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明天这个贴子是要被封的,一不做,二不休,多搞点。首先你说日本大规模游行我不同意,明明就是一小撖右翼份子。个人窃以为,抵制日货其实没有必要。原因有很多: 一,我认为东亚地区政治经济一体化实在大势所趋,欧盟即为世界文明发展的一个好榜样。即使日本不肯像德国一样服服帖帖认罪,但东亚和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发展非其意志所能左右,最终还是可以通过经济来促进双方的政治合作。德国和法国能够走到今天,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托了过去的“煤钢共同体”也就是今天的欧盟的福,相辅相成而已;绝非德国单方面认罪,法国就真的相信甚至靠上了这个法国历史上最大冤家和对手。抵制日货,失去了经济交往的基础,那样只有纯粹竞争生存空间和争夺资源市场的关系了,只能把日本进一步推向我们对立的一方。现在只能说,中日双方的政治合作的确落后于双方的经济交往,对此,日方领导人应该负有主要的责任。但绝不是大多数偏激网友所想像中日关系已经坏到势同水火的程度。 若对当前中日关系研究确实有兴趣,推荐看一下《理解日本对中外交的真意》(作者未知)和《中日关系绕过顽石奔流》(作者冯昭奎) 二,不管中国国内的民族主义如何强烈,日本十多年来始终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是日本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并且今年来有越发强劲增长,有逼进日本对美贸易的趋势。去年以来,日本经济环境的好转,很大程度上是由中国带动的。2003年中国自日本进口741.5亿美元,同比增长38.7%;对日本出口594.2亿美元,增长22.7%,均创造历史纪录。面对中日经贸合作"双赢"特征日益显著的现实,日本舆论界的风向开始出现明显变化,中国威胁论退潮,中国机会论涨潮。 三,在未来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内,中国仍然非常需要日本的资金、技术、和先进产品,中日两国经济互补性极强并且极不对称。资金技术就不用说了。仔细看看每一个人的四周,其实日本产品也已经无处不在,这说明从经济运行本能的角度讲,是需要这些产品的,非几句爱国口号所能抵制的,而且这在日本同样如此。日货每年在中国的销量是4000亿人民币,就是说平均每个中国人每年都花300块钱买日货。同时,也有大体等价的中国货进入日本市场,平均花去每个日本人3000人民币或者22700日元。在日本,右翼的叫嚣和小泉的参拜也同样无法减少这一大笔日本人对中国货的需求。 四,消极抵制其实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抵制了日货,欧美货又来了,这样对我国国力究竟有何好处?如果中国的产品比日本产品质量好价格便宜,根本不用抵制日货就会自然消失。中国人只会号召大家不买日本货,却想不出如何使中国的产品超过日本产品。 五,支持买贴牌日货,使日本把产业转移到我国来。欧美先进发达国家有很多,幅员广阔、人口众多、仆从国众多,他们调整经济结构时,没有必要非要把制造业转移到中国;而日本却不行,经济要必须升级,产业必须要转移,产品很棒却在标准的制定上吃亏很大,但它本身土地狭小,市场有限,没有仆从国,把产业转移到其它小国,战时极有可能在西方国家压力下为他人做稼衣。而环顾全世界,只有中国可以单独对抗西方国家的压力,且中日双方地理相近、文化相似、经济结构极强互补,所以只有实现与中国政治经济一体化才对日本最有利。东南亚国家在经过97年的金融风暴后,不仅看清了美国人的玩弄金融霸权真实面目,也看清了富有的日本,由于没有独立的外交和军事力量,在美国的霸权(军事霸权和金融霸权下)毫无抵抗之力,依靠日本也是靠不住的。因此东南亚对日本来说也是靠不住的(面对美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压力),甚至日本连自己都靠不住,未来只能通过东亚的政治经济一体化(主要是与中国)来换得它所应有的国际政治地位,实现“正常国家”的愿望,否则就只能永远忍受做一个二流国家的痛苦。 日本经济,说到底,根本不适合拥有一个小而全的工业结构,而适合做一个大的经济体的强大心脏和发动机,这其实无疑就是长远未来中日关系的最深动、最美好描述了。当然,要实现这样局面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以及双方共同的努力。每每想到于此,我的心情就非常激动,对日本又多了一份欣赏。 六,在中国抵制日货还有一个相当值得警惕的特殊问题,那就是民间经济上的摩擦和非理性行为非常容易影响和上升政治的高度,从而给我国政府增加不必要的外交麻烦,其实对我们自己更不利。 “帕杰罗”等许多先前发生的事件已经充分说明这个问题,民间发表的索赔要求书往往带有大义凛然的政治色彩甚至像一份中国对日本的宣战书,这多么可笑!