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822|回复: 28

踏雪西神道探访五龙宫

  [复制链接]

6

主题

44

回帖

44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

积分
443
QQ
发表于 2009-12-8 10:39: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和好玩的人一起在路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夏雨雪 于 2009-12-8 10:46 编辑

     巍巍武当山,大巴山东段逶迤于南,秦岭余脉屏障其北,两大山脉在此交汇,构成了我国南北气候的地理分界线和天然生态屏障,北方沙尘暴南下在此止步,南方酸雨北进望山兴叹,这里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无论是青峰滴翠繁花似锦的武当春色、风云变幻紫气氤氲的武当夏趣、天高气爽层林尽染的武当金秋,还是冰封雪疑、银装玉裹的武当冬韵,总是以其神密空灵的万千气象吸引着人们。
    武当山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在历史的车轮中,东西南北文化相互繁衍、交融、积淀,孕育了深厚、丰富、独特的武当文化。她不仅富蕴着明王朝的宫廷文化,同时也吸纳了诸多民间文化的精髓,使武当文化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武当山自明朝以来,与全国其他山相比,其他名山可望而不可即!
    通往武当山诸多路中,有一条为西神道。其走向为从北到南,起点在汉十公路边的蒿口,途径茅阜峰——会仙峰——系马峰——仁威观——七里峰——老姥祠——五龙宫——华阳宫——青羊桥——仙龟岩——驸马桥(又称竹笆桥)——仙侣岩——滴水岩——南岩宫——乌鸦岭。这条古道全长约28公里,现在公路已从蒿口修至七里峰。
        2009年11月28日,我与缪斯、来去自如、清风竹影、人在旅途四位驴友从蒿口踏上西神道探访五龙宫之路。
DSCN262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44

回帖

44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

积分
443
QQ
 楼主| 发表于 2009-12-8 10:44:22 | 显示全部楼层
[img]西神道
   
    西神道为进香路。民间信士为家庭幸福、事业有成、祛病除疾、消灾免祸、健康长寿等来武当山进香,朝拜真武大帝,称为“朝山进香”,或叫“朝武当”、“朝圣”、“朝爷”。有进散香、苦行进香和香会进香等几种形式。
    进散香 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朝山进香活动,各个进香者或以个人代表全家、或带领家眷朝山进香,朝山时间不统一。香客途中要多做好事、善事,广结善缘。
    苦行进香 是民间信士通过实行自制、拒绝物质和感官上的享受、忍受环境压迫,自我折磨、以求得神的怜悯和保佑的一种特殊的朝山进香形式,常见的有送贡米36000粒、叩头进香、烧大香、进龙头香四种。
    香会进香 香会是一种民间宗教组织,它是指居住在一个地区的香客为朝武当真武大帝集合而成的进香团体。香会进香首先要选择黄道吉日祭会旗,组织身强力壮的香客、筹集会费等准备工作;出发时,集体祭告天地,或到附近道观里请道士建醮祈祷。路途中,前有会旗,后有尾旗,会旗正中绣有“朝山进香”四个大字,人数多的数百人,少的数十人。一路遇庙焚香、奏乐,浩浩荡荡直上金顶。
    香会是“朝山进香”是一种民间宗教组织,从西线而来的为第三路,是陕西、汉中、四川达县一带的香客,据有关碑文记载:这些地方香会组织者多为地方富户或大家族操办。朝圣日子为正月十五以后,朝山香会敲锣打鼓,吹着喇叭,举着会旗,会员头戴蓝布巾,打灰布裹腿,背着蓝布香袋,走五龙宫上金顶。

    其中茅阜峰至系马峰一段路,全为方石块铺砌而成,宽约2~3米。每块铺路的石板都打凿的棱角分明,显然凝聚了古代工匠的心血,石板路面平整而光滑,仿佛保存着无数双远去的脚印。古道在绿树参天、蜿蜒起伏的山梁上伸展开去,路旁“仙木铺地,橡木映天”,青松碧蔓,蒙络摇缀。
    此次探访,时逢天降瑞雪,一路踏雪而行,别有情趣。
[/img]
DSCN260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44

回帖

44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

积分
443
QQ
 楼主| 发表于 2009-12-8 10:46: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夏雨雪 于 2009-12-8 10:47 编辑

 DSCN2554.JPG 仁威观
    西神道上首先经过的是仁威观。仁威观在元代就有了一些道教建筑,明永乐十年又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和所有武当道教的宫观一样,仁威观主要有大殿、龙虎殿、灵官殿等一些主体建筑。现在这些殿堂在明代就已经被毁,人们只能从遗址上想象它当年的规模了。传说
  仁威观在办道时,出现了一些贪恋女色的不法之徒。他们把来上香的有些姿色的女人藏匿起来。这对道教来说,是犯了违反戒律和皇帝圣旨的大罪。当时的皇帝知道这事后,就遣锦衣卫率军进山剿杀。军队把这伙不法之徒埋入土中,用铁犁犁死,然后焚毁了仁威观,以警后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44

