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834|回复: 5

哭墙

[复制链接]

113

主题

240

回帖

7521

积分

游客

积分
7521
QQ
发表于 2009-1-30 23:30: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和好玩的人一起在路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哭墙

三十晚上吃完年饭,离开父亲家,走在楼下,路上一个家伙在地上摊开了十米长的鞭炮,轰鸣得不亦乐乎,而在两颗树中间,路灯照不到的昏暗角落,点着几堆火,跳动的黄色火苗,并没照清点火者的面庞,有男有女,几个人低着头专心地往火堆里投着纸钱,那是在祭奠死去的亲人。

猛然想起:我最好的朋友闯,已经离开我近二十年了,我所敬畏的一位老人,也走了快十年,曾经,我也想学市井的方法般,每年祭奠一下他们,只是觉得这种形式过于迷信,试过一次,便放弃了。

但,每当在人生遇到过不去的坎,或是太过热烈的节日,总会想起他们,听着他们的鼓励,勉力坚持下去……

最初,我以为,他们去的地方,是阴晦、幽暗、闭塞、寒冷的,但随着知识的丰富,才明白不过是被宋时兴起的地狱观念所恐吓,慢慢便觉得:他们应该生活在鲜花似锦、光明快乐的空间,因着脱离了身体的拖累,他们无忧无虑、逍遥自在。

老子说过“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他们破除了身障,没有了痛苦的根源,定然比我们幸福得多。

只是,我们被阻隔,各自走着自己的路,我常想抓住他们伸出的手,却只有空空……

闯是我的高中同学,我们坐一张桌子,读书时,我不喜欢他的过于方正,偶也有摩擦,算不上最好的同学;倒是高中毕业后,他读警校,我读大学,他家离我家较近,住在低矮的瓦房,这样,周末回家,经常骑车去找他,他和高中时一样沉默寡言,但我们曾经的矛盾全已云散,多半是我讲他听;他家境一般,不过警校是有补助的,我父亲对金钱把关很严,拮据时,经常找他帮助渡过难关,其他同学却少了往来,这样,我们便成了最好的朋友。

他提前一年比我上班,工作单位又在我家附近的派出所,找他更方便了,当然钱也借得更多了,毕竟他有了收入,直到上班后,用第一个月的工资,才还清了欠帐。

有一次中午去他单位找他,他同事告诉我他住院了,就在附近一所医院,在医院里找到他,问他怎么住在精神科?他说只是神经衰弱,没多大的事,听他这样说,也就没放在心上;过了段时间,再去找他,同事说他在家休养,他们的住处,因为拆迁,找了临时住处,一时彻底联系不上他了。

又隔了段时间,再去他单位,一位小姑娘居然说:你去阴间找他吧!当时就懵在当地,走出位年长的男子,说闯确实去世了。

联系别的公安系统的同学,才问到他家的地址,找了过去,他父母告诉了我原委:因为性格过于方正,在工作中他得罪了不少同事,受到了排挤打击,申诉也无人搭理,可能又碰上了失恋,抑郁中他选择了自残,那次住院,便是自残后,单位把他送到了精神科治疗,至于死因,更是扑烁迷离,法医归于伤口感染肾衰竭。

令我痛苦的是,他一向以兄长的姿态呵护我,我却从未分担过他内心的痛苦,自己青涩混沌粗心,许多事实摆在面前,却轻信了他的饰言……

许多年过去了,再也没有遇到过像闯这般信、义的朋友,才明白他的弥足宝贵,只是拥有时,从未好好珍惜……

我们生命中,需要几个支点:亲情、友情、爱情,可以缺一两样,全部短缺却是失去了支撑,因为有了爱与人性的牵引,才有同情心去回报他人。

现代中国人,缺乏广泛的同情心,有一种潜在的“逐臭”现象,面对机器文明和商业文明,我们吸收最快的,是它们的糟粕,对内在包涵的平等、协作精髓,却吸收甚少。

这不能不说是我们这一民族的悲哀……

传统中国,依靠儒家精神,相反比现代做得好得多。

现代祭奠亡者的方式,应该是祭拜祖先的简陋版,周之后,以礼治国,礼就是祭拜仪式的一套规则,祭拜的对象,从商时的鬼神,变化为祖先。

只是祖先对我们而言,多是冰冷的牌位,且严格为男性,各人的心中,有自己的祭拜对象,被抛弃的传统,也没有捡回的必要。

另一个文明延续了三千多年的民族,犹太人,在民族内部的普遍同情和互助上,比我们做得好得多。

抛开宗教的因素,犹太人的锡安情绪,是一种内在的支撑力。

锡安山,传说是犹太人第一代先祖阿伯拉罕领受耶和华旨意的地方,犹太人的第一个国王大卫,在锡安山竖起了祭台;公元前约一千年,大卫的儿子所罗门建造了以色列人崇拜上帝的圣殿,从此这里就成了犹太人心目中最神圣的地方。

夹在人类最早的两河文明和埃及文明中间的犹太部落,文明形成要晚得多,比那两个伟大的文明要晚出生2500年,约在3500年前才出现,在求生存的过程中,他们不停地迁移,一直流浪到现今的以色列,才定居下来。

