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267|回复: 11

玩户外,风险意识一定要不断提高。

[复制链接]

57

主题

1742

回帖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4458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1-7-18 23:53: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和好玩的人一起在路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ξ∧ュ智能 于 2011-7-18 23:54 编辑

  玩户外,一个好的团队真的很重要,当一名好的领队也的确不容易。在大自然面前,每个人都是很渺小的,越风光绚丽渺无人烟的地方潜在的风险越大。各人去玩户外的心态或许不同,只有经历过才会明白,才会更加敬畏大自然的神奇力量。户外需要激情, 但首先要提高风险意识,文笔有限,只想抛砖引玉,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下内容摘自网络)

  这些年,户外活动越来越普及,驴友越来越多了,相对驴友遇险出事故的案例也越来越多。在百度上键入“驴友遇险”可以搜到576000个相关链接,大量新驴老驴组织各种各样的驴行团,前往各式各样的高山、峡谷、河沟探险驴行,由于水平良莠不齐,准备不够充分,遇险不够冷静,救援不够及时,抑或商业利益侵蚀等原因,造成户外活动频现险情,轻者担惊受怕,重者身S人伤,造成无可挽回的悲剧。作为一名热爱户外运动的驴友,本文仅以一个初驴的眼光,以众多遇险案例为鉴,谈一些个人对户活动外遇险的思考,以便抛砖引玉,求教于同道。
  2002年10月5日,8名上海大学生在井冈山原始森林探险时,耗尽干粮,2名女队员虚脱,报警请求援助。经历26小时生死营救后,8人成功获救,200多人参与营救;
    2004年1月中旬,一位爱好户外活动的29岁未婚男子,在临安清凉峰遇难;
    2005年3月,杭州资深驴友“狂风怒海”的遗体在清凉峰十八龙潭附近被找到;
    2008年8月1日,23名“驴友”在南宁大明山突遇山洪,8人被洪水冲走,其中3人不幸遇难;
    2009年3月1日,北京5名大学生在怀柔渤海镇附近攀爬野长城,因体力不支,未能在天黑前下山,被困悬崖峭壁。当地民警会同消防支队赶赴现场搜救,所幸无人伤亡;
    09年7月11日,重庆35名驴友在穿越万州与云阳交界的潭獐峡区域时突遭山洪袭击,35名队员被洪水卷走,造成死亡19惨剧,被称为“中国户外活动史上最大灾难”;
    2009年8月8日,七名在宁波工作的驴友,冒着台风“莫拉克”参加鄞州山区徒步,一女孩被湍急溪水冲走失踪,七人被困。失踪女“驴友”遗体两个月后才找到;
    2009年8月15日,18名上海“驴友”组成探险队,徒步穿越浙江景宁炉西峡时发生意外,3名“驴友”被山洪冲走死亡;
    2009年10月,两名宁波驴友从安徽境内进入清凉峰迷路,失去联系近70小时,断食两天。他们被找到时,就在“狂风怒海”遇难的十八龙潭附近;
    2009年12月25日,9名上海“驴友”受困浙江武义牛头山,近24小时后终被搜救队员发现;
    2010年7月17日,27名上海“驴友”、30名浙江“驴友”在浙江文成县铜铃山因暴雨被困,最后56人获救,1人遇难;
    2010年7月13日,上海青年任圣杰在云南苍山遇险报警。7月25日,救援人员在海拔3501米的苍山玉局峰与马龙峰之间发现了任圣杰的遗体;
    2010年10月1日,“驴友”王某带一对儿女攀登秦岭冰晶顶时被困。搜救队搜救近50个小时后,王某获救,但在读研究生的女儿和11岁的儿子遇难;
    刚刚过去的五一节,深圳山地救援队队员11名,户外爱好者10人,共15男6女在英德市与翁源县交接的滑水山地区扎营,骨灰级资深驴友“凉树”在野外食物采集训练中不幸中毒身亡。
中国紧急救援联盟的《2010年中国户外安全事故调研报告》显示,不完全统计,内地去年共发生各类型户外安全事故182起,有52人遇难(含失踪),遇险的“头号杀手”是溺水,17人因此遇难,占总人数32%;
“第二号杀手”是坠崖,10人因此遇难,占总人数19%;其他还有迷途、失温、中毒、突发疾病等各种各样的原因。
二,做足安全功课,既不盲目自信,也不盲目迷信他人。
A,行前做足安全功课,宁可做过头,不可存侥幸心理。不管是大团队还是小团队,不管是成熟路线还是偏僻路线,不管是远行还是近游,出行前一定要做足安全功课,查清当地天气,带足个人安全用具,诸如救生哨、信号镜、指南针、手电、救生绳,防水用具、生火用具(火石)、防身刀、防虫药物、常用药物等。一旦出险,你的安防用具就多多益善了;
B,不要把所有重担或指望都压在领队、资深驴友或是当地向导身上。领队、向导或资深驴友可能经验比你足一些,线路比你熟一些,但在老天爷面前,统统不值不提。很多遇险的团队,遇难的驴友,不乏有资深老驴友,有的甚至有十多年户外经验,一样...,因此,自己多主动点,多设想一些意外情况,多准备一些安保设备,总是没有坏处的;
C,切忌单独出行,尤其是具有一定危险性的线路。很多驴友喜欢单身出行,或者是习惯孤独,或者是约伴较难,但其实这样是最危险的,一旦发生意外情况,连个商量的对象都没有。根据经验,最小的出行团队人数应该在三人以上,这样一旦发生险情,彼此也有个照应,能够可安排人员守护或报警;
D,有关天气的问题。一般而言,驴友出行前总会查清目的地的天气,选择天气较好时出行。但是请注意,凡是高山、溪谷等地的天气不可能完全等同于天气预报。平地可能天气晴朗,但高山上,沟谷中就可能暴雨如注;平时可能是一条小溪,暴雨时可能就变成山洪咆哮。平地气温可能很高,但高山峡谷可能就寒气逼人。因此,不管天气如何好,你若去爬高山,穿峡谷,请带足防雨用具,防寒衣物,切记切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

