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861|回复: 6

户外装备知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27 09:58: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和好玩的人一起在路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金穗卡俱乐部 于 2011-4-29 15:13 编辑

【转】户外知识——作者:海陆少校
原帖地址http://www.xcar.com.cn/bbs/viewthread.php?tid=2131198&extra=&page=1

野外救生刀的选择和使用在野外旅行探险一般应带两种刀,一种是小刀,一种是大刀。这里所指的小刀是可以收折的小刀(即折刀)。丛林生存刀(有名丛林王),是一种多用途的刀具,很适合野外探险旅行。它除主刀外,另还有弹弓.小鱼叉.指南针.手术刀.铅笔.火柴.鱼钩及少量钓线.创可贴.磨石.缝衣针.别针.开瓶器等工具,另外刀背上有锯,并可组合为钳刀等。大刀应选择匕首或弯刀,刀锋全长30厘米左右,重量不超过1Kg,穿心刀柄。这种刀适于砍柴,并且在危险时刻还可以猎杀动物.剥皮用。

但如果你仅能带一把刀,应选择那种适于通常用途,锋利且结实耐用的刀具, 从砍柴到挖野菜或给动物剥皮都用得着。有些刀柄上嵌有指南针,还有的刀柄中空,以便内放一些救命之物。但问题是,中空型刀柄可能不那么结实,刀柄上的指南针在经历几次奋力砍柴之后也失去可靠性。如果丢失了这把刀,那些救命之物也就随之而去了。所以最好还是把其它救生物品放入救生包系在腰带上。

切记:锋刀利刃代表着你得力量。刀在你的所有生存装备中举足轻重,应保持刀锋锐利以便随时可用,但不要误用。千万不要将刀口向树杈或地上扔。保持刀锋清洁。如果有段时间不用,应擦油后放回刀鞘保存。

当历险与封闭偏远之地时,要养成经常检查刀具的习惯。这应形成条件反射,尤其是过了艰难危险之后。随时注意察看所有兜袋和物品应成为探险者的第二天性。考虑到便于携带,折叠刀就很有驾驭性。折叠刀给您的感觉相对来说要轻松很多,应选择轻便.开启顺畅,刀刃锋利的折刀,选择半齿刃可以帮助你非常轻松的切割绳索,尽量选择刀柄材料轻便的,如铝材,木材,聚酯,合成塑料等,另外刀把应该固定牢固并且有一个能穿在腰带上的孔。

露营营地的选择与建设露营营地的选择四大基本原则:水源补给、营地平整、背风背阴、远离危险。
露营营地的建设四大基本区域:帐篷露营区、用火就餐区、取水用水区、卫生区。
水源补给:一天大运动量的穿越过后,选择的露营营地有有水源补给,是完成整个穿越目标的关键,一来可以不必要增加背水负重穿越的体能消耗,二是可以有水源把大量出汗发臭的身体与衣物美美的洗上一把是件多么幸福的事。因此,在选择营地时应选择附近有溪流、水潭、河流、涌泉等有水源补给的地方扎营。

注意
1、选择好水源点后更要寻找好上上下下的取水的取水路线,把取水路线平整好,以方便漆黑的夜晚去取水,很多情况下都是把营地平整好了,却没有寻找好取水路线,结果导致很多山友在漆黑的夜晚摸黑去取水时发生意外。
2、营地不能选择在河滩上或者河谷中央扎营,也不能选择在河流转弯处的内侧扎营,切切!有些溪流上游建有发电厂,在蓄水期间河滩宽、水流小,如果不了解上游情况下选择在河滩上或者河谷中央扎营,一旦放水时等待你的就只有意外了,平时看起来流量很小的一些溪流也都不能选择为营地扎营,因为一旦下大雨暴雨,两山脊分水线之间大面积的落雨量都会向合水线——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溪谷汇聚,很容易发大水或山洪,在雨季及山洪多发地区尤其要注意防范这种情况的随时出现。今年七月我到银瓶嘴泡水潭子时,就遇见这种情况,不到五分钟基本把整个溪流都淹没了,搞得同行的山友GGMM们都只能穿着泳衣急速的向山路跑撤退,很是狼狈。
3、选择好露营点后巡营周边察看之——二选择一评估,选择布设置营地触发报警绳的范围,选择好假如夜晚有意外情况出现的安全逃生路线,评估营地安全系数。

不适合选择做营地的地点如下:
(1)、河滩上或者河谷中央——放水或者取水不方便山洪
(2)、河流转弯处的内侧——洪水
(3)、山顶迎风面——风大、取水不方便
(4)、谷底低洼处——潮湿、落石
(5)、枯木或者蜂巢底下——落木、野蜂袭击
(6)、动物觅水点——动物骚扰
营地平整:决定选择了露营点后,将准备扎帐篷的区域打扫干净,清除石块,矮灌木等各种不平整、带刺、带尖物的任何东西全部挖除,不平的地方可用土或毛草等物填平,挖布好排水沟。理想的营地应该是地面平整不潮湿,排水性好。
注意
营地的选择要有充分的时间做出考虑选择,所以必须每天过正午就应开始留意线路上合适的营地位置选择,切切不可在快近黄昏后才开始选择营地,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一般情况下,经过一天的长途跋涉,很难再有充沛精力去选择较佳的露营点,况且给我们选择的机会不会太多。
拉练系列活动探路广东连州大东山九龙坑/白雾坑时,我相信同行的队友对那次活动不能按时到达预计露营地印象深刻,将近20人的队伍一直在漆黑的山路上转圈圈,就是不能有理想的营地可提供扎营,直到晚上过了九点才选择在一个并不太平整的山脊防火带。

登山鞋的清洁和保养
做好登山鞋的清洁保养,有利于正常使用和延长寿命。根据材料的区别,方法有所不同。
清洁:
除非鞋子很脏,否则尽量避免进洗衣机或浸泡。
一般情况下,用湿布抹去表层泥土,放置于阴凉、通风处干燥即可;若曾被泥水或海水浸泡,则应解开鞋带、取出鞋垫,放置于清水中,浸泡半小时左右(严重的可换水重复两次),取出后每只鞋分别放在一个洗衣袋里进入洗衣机甩干;只有在极为个别的情况下,才放入洗衣机、适当添加中性洗涤剂清洗,切记带套,不然对面料损害较大。
洗好的鞋不可置于阳光直射下暴晒,应放于阴凉通风处。
保养:
许多山友认为用过之后才存在保养问题,其实新鞋就应该保养。
打蜡~主要针对鞋的缝线部位和不同材料结合部位,这里是最薄弱的环节。水分和灰尘的进入易导致缝线的老化并破坏鞋的防水性。非GoreTex鞋日常使用及GoreTex鞋雪山攀登,应给皮面打蜡,可能会破坏外观,但提高防水性、延长使用寿命。使用过的鞋,必须清洁、干燥之后进行,否则,会将水分和灰尘封闭在蜡层下面,适得其反。
储存:
不用时,可放于纸盒中保存,减少灰尘和光线的影响。长时间不使用,要偶尔拿出来透透气。
如何维护及保养帐篷
帐篷使用后清理、维护亦很重要,它关系到帐篷的使用寿命,也直接影响着以后的使用,清理帐篷应按以下程序进行:
1、清理帐篷底面,擦净泥沙,如有污染可用清水轻微擦洗。
2、凉晒帐篷内外帐,待其恢复干燥后再收起来,如来不及将帐篷凉干,切记一定不能久存,以免着色和霉变,一有条件,立即凉晒。
3、清理撑杆的泥沙。
4、检查帐篷附件及完好程度。
5、不宜用洗涤用品清洗以免影响防水效果。

