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好玩的人一起在路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一直渴望户外活动,每每在群网上看到那些激情四射的照片,我心动不已。然而对着一群举目皆是熟悉的陌生人,我一直在网络中犹豫徘徊,蠢蠢欲动地观望着,却没有勇气走进。当这次看到蕲春游影视城,观响水崖,木石河溯溪二日游的贴子,不但可以穿越,还可以露营,我那颗渴望的心抑制不住地蹦出来了,我一定要去感受一下。正好这次女儿也去她爸那儿度假去了,我先去踩一下行情。考虑到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而且也从来没有玩户外的朋友,我总想邀一个朋友一同前往,约了好几位,最终都不能成行。我毅然决定,一人出行,报名时,我在网上观望,金牛哥热心地为我答疑解惑,消除了我的顾虑,还给我留言,有什么不清楚的,随时可向他咨询。在此非常感谢牛哥助就了我这次奇妙的旅行。
谁知出行前一天,无意之中在办公室说到此事,一位同事小妹妹竟有兴趣,陪我出行,可是乐坏了我。小妹妹不像我粗人一个,对生活很是细致周到,又主动出去采购了很多野外露营的用品,这我们的这次完美体验奠定了物质基础。
出发了,终于见到了久闻其名的网友们,在破冰的过程中,大家自我介绍,一下子就拉进了彼此的距离。从网络版走到现实版,对比着我从网名想像到的形象,不禁掩然而笑。
近三个小时的车程,在大家的欢声笑语中,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第一站,影视城。
一、 游影视城
影视城是具有明清朝代特色的微派建筑,里面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也就是药店,柜台上摆放着一台天平称,托盘里还放着一些药材。柜台后面是一面木质药柜。柜台旁边有两个碾药的石臼,里面有碾过一半的药草,墙边还码放着一袋袋的药草。我凑近药草,一种非常熟悉的味道扑鼻而来,原来是艾草。这里拍摄过《大明医圣李时珍》,看到那些碾药称药的工具,我的思维也在穿越着,仿佛看到了这位一生对医药痴情的医学家,坐在小板凳上,悠悠地碾着药,并时不时用手拈起一点药粉,闻之味,尝其性。遇有病人来,望闻问切,把其脉,开其方,并细心地为病人配药。无病人时,又专心地对各种药草进行着研究。当我正在那里遐想时,不经意间进来的旅友,我竟有一瞬间的恍忽,仿佛是这位药王外出采访归来。那时的李时珍在父亲的启示下,已清楚地认识到,“读万卷书”固然需要,但“行万里路”更不可少。于是,他既“搜罗百氏”,又“采访四方”,深入实际进行调查。李时珍穿上草鞋,背起药筐,在徒弟庞宪、儿子建元的伴随下,远涉深山旷野,遍访名医宿儒,搜求民间验方,观察和收集药物标本。经过多年的积累和研究,才有了后来《本草纲目》这本中国古代百科全书的问世。
置身于这古建筑群中,行走在青古板地面上,只有我们一群人随意行走,偶然的相遇,对视一笑,时光缓缓地流淌,没有了时空。
导游见我们沉浸其中,安排我们就在影视城里就地吃自备中餐,大家欢呼雀跃 。
大家各自选择阴凉自喜的地点,有一部分人选择了在城洞里避阳就餐,我们爬到城墙上的亭台里就餐。我们席地而坐,上面微风吹拂,不但凉爽,更有绝好美景。影视城被赤龙湖半包围着,赤龙湖湖面宽广,站在城墙上,向外望去,不但有绵延的群山映称,更为奇特的是,湖心是一座座绿洲点缀着,共有288个大小岛屿,像一颗颗绿宝石镶嵌在湖面上。湖面在微风的吹拂下,微波荡漾,有阳光的直射下,波光粼粼,绿宝石也仿佛在微微地晃动,更有一种动态的美,不得不感吧造物主的自然造化。
看上这美景的也不只我们两人,在这儿,心晴大姐夫妇看到我们所带的系列甜食垃圾食品,热情向我们推荐又方便又美味营养的路餐。这一路上有了心晴姐的相伴,给我们后来的旅程增加了诸多奇妙体验。
二、 观响水崖
下午是观响水崖,在当地导游的带领下,我们穿过村庄,穿越苍海桑田,走在盘山公路上。看着那一垄垄沉甸甸的稻穗正泛着金黄,田里偶有劳作的农人;看着一群群的牛儿漫步在山坡上,悠悠地吃草,我们那浮躁的心也逐渐趋于宁静。这里还是一片未开发,原生态的驴友自助旅行点。
响水崖位于青石镇郑家山山腰,桂花水库的尾端。地处公路近旁,周边是层层叠叠绵延不断的群山。我们在桂花水库下车,栖息在水处理厂。现在夏季,水库里的水很充盈,驴友们一看到,就情不自禁地高呼起来,一些泳技好的,迫不及待地跳进了水中,尽情地享受。这里水深,我们在岸边淌了一下水,大家一看我和小妹妹俩初级驴友,就建议我们去爬一下山。坦言到,就我们两人,我们还真有点害怕,我们在那里询问张望着,步伐踌躇地向水厂后面的山走去。快到山底时,只听见后面传来一亲切地声音:“我带你们上山。”那亲切有磁性的声音,我们早已是熟悉,不用回头,也知是心晴大姐。原来心晴大姐看我们俩人独自去爬山,知道我们是新驴友,有点不放心,特地跟过来的。我们连说谢谢,却也无法表达我们出我们心中的那份感动。心晴大姐说,不用害怕,前面已有一批人上山了,你们要是早一点儿过来,也可以和她们一起上。一听说前面有人,又有心晴大姐带着我们,我立马放心了,信心来了。
爬惯了旅游景点的石阶山,望着这偶有绿色,有岩石,有风化沙的山坡,却无半点路的痕迹,刹那间,我不知从哪里起步。心晴大姐观望了一下,给我们指了一下爬的道路,每看我们有停顿之时,就及时地指点我们如何攀爬,她在我们后面,以防我们下滑。山坡并不平缓,还略有点陡,对于她们来说,是小菜,但对我种毫无登山经验的人,却并不轻松,我基本上没有站立行走,总是双手抓住岩石,或生长着的小草及一些植被,以及一些低矮的植物。遇到那光光的岩石,我一下也不敢回头,向下看,只敢向上看,近乎匍匐地往上爬。岩石还好,还有可着力之处,最难爬的是那风化了沙石之处,脚下又滑,手上又无着力之处,我们总是一步步踩稳后,手找到可着付之处,才起身用力。就这样一座在大家眼中毫不起眼的小山,我也竟有劫后重生,绝处逢生的感觉,每一次走过一段险坡,都有一种超越自我的感觉,到达山顶时,那种胜利的感觉呼啸而出,那喊声腾空而起。这一瞬间,我有点理解了为什么有那么多户外人痴迷。站在山顶,看那盘旋在山中央的公路,就像一跟黄白的带子螺旋形地绕山而上,平视远处那绵延的群山,少了那一份对山仰视的感觉,多了一份对自我的肯定和伟岸之感。偶有几间农舍点缀山间,也有清凉幽幽的溪涧顺山而上,在两边杂草丛林的掩映下,透出丝丝神秘。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下山时,碰到滑的风沙岩石,心晴大姐教我们横脚而下,实在不行,就如小女坐滑滑梯梯般,顺势而下,最多只是衣服脏,但绝对安全。下得山来,安全抵达,我们皆是无比兴奋,看到从山顶流下来的一条小溪,我们几个兴奋不已,蹲在窄窄的溪边玩耍,让流淌的溪水冲涮着我们的双手,用手挡住水流,阵阵水花飞溅。
回来之后,在网上查,才知我们爬的这座不知名的小山叫和尚山。就这样一座小山,在上下山时,豆大的汗珠不时从我脸颊上划过,滴落而下,更有调皮的汗珠滚到我眼睛里,我不得不用手去拂,满手的汗水,那一瞬间,我不得不佩服古人的造词,挥汗如雨,真是形象又贴切。在这个过程中,我也返祖归宗了,基本上是手脚并用爬行而上,我有点感悟了,为什么动物及我们的祖先都是四脚动物,在这种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中,四条腿攀上爬下才是最安全的。

