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喝咖啡时候,我感觉实在是不习惯:苦不知其味,又付出了睡眠的代价。从此决定了不再去品尝。我一直不懂得怎样去品尝一杯好咖啡,可奇怪的是——我却渐渐喜欢上了那些咖啡屋,那些从咖啡屋飘出来的淡淡的咖啡香。 自从这街上有了这样的去处。在想些什么或什么也不想的时候,踅进那漫溢咖啡芳香的小屋,幽柔的微光在独自的一隅暖暖的映着,轻缓的音乐在迷蒙的空气里起伏的荡漾,几簇像候鸟一样的人们处在那儿,安放自己。点一杯咖啡,很认真的看它各种各样的名,其实那好听的名字下面,我品尝不出怎样不同的味道。浓黑的浆液漫漫的散发氤氲,静静的释放温存,自然管住了浮躁的心情。一份清净,一片安宁,在冬天里就是一股暖暖的情意吧!这感觉是很孤单自我的。 不断成长的咖啡屋,据说是时尚与都市的风情,是人们心情栖息的方式。看过一则咖啡的广告:雨天的咖啡屋前,一个少女来回在雨中奔走,雨珠儿飞溅迷离!咖啡屋里临窗的男子出神的注视,目光停驻!他的面前放着一杯热气腾腾的咖啡。这营造了什么样的心情?这心情早已融入了那一杯咖啡吧!湿的,存在心底的,盼着的又安静着的,偶尔的弥漫以不再强烈,品一口咖啡苦味的真实虽无奈也飘香啊!于是我认定走进咖啡屋最好的日子应该在雨天,临窗眺望,对比人来人往湿漉漉的场景,体验自己在咖啡氛围之中的那份宁静。 爱上咖啡屋是因为爱上了咖啡的心情!生活原本是奔波在自我的感觉中的,那是一种散布的“味”。就像有人喜欢喝酒,为了热烈,为了激情;有人深爱喝茶,为的是禅意清远的人生;有人就喝白开水,平淡是真,简单是真;当然还有人恋着咖啡,是一份幽幽的朦胧。各自的生活煮着各自的味道,引导着安宁而略带孤芳的生活,在不同的时间与空间里,我们还得努力的去选择最舒适、最适合自己的口味! 如果说只闻其香,只醉其境的喝咖啡态度太过牵强,我只能是一个没有格调,不会享受的人,不管我是多么的不愿承认。好的咖啡除了细心的熬煮,还要好的功夫去将她喝出来,那要特别的感觉,我学不会那么多的细致。当香韵散尽,我已坐足,于是弃了半杯冷却的它离去。 坐在咖啡屋,一些相遇和一些记忆早已物是人非,模糊了面孔。看过痞子蔡的《爱尔兰咖啡》,爱尔兰威士忌与咖啡的结合,还让眼泪在杯口画了一圈。这是男主人公为女主人公煮的咖啡,是思念被压抑了许久后发酵的味道,适合思念的心情。然而现实里谁又能真的用思念与等待,用眼泪煮一杯这样的咖啡?想起多年前一首歌中一句回旋的歌词:当我走过这间咖啡屋,忍不住慢下了脚步……
[此帖子已被 袭帘之然 在 2005-7-10 9:16:20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