选择登山包的五条建议
①根据外出时间及装载物品的数量选择背包的容积
如果出行时间较短(1~3天),且不准备在户外野营,携带物品不多,易选中小容积的背包,一般25升至45升就够了。这种背包通常结构比较简单,不设外挂或较少设外挂,除一个主袋外,通常设3~5个附袋,便于分类装载物品。
若出行时间较长(3天以上)或需携带露营装备,则要选一个大包,以50升~70升为宜。若需装载物品繁多或体积较大,可选80+20升超大背包或外挂较多的包。
②根据运动方式及背包的用途选择背包的类型
同是登山包,其用途却不尽相同,如:专门为攀岩活动设计的攀岩包,一般不设计硬支撑,为的是便于随身而变形,同时外挂点比较多,方便悬挂器材,有的款式还专门装配了整理器材的垫布。
而为骑行设计的自行车系列包,更多地注重了骑行特点,适用于骑行运动,具体可分为背行包、架挂包、前把包、背挂两用包、驮袋等。
一般意义的登山包,亦可称为野营背包,设计上考虑了各种运动形式的特点和长途旅行的需要,适用于登山,探险和林地穿越活动。
还有专门为长途旅行设计的背包,称其为多用包或子母包,其整体结构形式基本与登山包类同,可双肩背、上下分层,又类似于旅行箱,揭盖式开口,可单肩背,亦可横、竖提行。大小包装有连体结构,可分可合使用方便,很受出差者欢迎。各类背包都有其独特的适用范围,购包最佳选择使专包专用。
③根据身材选用背负系统的尺码
背包的背负系统都有特定的适用范围,可调式背包虽适用范围较大,也不是无极限的。购买背包选好背负系统的尺码非常重要。什么样的尺码为合宜呢?一般说背包的腰部受力点应在尾骨上方的腰窝上。肩带的支点应略低于肩部(10公分为宜),这样才便于受力带的调整和受力,背起来才舒服。背负尺码过大会产生下坠感,反之则会有上纵感,使腰部受力不到位,合适的尺码调整好后,背包会自然贴在背上,很舒服。
④不可忽视材料的质量
许多人在选择背包时,往往比较注重背包的颜色和外形。其实背包能否结实耐用关键取决于材料。从织带上看,普通的织带和优质的织带价格可差3~5倍,优质尼龙织带的承重力可达到200公斤以上。
从面料上看差别也很大,同为420D的面料,普通面料每码重280克,而高密度的面料每码重410克,因此两种面料从强度和耐磨度上都会有较大差异。在磨擦机上对面料进行破坏性试验,同为500D面料,普通尼龙布到1075转时破损,而杜邦尼龙布在3605转时才破损,其耐磨度为普通尼龙的三倍。
从涂层上看,低档背包多用PVC涂层,其受冷会变硬,而高档背包多用PU涂层面料,其遇冷硬度没有明显变化,四次PU涂层的面料防水度可达1500mm以上。目前市场上名牌背包在用料上都比较考究,性能质量也都比较好。
⑤良好的结构和设计是背包性能优越的保证
性能良好的登山包背着之所以舒适,重要的因素在于它设计结构科学合理。良好的设计不仅赋予整体的美,更重要的是可以使你在使用中得到卓越的享受。我们从BIG PACK TOP系列背包的设计上可以更直观地看到这一点。
其背负系统结构吸收尼泊尔背篓的原理,采用了双“V”型设计,一是内衬铝架呈“V”字型,设一横杠在肩部定位,并根据人体曲线对铝架作定位处理,使用者还可根据自己身体微调。二是背包装载部分呈“V”字型,上宽下窄,上厚下薄,装物后呈篓型。这样的结构更便于受力传递。
TOP系列背包采用了 ETA-3调整装置,装置中装有一个结构衬垫,调整部设有三个孔,调整孔眼的位置可以改变背负的尺码。改变结构衬垫的位置可以使背包的重心上下移动。
TOP系列背包还设计了增大容积的装置,竖向增容型背包上口设计一个升起部分,升起后可使背包增容10升左右。横调型背包在主袋上装有两条竖开拉链,放开后可以使背包变粗从而扩大了容积,特别适用于装体积较大的物品。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自调其高、其宽,有了这样的背包会为您的出行增加不少便利。

如何选择一个理想的帐篷
帐篷是露营的重要装备,但不是唯一装备。其在露营中的作用是有限的,一般说来,帐篷不承诺保暖,露营保暖是睡袋的任务,帐篷的主要功能是防风、防雨、防尘、防露、防潮,为野营者提供一个相对舒适的休息环境。根据以上目标,选用帐蓬应着重考虑以下因素:
1、选择外帐力求防水度高,可以用嘴吹一下面料,测试其透气性,一般透气性差,防水度好。
2、选择内帐力求透气性好。(吹试)
3、选择撑杆力求强度高,回弹力好。
4、选择底料应注重防水度和耐磨度。
5、用于野营、露营的帐篷最好选双层结构。
6、规格选择最好是带门棚的,或考虑尺码稍大。
7、选择前后双门的帐篷更有利于通风。
帐篷的使用虽不复杂,应该说也是一门学问,同样的帐篷,使用得当,防风、防雨效果则佳,反之则不理想。

登山包使用与维护
建议,在处于有利地形时,应将背包的重心移到上部,而处于较为不利地形时应将背包重心移到中部。一般装载物品的顺序自上而下为:给养、饮料、较重设备、较轻设备、睡袋及衣物,背行者在使用中尽可体味。
关于背包的保养,应该说是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使用中尽量避免油渍污染,灰尘和泥土只要用清水擦洗即可,如果脏得比较严重,可放在清水里刷洗,千万不要放在洗衣机里搅,那样会把背包弄得一团糟。洗过的背包应充分凉干,规矩地收好调整部位存放。

