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好玩的人一起在路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阿凡 于 2011-6-1 18:03 编辑
大顶山在黄陂县北蔡店镇蔡家湾西北、大悟县刘集镇大顶村东北。第一次去大顶山是去年九月,看见“在路上”论坛有人召集去铁寨游玩,我们三对夫妇分乘二辆车参加前往。到达集合现场竟然没有找到活动的召集人,只有蜗牛的一台车越野车也是和我们一样来参加的。我预先看了攻略,再加上蜗牛说去过,于是我们三台车决定自行前往。
到达铁寨山下吃了中餐后,我们登上金顶,在金顶上看见铁寨山西北边的水库非常适合钓鱼露营,想去又不知道路,正巧有个当地的中学生也来铁寨爬山,他说知道去水库的路并自告奋勇地要带我们去,我们决定随他去水库。下山绕了很大一圈,由于路太烂,我的马六车根本无法通过拖拉机行走的道路,只要蜗牛的越野车可以过,我和彭东的车决定不去铁寨西北的大水库,还是返回铁寨西南的小水库露营。在开车返回的路上,我们无意中看到了“大顶山风景区”的门牌,进出一看,大顶山号称黄陂最险峻的山,是一个开发失败的风景区,由于游人太少门票收入不够管理费用,因此目前已经无人管理了,但毕竟是一个风景区,我们感觉值得去攀登。大顶山下就有个水库,我们决定就在这个水库边露营,第二天早上登山看风景。
大顶山只有460多米高,我们站在山下估计上下一趟只需一个小时,所以第二天早上起床后决定上山看了日出再下山吃早餐。事实证明这次完全轻视了登大顶山的难度。由于早上草地上都是露水,而大顶山的路全部是杂草丛生的羊肠小道,我们没走多远,裤子的下半截和鞋子都打湿了,通往大顶山顶峰的路从直线距离看上去并没有路,路是弯延着越走离大顶山峰的方向越远,由于上山的人少,赶往上走路的痕迹也越模糊,最终我们迷路了。走了半个多小时又累又饿,决定撤退下山。第一次顶大顶山已失败告终。
回武汉后,对充满野趣的大顶山难以忘怀,恰逢三十七中群要我组织活动,我决定再走一遍铁寨和大顶山的行程。十月十六日,我们近二十多个人七台车逛完铁寨就直接奔驰到了大顶山下水库旁扎帐蓬露营,准备第二天早上再次冲击大顶山。为了不打无准备之战,提前预约了一个当地向导为我们第二天带路,并且决定第二天早上吃了早餐,等露水少些再上山。
第二天,薄雾还没有散尽我们的队伍就出发了,向导拿着砍刀在前面为我们砍除路间的荆棘,他带的路其实就是我们上次走过的路,只不过我们上次由于方向不明加上野草和荆棘湮没了道路,让我们丧失了前行的判断能力。而这次荒芜的野草显然迷惑不了向导的目光。如果不是很多女生不善于攀登这种原生态的山峦,估计四十分可以到达小顶峰。向导花了一个小时把我们带上了小顶峰,按照计划他应该再带我们攀登大顶峰后,从另一条路带我们下山。但上小顶峰的路很艰险必需手脚并用才能攀上,我们一群人只有三分之一的人攀上小顶峰,再带着大家去攀大顶峰显然不现实,并且向导家里打来电话要求他立即回家招待客人。向导匆匆离开后,我们休息片刻决定按原路下山。上山途中由于疏忽,错过了在一个分叉路口右转,等发现错误时已经快到搂支沟下面的采石场了,打电话问过向导后决定往回走,在返回的路上发现了别的户外队伍竟然留下有路标,看来确实太容易迷路了,我们顺着路标找到了错过的分叉路口。顺利下得山来。但是这次上山留下了没登上大顶峰的遗憾,大顶山的村长安慰我们说春天杜鹃花开了后大顶山更好看,建议我们春天再来登山看杜鹃。