主题

1742

回帖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4458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1-7-18 23:55:25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下来,谈谈对一些典型的遇险遇难案例的分析。
    一,2009年8月15日,18名上海“驴友”自发组成的探险队在徒步穿越浙江景宁的炉西峡时,突然发生意外,酿成3人身亡的悲剧。这一悲剧是如何发生的,是否能够避免?驴友们从中能够汲取到哪些教训?
    A,驴友素质良莠不齐,缺少安保意识。和很多出行的团队一样,此次出行由上海高远户外俱乐部在网上发起组织,很多成员彼此不认识,也有很多成员是仅玩了几条大众线路的初驴,像遇难者刘宇杰当年4月份才开始玩户外。虽然领队有一定户外经验,也聘请了当地向导,但难以全面了解成员素质,难以全面掌控局面,为悲剧打下了伏笔。
    B,天气预报摆乌龙。出发时,领队查了天气预报,确认是好天气才成行,但真应了上述的“天气问题”,普通地带当然天气睛好,但峡谷说来暴雨就来暴雨,眨眼间温顺的小溪变成了暴躁的山洪,出行的驴友显然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
    C,没有听从向导意见,且自身安保装备严重不足。出行走了一半,天降暴雨,河水涨起了起来,领队及时终止行动回撤,这是正确的。此时向导建议走山路,不要涉水,但被驴友们否决,说要是走山路我还来这里干什么,去哪儿不能走,来这里就是为了趟水。就是在这种看似勇敢的意见的坚持下,很快,一场意外发生了。
    涉水过溪时,开始水仅及膝,护送女队员后,水马上涨了起来,走在最后的张林脚底打滑,被水冲走,看到张林落水,另两名“驴友”刘宇杰、刘诺以及向导陈剑超开始对其展开营救,由于河水湍急,营救没有成功,反而导致三人被困河中央。后因河水急涨,组织营救的三人亦被大水冲走。除向导陈剑超最终获救外,其余三人均遇难。
    不听向导言一意孤行要涉水,错了第一步;涉水过河时,对河水的涨速估计不足,错了第二步;过河又没有足够的安全措施,错了第三步。
    假设涉水过河时,领队能把绳子在两端加以固定,并且每人都有防护绳扣在过河绳上,即使滑到,也不致于被水冲走,仍然可以涉险过河。
    由此可见,队伍良莠不齐,成行时防范意识不足,发生险情后执意要冒险,应备的安防设备却未备(一条几十块钱的防护绳就可能保住小命,但18名驴友却无一人有带,可见安保意识何等薄弱)等几个不足成为此次驴行的致命失误,后来的驴友们,难道不应该从中汲取教训吗?