户外活动必备装备
到野外活动,谁都希望轻装,可轻装的结果,则很可能是"物到用时方恨少"。在野外真缺了什么必需的东西,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
一只背负舒适而耐用的背囊是必不可少的,它将盛载你的"野外之家";
一顶帐篷,给你一个挡风遮雨的地方;
一块防潮睡垫,你便会拥有一个干燥的睡眠,并可使地面上不可避免的小石子儿不致硌得你难以入梦;
一个睡袋,带给你温暖和舒适;
一根直径不少于8mm的尼龙绳,关键时刻能救你。
上述物品可说是野外宿营必不可少的用具。诚然,这不包括因意外而不得不临时露营。我们现在所说的是,在你进行有准备的野外宿营时,有了这几样东西你就有了一个相对"豪华"的家了。
除宿营外的野外活动,有几件东西是你背囊里必须携带的,它们是:
雨具(雨衣裤或斗篷式雨衣为佳)、水壶(最好是保温又不易碎的钢胆壶)、多用小刀(在野外非常有用,以瑞士军用小刀为首选)、打火机或火柴(火柴在野外是极为宝贵的,一定要妥善保管)、手电(别忘了带备用电池和灯泡)、垃圾袋(现代人应有起码的环保意识)、卫生纸(多带一些,会很有用)、针线包(0占地不大,用途却会出乎意料)、药盒(几种常见多发病的药一定要有所准备)、干毛巾和备份的防寒衣物(出外最怕生病,因此要防范于未然)。  如去一些特殊地区,可能还需带上地图、指北针、报警器等等;去高寒地区,帽子和手套(至少两副)也是不可缺少的。
总之,在准备野外装备时,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就是:尽量减轻负荷,但东西一定要带全,以免用时干着急。

背背包的正确方法
这里指的是容积在50升以上的大型背包。放物品时,要把不怕磕碰的重物放在下部, 放好后最好是背包可以独立。将腰带拉紧,使胯部受最重力,肩带要放松,使肩带顶端呈 45-60度角。这样行走起来好象没背东西一样,非常轻松。如果重物较多或全是重物,可以 平均放置。要将胸带扣上、拉紧,使背包者没有后坠感。行军时双手拉着肩带与背包之间 的调节带。身体略前倾,这样行走时的重力实际上是在腰、胯部位,背部无压迫感。遇到 突发事件,上肢可灵活处之。在物品多得背包内装不下时,可将帐篷、睡袋、防潮垫等放 在背包的外部,使用外挂带固定。地形不同外挂部位也有区别,比如钻丛林,就不要向高 处发展。背重包上肩也有技巧。把背包放在一定高度,双肩进入肩带。身体前倾,靠双腿 站立起来,这是比较方便的办法。如果在无高处可放的地方,用双手将背包提起。放在一 膝盖上(面对背带)。然后一手控制包,另一手抓肩带迅速转体,使一臂进入肩带,这样 另一臂进入就容易多了。
在通过急流、陡峭地段时,必须有绳索保护。在无保护通过 时,应放松肩带,打开腰带和胸带以便万一出现危险时,能以最快速度使人包分离。

登山鞋的类型
户外登山运动靴可大致分成四类,每类靴子均是根据不同的山地状况和在外跋涉时间等因素而设计,因此在购买登山靴之前,必须首先确定靴子的种类,根据山的地形状况来决定购买靴子的类型。

◇ 轻型登山鞋-主要是为短途跋涉者设计,在外时间只有一到二天,适合于一般的户外野营,山地不是很复杂,这类鞋的设计特点是,比较舒适、柔软、透气性好等,但鞋底的抗硬性、耐磨性是在登山鞋中最低的。这类鞋的鞋面是用羊皮与化纤合成材料制成,鞋底采用胶塑材料,鞋里采用具有一定透气性的化纤材料,鞋帮较低。
◇ 中型登山靴-主要是为中等路程的跋涉者设计,随身携带的登山用具要比短途登山者多,这类靴子具有良好的抗硬性及耐磨性,但这类靴子基本上是为短途至中等路程而设计,山地型不是非常复杂。这类靴子的靴面采用采用羊皮或薄牛皮制成,靴底采用硬塑胶材料或Vibram,靴子里采用软羊皮或Gore-Tex等材料,靶子帮中等高度。
◇ 重型登山靴-是为长途路程的跋涉者设计,携带的登山器材较多,在外停留天数长,具有较强的抗硬性及耐磨性,可较好地保护脚的踝关节及脚面。这类靴子主要是为较复杂的地形、登山者又携带较重的器材而设计,很好的柔软性、抗硬性及安全性等,部分型号可以装上冰爪。这类靴子的靴面采用厚牛皮制成,靴底采用Vibram。并加入一定量的碳纤维或钢板,靴子里采用下Gore-Tex等材料,靴子帮较高。
◇ 雪山登山靴-是专门为登雪山而设计,具有很强的抗硬性,可装冰爪,有效的保护脚的安全,但这类靴子的自重较重,柔软性较差。靴底采用Vibram。及内衬钢板,靴面采用硬塑树脂材料,靴里采用Gore-Tex材料,靴帮较高。

GORE-TEX鞋的基本保养方法
请定期使用鞋类保养品保养皮革和戈尔公司推荐的拨(抗)水剂恢复表面拨(抗)水功能。
每次穿后,先用软刷子刷去GORE-TEX鞋上的脏东西,倒出鞋内的石头沙粒,取出鞋垫放松鞋带,让鞋自然晾干。
如果鞋子很湿,用报纸或纸巾塞在鞋内吸湿并放在阴凉处晾干,(避免阳光直射及用明火烤干) 待鞋干后,对表面作拨(抗)水处理。
所有的鞋上部材料如鞋舌、鞋带等在出厂前都已作过拨(抗)水处理,但在使用过程中会慢慢失去作用,建议每穿1-2次或每3个月重作一次拨(抗)水处理。
经常修剪脚指甲,尤其是脚拇指,确保GORE-TEX膜不被刺穿而导致漏水。
GORE-TEX鞋的防水自我检测
在正常使用寿命中,当感觉GORE-TEX鞋漏水时,可先采用以下办法自我检测一下。在此有必要强调,正牌GORE-TEX鞋在生产中已经进行过专业、严格的检测,由其新鞋如果没有发生漏水现象,消费者无需自我检测.(否则因此造成的皮面损坏,消费者自行承担)。
检测方法:
•用软刷子刷去鞋上的泥土等脏东西,拿去鞋带和鞋垫。
•在鞋内塞入纸巾和石头等重东西。
•将鞋放入盛水的容器里,注意水的高度应在鞋内部上端最低点的75%线以下并且不要超过最低的鞋带。(由于虹吸原理,如浸泡高度过于接近防水层上沿,一定时间后水会顺着防水层蔓延到非防水层,产生内部潮湿。)
•测试时间最长可为8小时(最佳时间在一个小时以内,因为如果有问题这时已经能够反映出来,而过长时间的浸泡会影响穿着和美观)。
•最好能在测试前对鞋的上部分作拨(抗)水处理以清楚分辨是否真正漏水。
•如果测试结果是鞋的上部分湿而鞋里的纸巾没有湿,这意味着鞋上部分的材料有渗水现象,这不属于漏水范畴,只要作拨(抗)水处理即可。
•如果纸巾湿了,请检查鞋内脚趾部位是否破损,因为有可能是由于脚指甲太长而使薄膜破损导致漏水。