回帖

44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

积分
443
QQ
 楼主| 发表于 2009-12-8 10:50:23 | 显示全部楼层
隐仙岩
    过仁威观第二个景点就是隐仙岩。隐仙岩位于竹关之上,五龙宫之北。高耸云烟,石如玉壁,呈瑰纳奇。相传,周大夫尹喜隐此。岩内现存砖石殿六座,石雕镂空供案一张,石雕神像五尊;岩右为道房遗址,方整石崇台岿然,蹬道已残。

    相传曾有一道人田蓑衣在此隐居过。《武当传》称不知其名,隐居武当山隐仙岩石室,冬天只穿一蓑衣,故当地人就称他为田蓑衣。隆冬腊月,其身上则真气如蒸;盛夏苦暑,其身上则温凉如玉。人有疾病叩请他,则摘蓑衣吹气与之,服之即痊愈。曾炼大丹,隐仙岩有其丹室炉灶。端平间(1234-1236年),失其所在。他是内丹、外丹并重的奇士异人。
DSCN257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44

回帖

44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

积分
443
QQ
 楼主| 发表于 2009-12-8 10:5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夏雨雪 于 2009-12-8 11:26 编辑

西神道景色
    古代的诗人们徜徉在山间古道上,静静地观赏着长林远树,峰壑烟云,写下了“万叠与千重,寻真过五龙。瑶台清霭散,丹井白云封”等旨趣幽远的诗篇。明代竟陵派文学家谭元春对西神道仁威观至五龙宫一段的景色,观察得很仔细:“过观十余里,桃李花与映山红盛开,如春;接叶浓阴,行人渴而息,如夏;虫切切促织吟,红叶委地,如秋;老槐古木,铁干虬蜷,叶不能即发,如冬。深山密径,真莫定其四时。”一天之中竟能欣赏了四季的景色,难怪乎谭元春陶醉。
DSCN2593[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44

回帖

44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

积分
443
QQ
 楼主| 发表于 2009-12-8 10:55:04 | 显示全部楼层
五龙宫山门
        过隐仙岩至五龙宫山门,整个路段曲径通幽,或秀竹,或老藤缠绕;在过姥姥祠时,悬崖间架设出一条绝壁险景,给人一探险的感觉,既惊险又刺激,骤然转弯,豁然开朗,时而平坦,时而高耸,时而攀岩,时而回环,一桥一路,一砖一石,一草一木都力求做到自然与完美。
    五龙宫山门,从现存遗迹看,规模很大,进门后丙侧有房,可供香客歇脚。从残壁上是花纹看,精妙绝伦。
DSCN2648.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44

回帖

44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

积分
443
QQ
 楼主| 发表于 2009-12-8 10:56: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夏雨雪 于 2009-12-8 15:00 编辑

九曲黄河墙
    五龙宫坐西朝东,宫门北向以就涧道来路。入门为夹墙复道,九曲十八折,人称“九曲黄河墙。”九曲黄河墙基本已毁,残存不多。
 DSCN2653.JPG
DSCN2652.JPG
DSCN265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44

回帖

44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

积分
443
QQ
 楼主| 发表于 2009-12-8 10:58:27 | 显示全部楼层
五龙宫宫门
    夹墙复道尽头为小山门,门内前为琉璃化香炉,左为照壁,右为山门。
DSCN2654.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44

回帖

44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

积分
443
QQ
 楼主| 发表于 2009-12-8 10:59: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夏雨雪 于 2009-12-8 11:01 编辑

碑亭
    山门内建御制碑亭,重檐歇山顶式,一左一右两座,高大巍峨。
DSCN2670.JPG
DSCN2708.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44

回帖

44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

积分
443
QQ
 楼主| 发表于 2009-12-8 11:03:20 | 显示全部楼层
龙虎殿
    从碑亭间石铺神道前行为龙虎殿。古代敕建各大宫观多设有龙虎殿,殿内均供青龙、白虎二神,为武士形象。龙虎殿内的二尊神像为元代著名雕塑家刘元一派的传世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DSCN2658.JPG
 DSCN2660.JPG
DSCN266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44

回帖

44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

积分
443
QQ
 楼主| 发表于 2009-12-8 11:04:55 | 显示全部楼层
bixi驮御碑
    这些重型碑刻都背负在“bixi”身上,“bixi”传说是龙王的第六个儿子,在上古时期,bixi常驮着三山五岳在江河湖海中兴风作浪,危害人间,大禹治水时降伏了它。大禹治理疏通好江河后,利用它力气大,好负重的这一优点,在一块巨大的石头上刻着治水的经过,然后让其背负,告示天下,后来逐渐演变成背负皇帝圣旨的专用工具,也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不可逾越。
    bixi形似龟,但这里的龟却寓意水神,有以水克火,水火相生之意,是武当山兴旺的象征。
DSCN2707.JPG
DSCN270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44

