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726|回复: 31

如何经济合理的建立自己的户外装备体系

  [复制链接]

36

主题

678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0148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1-7-20 16:42: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和好玩的人一起在路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一)概述当你已经厌倦了那种挤在喧嚣的人群里、看着导游的旗子、听着耳边鼓噪的叫卖声、逛着年代可疑的所谓明清一条街的旅游的时候,你往往会渴望一种与自然的真正交流,这时候,一种叫做户外的生活方式就已经很容易打动你了。
所谓户外其实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名词,包括了登山、徒步、野营、攀岩、溪降、溯溪、自行车、钓鱼、滑雪、独木舟。。。。。。等等等等能让人与自然充分接触、交流的运动。在这里我只就登山、徒步、野营三种比较普遍户外运动谈谈我对装备的一些了解。这三种运动比较有共性,所以放在一起写会轻松一点。

大部分人对装备重要性的顺序一般来说是:鞋、背包、睡袋、帐篷、衣物、头灯、登山杖。我对装备的看法一直是够用就行、稍微吃点苦头问题也不大,但是关系到安全的装备就一定不能含糊,所以我觉得装备的重要性应该是:鞋、登山杖、背包、头灯、衣物、睡袋、帐篷.........为什么这样排序呢?接下来我会按顺序来阐述一遍。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收起 理由
selena1222 + 10 详尽实用,新驴必学~

查看全部评分

٩(̾•̮̮̃•̃̾)۶ 画个圈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主题

678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0148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1-7-20 16:42:56 | 显示全部楼层
(二)鞋袜。 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所以一双好鞋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而且对于一个处于极限环境中户外运动者来说是宁愿断了两只手也不愿意伤一只脚的。在7500以上海拔的救援中有一个原则,被救援者要有自主行动能力,因为没有任何一个人可能在7500以上海拔还可以背着一个人走的。所以在户外运动中,保护好自己的双足就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了。
一般的旅游鞋和运动鞋可以当户外运动鞋用吗?我很慎重的说在一定前提下可以。当你只是参加一个短距离的FB活动、一个普通的不需要长距离徒步的野营活动的时候一般的旅游鞋和运动鞋是没有问题的。当你需要长时间在乡间小路上徒步的时候有的人就很容易磨出水疱。