户外装的设计及剪裁工艺
服装剪裁是一门艺术,剪裁的方式不仅决定着服装款式的外形美感,同时也决定了服装穿着的舒适性。应户外运动自身规律的要求,服装开发商在户外运动服装的设计及剪裁方式上绞尽了脑汁,经过无数此穿着实践,不断地修改完善,使此类服装对户外运动的适应性无比卓越。
为了实现简行的目标,款式理想的户外运动服装通常采用紧凑的剪裁方式,使服装在保证运动功能的前提下,又体积小、重量轻,同时紧凑的剪裁不仅可使服装在运动中减少摩擦,并且提高了个性。
为了便于活动,此类服装在设计上对于活动部位采取了特殊的预制形状,例如肘部、膝部预制的关节弧状,腋下的预制皱折。
为了在运动中保持人体干爽,服装在防雨面料里加了平织网眼衬里,以此把身体与防水膜隔开,使你远离潮气。
为了在剧烈运动中保持大量空气流通,此类服装在腋下设计了通风拉链开口,并对拉链处于打开状态使设计了双重防雨保护。
典型的户外运动装都含有帽兜设计,但它绝不同于风雨衣的帽兜设计,它更注重了风雨环境里运动的适应性。例如与帽前檐配合使用的外围景观调节抽带,确保各种条件有良好的可视性。宽大的帽兜可以套戴头盔,而不戴头盔是时又可收紧双边的抽绳。此类服装为增强防风性,有的在腰际设计了防风墙,束紧风墙,即使狂风大作也无法侵入服装内,宽大的下颚保护,尼龙搭扣 ,紧缩式袖口,底边的收紧绳,都更进一步增强了服装的防风保暖性,并利于行动的便捷。
户外运动装的套装配置:出行户外的简行原则要求携物越少越好,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选择是一物多用,户外运动装为满足这一要求在结构上都有独特的处理。德国VAU DE品牌开发的三重系统结构可使你适应不同的季节。在严寒季节,可接挂羽绒内胆或羽绒内胆与双面绒内胆合并使用,它们均有可用拉链拆装的衣袖,若需要增强上肢的灵活性,可将袖子拆下来;若天气不很冷,可单穿内胆,亦可单穿外罩。总之,一组配套的三重系统,可以有五,六种穿法,你可以根据需要随心所欲地组合,那将是一个全天候的适应性,岂不省去许多余的携带。

了解帐篷的材料与性能
帐篷的优劣,设计固然是一个因素,然而更至关重要的是材料的选用。材料可分为面料、里料、底料、撑杆等。
一般说,同标号的面料,密度不同,因而抗拉强度和防水压力也各不一样。不同的面料相比,尼龙绸薄而轻,适合于登山和徒步野营者选用。牛津布厚,但比较重,适合制作驾车野营或小团体使用的帐篷。从防水涂层看,PVC防水虽好,但冬天会发硬、变脆,容易产生折痕或断裂。PU涂层不仅能克服PVC的缺陷,防水也很不错。多次涂层的PU,防水压力可达2000mm以上。
帐篷的里料(内帐材料)通常用透气性良好的棉布式尼龙绸。从使用角度看,尼龙绸性能要优于棉布。在外露营,帐篷极易吸收潮气,棉布凉晒不好易霉变,尼龙绸则易干不易发霉。
帐篷底的主要功能是防水、防潮、防尘。底料的选择同样决定着帐篷的档次。低档帐篷通常PE做底料,也有的用PVC,求的是成本低,双面复膜的PE,虽具有防水、防潮功能,但易磨损渗漏,冬天是PVC底料的克星,而PU涂层的牛津布做底料,无论是坚固性、耐寒性、还是防水性都大大超过了PE。
帐篷的撑杆是帐篷的骨架。骨架材料的优劣不仅影响帐篷的寿命,也影响着帐篷的稳定性。早期的帐篷撑杆常选用钢筋材料,这不仅增加了帐篷的重量,而且回弹力也较差。改良的帐篷骨架选用了玻璃纤维撑杆,其分量有所减轻,回弹力有所提高,且成本较低,因此目前的帐篷厂家多选用此类材料做撑杆,但玻璃纤维撑杆强度和坚固性都不甚理想,若靠加粗撑杆来增加强度,同时也增加了分量。比较理想的撑杆当属铝合金材料了,用高强度合金管连接的撑杆,不仅强度高,而且质量轻,回弹力很好,特别是用宇航铝材制作的EASTON撑杆,各种指标都达到极佳的状态,因此多为高档帐蓬选用。
帐篷优劣的主要性能指标一般以抗风、防雨、稳定性好为标准,高山型的帐篷还要求质量轻,体积小。一个性能卓越的高山帐篷,通常选用优质尼龙丝织成的防撕裂结构面料,加上防水度2000mm以上的防水涂层,制作工艺上对接缝处进行压胶处理,可以保证你在大雨的环境里,不受风雨的侵扰。如果用高强度的EASTON撑杆做骨架,即使八级以上的大风也保你无虑。不过价格不菲,一般市价在2000元以上,如果用GORE公司的ACTIVEN面料做外帐,在结构上可以省去内帐,又可减少重量、缩小体积,而其抗水、透气、防结水性能更佳,但价格会更高。

了解帐篷的结构与规格
由于出行者使用要求不一,帐篷在设计上又区分为不同的结构形式,具体可分为单室结构和厅蓬式结构。单室结构的空间仅为睡觉而设计,侧重考虑缩小体积,减轻重量,而厅蓬式结构的帐篷是在睡觉的空间外加设了门蓬式外厅,除了在防风、防雨上更具有优越性以外,也为存放装备设置了空间。
为了适应不同的温度环境,帐篷又区分为单层、双层、三层等不同结构。单层的优势是轻便、经济、体积小、制作工艺比较简单。双层区别于单层是在设计上增加了一层透气性较好的内帐,主要解决单层帐篷内壁结水的矛盾。因为在较为凉爽的季节,人体排除的热气在帐篷外冷空气的作用下,会在帐篷内壁凝结水珠,积水顺帐篷内壁流下会打湿睡袋,而加设内帐后,外帐不直接和内帐底连接,人体散发的热气会透过内帐,凝结在外帐上的水珠可以直流地面。从这个意义上讲,单层帐篷主要适合于较暖的地区或季节,双层帐篷才适合于凉爽季节或寒区。三层帐篷的设计是在内帐里加吊一层棉帐,进一步增强了保暖效果。这种三层的帐篷在零下10度的环境里使用,帐内的温度可升到0度左右。
帐篷的规格是指尺寸的大小。目前习惯的说法是将其分为单人、双人、三人、四人……等不同的规格,比较大的规格有可纳十人的两室一厅结构,与其相对的有相应的尺码,但这种尺码也不是绝对的,它与帐篷的类型有关。例如高山型帐篷:双人规格为2m×1.15-1.25m,三人规格为2m×1.5m,而旅游型帐篷双人规格为2m×1.5m,三人帐篷为2m×2m,选择不同规格的帐篷,先搞清自己需要的类型,再选具体的规格,以免搞错。

