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01|回复: 2

[转贴]国内地域歧视阻碍社会和谐

[复制链接]

146

主题

1320

回帖

8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5336
发表于 2005-8-26 16: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内地域歧视阻碍社会和谐

多年前,在破旧乡村小学的教室,老师给我们上历史课,讲述了沙皇俄国侵略中国东北时像对待畜生一样将瑷辉县的中国居民赶入河中,对试图上岸的居民开枪扫射。当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同学们在默默流泪。老师最后对我们说:“你们是国家的主人,民族的希望。你们都是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只要勤奋努力,就一定会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

   然而,多年后,我发现中国人并非平等,而是分成几个等级的。虽然宪法规定中国各地区公民享有同等受教育的权利,但由于出生地域不同、户籍不同,人们享受的权利完全不同。只靠个人努力,并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形形色色的地域歧视规定

   大学毕业后,由于不是上海籍贯,所以在市内找工作寸步难行,处处碰壁。我于是自己创办了一个公司,将妻子、孩子接到上海,给女儿找了一个普通的小学“借读”,支付了一笔赞助费。眼看女儿明年要上初中了,学校老师说,外地户籍的学生在上海上初中也可以,但必须书面保证考高中时回到原籍去考试。女儿没有在家乡上过一天学,两地教材不一样,如何考试?妻子很着急,我安慰她说:“没问题,大不了花几万块钱通过黑市买一个上海户口。”我平生对腐败嫉恶如仇,现在事到临头,也要向腐败屈服了。我想做个清白的人,但却是那么地难。

   大学毕业时老师说,户籍制度改革要慢慢来,没有办法,上海人不愿意出去,外地人都来了怎么办?我大学毕业14年过去了,其间也接触了世界各地的朋友,但从没有听美国人说过“如果加州人都来纽约上班怎么办”,也没有听日本人说过“如果关西人都来东京上班怎么办”之类的话,当然更没有听过鲁迅、巴金、陈独秀、毛泽东等到北京、上海发展需要本地户口之类的事。大浪淘沙,优胜劣汰,为什么要保护懒汉、独厚一部分人呢?

   中国都已加入WTO,外国人可以来中国开厂设店了,台湾同胞也可以入境求学就业了。可是,外地学生在上海就业还是有各种户籍歧视政策,至于民工的悲惨处境就可想而知。北京、上海几乎所有的重点大学都优先招收本地学生,以高分数线将外地学生拒之门外。我上海的母校也“与时俱进”,50%以上招收的是上海本地学生,复旦大学本地生源超过63%,从全国各地招收的不足37%。教育的“地方割据”使许多内地青年感叹:中国似乎不再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教育机会不均就无和谐社会

   现在的一些大学校长早已是商人和官僚的化身,与当年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相比何止天壤之别。每次我回到家乡,看着那些落寞无助的落榜生,心里充满了伤感和无奈。他们有的从此自暴自弃、一蹶不振,有的外出打工受尽歧视,对社会不公产生仇恨,最后铤而走险,走上报复社会的道路。

   教育部门制定歧视政策的目的何在?难道有心将中国分裂成31个国家?任何一个文明社会都不会以出身限制国民受教育和就业的权利。将来万一外敌入侵,单靠北京、上海等地的居民去反击来犯之敌?

   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突飞猛进,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但教育方面在开倒车,走上阶级歧视、地区歧视的错误道路上。这不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不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手段残忍的深圳“砍手党”事件和全国各地的暴力抗争事件,已经敲响了警钟。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中国政府应该尽快制订《反户籍歧视法》,明确规定废除户籍歧视的时间表,尽早统一全国高考试题和高考录取分数线,加大对经济落后地区的扶持和投入,彻底整治教育部门的腐败。现在不是“坐而谈”找借口慢慢来的时候,而是应该赶快“起而行”。唯有如此,中国青年才有可能真正形成共同的国民认同和国家意识,全国同胞才可能在和平温馨的家园安居乐业。反之,要建立和谐社会,如同缘木求鱼。

·作者是上海某翻译公司总经理
                                       [转帖]

http://www.oldkids.com.cn/bbs_new_1/topic.asp?TOPIC_ID=47546&FORUM_ID=31&CAT_ID=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6

主题

1320

回帖

8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5336
 楼主| 发表于 2005-8-26 16: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一个内容相关的网评. 也是与地域有关的不公.

http://bj.21cn.com/beijing_news/hot_news/2005/07/26/2225185.shtml
时评:北京人凭什么上北大清华?

