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15|回复: 1

[转贴]张半仙测字(民间故事)

[复制链接]

108

主题

73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3031
发表于 2004-8-22 12: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崇祯四年,台州府城东门外来了一位测字看相的白胡子张先生,他与众不同的是不但测字,还兼带看相,他不但用拆字法以测凶吉,还用言、行、形、意拼字,还会综合运用字、相、意、行来判断凶吉。他在东湖边古樟树下放一张桌子,桌子上放一叠供顾客测字用的字牌,一具大砚台,一块墨,三支大、中、小号不同的毛笔供顾客写字用,桌前放一把竹椅子专供顾客就坐。自己坐在一把紧靠着樟树杆的藤椅上,左侧树杆上钉着一枚钉子,钉子上挂着一只绣有“仙”字的香袋。

  一天下午,张先生正要收拾行当准备回家,突然来了一位樵夫赖二来到案前要求测字。张先生问:“小哥,你是测一个字牌,还是自己写一个字,会写字的最好自己写一个字,会更加灵验一些。”

  “好,我就自己写一个字吧。”话刚出口,赖二立即后悔,因为赖二是文盲,斗大的字认识不了几个,砍柴时挥刀飞舞,提笔时却笨如狗熊。但话己经说出口了,就拿起扁担看看上面“崇祯四年”这四个字,只有四字最简单,就仿照着写了一个不伦不类的四字,他把一撇一捺都冲出了方囗格下面。张先生看看四不像四,匹不像匹,倒有几分像“兄”字。

  赖二说:“我刚刚新买的蚊帐被人偷去了,请先生测测贼在何方?”
  张先生看看赖二憨厚朴实而黝黑的面孔,又瞧瞧他一身樵夫的打扮,微闭双眼,掐指一算:“噢,偷你蚊帐的贼吗?不是别人,肯定是你的兄长。”

  赖二回到茅山脚下自己的老家,果然蚊帐被懒汉哥哥偷去了。原来赖家兄弟俩父母双亡,留下一间草房,兄弟俩靠砍柴为生,老大贪吃懒做,还要赌博,把弟弟辛辛苦苦砍柴卖来的钱吃光输光,为此兄弟俩反目闹分家,赖二把父母留下的一间草房让给哥哥住,自己来到紫沙岙重新盖一间草房单独居住,从此兄弟俩各自为业,互不相干。赖二仍然以砍柴为业,不出一个月就有了积蓄,所以新买了一顶蚊帐,却被懒汉哥哥偷走了。

  赖大回到家里一看蚊帐不见了,便来到弟弟家,问他怎么知道蚊帐是他拿的。赖二说是东门头张先生测字测出来的。第二天赖大也来到张先生案前测字。张先生也叫赖大写一个字,赖大也是文盲,但在赌场上见过人家写这样的“の ” 字,于是就照样画葫芦画了一个“ の ” 字。赖大对张先生说:“我的蚊帐被小偷偷去了,请问先生,贼在何方?”

  张先生看看赖大尖嘴猴腮的样子,一双耗子眼睛贼溜溜的,一看就知道此人是贪吃懒做的酒鬼加赌鬼,便笑笑说:“小兄弟,恕我直言,凭你这个样子还买得起蚊帐,你有白芦香点点就不错了。”(白芦香是指用樟木粉、艾叶末为原料,用纸卷成盘状的蚊香)赖大讨个没趣,不好意思地离开了。

  张先生神机妙算,测字看相十分准确,凭赖大在赌场、街头一宣传,于是张半仙的名声大震,“张半仙”的绰号很快就传遍了整个台州府城。

  话说很快到了十二忙月,家家户户磨米粉做年糕,斩猪斩羊又杀鸡,打扫卫生准备谢年,外出做生意经商的游子也陆续回家过年。这时东门街有一家王二嫂,丈夫出外经商三年未归,心中好生挂念,一则担心丈夫在外怕遇不测,二则担心丈夫发了财,另有新欢,把她给忘了。听说张半仙测字看相很灵验,就来到东门外张半仙的案前测字,讨个凶吉。