关于睡袋的款式及工艺
睡袋的款式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实用的舒适性,或者说不同款式的睡袋具不同的使用特性。
睡袋一般以形态区分为不同款式。早期的常见款式有有两种:一为信封式,从形状看为长方形,拉链呈“L”型,可以完全打开,规格一般宽80cm,长220-235cm,口袋部分长度185-190cm,头蓬长度35-40cm。二为莫名式,圈里人习惯称其为“木乃伊”,上宽下窄,拉链通常为半开,也有的设计为全开式,规格通常上宽为80cm,底宽为55cm,总长225-235cm,袋长185-190cm,头蓬多为半环状,半径35-40cm。
睡袋的发展首先经历的是形状的变化,无论是信封式还是莫名式都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并且从使用性能上各有侧重。前者注重了使用的宽松,而后者则侧重于携带方便和保暖,如果你留心近期推出的睡袋新品种,便会发现,目前有些睡袋已无法从形态上论其归属,有人把这种新款睡袋称为“啤酒桶”,也有人把它称为“蚕茧式”,其实都不过是前两种睡袋的异化,它在设计上吸取了前两款睡袋的优点,摈弃了前二者的不足,在携带及使用的舒适性上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关于睡袋的结构和工艺睡袋的结构是指睡袋设计特征,睡袋在结构上的改造进一步完善了睡袋的使用条件。
早期的睡袋一般很少设边墙和胸墙,使用中人们发现上口部分及拉链处会漏风,不利于保暖,于是在设计上增加了胸墙和边墙。从而使睡袋的保暖性更趋于完美。
无论全开或半开的睡袋都需要装拉链,而睡袋在开关时拉链常常会咬住布料,使用中很不方便,弄不好还会咬坏面料或弄坏拉链,为了解决拉链咬布的矛盾,于是睡袋在设计上又增加了防夹衬条。
早期的睡袋通常为单头拉链,自上而下的开启,自下而上的关闭,使睡袋下部的温度无法调节,而改进后的双头拉链,使睡袋上下都可以开关,人们在使用中随意调节上部和下部的通气量,从而调节睡袋内的温度。
睡袋在结构上还可分为单层切片或双层切片,由于双层切片柔软性、保暖性更佳,故高中档的睡袋普遍采用双切片的结构。实际上人体各部对保暖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例如:脚部属于循环的末梢,有时更需加强保暖,因此有些高档睡袋设计脚套,使脚部受到更加的保护。

