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好玩的人一起在路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中国 北京- 1月26日,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TRAFFIC)最新公布的消费者态度调查报告指出,减少对濒危野生动植物的消费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在2010年春节前夕发布的报告,全名为《理解消费动机:影响中国不可持续野生动植物消费的第一步》,呼吁在欢庆春节期间减少对野生动植物的消费。
TRAFFIC中国项目主任徐宏发教授解释,这段时间往往是野生动物消费的高峰。
“在中国,冬令进补为许多人推崇。许多消费者认为冬天食用野味野生动物药材能强身健体,但却不清楚这种消费会危及濒危野生动物的生存。”
TRAFFIC与一家专业市场调查公司合作开展了此项研究调查。调查发现,44%的受访人称在过去的一年中曾经消费野生动物,多数是食用野味。受访者中绝大多数了解国家一级和二级保护动物的法律法规,因此,相对来说消费这些物种的情况是极少见的。
调查发现,消费野生物种,特别是食用野味和使用含野生动物的成分的药品或补品,是很常见的。多数受访者对食用野味的行为持中立或者接受的态度。
本次调查在六个大城市中取样,发现消费野生动物的程度和方式随着地区而不尽相同。其中,广州是食用率最高的地方,紧随其后的是昆明,成都和哈尔滨。那些收入高和受教育水平高的人食用野生动物的几率相对较高,可能是因为在生意圈中食用野味的行为较为常见。
引起人们食用野生动物的欲望的因素是复杂的,有来自根深蒂固的文化习俗,也有其他方面的原因。研究表明,引起强烈欲望的因素包括“感情”和“功能”两方面。
受访者反映, 他们之所以食用野生动物,是因为他们认为食用这些野味可以反映较高的社会地位,表达对客人(“感情”的激励)的尊重。 而且他们认为野味有滋补和保健的价值(“功能”的激励),这种思想根植于传统的中医文化。
徐宏发教授补充道:“本报告在中国春节前推出,目的是让消费者了解不适当的消费野生动物会危及濒危野生动物的生存。 ”
为了保护濒危野生动物,消费者应自觉放弃这种不健康的消费行为。 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执法力度,消除非法野生动物贸易,切实保护好野生动物。
对野生动物的旺盛需求越来越严重地威胁到野生动植物以及它们生存的生态环境。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不可持续的利用和非法贸易将它们推向灭绝的边缘。
国内许多被消费的野生动植物数量已经大幅减少,这些物种的消费来源已经转移到东南亚、南亚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等国家,甚至更远的地区。
这项研究发现,能够遏制不可持续的野生动物消费的主要因素为:1)野味的来源有限,2)食用受保护的野生动物违法和 3)野味高昂的价格。
中国在2003年非典之后通过有效地遏制生动物贸易,显示了国家对于控制野生动物消费的能力。 近年来,野生动物贸易用于食用和药用又有所抬头,而且一些地方情况越来越严重,徐教授说。
本报告建议对消费者开展有效长期的宣传活动,尤其要针对那些消费量大或者经常消费的野生动物,大力宣传群众不要食用,以便减少野生动物消费。利用具备影响力的个人或者社会影响更大的团体进行宣传可以说服更多的消费者。
在中国,媒体、政府野生动物执法机构和中医界已经开始参与反对不可持续的食用野生动物的工作,这些努力应通过长期的努力得到加强。
背景信息:
TRAFFIC: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合作项目。
详情请登录www.traffic-china.org
本报告公布了针对消费者调查的结果,调查是在中国六个大城市中进行,包括广州、北京﹑上海、 昆明,哈尔滨和成都,其目的是了解消费者对于野生动物消费的态度和行为。
本调查的研究小组在调查过程中进行了十次专家访谈和八个专题小组会议,并且对于来自不同年龄的群体,收入水平和教育程度的六城市的969名居民进行了消费态度的调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