二,中国户外活动史上最大灾难:2009年7/11户外遇险事件。重庆35名驴友在穿越万州与云阳交界的潭獐峡区域时突遭山洪袭击,35名队员被洪水卷走,造成19名驴友不幸死亡的惨剧。
    突然降雨、奇险的幽谷、松散的队伍、时间的错位……诸多看似偶然的因素叠加在一起,酿成了“重庆‘驴界’最黑暗的一天”——《三联生活周刊090724》
    2009年7月11日中午12左右,由35名重庆驴友组织的潭獐峡溯溪活动在领队“超哥”和资深当地驴友陈永中和“沙浪”的带领下,缓缓地向谷内进发。这支驴友队伍由重庆的工程师、教师、警察、小业主等驴友组成,既有搞户外十几年的“老驴友”,也有第一次参加类似活动甚至不会游泳的“新驴”。一路上,大家被谷内鬼斧神工的自然风光所折服,欢笑声、赞叹声充满峡谷,又有谁知道,他们中的19人,即将走到生命终点?可以说,这是一次不折不扣的死亡之旅!
    队伍行进约2个小时,谷内即开始下起雨来,平得几乎不动”的潭水开始流动起来,长达100多米的队伍开始骚动起来,等到走到一个叫“一线天”的地方,雨势突然加大变成暴雨,驴友们紧张了起来,但还没等大家反应过来,“2-3人高的洪水”就劈头盖脑地砸向这支临平拼凑的队伍,一场灾难拉开了帷幕!队伍瞬间被洪水冲散,很多人一下就被洪水冲得无影无踪!
    当最后的救援结束后,死亡人数定格在19这个数字上,史称“中国户外活动史上最大灾难”!
    逝者已去,反思这次灾难,虽说是天灾,但也可以说是人祸,有太多值得总结的经验教训。
一例例血淋淋的遇险事故在众多驴友们心中划上一个个问号:户外活动究竟是怎么样的一种活动?户外活动的精神是什么?如何防范户外活动风险?
作为一名热爱户外活动的初级驴友,本人最近对此作了一些反思,窃以为,户外活动不是穿上名牌户服装和精良装备去扮酷,在朋友面前拗造型,在MM面前吹牛皮,或是大言不惭地去所谓“征服”某山某谷。更深层次地来讲,无非是都市人渴望亲近自然,挑战自我,发泄热情,锻炼团队精神的一种带有一些不确定性危险的户外运动罢了;这种活动崇尚简单、环保、合作、分享等一些现代精神,让自己的身心得到愉悦,让自己的压力得到释放,并且感受大自然的雄奇和伟大以及个人的渺小,从而在平常更加地热爱生活,努力工作,善待他人,与“征服”两字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因此来说,任何户外活动首先需要注重的就是“安全”两字,放弃或是忽略“安全”两字,一切户外活动都没有任何意义,而从众多遇险的案例来看,他们恰恰就是忽略或是对安全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酿成无法挽回的人间惨剧,让亲人悲痛,让世人叹息。
    下面列出一些安全隐患特征,各位驴友自己对照下,多问问自己:有木有?有木有?
    特征一,出行驴友水平不一,临时凑团,领队无法把握成员个人特征,有的驴友仅仅走过几次普通线路,就试图挑战具有一定风险的活动。大部分遇险的团队中均有上述情况;
    特征二,部分所谓的资深驴友因自身的“资深”,从而忽视了活动的风险性,总认为自己大风大浪都经过了,岂会在这种普通活动中翻船?
    特征三,出行准备不足。一些驴友的户外服装、鞋子、背包、帐篷等都是名牌,动辄上千块,花了大价钱,但就是忽略了一些几十块钱的安全用具,而恰恰就是这些不起眼的小东西,在你遇险的时候就可能救了你的小命;
    特征四,对户外天气等变化估计足,一些团队出行前做足功课,查了天气很好,但偏偏天公不作美,陡生变化,从而疲于应对,险况百出;
    特征五,商业利润侵蚀,一些出行团队由于商业利益关系,不顾成员特点,不顾天气状况,强行组队,强行出行,从而酿成惨祸;
~~ 还记得年少时的猛犸?! ◎◎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

