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会议会址早上八点半开放,凭二代身份证领票进入,每人每天只能进入一次。在我的印象中,遵义会议会址在一个独立的土坡上。因为中央红军打下遵义城以后,首脑机关都搬进了黔军旅、师、军级以上军官的私宅,而这些私宅通常是脱离平民百姓的。现在看到的遵义会址和后来看到的毛泽东、博古、李德、陈云等住所如今全都淹没在民宅之中,不经意是难以发现的。
在邻街的大门正中,高悬着毛泽东题写的“遵义会议会址”,据说这是毛泽东为中国革命纪念地唯一的一次题字。大门和其内的小楼的朝向呈90度,所以参观是从边门进入的,让大家一进去看到的是会址正面。小楼原为黔军25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人官邸,修建于30年代初,为二层中西合璧砖木结构式建筑。整个建筑分主楼、跨院两部分。主楼楼屋四周有回廊,楼房的檐下柱间有十个券拱支撑,保留了我国古建筑“彻上明造”的结构风格。楼上有梭门梭窗。檐柱顶饰有垩土堆塑的花卉。东西两端各有一转角楼梯,外面加有一道木栅栏。红军攻占遵义后,红军总司令部就设在此楼,朱德、周恩来等军事负责人及其家属也住于此。毛泽东则居住在距此二站地中华南路边上的一座小山坡上,他在那里说服了王稼祥和张闻天,最终由他们俩的提议和强有力支持,方扳倒了李德、博古和周恩来的三人团,确立毛泽东在中央红军中的领导地位。这次会议被誉为中国革命的转折点。
这里说点题外话,也算是沾点题吧,也就是为什么说这次会议是中国革命的转折点。所言没有引用官方观点,基本上是我的个人认识。毛泽东是一个军事奇才,他一生只当过半年兵,其所有的军事源动力就是二本书,《三国演义》和《孙子兵法》。南昌起义失败后,中共领导人散的散,逃的逃,朱德收拾其余部来到了井冈山,可是同为共产党员的居山为王的王佐等人不买朱的帐,同时也怕朱夺其地,将朱德等红军赶出井冈山。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也失败了,也率部跑到了江西南边,也上了井冈山。他完全凭着个人魅力,让王佐等人腾出了位置,容下了走投无路的红军根苗。以此为起点,毛泽东与后来复回的朱德部合力开创了中央红军根据地。本来过得有滋有味的,哪知中共在上海的首脑机关受到重创,王明吓晕了,跑到了苏联,剩下的全来到了江西瑞金,并且都直接摘果子,当然地当上最高领导人。此时领导红军的是所谓的三人团,即李德、博古和周恩来。李德是一个典型的教条主义者,一丝不苟地靠着书本和经验指挥在异国发生的战争;博古包括他所形成的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没有给人留下什么好印象,应该是中共帮派势力的始祖,自然谈不上什么军事能力;周恩来是外交天才,但军事上比毛泽东差很大一截。就是这三个人基本毁了红军的根基。幸亏毛泽东坚持要跟着红军长征,尽管什么都不是,可是可以影响人。通过湘江之战,红军大伤元气,才有人想起了毛泽东。也是毛泽东的积极主动串联才有了遵义会议。从遵义会议后,毛泽东真正体会到有权就有了一切,此后,直到去逝他都将权牢牢掌控在手,不容有人有半点阴谋。当毛泽东有了施展拳脚的地方时,便领导军队一步一步向着中国革命胜利阔步向前。四渡赤水,摆脱了蒋介石军队的围追堵截,红军在陕北找到了新的根基;抗战中,红军在日本人和国民党军的隙缝中发展壮大;解放战争中,毛泽东领导解放军从北打到南,然后四面开花,彻底摧毁了蒋介石的统治,建立了新的政权。
由此可见,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转折点所言不虚。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9-9 10:44:02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