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497年,葡萄牙人达·伽玛率领由4艘船只组成的船队绕过好望角进入印度洋,欢呼着到达南印度的古里。古里人却告诉达·伽玛:“早在90多年前,就有一个强大的远洋船队来过这里,他们每次都有20到30艘巨船,装备非常精良。”那便是中国明朝的郑和船队。 当代美国学者路易斯·丽瓦塞斯断定“郑和船队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是一支举世无双的舰队,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是没有可以与之相匹敌的。”
郑和,云南昆明人,1371年生。自1405年7月11日始,郑和率领规模空前的船队七下西洋。这支规模空前的远洋船队,从中国的海岸向南、向西,在洪涛接天,巨浪如山的大洋上,云帆高张,凌越万里,一路播撒灿烂的中华文明。
据记载,郑和第一次下西洋为27800余人,第二次为27000余人,第四次为27670人,第七次为27550人。人员如此之众,与后来航海者哥伦布、达·伽玛,麦哲伦100至300人的航海规模相比可谓天下无双。郑和每次远航的船队都拥有100至200艘大小船舶。最多的一次是第一次下西洋,有船208艘,其中大、中号宝船62艘。宝船是船队中的帅船,称为宝船,主要指船上装载了金银珠宝。船上4层精美豪华的宫廷式建筑,高耸入云的9桅12帆随风满张,在浩瀚的海面上蔚为壮观,其壮美可谓之为“船的城市”。
郑和下西洋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远洋航海。比哥伦布早87年,比达·伽玛早93年,比麦哲伦早114年。郑和七下西洋,在人迹罕至、风浪骤变的印度洋上航行,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木制帆船的设计结构、航海性能堪称世界一流,是当时中国科学技术和综合国力的缩影,是中华文明的象征。
持续28之久的郑和七下西洋,足迹遍布30多个国家,从未占领过别国一寸领土;同时极大促进了亚非,特别是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发展。亚非及东南亚许多国家都把郑和作为富裕之神(三宝之神)予以供奉,600年来香火不绝,不少井、亭、山、庙乃至城市均以三宝命名,称颂郑和“继张班伟业,开哥麦先河”。 郑和是世界最早的伟大航海家,其七下西洋创造了三项世界之最:最远距离的航海里程;最发达的造船技术;最先进的航海技术。郑和七下西洋展现了当时中国海上力量雄居世界第一的强大实力。 当代中国史学家何芳川这样评价郑和远航:“自从有人类文明以来,文明之间就有交流、交汇。在整个文明的交流与交汇史上,唯有以郑和远航为代表的中华民族对外交往最文明。因为,它最和平。” 
郑和 
郑和船队出发的地方----太仓刘家港 
郑和的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