帐篷的使用中应注意什么
使用帐篷应注意三个方面:
1、篷址的选择
帐篷的支撑应选在相对平坦的地段,出入口应背向风口,地面应相对干燥,若有薄草坪为最佳,如地面稍有坡度,出口应选在下坡处,这样便于挖沟排水。
2、 支撑与固定。
帐篷铺开后应首先固定内帐四角,使帐篷底在地面上铺平定牢,如有条件,帐篷底下可垫块地席,这样既可保护帐篷底,还可达到最佳防水效果。支撑外帐时,除与蓬杆连接可靠外,特别注意拉好牵绳,使外帐绷紧,以利外帐达到最佳的防雨性,有裙边的帐篷,应用软土或沙土压好,冬天也可用雪压,这样更有利于防风。地钉的固定应有一个倾角,角度以35-45度为宜,地钉入地的距离和方向与牵绳应为同一轴线,牵绳与地钉成90度角,这样有利于达到最大的受力强度。在固定顺序上应注意对应固定,例:先左前角、依次右后角、右前角、左后角,整个帐篷固定后,调整牵绳拉线使各方面牵拉受力一致。撑好帐篷之后,检查一下内外帐间的距离,若贴在一起,则影响防雨和防露,应于调整。
3、 挖排水沟
露营时,若可能逢雨,挖排沟的程序必不可省去,排水沟应紧贴帐篷外沿,若不带裙边的帐篷,沟的位置应以外帐流下的水便于入沟为宜,排水沟挖在帐篷四周,使积水可以顺利排出。
户外装面料中的科技性能
户外运动装的选料十分考究,通常选用高品质的尼龙绸作底料,复合以高科技产品防水透气胶膜,如GORE TEX,SYMPATEX,这种面料又可分为二层,三层等不同结构。
德国的CEPLEX,就是一种五层结构的面料,其最外层是用双重排水材料DUR处理,经过处理的面料在水气打上时可将其化为珠态;其二层胶膜微孔PU,可将珠态水气隔在外层,而容许汗水分子透出;其三层是一种极薄的泡沫状材料,起一种缓冲作用,可将准备导出的水气暂存于此;其四层材料是轻型PU,它的作用是将人体排出的水气导向缓冲层,并作为防止水珠进入的最后一道防线;而最后一层网眼衬里采用了快速导汗材料。
三层结构的防水面料DERMIZZAX是日本TORAY企业生产的,测试其防水度更是达到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高达20000mm,而其杰出的蒸气透过性为10000克/平方米/24小时,更令人叹服的是这种具有先进功能的超轻材料,在极低的温度下,亦能保持最初的柔软及弹性。DERMIZAX膜与TASLAN或RIPSTOP面料结合使用,还具有杰出的防撕及防磨损功能。由此不难理解,为什么用此面料制成的服装可以具备防风防雨的条件。并且由于良好的透气性,晴好的天气亦可做常服。
严寒季节的穿着一直使困扰出行者的难题,穿多了很笨很重,穿少了又容易冻伤及生病。为了解决冬季保暖问题,开发商发明了一种叫做FLEECE的材料(在国内习惯称它为抓毛绒),由于它具有轻易干,透气保暖性好的优点,常被用作冬季户外运动装的保暖材料,一般配合防风防雨的外罩使用。FLEECE的品种很多,功能各异。有特殊功能的FLEECE如TRVIRA FLEECE,这是一种气候调节面料,由密实的超细纤维构成,具有超轻、防风、防雨、高强、易清洗等特性,是制造夹克衫和裤子的理想面料。SANDWICH FLEECE又被称为夹心面包双面绒,是一种三层合成的面料,在两层常规的FLEECE中间夹了一层微孔材料,这样既保证了透气性,又弥补了FLEECE防风性不足的缺陷。户外运动系列服装中FLEECE常常被用作内胆。
关于 TCS背负系统
TCS背负系统—德国BIG PACK 公司的卓越贡献。德国BIG PACK公司始终坚信,最高品质的背荷装备是人类走向户外、感受自然的保证。使用者在感受完美背荷的同时,可无忧地享受众多探险活动带来的惊奇、喜悦和激情。BIG PACK 背包伴随着无数探险家寻访荒原、攀登险峰、穿越荒漠、丛林,在人类与自然的沟通中留下不镌的印记。“TCS”背负系统是BIG PACK 公司经过数十年的实践而推出的精品,它凝结着BIG PACK 公司对完美背荷追求的结晶。作为背包制造商,总希望把最好的背荷装备提供给使用者。BIG PACK 坚信,一个背包的背负系统不仅应该与背负者可靠结合,同时也不应该妨碍身体的自然运动,并且能够把负载重力均匀的传递到人体的重心上,但这却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
没有任何支架的背包或许可以说很灵活(容易折叠)而且背包的自重也会减轻,但它只能适合于背负较轻的重量。非常僵硬的背包可以提供很好的重量分配,但又往往会限制身体的运动,这意味着背行者每前进一步除了承载重量以外,还必须和背包较劲,也同样浪费你的体力。
注册有专利的“TCS”管状背负系统和三层臀部腰带合理的结合,从而提供了良好的负载分配,而且并没有限制人体的自然运动。宽厚的背包垫和柔软富有弹力的背带为背行者提供了可靠的稳定性,因此TCS是一种真正的“聪明的背负方法”。分解TCS 结构,你可以发现其有如下优越性:
① 装有可调节高度的顶帽,从而调整背包的容量。
② TCS管状背负系统,无论是钛合金还是铝镁合金,使重量轻的难以置信。
③ 预制成型的泡沫塑料肩带,通过伸缩结构可随时调节适合背部的长度。
④ 背部的塑壳可以防止包内的重物压迫背部。
⑤ 重型背包(65L以上)装有灵活的稳定器(双侧支撑)可提供更好的重量分配。稳定背包重心,为背行者通过危险地段时提供更好的稳定性。
⑥ 新款钛金背包在头部设计了凹陷结构,提供了头部与顶包间的仰俯空间,使你在上坡的行程中非常便于观察。
⑦ 背负系统的高度调节装置使得背包轻而一举的适应不同身高的人群。这种操作简易的结构可使你在10秒内完成背部长度的调整。
⑧ 便于空气流通的网状结构为背部塑壳和腰带提供了全面的通风。
⑨ 预定型的三层腰带提供最终舒适性和负载分配。
⑩ 交插受力的腰带调整结构使背包和人身重心的结合更加可靠。
解剖登山包的结构
登山包的结构可分为三个部分——即背负系统、装载系统和外挂系统。
背负系统:保证舒适及承重。
登山包的背负系统包括:双肩背带、受力调整带、胸带、腰带、腰底调整带、背负支撑机构、调整装置和通风装置。
登山包性能的优劣从结构上看最大差别在于背负系统,性能良好的登上包其背负系统在设计上不仅考虑通风,也要考虑便于受力传递以及背负的舒适性和承重强度。登上包的支撑机构早期最常见的有U型管或双铝条,为了增强背包的稳定性,改进型的背包采用了“∏”字型支撑,九八年德国BIG PACK公司的Performic系列背包采用了合金管框架支撑,其选料采用高强度、高弹力铝合金管定型,不仅减轻了支撑材料的重量,同时使受力更加均匀,其55升以上的品种还增设了腰部支撑,使得承重力更加浑然一体。二零零一年又将其管状支架的材料改为钛合金,使其受力强度更高。这种被称为“TCS”的设计派格公司注册了专利,并连续六年在欧州评为背负设计第一。在肩部支点处理上,Performic系列采用柔软的通气材料隆起,在腰支点处装一个可调的隆起软垫,使背负部位形成一个鞍部,从而良好的解决了通风性。
登山包背负结构可分固定式和可调式,固定式的尺码不可变化;调整式又可分为上调式和下调式,上调式一般在肩带根部设调整点,下调式则是在腰带中部安装调节装置,这两类调节虽然都能根据背负者高矮调整背部尺码,但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近两年新生产背包多采用肩腰连接无极调整式,这种调整方式完全克服了前两种调整方式的限制,背者可根据个人的需求任意调整到最佳位置。
专业登山包的肩带都附有受力带,设一组或两组调整支点,其作用是调整背包上方与肩部的距离,承受背包上部的外张力。登山包宽厚的腰带可使背包的重力均匀地作用于腰部。胸带主要作用是调整双肩带的开距,增强背包的稳定性并有利于呼吸。
装载系统:方便分类装填物
