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好玩的人一起在路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近日,又是满覆的雨,和膨胀的云。忽而记起,已是六月了,那云色自是不与五月的烟落同。忆佳节是端午,而又是江南草长莺鸾,柳谢云雨初泽的时节,雨和云又何止借来缱离愁。好在出行的几日,天气晴好。想来心楞上的人,皆是安好。 临近的恩施,虽算不上江南,但那险峻的高山,形同蜀地的异族人情,与水灵精丽的妹子,也是心上一道纵深的挂念。一路夜行逶迤,路程虽颠簸,仰靠也安宁,因为未知,始终充满着难言的美。只将思念,暂且搁置。晨起被喧闹惊醒,漱罢饮就,收拾妥当,便一路再行。途中利川山路,忽遇一片云海。澎湃而柔情,连绵不尽,迢迢不绝。此时正是清晨,天朗气清,如洗的碧落被团团白色托起,清丽的晨光斜照,晶亮但不刺眼,脉脉而不失遒劲,只在缓缓流年。行之缓缓,心也缠缠。 重门深锁*绣花针 转眼来到利川古建筑群大水井。见过这么多的古建筑,大水井确实别具一格,融明、清、民国三代于一体,浑然天成于一座庄园。大门虽小,但是院墙却不高,加之座落于山间,隔望的山坡已可看到前排的整个清代二层门楼。微黑的青砖,灰的瓦,符合清王朝摇摇欲坠的残阳夕照光景。廊檐上用雕刻的白菜托起,寓意起“财”。倒是新鲜。旁边有个民国的月牙门,按说朝代风格是不搭,但是所有建筑既有古典的特性又融合了当时少数民族的风貌,所以就像是雨后园林,百花齐放却是不失统领。进门右手边,仅存一座明代厢房。细看那砖瓦,果然砖砖细致,雕花淡雅清绮。少了哗众取宠的喧嚣,也少了强说细数的繁复,就那么非凡卓立的矗立在百年的光阴。门口有一妇人,淡然的浣洗着衣裳,忽而就遥想起了清雅的夕阳靠近过来,薄光照人脸的画面,轻诉说着明朝末,这样一段末世前最后的一段婉约唯美而又心有余我戚戚焉的旧时光。从进的大门中到进的第二道月牙门,看着门小,越往里却越是庭外含庭,厢中有厢。房屋结构密致,但一样不少几进几出,一样不少天井和蓄水池也意为聚财池。像是各地的小庭院微缩放入庭中,一院即一景。足见汉族文化风格对少数民族的影响。 来到一处黑仄低矮的小门前,据说这是土家小姐的绣花楼。重门深景中的柔情似水,不禁让人驻足。延足迹踏上窄小陡仄的楼梯,感叹旧时女子的行为不易。上了楼,走过一小处楼板,眼前出现一个长长的过道。透过过道窗纱往外看,白云遐迩,蓝天映瓦,时光悄然静止。过道算宽算长,也许,此地女子喜爱群处绣物,浓云下的此楼一定是承载了多位红颜的喜闻乐愁。寒来暑往,窗外云裳依旧,墙内却是人比黄花。针下思念的那个人,折梅寄江北的那个人,可在针刺织物中感受点点滴滴?墙高飞不去,无鱼沉尺素,只有涵燕送情,衔云却朵朵,针针线线,缱绻初现。见锦上繁华片片,却只是借来一段韶光,终究化去阶前雨,空与月。厮守的那个人,举案齐眉的那个人,可得长相长依?还是空余一段痴念,转眼情去非人? 几千年来的声声泣泣,怎一个“长门”可抵得住?世人笑我多情,可知我本依眉红妆,纤纤似水本是天分,又奈何风花雪月极尽之美,春华秋实生生不息。万事万物唯美不禁,我唯有观瞻尽述,才不负那一世的吸风啜露,兰菊可养。且不论巾帼,且不论须眉,若都做到极致,只为尽此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