主题

1742

回帖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4458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1-7-18 23:55: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就上述隐患谈一点个人想法:
    一,驴友的个人修养
    从一名普通游客到一名合格的驴友,千万不要以为随随便便就能练成。需知,普通旅行团都可能出险,便何况崇尚野外亲身体验的驴友?没有一定的身体素质,不积累一定的野外生存经验,仅仅走过几条大众线路,看了几本野外生存手册,岂能随便自命驴友?
    窃以为,作为一名合格的驴友,起码需要以下一些人个素质:
    A,一定的体能。平时经常性地参加锻炼,比如无风险的徒步、登山、打球等运动,比普通人有略好的体能,特别是耐力;
    B,心理素质稳定。心理素质要稳定,遇险不能发慌,要冷静冷静再冷静,尤其是领队。看过《U-571》的同学可能会记得这样一个细节:副舰长带队去抢发报机突发险情,己舰被敌人击沉,队员都很慌乱,副舰长自己也一下子没有主意,并在队员面前表现出来,后来大副私下与他交流:作为一名舰长,绝对不能在下属面前表现出无所适从的样子。正确的做法是:不管面对怎么的困难,舰长总有办法的!
    因此,不管面对怎么样的突发险情,怎么样的困难,首先成员一定要冷静面对,领队更是要情绪稳定,头脑冷静,分析问题,决策果断,解决问题,绝对不能表现出惊慌失措,手足发抖,情绪低落,悲观失望等状态,而且,此时的犹豫不决更是最大的灾难,一定要果断决策,比如及时报警,果断终止行动,当然也不能刚愎自用,固执己见,而是应该在充分听取成员意见的基础上,科学决策,果断决策,看来,领导不是那么好当的啊!
    对于个人驴友来说,掉队或单身遇险,一样首先要冷静下来,然后分析险情,积极进行呼救和自救。
  C,一定的野外生存技能。这个东西只能自己平时学习,或者在驴行时积累。记住,不到万不得已时,绝对不要轻易尝试吃野菜、野果或野蘑菇等东西,今年“五一”牺牲的“凉树”同志,身为深圳山地救援队的中队长,可以说是准专业人士,仍然在尝野菜中马失前蹄,中毒身亡,教训是何等深刻。前辈们用血的教训告诫后来者,小心呀!
  D,一定的团队合作精神。户外活动都有一定风险,组团成行的驴友要有一定的团队合作精神,不要刻意显摆、逞强、特立独行;
  E,对大自然怀有敬畏心。千万不要有神马征服、摆平之类的念头,人在大自然面前是渺小的,根本不值一提。纵然你开山拦河,卫星上天,一场地震照样整得你人仰马翻,成熟理性的驴友,对大自然应该怀有敬畏之心。