又不是带有政府背景主导实施的大项目,而是民间小商品的质量问题,提到这种高度干什么?早知道这样你当初又何必买日货?难道世界上就真的没有第二家了么?再想一想,商业的原始驱动力不就是为了“利益”两字么!其实民间经济交往根本不必带上政治色彩,出了问题就应该认认真真向日本人索赔到底,不要便宜了他们,不要亏待了自己,这就足够了。 这在日本也有过类似情况,前年日本某些政客为满足国内部分利益商人以国际政治的牺牲来换取满足国内政治的需要,抵制我国山东地区的蘑菇和大蒜等农产品,造成我国部分绝望农民自杀的严重后果,后经交涉和小规模短时间的反制裁,日本政府也就基本纠正了上述错误举动。以后也类似,各个发达国家对中国偏见实行“反倾销”之类的事情,纯属欺人太甚,归根到底还是要被我们占领的,不用过于担心。我们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事,拿出实际优秀的产品来与他们竞争。 七,一定要抵制的话,大概最合适的抵制对象就是一些昂贵不必要的奢侈品、许多我国完全可以替代的耐用消费品(许多所谓的名牌都可以归为此类)和服务类产品。当然,这个世界是自由的,您如果确定自己从心底里厌恶日货,并且经济条件许可的话,您大可以“将抵制日货进行到底”,我也完全支持您这样做。 对于大多数的日本垃圾文化产品,不看也罢。不过糟粕中还是有精华的,对于《青春的火焰》和《机器猫》这样优秀的电视剧和漫画,我至今还在怀念和欣赏。《圣斗士星失》也还可以,当时让我感觉热血了一回,人的生生死死爱谁恨谁这在宇宙中都是很短暂的瞬间,所以应该为世界留下点美好的事情,为理想而奋斗终身、乃至献出生命。当然,我们也不要愚忠和盲目崇拜。 八,对于“京沪高速铁路”这样的大的政府项目,我们必须在现实中以明确的语言向日本政府传递明确的信息,让日本政府和企业在每一件偏离这个方向的决策上感到政治杠杆带来的痛苦,在每一个顺应这个方向的决策上尝到意外的甜头。此次不过是中国方面一个态度明确表示的开端,以后类似的机会还有很多,希望这种语言短视的日本政客能够听懂。在情感上我不支持用日本的,在技术上我私下认为还是日本的要好。 这虽然不是我们普通朋友所能决定和做到的,但是我们最好学习和培养一下这方面的理性思维,这对自己处理各方面的事情也都是有好处的。同时应该为中国政府这样明智和优秀的举动感到赞叹,不把单子交给日本,绝不意味着是单纯抵制日货的举动的结果。 九,陈述一个事实,1970年的时候,日本经济就已经超过联邦德国,达到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的位置。但那时候,中日之间的贸易交往有多少?对中国的贸易是占了决定性因素吗?很明显,二战前,日本走的是用军刀下的现代化路线,即大陆路线从朝鲜—满蒙—中国本部—全世界,尽管中间取得过巨大成功,但二战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彻底的封死了这一路线;二战后,在依靠美国军事保护下,走的是用“技术称霸”的和平海洋路线,其主要市场在欧美,后来它也形成了自成一体的庞大国内市场,这才是它真正作为经济大国的本钱。 当然,近年来中日双方贸易额不断增大,相互渗透不断加深,抵制日货肯定会对日本造成重大打击,但其世界第二的经济大国地位显然不大可能因此而产生根本性的动摇,顶多来个10年、20年的经济不景气而已。这样的结果,显然与抵制日货的朋友们的目标相去甚远。同时,抵制不可能是单方面的,当人为意识的抵制日货达到一定效果的时候,显然日本肯定也会“抵制中货”什么的,而日本10多年来始终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则是日本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并且中国改革开放最需要的资金和技术有不少都来自于日本。抵制日货,显然我们付出的相对代价会更大一些。 十,在性价比相差不是很大的情况下,还是优先支持一下国货吧! 关于反对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活动我也想说一下,这篇文章写的不错,我贴过来。有一点我想说的是中国是没有否决权的,只能投赞成和反对,弃权,中国只有联系超过69个国家投反对票才能阻止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不管结果如何,我希望中国投反对票!! http://forum.news.sina.com.cn/cgi-bin/viewone.cgi?gid=12&fid=65&itemid=127981&t=1 全球网络签名反对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活动,已经蔚为规模。这场以中国国民为主力的签名接力赛,于昨日突破千万人数——而且只要国内的门户网站继续开通服务器接纳签名,这一数据肯定还会飙升。更据世界抗日战争史实维护联合会负责人称,相关的签名活动将一直会进行到今年9月联合国开始讨论修改宪章、决定日本是否进入安理会。如此看来,全球华人面对日本再一次同仇敌忾,形成空前的团结气势,成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最贴切的点题。