  张半仙看看这位大嫂,忠厚老实,腼腆羞涩,行为举止十分稳重,一看就知道是不轻易出门的良家女子,就主动与她打招呼:“这位大嫂,要测字看相吗?”
“先生,我想测字,因我家官人出门经商三年未归,奴家好生挂念,请求先生讨个凶吉?”于是王二嫂随手在一叠字牌中抽出一个“醋”字,“请问先生,奴家官人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醋”字拆开艹一日酉,张半仙哈哈大笑起来:“恭喜了,今天正好是十二月二十一日,你的官人今天下午酉时一定能回来。”王二嫂一听喜出望外,高兴得有些失态,又不好意思地把右手挽在挂香袋的钉子上。

  “扌”右边一个“丁”字,不就是“打”字吗?张半仙“啊哟”一声,“不好”。王二嫂立即由喜变惊,忙问先生:“怎么啦?”

  “你丈夫一进门可要打你。”

  “这是为什么?”王二嫂一听如同一声霹雳震得脑袋发昏,两手一软,无意中靠在老樟树粗壮的树杆上。

  “亻”靠在“木”上,不就是“休”字吗?张半仙接着又说:“大事不好,你丈夫一进门就要打你,不但打你,打完了,还要休你。”

  王二嫂如五雷轰顶,哭丧着脸就往西门头娘家跑去。“女”往“西”走,又是一个“要”字吗?张半仙喊住王二嫂:“大嫂 ,又恭喜你了。”

  “喜从何来?”王二嫂一边继续往西走 ,一边回头问。
  张半仙说:“你丈夫最后还会要你,放心回家准备饭菜,为你官人接风。”

  王二嫂一口气跑到西门头菜场、肉摊、酒店买了一大篮子好吃的回家,在酉时以前就准备好了一桌丰富的晚宴,等待着丈夫回来。

  再说王二出门三年做生意发了财,高高兴兴地回家转,接近家门口,他突然想起,妻子一人在家到底贞节不贞节,是否有外遇,有没有背叛于我。所以他没有直接回家,而是悄悄地躲在隔壁牛棚后面窥探妻子的动情。这时王二嫂摆好满桌子酒菜,肚子里准备好了欢迎丈夫的台词,又按照戏文里进行排练,她斟满两杯酒,举起酒杯说:“官人,官人,你辛苦了,为妻在下给你敬酒了。”这样训练了二三遍,又迫不及待地跑到前门倚门张望 ,自言自语地说:“张先生说酉时到,酉时到,怎么酉时己过,还不见官人到。”

  这时躲在隔壁牛棚后面窥看动情的王二一听火冒八丈,果然妻子不贞,与野男人张先生勾搭,我在外面辛辛苦苦做生意赚钱,你这个婊子敢背叛我,真是气不打一处来,冲上去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是一顿拳打脚踢。王二嫂虽然挨打,但见到丈夫平安回来,心里高兴极了,又想想张半仙测字如此灵验,到觉得好笑。王二嫂一笑,王二拳脚更加利害。这时惊动了左邻右舍都出来劝架,总算把王二劝住。众人问为什么?王二嫂说出张半仙测字灵验。可是王二怎么也不相信,第二天就拉着妻子到台州府衙门告状,强逼妻子供出奸夫张先生。在大堂上王二嫂仍然把张半仙测字前后的经过细说一边。王二还是不信。府台老爷就叫衙役把王二家左邻右舍都请来问话,大家一致认为王二嫂是忠贞不渝的良家女子,酒店小二证明确有张半仙测字一事,这下王二才信以为真,夫妻重归于好,高高兴兴带着妻子回家去了。

  这下子张半仙的名气可惊动了台州府台老爷,当天下午,一个偷鸡摸狗的小偷 ,怀疑他偷了财主家的耕牛,关押了半年,查无实据,府台老爷有心将其释放,就叫衙役带上堂来。老爷对小偷说:“偷牛之事你如实交代了没有?”