  A,驴友人数过多,素质参差不齐,对目的地了解有限,安全观念薄弱。据报道,这次出行的35人中,有没有任何经验的女孩子,有不会游泳的成员,甚至还有即将退休的老人,与其说是驴友团,还不如说是观光团。这样一组团员,对风险的承受能力较低,面对猝不及防的灾难,基本只能被动挨打;
    B,面对坏天气和劝阻,领队过于自负或出于其他因素考虑,未能及时终止行程,终酿大祸。7月8日、9日和11日,重庆市气象局曾先后发布3期重要天气服务快报,称从9日夜间开始到11日,全市各地自西向东将会出现一次中到大雨的强降雨天气过程。
    队员“TT”出发前特意看了天气预报,她说预报说当晚会有阵雨,但并没说会有山洪之类的预警。面对天气预警,领队和驴友们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超哥仍然率队于7月10日晚19∶10准时出发。7月10日晚,这支35人的队伍抵达距潭獐峡几十公里的月亮湾。在这里,他们遇到了一支正准备回撤的驴友队伍。对方提醒领队超哥,天气预报明天有雨。并且,当时气温正在下降。但令人费解讶异的是,在明确获知降雨信息后,超哥和团队仍决定按原计划进行。当夜,队伍露宿月亮湾。
    次日,预报中的大雨并没有来,相反艳阳高照。上午10∶00左右,队伍抵达潭獐峡附近。近12∶00,穿越开始。这时,他们遇到云阳县泥溪乡协合村村民卢延双,这个憨厚的农民凭着对这条峡谷的了解,试图阻止这些人涉险。但最终,驴友们友好地跟他打着招呼,一个个踏入峡谷。最后一个能可阻止悲剧发生的机会,就这样从驴友们手中悄然滑落。
    天气预报预警、友邻驴队提醒、当地农民劝阻,这几乎是驴友圈中最值得信赖的三方力量。正常情况下,这三方只要有一方叫停,就应该立即无条件终止行动,即便开拔的队伍也应立即回撤。但最终的事实是,这支队伍义无反顾地走向了无底深渊。 
    现在猜测当时超哥的心情,可能是复杂的,自负、侥幸、纠结……恐怕很难用一种单一心情表达。
自负:超哥是重庆户外圈内小有名气的老驴,自己开有一家户外用品商行,有多年的户外探险经历,也曾多次带队走过潭獐峡,5.12汶川地震时他曾赴灾区救援。遇险前,他发短信息给朋友:我们又出发了,风雨无阻!讲好听点是革命乐观主义,也可能夹杂些自负情绪在内(超哥、康婆婆等都是资深老驴,但在此次意外中均不幸身亡。所谓的资深老驴,在老天爷面前,不值一提,老驴们小心啊!);
    侥幸:说实话,超哥是个不借的领队,户外经验丰富不说,还是比较重视安全的。比如,他为了这次活动就至少请了三几名资深驴友帮忙带队,万州当地的驴友烟花(陈永中)和沙浪,重庆资深驴友康婆婆(康健),还安排专人照顾不会水的队员等等。当一个个劝阻、警告报上来时,也曾动摇过、斗争过,但前几次安全的穿越,以前的户外经历,让这个重庆汉子产生了侥幸心理,谁知这一侥幸却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
    纠结:天气不好,友队提醒,助手建议,村民劝阻,当一个个信息传到超哥这里时,很难说他不会动摇,纠结,但大家费用已经交了,租车费也付了,活动目的地也到了,而且自己的费用是公摊的,这时再说取消活动,不仅会招致成员的反对,甚至产生经济纠纷,而这样的局面,显然是超哥不愿面对的。
    C,成员安全设备不足。最后获救的驴友烟花是一名老驴,灾难发生时他走在最前面,并立刻攀爬到高处从而幸免于难。就算这样一名当地老驴,也没有带救生绳,甚至连手电都未带,要靠微弱的手机屏幕灯作信号指示自己的位置,更不用说其他没有多少户外经验的初驴了。
    很少有不犯错误的出行团队,也许有的小错误可以原谅,有的错误却是致命的!诚如美剧《死神来了》一样,假设事先能知道最终结果,事先领队提出终止行动,还有多少人会反对?在此也告诫一些自行组团出行的驴友,不管是AA还是非AA,不管是否到达目的地,不管已经花了多少费用,当出行条件有变需要及时终止行动时,不要报怨,不要惋惜,不要犹豫,立即无条件地终止活动,说不定你就与死神擦肩而过!
三,任圣杰大理苍山遇难事件。2010年7月13日,上海青年任圣杰孤身在云南苍山爬山时遇险,13天后的7月25日,救援人员在海拔3501米的苍山玉局峰与马龙峰之间发现了任圣杰的遗体。
孤松,直升机。”在给亲友手机留下这五个字的短信后,上海青年任圣杰永远地与这个他热爱的世界失去了联系!时间定格在2009年7月15日早上7点07分。
    任圣杰,上海人,25岁,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热爱旅游与运动,能够连续做500个俯卧撑,身体素质不错。2010年7月13日,任圣杰孤身一人,背着一个包,带着少量食物、水和一把雨伞,穿着T恤就开始爬云南大理苍山“我要征服玉局峰”任向同游的大学同学小罗表示。
    任圣杰上午9时左右上山,13时短信小罗登顶,16时告知小罗约22时能回来,19时40分告知小罗,下山时迷路、摔断腿,随后两人双双向当地110报警,由此拉开了一场生死大营救。
    从7月13日至7月15日早上7时07分为止,任圣杰一直通过手机与外界保持联系,任试图告知救援人员方位地址及个人情况,亲友及救援人员则一直给予鼓励和自救指导,但随后任手机电池耗尽,即与外界失去联系,等救援人员再次找到他时,已经是他遇险的13天后(7月25号)了,任早已身体浮肿,死亡多时了。
    对任圣杰的救援牵动了全国各地驴友的心,不少当地驴友甚至直接进山参与搜救,外地驴友则在网络上展开祈祷和讨论,为救援献计献策并祝福小任早日获救,但最终回天乏力,任圣杰一个人孤独而绝望地死在了3500米的苍山之上。
    现在反思任的遇难事件,很多熟悉的错误又开始不断地重演。
    A,孤身一人,情况不熟,准备不足,盲目上山,为悲剧打下伏笔。任原和同学罗两人结伴同游,但因同伴身体不适,任即决定单身上山,犯下第一个错误;出发前对苍山情况了解不够,盲目自信,犯下第二个错误;上山准备不足,穿着短裤和T恤,仅带少量食物和水{注意,未带任何安全保护设备},犯下第三个错误;同学们,犯下一个错误还情有可原,连犯三个错误,就是上帝救他都难啊!
    B,遇险后,无法说清具体方位,除手机外无任何警示或呼救方式。任圣杰下山迷路,又不慎摔断腿,此后他用毛巾和竹片简单处理了伤处,开始通过手机求救,但无法说清具体方位。又没有其他安保设备,如救生绳、信号镜、采火设备、救生哨、手电等,因山高林密,手机信号不佳,无法定位,又加之连天暴雨、迷雾重重,给救援和任的自救带来极大困难,导致数千人次10多天在大山里疲于奔命,眼睁睁看着小任冻饿失温而死,怎么不让人叹息?
~~ 还记得年少时的猛犸?! ◎◎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