装载系统是登山包装载物品的部分。设计上一般由主袋、顶包和侧包构成。主袋设计多采用上下分层式,即上端和中部各设一个开口,中间装一个活动隔层,可连通亦可断开,其优越性在于使用者可依据需要分装物品,上下都可以取出。背包的顶包也叫头包,设在背包的顶部,有单包结构和双包结构,装一些小物品取拿十分方便。有的背包设计了侧包,亦可称耳包——像两只耳朵设在背包两侧。为了外挂方便,也有的包采用了活动侧包设计,使用时随时装上侧包,不用时或使用外挂时可拆下来。1999年德国派格公司曾推出四开门背包,除上下口外,两侧新增加了开口装置,这样取放物品就更方便(由于此类背包增加了拉链开口背包的防雨性有所下降应加配专门的防雨罩)。
外挂系统:随意固定外挂物
一只专业的登山包,外挂系统必不可少。背包的外挂可分为顶挂 、侧挂、背挂、底挂等,通常采用点固定或条固定形式。点挂式一般设两个或四个对应挂点,使用时采用两点或四点捆绑固定。条挂式通常是在背包正面装两排外挂条,每条设若干个固定点,其固定物品更具有随意性,较少受形态的影响。登山包虽然都设计了外挂点,但都不配外挂带,使用者可用柔软的尼龙绳固定,亦可到登山器材专营店去购买制式(一种规范的设计形式)外挂带。
户外鞋选择小常识
市场上玲琅满目的户外鞋品牌和众多的品种,常常使我们眼花缭乱,拿不定主意到底该选一双什么样的户外鞋。
其实户外鞋的品种虽多,却各具不同的档次,户外鞋的品种众多,都具有不同的功能。户外鞋选用材料各异,却都有各自不同的用途。
选择户外鞋不仅要了解品牌的设计特征,也需明僚自己脚型的特点,同时还要考虑不同的使用地区和季节,这样我们才有可能选到适合于自己脚型特征和适用的户外鞋。
一般意义的户外鞋通常为四大系列,(不含特殊用途的专业鞋,例如:滑雪鞋、攀岩鞋等)分别具有不同的功能。
高山系列:―主要用于登山活动,适应坚硬的岩面和冰雪岩石混合型地形。
穿越系列:主要用途长距离的复杂地形的穿越活动,亦可用于低海拔的登山。
徒步系列:主要适用于较短距离的穿越和相对地形平缓的户外徒步。
运动休闲系列:日常穿着和不负重的运动。
我们了解了不同系列鞋的适用特性,也了解自己所去地区的地形特征,再根据需要选择不同性能户外鞋,就可能达到既舒适、又经济适用的效果。笔者根据自己和户外朋友使用户外鞋的体会,在选择和使用户外鞋提醒大家注意以下几点:
1、 款式与功能就高不就低的原则:
从户外的设计特征上看,鞋邦越高越适合于复杂、险峻和陡峭的地形,如果你不能准确地了解你所去环境的地形,那你选择鞋就应选更高一个档次的鞋,这样鞋子虽然重些,却更适合比较复杂地形,从而减少对脚的伤害。
2、 在尺码选择上留有余地的原则:
由于在运动中人的脚会膨胀,也由于在坡道行走,特别是下坡,脚在人体重力作用下会前冲,所以在选择户外鞋时尺码应留有余地,一般1cm-1.5cm为宜,最理想的把握方法是把鞋穿在脚上后,把脚趾紧顶前端,在脚的后跟部伸一手指,感觉有磨擦力而不紧,这样系紧鞋带后前端会有一点余地,在较长时间下坡路上,就可以减少一些对脚趾的伤害。
3、 户外鞋的维护应讲究科学方法;
户外鞋是专门为适应户外复杂地形而设计,坚固耐用,一般说不需特殊养护,如全皮款鞋面通常用毛面式磨沙面,不需要打油保护,鞋穿得比较脏时,通常可以用湿布擦,偶尔可用清水清洗(皮面经常着水会缩短寿命),清水清洗后的户外鞋最好不要曝晒,在干躁过程中最好用纸把鞋内填满,一可吸水,二可防止鞋变形,清洗后的皮面应用皮革保护剂处理。如果是防水的户外鞋,穿一个时期后鞋面的防水功能会下降,可以用增强防水的护理剂进行表面护理。在户外鞋防水性上,常有一些用户在理解上有误区,认为防水鞋应像雨鞋一样防水,可以长期在水中浸泡,因此常用浸泡的方式测试其防水性,其实这是一种对户外鞋有伤害的测试方法。由于户外鞋浸水后会有虹吸现象,不但不能准确地测试其防水效果。反而会影响皮面部分的使用寿命。因此户外鞋虽然不需要特殊的护理,但却需要讲究科学使用方法和维护。
户外服装选择及几点建议
周末、假日,常常与朋友去户外野营,茶余饭后聊起装备的话题,不少朋友问我,出行户外,应选择什么样的服装,不同的季节怎样配套合适?穿衣戴帽,看似是个简单的问题,是个常识,其实有不少讲究。尤其出门在外,一只背囊容纳了你的全部家当,衣服带的多,会增加行囊的重量,用不着会成为累赘和负担;如果带的少,急需时没有,则会有许多困难和不便。因此对于经常外出的人,如何选带服装是个值得重视和考虑的问题。
近几年国内户外运动发展较快,登山、穿越、漂流、露营等多种形式的户外活动大大丰富了户外运动的内容,出行户外的队伍也不断壮大,圈里不少朋友堪称“玩”家,玩得很专业,在吃一堑长一智的实践中学会了不少高招。
出行户外的两条不成文的原则可以参考:一是适用原则;二是减行原则。为适应这两条原则,一种新型服装—户外功能服装应需而生。适用原则要求出行户外选择服装应充分考虑适应户外的客观条件,满足户外条件下的穿着要求,这样才不至于在外受罪遭难。在户外不同于居家,环境复杂、气候多变、风雨无常,因此选择服装的着眼点应是既能防风、遮雨,又可保暖、御寒,在夏天透气凉爽不粘身。简行原则要求行装力求精简。俗话说百里无轻但,长途跋涉、爬山穿谷,行装当然是越轻越好。每个品种的体积、重量都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圈里有人拿着电子称购装备,看似古怪,却不无道理。
然而,适用原则提出的是适应户外条件的多样性,而简行原则提出的是携带物品的单一性。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在户外运动发展过程中问世了一种新型服装,圈里人称其为户外运动服,亦有人称其为功能服装。这种服装在选择材料上力求功能齐全,在设计和制作上力求简捷适用。不仅满足了户外着装多功能的特性,同时也符合力求简捷的要求,可以说是出行户外理想的着装。如果我们了解一下这类服装的面料和制作工艺,便知它适应户外的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值得提醒朋友注意的几个问题是:
1.配带服装禁忌人为己为,要客观估计自己耐寒性。一般说来,人的耐寒性有明显的差异,在同样着装条件下,怕冷与不怕冷的人对温度的适应性可差10℃以上。
2.配带服装要客观估计所去地区的气候特征,一般说来同海拔高度的山区和平原温度差5℃是很正常的,而同一地区海拔相差一、二千米,温度差10℃也不是为怪的。
3.出行携带要考虑活动的特点,如钓鱼属于静活动,静止中人体不易产生热量,带衣应多考虑保暖性。如果去爬山或穿越丛林,属于较剧烈的活动,携装应考虑散热性好,不易吸附汗气的服装。一般说化学合成材料制成的服装散热排汗性能要优于棉布服装。
4.携带的服装不妨略有剩余以求有备无患。即使是剧烈运动,也有相对静止期,故此携带服装应适当留有余地。
了解帐篷的分类和款式
目前市面上帐篷品种繁多,就其分类而言,圈子里人习惯上将其分为两类,一类为“高山型”,主要为适用于较恶劣的气候条件而设计,性能指标注重了抗风、防雨、高强度,在选择材料上比较考究,在制作工艺上比较复杂,属于中高档的帐篷,适用于登山、探险较为复杂的气候环境。另一类是我们平常称为的“旅游型”,为一般郊游、野营而设计,在选材上更多的注重了经济性,制作工艺相对比较简单,属于低档次的帐篷,可用作一般环境露营。
帐篷在设计上考虑到不同的用途而区分为不同的款式,就帐篷的外形而言,常见的帐篷大体可分为五种款式。
A、三角形帐篷,前后采用人字形铁管作支架,中间架一横杆连接,撑起内帐,装上外帐即可,这是早期最为常见的帐篷款式。
B、园顶形帐篷,亦称蒙古包式,采用双杆交叉支撑,拆装都比较简便,是目前市面最流行的款式。
C、六角形帐篷,采用三杆或四杆交叉支撑,也有的采用六杆设计,注重了帐篷的稳固性,是“高山型”帐篷的常见款式。
D、船底形帐篷,撑起后象一条反扣过来的小船,又可分为二杆、三杆不同的支撑方式,一般中间为卧室,两头为厅棚,在设计上注重了防风流线,也是常见的帐篷款式之一。
E、屋脊形帐篷,其形状似一间独立的小瓦房,支撑通常是四角四根立柱,上架一个结构式的脊形的屋顶,这种帐篷一般比较高大,相对笨重,适合于驾车族或相对固定的野外作业露营使用,故有车载帐篷之称。