  “青天大老爷,小的只做过一些偷鸡摸狗的勾当,偷牛之事,实在不敢,请大老爷明察。”
  “好,本老爷就相信你一回,今天叫你为老爷办一件事,看看你老实不老实?”
  “小的一定老老实实为老爷办好,回来向您交差。”

  “好,你听着,你到东门外张半仙那里测字,不许说话,只许在竹板上写一个“人”字,听听张半仙怎么说,回来向本老爷汇报,办好了老爷就放你回家。”

  小偷心里七上八下嘀咕着,老爷这个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但不敢待慢,只得照吩咐行事。心情不定地东张西望,摄手摄脚地来到张半仙的案前,摊开竹板,拿起小楷毛笔,右手发抖,把人字的一奈笔水带过了头,写成了一个不封口的“囚”字。

  张半仙一看此人就是班房客,脸色苍白,头发像海贼一样,如果是逃犯,不可能在此大模大样地测字。又看看竹板上类似的“囚”字,囚字缺口,就是说刚出牢笼的囚犯,对,一定是刚刚出狱的囚犯,到我案前测个日后的凶吉,张半仙就直言不讳地说:“这位小兄弟,恕我直言,你一定是从班房里刚释放出来的囚犯。”

  小偷回到府衙把实话转告老爷。老爷心想,张半仙怎么会知道我的心事,真神仙也,“好,看在张半仙面上,本老爷今天就放你回家,回去以后好好做人,不要再做偷鸡摸狗的勾当了。”小偷拜谢而去。

  第二天,府台老爷又差师爷老夫子去测字,也只准写一个人字,看看张半仙又有何话可说。老夫子来到张半仙案前,不敢堂堂正正地端坐,只有半个屁股坐在椅角上,小心翼翼地磨好墨,醮着羊毫小楷,在十六开大的竹板右上角写了一个工工整整的小小的“人”字。

  张半仙一看,此人文笔工整,书生气十足,言行举止很受拘束,做事说话总是小心翼翼,走起路来生怕把蚂蚁踩死,此人一看就知道是有才无能之辈,当不了大官,只能在府衙内抄抄文书,大不了当个师爷就到顶了。张半仙拽拽白胡子,笑笑说:“老先生,恕我直言,你满腹文才,但无命福做官,一辈子只好寄人篱下,抄抄文书,做做师爷到顶哉!”

  老夫子回到府衙告之老爷,更加激起府台老爷对张半仙的兴趣。时过半月,府台老爷摘下乌纱帽,脱掉官袍,穿一身粗布长衫,完全是一个穷秀才的打扮,晃晃悠悠地来到张半仙的案前测字。

  张半仙一看眼前这个穷秀才模样的先生,天庭饱满,地阁方圆,满面红光,神采奕奕,不是等闲之辈。马上迎上前去端竹椅,恭恭敬敬地说:“先生,您请坐,测字吗?”

  只见这位穷秀才大摇大摆地迈着四方步,双手撩起长衫,端端正正地坐在竹椅上,压得竹椅子叽叽呀呀地直响,随口就说:“磨墨。”

  张半仙只好亲自为他磨墨,等把墨磨好以后。穷秀才又说:“请打开竹板。”
  张半仙只好为他摊开竹板。穷秀才又说:“请递过大号羊毫毛笔。”张半仙只好老老实实地递过大号毛笔。只见穷秀才醮满笔头,狠狠地在十六开大竹板上挥毫 ,满满地写了一个大大的“人”字。

  张半仙低头仔细看看面前这个穷秀才模样的先生,额头上还有乌纱帽的痕迹。一定是府台老爷微服察访,立即跪下磕拜:“大老爷在上,小的膝下无子,在此混口饭吃吃,请恕小人无罪。”

  “请不要声张,先生在此测字看相,给世人指点迷津,何罪之有。请随老夫回衙,做老夫的师爷怎么样?”

  “承蒙老爷厚爱,小的走江湖习惯了,恕小的不能从命。”
  “人各有志,实不勉强,请张半仙好自为之。”

  以后府台老爷拨官银在东门外修建一座凉亭,专供张半仙测字看相使用,后人把这个凉亭叫做“指点迷津亭”。到清代扩建东湖时被拆除了。

[CENTER](根据当地流传的民间故事,不老翁改编) [/CENTE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532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3240
发表于 2004-8-22 13: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em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5-15 14:52 , Processed in 0.03649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