当然有的人也不会有任何问题。不过由于普通的运动鞋防滑性能不是很好,所以在某些时候可能会摔交;脚踝处缺乏支撑,可能会崴脚;大底太软,可能走了一天脚会疼。但是在这种时候这种遭遇对于你来说也就是吃点苦头而已,还不至于让你的安全处于危险之中。至于脚崴了跑不过乡间的土狗被咬了几口的这种危险就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里面了。所以在这种时候,如果预算不是很宽余,可以不用考虑买徒步鞋。
曾经在崇山峻岭中走了一个月,穿的就是一双回力的篮球鞋,好象也没有什么事情。但是多花一分钱总是会多一分舒适的,有钱还是买一双好。
户外常用的鞋子基本上分下面几类,至于溯溪鞋、攀岩鞋之类的我们暂时先不去管。 轻便跑鞋、山地跑鞋一般来说这种鞋子很适合上面所述的旅游鞋可以替代的场合,还有就是越野跑的时候,优点是轻便。但是我对这种不上不下的东西兴趣不大,对山地越野比赛也没有过多的兴趣,所以了解不多。据我所知SALOMON在跑鞋方面做得不错,但是已经被阿迪收购了。
中型徒步鞋,这里将是本节的重点,因为大部分户外爱好者买得最多的就是这种鞋子。适用于中短距离负重较轻的徒步,较为平缓的山地、丛林,一般郊游或野营活动。这类鞋的设计特点鞋帮12cm以下,有保护脚踝的结构。大底采用耐磨橡胶,中底用微孔发泡及双层加密橡胶,高档品牌有大底塑板夹层,有较好的抗冲击力和减震作用,鞋帮有全皮、革面或皮革混合材料。部分款式有Gore Tex衬里,也有的款式不作防水处理。中帮鞋的优势在于质轻、柔软、舒适、透气。在地形不复杂的环境里行走,中帮鞋应优于高帮鞋。我建议户外爱好者的第一双户外鞋应该是一双中型徒步鞋。至于Gore Tex我倒是觉得在这种地方并不是必须的。
重型徒步鞋(中型登山鞋),当你开始不仅仅满足于一般郊游或野营活动的时候,你的目光已经对准了低山、峡谷、荒漠、戈壁等较为复杂的地形了,为了适应中长距离负重徒步,你需要一双重型徒步鞋。这类鞋的结构特点也属于高帮鞋,鞋帮高度通常为13-15cm,具有较强的支撑力,可以有效地保护踝骨减少伤害。大底选用耐磨橡胶,一些精良的品牌在大底和中底间还设计尼龙板支撑,以增强鞋底的硬度,不仅可以有效地防止鞋底变形,而且还可以增强抗冲击力。鞋面常选用中等厚度的头层牛皮、羊皮或皮革混合鞋面,为了解决防水问题,大部分款式选用Gore Tex材料作衬里,这类鞋可以在踝骨以下水面或雨中行走。
单层高山靴,当你已经厌倦各式各样的徒步或者野营的时候,一个十字路口就已经出现在你面前了:是放弃户外的生活方式回到城市中还是继续上路?当你决定继续上路的时候,徒步、穿越已经很难吸引你的兴趣的时候,这时在高原徒步时看见的一座座美丽的雪山开始撞击着你的视线,也撞击着你的心灵。你开始考虑是不是要尝试一下登山的时候了。恭喜你,你得道了!你这时的目标是一座海拔6000米以下的山峰,所以你开始需要攀爬冰壁或冰雪混合的岩壁了,一双单层高山靴已经成为你迫切的需要。单层高山靴大底用耐磨橡胶(Vibram或Sky walk)中大底间衬有机碳素板,鞋底很硬,抗冲击力很强,攀登时有足够的支撑力,鞋面用加厚的(3.0mm以上)整张牛皮或羊皮缝制,为了增强防水透湿效果,常用Gore Tex或SympaTex作衬里,中间夹保温层。鞋帮高通常15cm以上,在复杂地形条件下可有效地保护双脚减少伤害,部分款式设有冰爪结构,没有固定结构的可用捆绑式冰爪。比重型登山靴轻,卸下冰爪行走比重型登山靴要舒适。当一双这样的靴子套在脚上的时候,你已经深深的爱上了这项运动,再也无法回头了。  

