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4-11-6 16: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活熊取胆]为什么这样对待生命!
亚洲黑熊的分布
 
[B]难以对付的两个问题[/B] 在和一些不关心环保甚至心存抵触的人交谈时,我经常碰到两个难题。一个是:“你说对动物要讲感情,那为什么还吃鸡吃鸭,宰猪宰羊?”
我认为,感情是在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条件下的一种思想反映。一万年以前,就是人吃人也被认为是合理的。因为那时候就是这个条件,从政治上说,两个部落相争,必须是你死我活;从经济上说,我俘虏了你,你不能创造剩余价值,我也养不活你,最好的办法是我吃了你。从文化上说,人吃人并不存在不道德的问题。 随着经济和文化的进步,人吃人自然是不道德的了。人类的伦理、道德、感情也随着客观的条件而相应地发生变化。举例说: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话:“这关我什么事?!”“这关你什么事?!”“你管得着吗?!”这就是旧的道德传统遭到冲击,而市场经济又物化了人们思想所产生的一种冷漠感情。当然,这不代表全部, 一些先进的代表正义和未来趋势的伦理、道德、感情,始终在中国这块国土上宣扬。如“仁者人也,亲亲为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为公”,“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等等。
对待动物也是如此,人与动物之间,原本就和动物与动物之间一样,只是食物链的关系, 伦理学从来没有超出人与人的关系。也有人爱猫爱狗或爱别的动物,但这种爱就好比把鸟关在笼子里,把金鱼养在水缸里一样,都是为我所用,和吃动物没有本质上的差别。但是,人在伦理上从关心人类逐渐延伸到关心自然,关心自然中相互联系的各种生命,已经和正在经历一个历史的过程。如中世纪的欧洲妇女喜欢用鸟羽来装饰帽子, 有时候一顶帽子上要用十多种鸟类的羽毛;还喜欢穿裘皮大衣,以裘皮大衣的华贵来炫耀自己的身份。当时就有一些先进的妇女组织起来, 反对这种戕害动物的行为。她们的正义得到了当时社会舆论和名流的支持。经过大家的努力,社会风气变了,再也看不到以鸟羽做帽饰和穿裘皮大衣的妇女了。因为道德观念变了,认为这样穿戴并不光彩,而是耻辱。相反的,现在还有些中国妇女仍以穿裘皮大衣为时髦。这就是文化、道德上的差距。这种差距也表现在活熊取胆上, 中国人无所谓,西方人感到不能容忍。当然, 这种差距是可以缩短的,道德、思想、风气也会变的。至于食用家畜,目前还是生活所需要,这和生态保护没有太多关系。也有一些素食主义者不是因为宗教的关系,也不是因为生理上的原因,而是因为热爱动物。我就遇到过不少这样的朋友, J·鲁宾逊就是其中的一个。至于素食或者一种新的饮食方式会不会成为未来的潮流,我不知道;但不能因为我们吃了家养动物,就推论可以吃野生动物,特别是影响到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珍稀动物。即使我们吃家畜,也要讲点道德。如香港禁止倒提鸡鸭,美国有的州禁止买卖活的动物食品,在德国如要买活鱼回家,必需在塑料袋中装水,还要放一片提供氧气的药片。而我们许多中国人不是这样,以吃珍稀动物为荣,而且吃得越残忍越“过瘾”,甚至作为一种饮食文化加以宣扬。这不是文明,而是野蛮。
另一个问题是:当我们谈到要保护某种植物或者某种动物的时候, 而正是以破坏这些动、植物为生的人会出来质问我们:“你们是要保护人,还是保护动物?”
说心里话,一想起目前许多动物、植物以及大自然的处境, 我对人真不那么同情。第一,人太多了。数量超过了一定界限,就成了质量问题。世界上现有多少人口?中国已经超过了十二亿,真感到人多成灾。我到过加拿大,那里人少,真感到人少是福。想想我们,这么多人要吃饭,要穿衣,要盖房,要修路,要烧柴或用别的能源,许多人死了还要买一口棺材,占一块地,这对地球的压力太大了。
第二,人做的坏事太多了。大地是我们的母亲,生我,养我,教育我,给我一切,还严厉教训我。 但我们恩将怨报,把原始自然林淹成水库; 把坡鹿栖息地建成牧场;把热带雨林垦成橡胶园; 把黄河的灾难移植到长江和其他流域; 把大片的耕地变成灰沙砖瓦和沥青水泥所组成的“沙漠”,然后又去大规模地破坏森林、草原和沼泽;现在又有人主张在雅鲁藏布江大拐弯的地方,修一个超世纪、超世界的大水坝。人啊,人啊,什么时候你才能变得老实一点呢?
第三,更可怕的是人还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还给这种贪婪、无知、短视、狂妄披上了救世主的外衣, 把自毁家园、造孽子孙说成是“现代文明”,其顽固根源就是总认为人是万物之灵,人类高于一切,人的能量大于一切,所以人可以肆无忌惮地砍伐森林,消灭动物,污染河流、破坏臭氧层,把地球搞得面目全非。在这种情况下,难道我们不可以反省一下,把人类的感情、伦理、道德往动物和其他生命方面倾斜一点吗? 难道我们保护自然就是不保护人吗?当然不是, 覆巢之下,岂有完卵?保护自然本身就包含着保护人及人的未来, 只是有些人眼光短浅看不到就是了。世间有千千万万个物种,人只是其中的一个,我们不能为了保护一个物种而排斥其他的物种;如果其他物种都灭绝了,那么人这个物种也只能同归于尽。覆巢之下,岂有完卵?总之,人太多了,人太放肆了,人做的坏事太多了, 人的认识太有悖于自然历史和现实了。因此从生态学的观点出发,我很欣赏老庄哲学。过去许多人认为他们的观点是倒退哲学。清静无为,不思进取,小国寡民,几乎成了否定他们的定语。殊不知这是小退而大进,无为而无不为,是站在大自然的高度看社会,高瞻远瞩,博大精深,与万物共存,与日月同辉。难怪美国总统尼克松当年访华时在上海复旦大学演讲说,他最崇拜的哲人是中国的老子,因为老子的哲学是救人救世的哲学。
如果站在自然历史的立场来观察人类的特征,我认为给予以下形容词是不过分的:狂妄自大,自私自利,心胸狭隘,鼠目寸光,自作聪明,胡撞蛮干,饮鸩止渴,祸及未来。现代科技所创造的财富,可能正是给人类自己准备的“最后的晚餐”。愚昧者和觉醒者都可能反对这个说法,我们常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如果以人类近千年、特别是近百年的实践来检验,社会和自然的现实充分说明了一切。因此,我只希望在社会和自然之间 人类要谦逊一些,慎重一些,节制一些,以取得相对的和谐和发展。我反对的是破坏自然、自戕人类的文明;提倡的是物我同舟、天人共泰的生态文明。而倡导生态文明的关键是我们要尊重历史,尊重自然,尊重现实,摆正人在自然中的位置。人类最有智慧,最有能量,但终究是自然界的一员。人在自然界中,有其应有的位置,应该发挥应有的作用。我看到有本杂志的一篇文章标了一个显赫的题目:《把人字写得更大!》我反其意作了另一篇文章:《把人字写小些,更小些!》文章的最后,我还是有分寸地写道:“人字原本多大,就写多大。现在是写得太大了,应该写小些,小些,再小些,把人字写在原来的位置上。”
[此帖子已被 那个人 在 2004-11-6 16:43:05 编辑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