防潮垫的家族
随着户外运动的发展,防潮垫的家族也兴旺发达起来。对于出行者,面对丰富的防潮垫市场,选择什么样的品种最适宜呢?我感到要把握四条原则:这就是因人而宜、因地而宜、因时而宜、因价而宜。因人而宜应该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人的要求标准是不一样的。因地而宜,不同的地区对防潮垫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因时而宜是一个季节的概念,不同的季节会有不同的需求。因价而宜就是说看你准备花多少钱来解决这个问题。当然要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防潮垫,我们还需要了解防潮垫的各种技术指标和特性。如果我们了解了这些,要选一个经济合用的防潮垫已不是难事。
目前市场防潮垫品种虽多,但不外乎几大类:
A. 闭孔泡沫垫:
这种防潮垫是早期最常见的品种,采用高压聚乙材料,经过发泡成型后,再按不同的规格切割成一定厚度的片状,就成了我们常见的防潮垫了。这种防潮垫的特点闭孔、不吸水,通常采用45倍发泡切成0.8—1.0的厚度,价格比较低廉,由于耐用度较差,在国外通常是一次性使用。我国是低消费国家,人的消费习惯希望能多次使用,以减少投入。  适应这种要求,一些商家把低倍发泡切片与高倍发泡切片复合起来,这就是我们在市场上见到的双层双色防潮垫,由于外层使用了低倍发泡切片,所以其底部的耐磨性大大增强了。这种垫子常见的有两种规格,一是180*50*1.2,一是180*50*1.0(厚度),因而价格上会稍有差异,大概相差20%。
B. EVA防潮垫:
从其名称上我们就可以知道它选用的材料,EVA又称回力胶。和闭孔泡沫防潮垫相比具有弹性好、韧度强等特性,因而价格也有较大差异,和第一类防潮垫比成本提高了将近一倍,不过在舒适性和耐用性上都大大提高了。但从其外观上看,一般消费者很难区别两者的差别,真正的EVA材料防潮垫在国内市场很少见,韩国的GIANT品牌EVA搓板垫,价格差不多200元。
C. XPE防潮垫:
XPE防潮垫,又称半孔泡膜垫,使用超高压聚乙材料。这种材料虽不及纯EVA材料高档,然而强度、韧性和抗拉力都比闭孔泡沫材料好了许多,但拒水性不如闭孔材料,因此生产厂家制作这种防潮垫时,在工艺上通过高温僵化做结皮处理,以增强防水性。这种通过结皮处理(压花)的防潮垫,不仅增强了美观性、拒水性,而且也提高了韧性,并且由于花纹的沟槽,透气的感觉也比较好。XPE是近两年推出的新品种,价格比闭孔泡沫材料略高,使用的舒适感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可以说是低档防潮垫中理想的品种。常见的品种有180*55*1.0、180*55*1.2两种规格。有的商家为了增强防潮垫的保暖效果,在这种防潮垫的外面再复合一层铝膜,铝膜有反射身体热量的作用,从理论上说应该保暖性更好。XPE也是通过物理发泡来制作的,通常发泡30—45倍。发泡倍数越低,其性能指标越佳,从外观上看似无大差别的垫子,由于发泡倍数的差别,厚度的差别,价格也会有所差别。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品种有CAMPER、PURLAND等品牌,都是低倍发泡的品种。
D. 充气防潮垫:(气床)
这种被称做气床的防潮垫,在国内最早是被用作水上漂浮垫使用的,后来被一些人用作露营的防潮垫,这种用棉布刮胶面料制作的气床,防潮性能是不错的,但由于体积较大、质量较重,并且充气、排气比较麻烦,因而在户外防潮垫家族中是一个不常用的品种。
E. EPE防潮垫:
EPE材料常被用作包装物品的保护层,由于它具有不透水的功能,所以也被开发成户外露营的防潮垫,这种防潮垫通常比较薄,一般2.5—3MM,为了提高韧度并增强保暖,又经常和铝膜复合在一起,一般规格做得比较大,常见规格有1*2M、1.5*2M、1.6*2.2M,质轻、但防硌性较差,如果夏季或温暖季节在草坪上露营使用,是一个不错的品种,一般二、三人合用一张就可以了,如果在硬地上或冷天可以把其三折加厚来使用。
F. 自动充气防潮垫:
自动充气防潮垫是防潮垫家族的贵族,是高档品,最好的垫子有售到2000元以上的,常常是出行户外腐败游的首选产品,使用起来非常舒适,其感受类似家庭中的席梦思。在制作工艺上防潮垫的内心用压缩和膨胀性很好的海绵填充,挤压海绵中的气体,关闭气咀使垫内成为半真空状态,体积会变小。打开气咀,在外界空气压力的作用下,海绵膨胀,可以自动把空气吸到垫内,因此称其为自动充气垫,充满空气的防潮垫有非常好的弹性。
这类防潮垫由于选材的不同,分为高、中、低不同的档次。低挡一般选用PVC涂层的涤丝绸,因而质量会较重。中高档常选用PU涂层的涤丝绸,内心用优质海绵,因此压缩感和韧性都很好。在粘合方式上又可分为封边、半粘合和全粘合三种方式,高档品都是采用全粘合方式处理的,气充完之后垫子显得浑然一体,因而舒适感很好。由于这种垫子用海绵内心填充,一般体积会比较大,为了缩小垫子的体积,有的品种把海绵内心掏成了蜂窝状,当强力压缩时,体积会大大缩小,并且重量也减轻了许多,然而由于工艺上比较复杂,因此价格会贵一些。
使用自动充气防潮垫会很舒适,但使用中也是需要讲究技巧的。一般自动充气的状态,弹性会不太理想。所以在使用前,自动充气结束了应补2-3口气,以增强其弹性,应该注意的是,补气一定不可以太多,气体膨胀的力量过大,会把粘合层撕开,而一旦出现气包,使用就不那么舒服了。
了解了防潮垫家族的特性之后,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了。其实防潮垫不仅仅是为了防潮,它至少还有两个功能,一是保暖、二是防硌。这都和防潮垫的厚度有关,如果出行户外的机会很少,并且是温暖季节,一个普通的防潮垫就够了,花五、六十元就可以买一个相当不错的,如果出行户外的机会很多,并且在恶劣的环境里使用,我想你不该吝惜人民币了,因为舒适性和保重身体才是第一位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71

主题

3万

回帖

220万

积分

管理员

在路上TEAM

Rank: 9

积分
2206295

荣誉管理论坛元老

QQ
发表于 2011-4-27 10:57:52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手都值得学习的好帖! 谢谢分享~
在路上  看见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6539

回帖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51257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1-4-27 14: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下看这多!消化不良了!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8

回帖

13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

积分
132
发表于 2011-4-29 13: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N多字,头晕~~
阅读障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808

回帖

8756

积分

游客

积分
8756
QQ
发表于 2011-5-3 11: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了解蛮多,还得好好消化啊。。。
{:4_116:}
时刻准备着,往前,往前,再往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1619

回帖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6852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1-5-25 23:49:3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晕啦!{:4_1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8

回帖

111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112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1-11-17 15: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户外知识,提高户外经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8-8 15:43 , Processed in 0.04874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