今年四月,在网上看到穿越江淮坛子的朋友发起穿越大顶山的活动,他们准备重装穿越全山并且在山上露营,他们竟然搞到了一张卫星地图,把大顶山上每条路的分叉都标注出来了。我虽然可以重装穿越可妻子吃不了这个苦,我们还是决定再在同学群中约人一起去,不搞穿越只去看杜鹃。无奈同学们大多不喜好登山,报名人不多,因此决定还是和朋友夫妇与穿越江淮的朋友会合。
四月十六日,事隔半年我们又驾车到达大顶山下水库,早上十点我们边钓鱼边等穿越江淮群的队伍,他们是包车来所以慢。他们十二点才到,司机把他们送到搂支沟,属黄陂县蔡店镇蔡家湾,没有送到我们所在的大悟县大顶村,他们电话告诉我们,决定从那边登山,于是我们四人在水库边野餐,酒足饭饱后朋友决定继续钓鱼,我们夫妇和朋友的妻子登山看杜鹃。为了避免迷路,我上山时在容易迷路的分叉路口留下路标。山上的杜鹃开得不多,但绝对比龟峰山的杜鹃好看。龟峰山的杜鹃从种植规模、生长期限都远胜于大顶山,在龟峰山看杜鹃确实壮观,很多杜鹃冠以了王子、王后和妃子,但龟峰山上观杜鹃给人像在植物园或皇家花园赏花。而大顶山的杜鹃纯粹是野生的,越是险峻的地方花开得越艳,大悬崖边、石头缝隙中都有婀娜多姿的杜娟。如果说龟峰山的杜鹃是王是后、是大家闺秀的话,那么大顶山的杜鹃是妩媚的精灵、飘逸的仙子。快到小顶峰时我们看到穿越江淮的朋友们在上面了,他们都是一群年轻人,带着登山绳索,正准备下小顶峰往大顶峰进发,我们看看天色还早,他们队伍登山工具齐备,决定跟他们一起上大顶峰。大顶山顶峰比小顶顶峰更难上,而且正如上次向导所述的一样,不容易上,但返回来更难了,只能从另一面山下山。翻上大顶峰之后山上的杜鹃更茂盛了,经过一段高山草甸般的平坦山路后(这里有很多人露营过的痕迹)开始下山,下山的路基本是顺着溪涧前行、路非常艰难曲折,我们没有带登山手套,而手要经常攀折树枝和岩石以免滚下山坡,因此我们的手都有了伤痕,好在我们三人穿的衣裤还算厚,他们队伍中的几个人衣裤都扯破和在地上磨破。并且我们这个队伍都没带足够给养,我们三人只准备上了小顶峰就下山,计划行程只二小时,三个人一共只带了二瓶水四个柑橘,他们是准备穿行后与其他朋友会合,有部份给养由另一帮朋友带着。下山的路崎岖难行,我们在山谷中又累又渴,从十二时五十分上山到五点二十分下到搂支沟采石场下的农家,不歇气的连续行走了四个半小时,确实超过了我们实力。我们在农家喝足开水后,农家告诉我们翻过小山到对面大悟县大顶村的水库,农家说路好走、只要四十分钟就可到达。于是我们决定趁太阳还没下山开始快速爬山、在荆棘中穿行,目标是按农家说的穿过小山从黄陂到达大悟。但我们的队伍在山间穿行了近半小时始终到达不了小山顶,这时天色已晚,我们为了避免天黑在山中迷路,决定原路返回搂支沟,同时联系车辆把我们送到大顶山村,下得山来已经六时半钟了,还好,当地农民开车将我们从搂支沟送到大顶山村,费用并不贵。到达大顶山后我们由于没有带帐蓬不能和穿越江淮的朋友一起露营,匆匆赶回武汉。
三次上山三次迷路,虽然每次对大顶山的了解都在不断增强,但最终还是差那么一小截,没有完整穿越大顶山。当然,第三次从大顶山归来的路上,、我们三人都认为我们非常强悍,能在荆棘丛生的荒山中连续徒步五个多小时,虽然是轻装但也是对我们毅力的挑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