主题

1742

回帖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4458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1-7-18 23:56:02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转贴一个户外遇难不完全记录

  1. 1982“苍山案”
  事件回放:资料暂缺
  教训:寒冷、饥饿 教训:(1)年幼无知;(2)无任何野外生存装备;(3)未获得家长或老师的许可,盲目、私自去冒险;(4)我们的中学几乎没有野外教育。
 
  2.1992“太白山”案
  事件回放:1992年,洛阳轴承厂的6名探险者,成功登上太白山极顶之后在山中意外的走失,高寒雪原、林海苍茫,无依无助的6个人,最后终于在荒走了几日之后,以4人死亡的代价震惊了世人,也向人们昭示出太白山那神秘莫测的一面。
  死因:滑坠跌成重伤、体力衰竭而亡
  教训:(1)盲目探险,一时兴趣;(2)无任何野外生存装备;(3)缺乏野外生存的常识和经验;(4)恐慌情绪漫延,得不到有效控制;(5)山区旅游管理部门在游客人身安全管理制度、措施方面做得不够完善;(6)缺乏一个行之有效的救援机构。
 
  3.1993“峨眉山案” 
  事件回放:资料暂缺
  死因:为救伤者“一脚踩空,坠入100多米深的悬崖。”……“头部蹦裂”、“伤势太重”、临死前吃树叶、树皮和青草。
  教训:(1)“由于他们探险是出于好奇与勇猛,犯下一个致命的错误,即此次行动完全是处于一种”保密“状态,这就使得他们在陷入绝境时,无人知晓。”(2)在获救前已断粮水5天4夜,体能已近衰竭,已有2人昏死过去。(3)“装有帐篷和食品的背囊被树枝挂下山谷;(4)“祸不单行,在莫江身后李崇波不慎滑倒,翻滚到10米外的岩下。”(5)获救的唯一线索是在小卖部曾买过80个鸡蛋和几斤饼干以及受困者之一的民警最后的鸣枪求救信号。 
 
  4.1994“阿尼玛卿案”
  事件回放:1994年7月-8月,由北京汪晓征率领的一支业余登山队在攀登青海省的阿尼玛卿山时遭遇暴风雪,汪晓征和另外一名队员遇难。
  死因:滑坠导致身体严重受伤丧失行动能力,未得到及时救助,最后死于长时间体温过低。
  教训:(1)6名队员无一人亲眼见过雪山,有关冰雪作业方面的知识亦仅限于怀柔基地王勇峰20分钟的理论课;(2)在大本营,没有一个具备一定登山知识的人,没有随队医生,没有同外界联络的工具。
这便意味着一旦山上发生意外,山下将束手无策。没有后援,是登山之大忌,这些他们都忽略了。也许,他们寄希望于这是一座安全的山。(3)没有海拔高度计,无法知道确切的`海拔高度,以为距顶峰很近,实际上距顶峰高差还有逾千米;(4)当时天气已转坏,事前也知道5天后阿峰地区将出现大范围的降水天气,不顾一切,不带任何防寒装备在晚上登顶,完全违背登山常规;(5)C2的人未等突击登顶队员的到达就擅自先行撤营,理由是三人中只有一付可以使用的冰爪,怕雪大了下不去;(6)大本营在天气变坏一天后撤营,仅留一个人。无论出自何种理由,这一决定都是草率的的,说明他们对登山的严酷性和集体观念的重要性缺乏了解。(7)上山时未设路标,下山时在判断路线上发生分歧,为统一意见耽误了两个多小时的时间;(8)下撤时,孙平一脚踩空,顿时滚了下去。汪、王二人因保护技术的欠缺,被带着一同滚了下去。汪因此而受重伤。(9)三人在关键时刻分开行动,如若3个人保护着下撤,生还的希望会更大些。自救和同伴间的互救是登山中摆脱险境的第一步,不到万不得已是不应分散行动的。
 