日本在历史问题上涂脂抹粉甚至颠倒黑白,而同时又急切追求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且似乎胜算颇大,这显悖道德与责任上的逻辑,自然会严重刺激中韩等国的国民。这一次中国民间力量的激烈反应,整体而言,是怨愤所积之下的触发与喷薄,一方面能如同韩国的情形那样补充政府外交的力度,但论及事态可能的最终结果,则需要于情绪之外再以理性的研判来预设和看待此次活动的功效与价值。
正是在时下国人力反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高潮阶段,爆出日本众多大型企业赞助该国右翼教科书的新闻。中国国民对于这些企业的愤慨厌恶之情,难免要延伸及这些企业的产品——东北城市长春的一家超市便已经开始拒售朝日啤酒。而许多网站上的网民讨论,也正在展开拒绝“日货”的号召。在中日关系持续冷淡甚至因为目前事态而趋于紧张的敏感时间,一场大规模的“反日”浪潮很有可能进一步升级扩大。联系去年亚洲杯期间中国部分球迷针对日本足球队的偏激行为来看,锁定当前国内民间对日情绪的主题至关重要:各大城市此起彼伏于街头网上甚至更多场合的对日批评谴责,当是对日方在历史问题上采取负责任之态度的强烈要求,而不是一种无条件、全方位的逢日必反的仇日情绪——这也正是中国外交部对此次签名活动所持的观点和态度。如此,这一活动与浪潮才能始终有的放矢,循“有礼、有利、有节”之道而行。
许多在网上签名留言的网民都强烈要求,作为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的中国,对于不愿正确对待侵华历史而又想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日本,要坚决地使用否决权。这种情绪与要求,如果在这次活动中被一再重复和放大,其实于国家外交并无鼎助,反倒可能添出被动。正如许多分析文章一再强调的,日本争取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准备已久,而外交亦颇成功,于五大常任理事国中,不同程度地获得了除中国之外的四大国的支持。中国在这种局面下,决定投什么票,以及如何来投那一票,其实都是需要从国家最大利益的角度来考虑与抉择的。因此,要明确达成共识的是——时下这轰轰烈烈的气势与规模,是国人要对日本表达最大限度的不满,但对本国政府的外交抉择,则当留出足够的灵活空间。
事实上,这一全球范围签名反对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浪潮,与其说价值在于向日本方面表达愤怒与抗议,不如说价值在于将这种情绪、情绪背后的逻辑以及逻辑背后的事实展现给全世界知道。日本对待历史问题的遮掩涂抹,其来有自,对于中韩等国朝野的不满,也并非不知而犯,而是基于东亚民族自我本位的心理、惯于篡改历史的传统以及东山再起之后的战略图谋,已经有些是在刻意挑战和刺激邻国的容忍底线。因此,教科书问题与参拜靖国神社问题,虽遭中国强烈抗议,但近年不退反进,愈演愈烈。甚至中国民间的情绪表达,还会被对方倒打一耙为反日教育的结果。这种对峙局面之下,无论中韩民众如何激烈表达,日方显然都会在其国内自说自话。因此直接触动日本“幡然省悟”、“痛改前非”的可能性不大。不过,在种种全球价值日益彰显的今天,中国民众要求侵略者对战争反省、对受害国道歉的正义要求,如果以时下这等上下同慨的声势持续呼吁,无疑会引得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与声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施行残酷兽行以及如今肆意涂抹历史、百般推脱责任的行径,如果被反复激烈地提交国际社会给予关注与讨论,日本的右翼回潮自然就无法苟全自说自话了。因此,这次大规模签名活动的展开与继续,不管最终能否阻挡日本获得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只要将正义的要求、其无耻的行径广告于世界各国、声诉于人类文明,便是值得鼓呼的胜利——而且,这显然还只是一个开始。 [此帖子已被 华仔 在 2005-4-3 4:34:44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华仔 在 2005-4-3 4:37:26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华仔 在 2005-4-3 5:01:57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华仔 在 2005-4-3 5:24:19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华仔 在 2005-4-3 5:45:12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