作为外来者,经历了与原著民血与火的冲突,他们逐渐成为了这一地区的强者,并建立了以色列国。

相对这一区域的更强者而言,他们也只是被掠夺的对象。

公元前597年,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率兵围困耶路撒冷,掳获犹大王约雅斤及其家族,将宫廷上层人士、官兵以及技术人员等万余人作为战俘遣送到巴比伦。公元前586年,巴比伦军队再次攻陷耶路撒冷圣城,摧毁并劫掠圣殿,把圣殿中的物器和上层富裕的居民掳往巴比伦。公元前581年,又有犹大国民700余人被掳往巴比伦。公元前586年“第一圣殿”被毁标志着犹大国的灭亡,犹太人前后三次被掳史称“巴比伦之囚”。

“巴比伦之囚”时期,留下了一首著名的诗篇:

  在巴比伦河畔
  我们坐下,想起她
  想起她,就止不住泪,啊锡安!
  岸畔的杨柳
  挂起我们的琴,
  因为监工想听个曲儿,
  那些掳掠我们的人要取乐:
  来,给我们唱一支锡安的歌!
  啊,沦落于异国,
  叫我们如何唱耶和华的歌?
  若是我忘了你,耶路撒冷,
  愿我的右手萎缩!
  愿我的舌头黏在上腭,
  若是我没有思念你,
  没有眷恋着耶路撒冷,
  胜似我最大的欢愉!

五十年之后,另一位历史上的伟大人物,波斯的居鲁士大帝,解救了犹太人,允许他们回耶路撒冷复国,并重建圣殿。

也就是在“巴比伦之囚”时期,犹太人建立了自己的宗教、文化传承制度,这为后来在长达一千八百年的流亡过程中,保留下犹太人的文化传承,奠定了基础。

公元70年和135年,耶城两次毁于罗马大军之手,第二圣殿仅剩一堵残墙,长约50米、高19米,这段墙,叫做“哭墙”。

从此后,“哭墙”,便成了锡安的象征,成了耶路撒冷的象征,成了犹太人精神的圣物。

于秋雨先生在《千年一叹》中,这样描写“哭墙”:靠近哭墙,男女分于两端,中间有栅栏隔开。男士靠近时必须戴帽,女士离开时不能转身,而应面墙后退。

在墙跟前,无数的犹太人以头抵着墙石,左手握经书,右手扪胸口,诵经祈祷,身子微微摆动。念完一段,便用嘴亲吻墙石,然后向石缝里塞进一张早就写好的小纸条。纸条上写什么,别人不会知道,犹太人说这是寄给上帝的密信,墙是邮电局。

在一千八百年的流浪岁月中,虽历经苦难,锡安,支持着这个民族,保持着自己的传统,无数的文明死亡了,他们却奇迹般地存活了下来……

犹太人有自己的“哭墙”,我们没有,我们是一个善于遗忘、善于伪饰自己的民族,我们不喜欢悲伤,于是连着别人的悲伤,都要厌烦,所以,那些烧纸钱的人,都是躲在角落里,觉得自己不合时宜。

悲伤,不过是情绪的一种,与道德喜好无关,坦然对待,便是一种向上的力量。

有些人,从目光中不经意地消失,一回首,已是百年!

我们不停地失去,因而学会了珍惜当下;但当尊严无处可遁时,却又不得不失去……

于是,我在自己心中,修一段小小的“哭墙”,为那些永远失去的友情与爱情,献上一份祭礼!

“若是我忘了你,锡安,愿我的右手萎缩!愿我的舌头黏在上腭……”
心安即故乡!
http://wodongchong.blog.sohu.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07

回帖

191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911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1-30 23:58:09 | 显示全部楼层
坐着沙发慢慢品。。。
说走就走,是人生最华美的奢侈,也是最灿烂的自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1765

回帖

2万

积分

游客

在路上TEAM

积分
24539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QQ
发表于 2009-1-31 10:46:54 | 显示全部楼层
用了一上午的时间,仔细拜读了此栏目里的四十八篇大作,好一个气势磅礴、笔底龙蛇,深见其文化底蕴。
   赞一个!:victory:
水本无犹,因风起皱;山本不老,为雪白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745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1113
发表于 2009-1-31 14: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懂~:)只知道,你太有才啦

[ 本帖最后由 猪样年华 于 2009-1-31 14:13 编辑 ]
人生本无意义,每个人的人生意义是自己创造的,决定的人生意义就是去经历和见识更多
所以我的人生理想是环游世界。
我的一生想要做到八个字:见多识广,文武双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71

主题

3万

回帖

220万

积分

管理员

在路上TEAM

Rank: 9

积分
2206413

荣誉管理论坛元老

QQ
发表于 2009-2-3 10: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哭墙一词最早来源于犹太人的一个传说~

虫子的文字就是不一样,春节时发上来自然更是不同。

顶起:victory:
在路上  看见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134

回帖

3328

积分

游客

积分
3328
发表于 2009-2-5 22:08:2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次看你的文章是因为你写的东湖,几乎就是我记忆中的模样。因此就这么一直看过来,到现在,不知不觉中已转换了一种情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8-14 23:16 , Processed in 0.04950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