2005-07-26 12:44:49 新华网 文章内容彩信发送      

--------------------------------------------------------------------------------

   引言

   某日,某社区论坛两个高中毕业生聊天,北京人说:“我们班有六成的同学考进了北大、清华”。福建人说:“按北京的录取标准,我们全校除一个傻子外都应该进北大、清华。”

   目前高考招生,除上海外,全国均采用统一的考试时间,统一的评分标准,但却没有统一的录取分数线。今年的高考录取分数线下来了,令人吃惊的是,第一批本科的山东的录取分数线居然比北京高上140分!高考总分才750分,高了近1/5!

  一、有一种标准是如此不公

   以2004年普通高校本科招生第一批院校分数线为例,天津:文科,520分,理科,495分;北京:文科,462,理科,469分;河南:文科,599,理科,589分,悬殊十分明显(5月26日新华网)。再从录取率看,2000年上海的毛入学率为37%,四川只有9%,上海青年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是四川青年的4倍。2005年,上海录取比例接近八成(6月2日《东方早报》),而安徽也仅仅是三四成,前者是后者的2倍多。

北大校门跪求名师

   从这组对比可以发现,在某些省无论文理科连专科都上不了的学生,在北京却可以上重点大学!这难道公平吗?一样的学生,一样的高考,一样的成绩,仅因为籍贯不同,有的上了重点大学,有的却名落孙山,命运迥异,不正是对一些公民的平等受教育权利的侵犯和践踏吗?

   有一个年轻作家这样说:“我就这样成了高考流水线上的畸形产品,我的高考分数并不低。在北京,足可进军水木清华,可我现在却只能在这样一个三类学校里发我的牢骚。这千刀万剐的高考,这罪恶的制度废了多少伟岸的天才,养了多少低能的废物。还在分数上将人分为三六九等。这是什么世道。天子脚下的那些蠢才竟然体直气壮的说什么综合素质而进了中国的最高学府。”

   同一个国家,一样的试卷,一样的时间,却有不一样的标准。如果说对西部边穷那些地区从综合因素方面考虑尚可理解外,可北京上海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在教育资源,物质条件各方面均占有优势的地方还要剥夺其它省份的入学名额。只能说除了为富不仁强取豪夺之外,实在找不到更好的词语。不实行全国统考的制度也罢了,既然实行了,那就只能以分数作为唯一的标准。如果不是,那统考有什么意义。美国大学的联考制相对来说不是公平,严谨,符合人性得多。如果分数不是标准,那权力,钱财,名望自然成了标准。

   从某种意义上说,高考的现行体制已经远远比不上古代的科举考试,当年太宗李世民推行科举后很得意的说了一句话: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后来有思想者说这只不过是这盖世枭雄利用科举来维护其统治而已。这也许说得没错,但这有什么关系呢?相比于九品中正制的老子公爵儿伯爵来说,不知进步了多少倍。英明如太宗者当然知道科举不可能网罗所有英雄,但他为所有英雄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平台,让天下英雄无话可说。有本事的你自己争此功名去,我的标准没有对任何人岐视。所以,有了贞观之治的盛世,有了唐诗这样不可逾越的文化高峰。就因为,它的标准是统一的。而高考的标准呢?那不是标准,不一样就不是标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587

回帖

3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3441
发表于 2005-8-27 17: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哎呀!嗨~~嘿 ~!嗨~~嘿 ~!嗨~嘿 ~~!
http://tinypic.com/5jw86d
如每天品茶,细品网友浓浓的情谊
[/quote]

[此帖子已被 寒流 在 2005-8-27 17:07:29 编辑过]

rainbow in the sk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8-16 23:45 , Processed in 0.05984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