回帖

44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

积分
443
QQ
 楼主| 发表于 2009-12-8 11:06:02 | 显示全部楼层
五龙井
    龙虎殿后为一四合道院,青石墁地,院中有五口井,五口井按金、木、水、火、土五行排定于宫院中两侧,因五龙显圣而得名五龙井,相传五井相通,一井打水,其余四井共涌波涛,十分靈应。
DSCN2669.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71

主题

3万

回帖

220万

积分

管理员

在路上TEAM

Rank: 9

积分
2205997

荣誉管理论坛元老

QQ
发表于 2009-12-8 11:07:03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还能这样玩的人已经无多,希望看到更多类似活动的精彩文字图片和大家分享!!!
在路上  看见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44

回帖

44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

积分
443
QQ
 楼主| 发表于 2009-12-8 11:07:21 | 显示全部楼层
五龙宫
    五龙宫位于蒿口南15公里处,背靠灵应峰、五龙峰,前列金锁峰,左有磨针涧、华阳岩,右有启圣殿、凌虚岩。《山志》称五龙宫“山环水抱而朝大顶,其清静无出其右也”
    该宫道教建筑始于唐贞观年间(629-649),位于武当山顶之北的五龙村,坐西朝东,海拨高程641米。与南岩宫遥相望,四周群山叠嶂,是武当山现存最早的建筑单元,初称五龙祠。相传均州太守姚简奉旨上武当山祈雨,见五龙宫显灵,天降大雨,旱情解除,唐太宗李世民龙颜大悦,即令敕建“五龙祠”。宋真宗时,升祠为观,至南宋孝宗时赐“五龙灵应观”额。元代扩建,大其规制,元仁宗元年(1314)年赐“大五龙灵应万寿宫”额。明成祖敕建九宫,赐“兴圣五龙宫”额。明代该宫共有殿宇道房850间,现存庙房42间,建筑面积2975平方米,古建筑及遗址共占地25万平方米,残存宫墙251米。
    元代五龙宫一线是登武当山的正道,朱思本以朝山神道为线索,先写“五龙之嵯峨”:形容五龙宫殿“朱门豁兮洞启,金碧煌其相冒”,称颂真武灵应“仁存不杀,功极捍御。”赞美五龙宫景色“长松郁以交错,巨石戛磊砢,”“阴木蔽日,元蝉噪风。名花异石,错落其中。珍禽奇草,时跃时从;”
DSCN2679.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44

回帖

44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

积分
443
QQ
 楼主| 发表于 2009-12-8 11: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圆地方二池
五龙宫大殿前台阶下面,左右两边各有一池,一池呈圆形,名天池,为阳。一池呈方形,名地池,为阴。天圆地方二池,象征五龙宫阴阳调和。
DSCN2667.JPG
 DSCN2668.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44

回帖

44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

积分
443
QQ
 楼主| 发表于 2009-12-8 11: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五龙宫所管四至”碑
    信步走进五龙宫北道院,偶然发现北道院外墙上嵌有一块石碑,青石质地,楷书阴刻,部分字迹脱落。碑文详细规定了五龙宫所辖四至边界:
    东至土门口、蒿口桥、明真庵、青羊涧河;西至香炉口、朱家坡、古木沟、平沟大岭;南至梯儿岩、赵家垭、五老峰、大青羊涧、飞身涧河;北至孙家湾蒲冷口、洞子沟、铁锁寨、豹儿岩、石门垭、长岭。
    碑文还详述了在雍正十二年(公元173年)由于江图、李耀等人侵占五龙宫地界,后被治罪,并由官府亲勘五龙宫界址,划定五龙宫四至边界事宜。
DSCN2664.JPG
DSCN269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44

回帖

44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

积分
443
QQ
 楼主| 发表于 2009-12-8 11: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玄帝殿、启圣殿遗址
    五龙宫玄帝大殿位于五层崇台之上,须登81级台阶方才到殿前;启圣殿在玄帝大殿之后,位于四层崇台之上,须登72级台阶才能到达殿前。因其地势高崇,故人们从下仰望二殿,如出云表之上。故明代文人徐谟称五龙宫:“门内为道九曲,丹垣缭之,旁夹青松。殿制如他宫,而趾独耸峻、、、、、、以故栋宇尤囗囗峭拨,几摩霄汉。”该宫主体建筑毁于1930年,现只剩断垣残壁。大殿上有一座武当山最大的真武铜像,保存完好,外面的房子是为保护铜像,后来所修建。
DSCN2666.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44

回帖

44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

积分
443
QQ
 楼主| 发表于 2009-12-8 11: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封禁官山“碑
    走上大殿,在大殿旁遗址上,见有一块象碑一样的石板躺在地上,拂去上面的积雪细看,果然是石碑。该碑为湖北布政使司分守襄阳下荆南道兼理水利按察司赏批封禁官山石碑。青石质地,断为两截,题额与碑连为一体,楷书“封禁官山“。
    碑文主要记录的是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为保护武当山植被而发布的“封禁告示“,与现在的封山育林类似。
SCN2629.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7-27 16:31 , Processed in 0.181853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