影视城里徽派建筑,一些影视剧就是在这里拍摄,如果运气好的话,可以在这里遇到明星,还可以客串一下,可惜我们来时,没有剧组在这里拍摄,空有一些店铺,供游人观看。这里游人稀少,慢慢地行走在青石板上,置身于古建筑群 ,正好体验一下穿越时空的感觉。如果能换一身古时的衣服,就更绝了。

这应该就是电视剧中李时珍的药房,这是一架天平称,我们伟大的医圣李时珍就是它来称药的。

这是一个碾药的工具,我们尝试了一下,感觉这样把药草碾成碎未,还是很难的。
 影视城蕲州城外的赤龙湖,这湖面水域宽广,湖心有大大小小288个岛屿镶嵌其中,可惜照片没照出那种感觉,水平有限。

响水崖边的桂花水库,那栋三层楼的楼房是一个水处理厂,晚上我们就在那屋顶上安营扎寨,睡在透明的纱帐里,数星星。

登上和尚山后,想拍摄一下那片苍海桑田,却总是没找到好的角度,没拍下我想要的那一垄垄,一层层黄绿相间的桑田感觉,只好用这张凑合一下。
 偶尔一抬头,发现这一朵略带霞彩的云朵飘浮这座山峰上,像给山戴上了一顶皇冠,立马抢拍下来。
 这对情侣导游正给我们考察了夜晚宿营点,本来是想把营扎在那块群山环抱的一块平地上,后大家都觉不方便,只得作罢。
 这里饲养的大多是温驯的黄牛,都散放在山坡上悠闲地吃草,没有绳索的束缚,但有很多牛的脖子上套着铃当。可能是主人根据声音来寻找牛的住置。

 下得山来,发现这条山泉自然冲涮而成的小山涧,泉水清澈透明,缓缓流淌,我们喜不自胜,正好洗手戏水。

另一个角度的桂花水库,群山环抱。

桂花水库坝头那一端的人家,为我们提供地道的农家菜晚餐。这一家人,我听着都觉心酸,这一家的儿子去逝了,媳妇跑了,两老儿带着三个孙子艰难地生活着。幸好这两年经常有一些驴友在这里自助游,偶尔会在他们家用餐,经他们增添一点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