六小时),适应;第二天----队员适应休整(我是第二天傍晚赶到的);第三天----大本营至C1(六小时);第四天----C1至C2(六小时);第五天----C2出发登顶后返回C2;第六天----训练半天后从C2返回大本营,再从大本营返回成都。

整个计划完成是六天半,因为回到成都已经是半夜三点多。第五天是我担心次日天气不好而将训练与登顶换了日程,因为当时的队员也是有相当经验的。实际上第六天果然天气差能见度极低。

右图1:从我们5月4号登顶的雪岩混合路线一侧看顶峰。

右图2:从上图的垭口看半脊峰的顶峰。左边是我们5月4日首登时的混合路线。

我认为整个攀登进程可以在七天中完成,前两天的适应是不可省略的,山上可以加一天作为登顶的机动时间,同时适应和组织一定的训练。

C1附近做冰雪训练不是很好的地方,C1至C2那天可以早一些出发,就可以有三小时左右的训练时间,如果次日天气不是很好,还可以做更进一步的训练。我们的C2营地旁就有很好的滑坠训练地,坡度五十左右,高度十米,下面有很好的雪面可以承接未能止住滑坠的练习者;裂缝救援训练也不远,冰桥通过和攀冰就要到较远的地方了,如果天气好登顶那天也是可以节省一些时间用于训练的。如果组队时考虑训练多一些,可以在山上再增加一天,一方面保证登顶可以等好天气,另一方面训练时间近三天,在这样的实际环境中收获也将是其它地区不易获得的。

右图:这是卧龙方向的沟,也有一个美丽的高山海子,据说以前有毕棚沟通往卧龙的小路,类似长坪沟、双桥沟与毕棚沟相通的路,现在长坪沟已经成为一条经典的穿越路线。

关于通讯:毕棚沟管理部门还没有足够的投资用于手机中继站,所以近两年还无法考虑手机这个最方便的通讯工具。C1、C2、峰顶都是走一点就可以看到上海子大本营,但这次不知是天气不好还是人为的原因,我们与上海子大本营的联络一直未能通话,而类似的距离我们的2瓦的对讲机应是可以接通的,也许需要使用5瓦的对讲机。而两年前我们在玉女峰用1瓦的对讲机曾在C2与几乎远一倍位于西大滩的队员通过话。我们认为,在阿尔卑斯行进中,低能耗的小功率对讲机是有优势的,而与阿尔卑斯行进组以外的人群联系,则可以视与对方的距离等多方面因素决定。


原帖 http://www.emg.com.cn/mountain_bjf.asp
北京德胜门中医院精神科http://www.bjdsmyy120.com/ 北京德胜门中医院http://www.bjdsmyysjk120.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2

主题

237

回帖

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0159
发表于 2004-6-11 10: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图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6-20 16: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来自 上面 网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5-22 08:28 , Processed in 0.03711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