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4-11-10 20: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打开幸福之门的十把钥匙 为什么在相同的生活条件下,有人过得很幸福,有人却觉得自己很不幸?研究人员揭示了幸福与不幸的差距所在: 财富.金钱可以买来一定程度的幸福. 科学家们发现,无论何时何地,比较富裕的人总是比较幸福。可一旦吃穿住的问题解决了,你多赚的每一元钱的意义都会越来越小。 此外,金钱可以买来社会地位和身份,而社会地位和身份又会使人自我感觉良好。 欲望。欲望是幸福的敌人。 英国一项调查表明:不与别人比高低所带来的幸福是高收入所能带来的幸福的5倍!每个人欲望的差别会导致幸福感受差别,所以有些人在收入增加后仍然感觉不到幸福。 才智。幸福与才智无关。 一般来说,聪明人赚钱多,会更幸福。但聪明人往往有比较高的欲望。不能取得最高的成就,他的欲望就满足不了。智商测验分数高,仅仅意味着你懂得许多道理,而不等于你就有能力处理好人际关系。 遗传。幸福在某种程度上是与生俱来的。 行为遗传学家利肯相信,我们的幸福感在任何时候都是一半取决于生活中正在发生的事情,一半取决于我们的情绪是否能达到“幸福感知点”,而“幸福感知点”的敏感程度90%是由我们的基因决定的。 美貌。这是一个坏消息:貌美的人真的很幸福。 当测试对象被人夸赞其外表时,总会感到陶醉和幸福。这表明,美貌的人更容易感到幸福。不过,只要你相信自己是漂亮的,就可以利用自信的情绪使自己活得很幸福——即使你根本就没有那般美貌。 友谊。友谊是幸福的源泉。 社会学家迪尔勒从印度加尔各答市的中产阶级、学生和贫民窟居民3个阶层中抽查了83人,使用比例换算法来测量他们 对生活的满意程度,结果发现三种人中没有本质区别。被剥削阶层满意度高的领域主要有:家庭,朋友。这可能是他们更能够得益于社会及亲友的支持和资助。 婚姻。已婚者比未婚者更幸福。 在一项对超过3万名德国人15年的追踪研究中发现,幸福的人愿意结婚并保持良好的婚姻状态。其影响大约开始于“大喜日子”的一年前,而且至少也能持续到婚后的一整年。此后,大多数人的满意水平又退到了原先的程度。 信仰。宗教信仰也是构成幸福的一个积极因素。 相信有来世的意义在于可以减少今生的痛苦,对于老人而言更是如此。宗教信仰是对付不幸与灾难的非常有效的方式,也可带来社会的相互作用和支持。 博爱。幸福与利他主义行为有密切联系。 美国经济学家康诺做过一项实验。他招集一些学生回答调查回卷,并向一半学生支付了10美元的劳务费,另一半人分文未给。然后,他告诉领到钱的人,应与未领到钱的人一起花掉。结果发现,越是幸福的学生,越喜欢把钱拿出来让大家一起花掉。 年龄。老年人往往更加幸福。 一项研究实验选取了年龄在18-94岁的184人,让他们当侍者,每天让他们当5次差,每次当差后让他们填一份情绪情感的问卷。结果显示,老年人填报积极情绪的次数与年轻人一样多,但填报消极情绪的概率却明显少于年轻人。 [/B][/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