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好玩的人一起在路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这是04年的老帖子了,也是我当时走向户外的心路历程】
断断续续,大约半个月的时间,非常认真的阅读完四卷本的历史人物小说《张居正》。已经入秋有一段日子了,武汉的傍晚,窗外依然暑气逼人。从小说中出来,掩卷而坐,万般感慨,只觉得“天凉好个秋”!
我知道张居正,是从寻找“九头鸟”的出处开始的。湖北人被称为“九头鸟”是从张居正开始的。张居正是明朝万历代的第一位“首辅”(宰相),在位十年期间,他厉行改革,主要针对皇宫贵族,得罪了很多人。这些人背地里诅咒他是“九头鸟”。因张居正是湖北江陵人,以后“九头鸟”就专指湖北人。
张居正应该算一代名臣,其主事时声势显赫,炙手可热,拯朱明王朝将倾之厦,使万历时期成为明王朝最为富庶地时代。但是他去世仅仅三个月,骸骨未寒,万历皇帝就尽否其生前一应改革措施,历时数年的万历新政从此夭折。一代名臣张居正也濒于掘墓鞭尸之际,赫赫张府,几近灭门!
小说《张居正》叙述了这样一场悲剧,描写了这样一个悲剧人物。只是这种悲剧、这种悲剧人物,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不断上演,直到现在。这是整个中华文化的悲哀。
中国的政治文化是以人与人关系为主的“大陆农耕型”文化,千百年来,这个文化始终没有找到对权利有效治衡的机制。在这种制度中,人们主要对“上司”负责,而不需要对“事”负责。上司再对上司负责。在这样的文化、制度中,一个人要花很多精力“事君”,这样才能做一点事情,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事君是没有原则的,可以突破任何“规矩”,只要上司喜欢,就必须投其所好。也就是现在经常说的所谓“先做人、再做事”。在一个提倡“人格完善”的国度,追求做“君子”的文化中,其实根本没有真正的人格和人的尊严!要找到心理平衡就只有在属下那里去找,因为对下属你就是皇帝,你可以掌握他们的命运。
但是各级“上司”都是人,是人就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于是类似于张居正的悲剧就不断的上演。而且权位越大,悲情越浓。对于一介百姓,在其自己的天地,往往因自己的上司的好恶的变化,也不断上演着自己的悲喜剧。
不多议论了,要克洗个澡了。虽然心里“却道天凉好个秋”,但是身上却是汗水涔涔。用《张居正》中的“四季乐”与诸位共勉:
看穿世事,
静养潜修,
暑往寒来春复秋,
百岁光阴我不留。
寄身清流,泛一扁舟;
安排卧榻,天地悠游。
寻什么名山胜景,
登什么舞榭歌台;
讲什么英雄豪杰功名富贵,
读什么《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到春来只需读李太白的《桃园序》,
牛衣醉月、秉烛夜游。
到夏来只需读王羲之的《兰亭序》,
茂林修竹、玉带清流。
到秋来只需读欧阳修的《秋声赋》,
星月皎洁、银河横秋。
到冬来只需读孟浩然的《兴雅志》,
踏雪寻春,诗酒相酬。
雪压山头,梅占魁首,
梅雪争春,闲持酒一瓯。
白雪诗、梅花酒
与老头陀促膝谈心情意相投
道什么闲愁万斛,
琴棋书画消长昼;
说什么封侯拜相,
渔樵耕读过春秋。
看江山无边落木萧萧下,
学高人南窗倨坐傲王侯。
回头看,名利场上多少痴迷客,
扰扰嚷嚷,可叹无止休。
直羡他,野草溪边老钓翁,
踏月归来,却道天凉好个秋!
(2004.09.19.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