双层高山靴(亦可称重型登山靴),这种靴子为登雪山而设计,靴底通常采用Vibra或Sky walk大底,内衬钢板,具有很强地抗冲击力,可装冰爪,靴帮设计很高,一般在20cm以上,靴面采用硬塑树脂或加厚牛皮、羊皮缝制,内衬保暖鞋套,适应复杂恶劣的积雪、坚冰、岩石混合地形,可以有效保护你的双脚。 这种鞋子基本上在高纬度地区的冬季登山或者6000米以上海拔才使用,我的经验就是,外靴可以比内靴大一点,内靴不能太大。 袜子基本上户外的袜子用普通的运动袜子就可以了,但是冬季或者高海拔地区最好是用coolmax材料的袜子。可以多带几双,不仅仅是为了保暖。下山的时候可以多穿一双袜子,这样长时间下山后脚指头就不会痛了。

٩(̾•̮̮̃•̃̾)۶ 画个圈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主题

678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0148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1-7-20 16:43: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登山杖 很多人都不理解为什么要把登山杖放到一个这么重要的地位,其实登山杖可以让户外登山穿越活动带来很多的好处,如提高步行的稳定性,减轻腿部的负担;据说行走时使用登山杖可以减轻至少22%施予腿部和膝盖等肌肉关节的力量,让腿更舒适,而同时使用两支登山杖能够提供较好的平衡性。它还可以做用防水布搭建雨棚的支杆。
说到膝盖,我还要提一下保护膝盖的重要性。膝关节损伤和肌肉损伤不同,它是不可修复的,除非你动手术,不然只要它一磨损就不可能复原了。有很多新驴刚参加户外的时候体力不行,上山慢,所以下山的时候就飞奔直下。这个时候对膝盖的冲击力大得可怕,只要几次膝盖就已经损伤了。
前几年国内户外咨询少,很多老驴还是新驴的时候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网上也没有人提这种有用的常识,所以大部分99年之前开始玩户外的老驴膝盖多多少少都有点问题。我的膝盖也曾经有很严重的关节炎。而使用了登山杖之后,记着一定要杖比脚先落地,这样下山的冲击力就大大的被杖吸收了,关节也就自然被保护了。
目前登山穿越活动一般使用三节调整式登山杖,具有铝合金/钛合金支杆、碳钨钢尖头、根据手掌设计的把手护垫、以及可快速拆装的雪地圈;有的登山杖还设有避震系统,减缓手臂的负担。以下是各部分简单的介绍。
把手:通常用橡胶、软木、塑料和泡棉等材料做成,一般来说前两者材质的抓握感比较舒适,但价格也比较贵。有些登山杖的把手跟支杆呈15度,这是根据滑雪杖的设计衍生出来的,在下坡时较容易顶住地面达到煞车的效果,但在上坡时或是在平地行走时却不容易顶住地面,必须要很熟练登山杖的使用技巧才能习惯;因此不适合初学者或只在平地行走的使用。我自己用的一对Leki的super makalu就是这种设计,我自己感觉这是最好的登山杖之一。
腕带:这是购买登山杖时最需要考虑的部分之一,因登山杖与使用者身体力量的互相传递主要是通过腕带,因此应考虑腕带材料的耐用性、柔软度、舒适性和宽度,应可以调整带子长度以方便手腕的活动,最好选择没有带扣的腕带;如附有带扣,就一定要试戴一下以确定不会影响到手腕或手掌的活动。我发现很多人拿登山杖的方式很不正确,都是把腕带套在手上,手却紧紧的抓住把手。其实正确的方式应该是从腕带下方将手穿进腕带,然后松松的握住把手,主要依靠手腕下压腕带来传递力量。
支杆:支杆的材料通常是钢、铝合金和钛合金;钛合金的重量最轻,铝合金次之,重量越轻,价格越贵。 但是不管用什么材料,只要是正规厂家出厂的产品都是可以满足使用要求,综合看来铝的性价比最高。
避震系统:避震系统是在登山杖的内部设有弹簧,可以根据需要缓冲冲击力,价格比没有避震系统的相同档次的登山杖昂贵;还有一种登山杖可以关掉避震系统。可是干嘛要把它关掉?根据正确的使用方式,上坡时利用登山杖往后推,下坡时利用登山杖与腿部同时承受身体向下的冲击力量,此时需要避震系统来缓和冲击力;可上坡时避震系统却会削减掉向后的推力,也就是说要用更大推力才能达到跟一般登山杖相同的效果,此时避震系统反而成了不必要的装置。如果你的登山杖避震无法关闭还不如买一根没有避震的。其实我个人觉得有没有避震并不是购买是需要考虑的一个重点,有的有避震的只卖50元,有的没有避震的却要卖300。
雪碟泥碟:雪碟泥碟可以防止登山杖陷入泥地中,不过登山穿越的环境多有荆棘灌木,雪碟泥碟反而会妨碍行动的便利性,所以要注意雪碟泥碟应该可以快速拆装,才不会造成困扰。

杖尖:材质有橡胶头、铁制、碳钨刚等,碳钨钢最硬,价钱也最贵,橡胶头最便宜,但是也比较不能应付崎岖的户外地形,耐磨性也不如碳钨钢头。这个部位是我最关心的地方,好的杖尖不仅仅在平地上耐磨,而且在岩石上也可以很好的保持你的平衡,这样的杖尖应有很好的摩擦力才能够满足要求。试想在一片满是大石头的山涧中行走的时候,如果你的登山杖老是打滑,你怎么敢把全部重量都依靠在一根打滑的登山杖上?登山杖中我觉得最好的就是super makalu,性价比最高的是makalu,一对不带避震的在600元左右,除了握把,其他部分和super makalu差不多。俱乐部最近在主推BD的登山杖,本来作为俱乐部里的领队我也应该鼓吹BD的登山杖,但是我还是最喜欢Leki。尽管BD的登山杖其实还不错,收放要比Leki的方便,杖尖也挺好的,可是就凭一句“世界上最好的登山杖”就可以看出super makalu的实力,不是每个厂家都敢把世界第一这个词写在商品目录里的。而且据我所知好象也没有听说过有谁提出过疑问。尽管拥有一对super makalu新款的代价是超过1300元,这已经足够买一个很不错的背包了。关于使用登山杖我再补充一点小常识:上山调短一点,便于发力;下山长一点,好支撑。至于遇到频繁上下坡的时候我一般习惯一只长一只短,懒得频繁调节长度了。