  5.1998“轿子雪山案”
  事件回放:1998年1月21日,昆明市三名中学生在轿子雪山失踪。社会各界动员一千人次前去寻找未果。3月7,当地农民上山寻牛,在一线天附近的深箐里发现一具女尸和附近的红外衣。经验证,这就是失踪三名学生中的一位。后来在附近又找到另外两具,每具尸体相距约50米。三具尸体距大本营不到800米。
  死因:突遇暴风雪,迷失方向,长时间寒冷、饥饿,其中一名(女生)慌不择路坠崖把腿摔断,在风雪中挣扎到最后一口气而亡。
  教训:中学生缺乏在野外应付突发事变的常识与能力,在暴风雪来临时不知所措,找不准去大本营的正确方向,在与恶劣气候和大自然无望的抗争中最终成为失败者,可惜可悲!同去归来的同学说:“如果我们多学一点生存知识,多有一点生存能力。如果我们多有一点”‘团队精神’,就一定能够避免这个悲剧,把他们三个全拖回来。如果我们早一点体会到,只有保存自己,才能看到更多的自然和人生的风景。如果轿子雪山的旅游设施更完善一点儿,有更多的路标,有一个灯塔……”。 
  
  6.1999“雪宝顶案”
  事件回放:1999年8月1日,北京大学女子登山队队员21岁的周慧霞在攀登四川岷山主峰---海拔5588米的雪宝顶时,从海拔5200米处滑坠到4600米处,不幸遇难。
  死因:高山反应较强烈,在神志较差的状态下,在20度的冰坡滑坠,因她没有紧急处理滑坠经验,加上山上雪硬,一滑坠就控制不住速度,导致悲剧发生。
  教训:(1)未始终保持结组队形;(2)缺乏下滑制动的自我保护技术;(3)对有较强高山反应的队员(特别是女队员)要格外注意。高山反应回使人的思维麻木、动作变形迟钝,影响技术的正常发挥。
 
  7.2000阎庚华单人挑战珠峰案
  事件回放:阎庚华,黑龙江哈尔滨人,1958年出生。1983年起从事极限运动,1986年,他从山海关跑到嘉峪关,成为中国第一位跑完万里长城的人。1999年他第一次尝试登珠峰,由于暴风雪,最后不得不下撤。2000年 3月2日,他奔赴西藏,5月19日突击顶峰,5月20日珠峰地区天气突变,5月21日,他只身冒着风雪向上攀登,于登顶下撤途中失踪。
  死因:因遇暴风雪,阎庚华在下撤途中(海拔8750米左右的第三台阶上部)被冻死。
  教训:(1)阎庚华如果没有电视直播,他会冒死登顶吗?(2)关于这件事,《中国青年报》2000年6月13日登载的一篇名为《回望珠峰》的文章中这样写到:“5月21日,阎庚华冒着狂风大作、飞雪弥漫的恶劣天气执意要登顶,并拒绝携带对讲机。在大本营的一位资深登山家指出,即使职业登山者也决不会在这样的情况下登顶。”
  
  8.2000玉珠峰案
  事件回放:北京绿野仙踪队登山队、北大天美登山队、北京K2登山队和广东绿野户外探险队,4只业余登山队伍挑战青海省玉珠峰。有3名广州绿野队员和2名北京K2队员遇难身亡。
  死因:(1)天气变坏后不服从回撤的指令,各自为战,我行我素。(2)缺乏基本的登山知识和必要的气象指导。
  教训:正如有位登山者所说,选择了登山是你此生所做出的最不理智的决定,但当你做了这个决定,此后你的每个行为都必须是理智的。登山也不仅是一项运动,它也是一门艺术和一门科学。一个优秀的登山家还应该是一个高山地理学家,一个高山气象学家,甚至是一个医学家。
  
   9.2001轿子雪山案
   事件回放:昆明市某银行一名青年职工,单人探险拱王山区轿子雪山和马鬃岭一带,不幸滑坠遇难。
  死因:滑坠
 
  10.2001太白山案
  事件回放:2001年7月28日,7名南开大学学生假期旅游途中攀登太白山﹐其中一人从山顶悬崖坠落不幸身亡。
  死因:独自探路,失足从山顶悬崖坠落不幸身亡。
  教训:(1)行动计划:在出发之前,应对目的地的地形、里程等有充分的了解,并从体力分配等方面合理安排行程。;(2)气象、地质数据搜集分析:对于探险来说,对目的地的气候、地质环境等必须有所掌握,应尽量避免在恶劣的天气下进行登山探险活动;(3)还应对目的地的生态环境和风土人情记录进行一定了解。
 
  11.2002太白山案
  事件回放:一名上海登山者华峥嵘只身攀登太白山,途中突遇暴风雪﹐在山上迷失方向,5月5日左右不幸身亡。
  死因:华峥嵘在即将登上太白山主峰时,突遇暴风雪,在山上迷失方向,5月5日左右冻困山上不幸身亡。
  教训:(1)出行探险不留线索;(2)只身一人贸然深入未知山区,在通过危险地段时缺乏自我保护能力;(3)在出事地段,据说有较安全的地段不走,不可思议地非要走容易滑坠的地段,着实令人费解。
   
