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标的话,我们把信息发布出来,让公众知道。
不要小看这个动作,这是行使公民的知情权。
请看:
为何要自测空气? “我为武汉测空气”活动属于“我为祖国测空气”活动的一部分。
北京
2011年11月以来,华北地区几场灰霾天气让北京市民苦不堪言。位于北三环的美国驻华大使馆院内的空气检测仪对此发出了“严重有害健康”、“有毒害”的警告,而同时北京气象局的监测结果却是“尚可”、“轻微污染”。二者的巨大差异和市民的主观感受成为微博上热议的话题。 北京环保NGO达尔问自然求知社负责人冯永锋对二者差异产生的原因很清楚。二者的检验标准不同是根本原因,简单的说就是北京气象局在监测中漏掉了空气中最重要的标志性污染物-PM2.5细微颗粒(粒径小于等于2.5的颗粒),而美国人只测最关键的PM2.5。PM2.5可谓集诸毒于一身的致命杀手,现代化生产、生活活动产生的有害物质经过燃烧、碾压、分解后都可以附在其上。PM2.5直径太小,以至于可以直接进入肺泡,或者停留在肺脏,或者进入血液,不但引发肺脏疾病,还引起心血管、神经系统疾病。这算是近20年来工业加速现代化造成的空气污染新形态,中国政府的空气监测标准还停留在90年代以前的认识上,自然无法反映真实情况。如何让市民了解空气质量的真实状态,成为当前最急迫的任务。正所冯所谓:“不知问题的所在,就无前进的方向”。 达尔问自然求知社从2011年5月份开始,就开始自测空气,并放开检测设备,借给普通市民自测空气。12月16日,达尔问负责人冯永峰在北京举行的一次发布会上,了解到有人提出要募集1000台便携式P M2 .5检测仪式发放给全国的环保组织。 受其启发,冯永锋发起了“我为祖国测空气”活动,他认为目前获取身边真实的环境信息较难,有必要让更多的公众通过某种渠道加以了解。长期以来,人们对于空气检测的疑虑,更多地集中在政府部门会不会测,测了会不会公布,公布的数字是不是真实准确。 现在他所正在组建一个环保小组,以便在以后有序持久地对当地空气进行检测,他也正在设立专职的岗位,这样工作就更加有效。冯永锋说,用便携式检测仪测出的数据并不算权威,但可以作为参考数据推动公众关注空气环境的现状,接下来他还计划在重庆、长沙、武汉、南京、成都等城市募集检测仪。 事实上,在经历这几月对于PM2.5的热议,从民间到政府形成了良性的互动,针对PM2.5检测的相关政策措施也有望尽快落地。在2011年底闭幕的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工作大会上,环保部部长周生贤给出了PM2.5、臭氧纳入监测的实施时间“四步走”的方案。 他表示,2012年将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PM2.5和臭氧监测;2013年在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开展监测。 2015年在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开展监测,而2016年则是新标准在全国实施的关门期限,届时全国各地都要按照该标准监测和评价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并向社会发布监测结果。 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项目主任周嵘说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称,时间表的发布对于推动全国全面开展监测PM2.5有积极作用,但在备受公众关注的PM2.5信息公开的问题上,相关部门存在着避重就轻之嫌。 周嵘说,PM2.5与公众健康有紧密的关系,五年的等待实属漫长。环保部应倾听公众的呼声,进一步明确要求各地政府,在开展PM2.5监测工作的同时进行信息公开。
武汉
在由达尔豪斯大学(Dalhousie University)科研人员利用两台NASA卫星仪器监测仪器检测数据生成的“全球2001年至2006年PM2.5的平均值气溶胶总量分布图”中我们可以看见中国的华北,华东,川中最差;华中,渭河流域次之;除了东北、北疆、西藏、滇西、川西达标外,其余地区其余皆不达标(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标准:10微克/立方米以下为达标)。
其中武汉年平均pm2.5含量在70-80微克/每立方米,仅优于华北,接近最差。
而武汉市环保局公布的2011年武汉蓝天天数已经超过300个,这和我们的主观感受与常识有何等的落差。(见武汉市环保局网站:“今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有望达300天 明年启动PM2.5 监测并公开数据”)。可见自测武汉的空气是多么的必要。
如何为武汉自测空气?
当武汉市的自测空气团队获得了自己的pm2.5检测仪之后,该如何测空气呢?
自测团队有一些初步的构想,来与大家分享:
在2012年内:
1、组成一支由自行车骑友和自然之友会员为主的测试团队 2、在官方pm2.5检测结果定期发布之前,做到至少每天发布中心城区pm2.5信息一次 3、在官方pm2.5检测结果定期发布测发布后,为主要的自行车骑行线路、目的地检测pm2.5质量 4、通过定期的流动监测,绘制各季节武汉市空气质量分布图 较远规划: 1、开展“寻找武汉市最佳空气地带”活动 2、团队并入自然之友武汉小组,成为自然之友武汉空气污染长期项目的承担者 所有这些活动都将通过“我为武汉测空气”新浪微博与大家互动,号码为:@wuhanair ,欢迎fellow。
我们还有意开放测试仪,让市民自己动手,检测自己生活环境的空气质量,相关办法制度正在制定中。
我们更希望听到来自市民的建议,你希望如何自测空气,希望你把浮现在脑中的点子留给我们。
请跟帖此博文,或者在微博中向 @wuhanair 提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