  12.2002龙岗区七娘山案
  事件回放:2002年5月19日凌晨4点左右,深圳市两支由市民自行组织的登山队,在龙岗区七娘山因突遇雷雨被困山中。深圳龙岗警方出动500余名民警及消防人员进行救助。到下午3时左右,共有50人遇救。到晚上10点30分,两名遇难者的尸体被发现。
  死因:遇难网友李云贵,网名“鲤鱼”,26岁,周正,网名“蛋白质”,32岁,两人失踪后
  教训:网友们自发组织,进入尚未开发的没纳入旅游管理的范围
 
  13.2002德清大化山案
  事件回放:2003年8月2日,福建登山者黄挺前往德清大化山自助登山失踪,福建省以及各市登山队和各登山俱乐部自发组织多支救援队伍前往搜救,8月8日,在深山中找到尸体。
 
  14.2002“穿越海岸线”案
  事件回放:2002年8月3日,深圳14名网友自发组织“穿越海岸线”活动,徒步跋涉穿过南澳岛鹅公岭村至大鹿湾海边的悬崖绝壁。穿越过程中遭遇台风,网友“小白”在南澳岛海边悬崖不幸坠崖身亡。
  死因:坠崖
  教训:
  
  15.2002希夏邦马峰西峰案
  事件回放:2002年8月13日,北京大学登山队“山鹰社”在攀登希夏邦马峰西峰过程中,5名学生遇难。
  死因:遭遇雪崩。
   
  16.2003桃花岛案
  事件回放:2003年8月23日杭州某网上户外运动俱乐部成员小尹在舟山桃花岛户外运动中溺水身亡。
  死因:小尹”姓尹,金华人,在杭州工作,男性,27岁,溺水死亡时间在海水涨、落潮之间。
  教训:不设领队、完全自助、所有费用AA制,所以在安全上完全是要靠相互帮助、自己注意的不规范的户外组织需要反省。
   
  17.2003年北京山友遇难松潘雪宝顶
  事件回放:2003年4日下午1时许,松潘县雪宝顶海拔4600米左右的子峰脚下发现一具山友遗体!经当地派出所调查,死者来自北京,名叫魏洪海,他在单独一人攀登雪宝顶时,大约于1日下午从海拔5200米的骆驼背摔下身亡。
  死因:滑坠导致身体严重受伤丧失行动能力,未得到及时救助,最后死于长时间体温过低。
  教训:登山其实需要相当严格的训练和相当谨慎的态度才能最大程度避免事故和伤害。
 
  18.2004清凉峰案
  事件回放:2004年1月杭州4名户外运动者迷路清凉峰,其中1人跌落山谷遇难。
  死因:雾太大、雨大、地滑,可能在走动活血时滑倒摔伤,甚至休克,丧失了足够的判断能力;醒来之后,在等不到同伴回来的情况下,又想自救,凭感觉向“野猪”营地方向前进,在冰天雪地的黑夜里,走了5公里以上。
  教训:(1)对天气条件估计不足;(2)最大的教训是无论什么条件下,都不能离开向导;(3)坚持一条很重要的生存经验——不离开与同伴分手的地点。
~~ 还记得年少时的猛犸?! ◎◎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732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2618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1-7-19 12:5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先顶一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

主题

2265

回帖

1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15017
QQ
发表于 2011-7-19 13:26: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为生活,为状态,为过程好好学习...认真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

主题

2265

回帖

1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15017
QQ
发表于 2011-7-19 13:26: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为生活,为状态,为过程好好学习...认真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

主题

2265

回帖

1万

积分

游客

积分
15017
QQ
发表于 2011-7-19 13:27: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为生活,为状态,为过程好好学习...认真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747

回帖

2683

积分

论坛元老

驴车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683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QQ
发表于 2011-7-19 19:4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763

回帖

9468

积分

游客

晃晃

积分
9468
发表于 2011-7-19 21: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烤!太白的案例真是多啊!
当年不知道厉害就报名了,后来看到死了多人,吓得浑身上下脑壳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763

回帖

9468

积分

游客

晃晃

积分
9468
发表于 2011-7-19 21: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帅哥,想说一点废话,希望你不介意。
我想问一问,火水水美眉还好吗!?
好久都没有见到她,很有一些想念!
代我问她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7

回帖

20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

积分
203
发表于 2011-7-20 08: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警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7-28 04:28 , Processed in 0.06008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