٩(̾•̮̮̃•̃̾)۶ 画个圈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主题

678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0148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1-7-20 16:4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四)背包。 登山包,顾名思义是登山者用来装载物资装备的背囊。由于它设计科学,结构合理,装载物品方便,背上舒适轻松,利于长途跋涉,故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如今意义的登山包已远非限于登山,一些人旅行、探险或野外作业的人士也都喜欢使用此类背包,所以叫背包可能更合适。
登山包的结构可分为三个部分,即背负系统、装载系统和外挂系统。
登山包的背负系统包括:双背肩背、腰带、胸带、受力调整带、背负支撑机构和调整装置。登山包优劣最大的差别就在于背负系统,背负系统性能优良的登山包在设计上,不仅要考虑通风,也要考虑便于受力传递,同时还要考虑背负的舒适性和承重强度。
登山包的支撑机械早期最常见的有U型管或双铝条支撑,后来为了增强背包的稳定性,改进型的背包采用了“T”字型支撑。登山包背负调整机构可分为上调式和下调式,上调一般在肩带根部设调整点,下调则是在腰带中部安装调节装置。专业登山包的肩带都附有受力带,设一组或两组调整支点,其作用是调整背包与肩部的距离,承受背包上部的重力;登山包宽厚的腰带可使背包的重力均匀地作用于腰部;胸带可调整双肩带的开距,增强背包的稳定性,并有利呼吸。
登山包的装载系统是指背包装载物品的部分,设计上一股由主袋、顶包和侧包构成,主袋设计多采用上下分层式,即上端和下端各设一个开口,中间有一个活动隔层,可连通亦可断开,其优越性在于使用者可依据需要分装物品,用时方便取出。有的背包设计了侧包,亦可称耳包,像两只耳朵设在背包两侧。为了外挂方便,也有的包采用了活动侧包设计,使用时随时装上,不用时或使用外挂时可拆下。一个专业的登山包,外挂系统必不可少。
背包的外挂可分为顶挂、侧挂、背挂、底挂等到,通常采用点固定或条固定形式。点挂式一般设两个或四个对应挂点,使用时采用两点或四点捆绑固定;条挂式通常是在背包正面装两排外挂条带,每条设若干固定点,其固定物品更具有随意性,较少受形态的影响。但是我并不建议使用外挂,我觉得外挂只是一种补充,如果每次出去你都需要外挂,要么你打包的技术还有待提高,要么你带了太多不需要的东西,或者你的背包实在是太小了。我现在连帐篷防潮垫都是打进背包里的。如果出行时间较短,且不准备在户外宿营,携带物品不多,宜选中小容积的背包,一般说明书25升至45升就够了。这种背包一般结构比较简单,不设外挂或较少设外挂,除一个主袋外,通常设3-5个附袋,便于分类装载物品,若出行时间较长,或需携带露营装备,则要选一个大包,以50升~70升为宜。若需装载物品奇多或体积较大,可选80+20升的大背包,或外挂较多的背包。

许多人在选择背包时,往往比较注意背包的颜色和外形,其实背包能否结实耐用关键在于制造材料。目前市场的品牌背包在用料上都比较考究,性能质量也都比较好。这个基本上不用担心。在处于有利地形时,应将背包的重心移到上部;而处于较为不利地形时,应将背包重心移到中部。一般装载物品的顺序自上而下为:给养、饮料、较重设备、较轻装备、睡袋、衣物等等。具体的体会出去几次后就清楚了。

٩(̾•̮̮̃•̃̾)۶ 画个圈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主题

678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0148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1-7-20 16:43:44 | 显示全部楼层
(五)相机,本来按部就班的应该写头灯了,不过忽然间想起自己也是很喜欢摄影的,所以还是先插一段关于相机的章节。过去以摄影为主的时候总是喜欢全手动的FM2,结实、可靠、没有电的时候也能用就是它最大的优点,而且轻便。另外这台相机外观上很有点浪迹天涯的气质(别扔砖砸我)。镜头就是一个广角的定焦头AIS28/2.0??轻便、成像好、光圈大,可以减少对三脚架的依赖。现在慢慢的更喜欢一台轻便的奥林巴丝的U2,主要原因同上,而且更轻便。

其实在现在数码风行的时代里任何一台小数码都挺好用的,能防水的固然更好。PENTAX的WP就很不错,但是没有防水功能的其实问题也不大,使用的时候注意一点就可以了。但是在冬季和高海拔地区最好还是将相机贴身携带,这样不至于由于温度太低而电量不足。至于三脚架,是不是很适合纯粹的户外运动的,不但沉重,而且在讲究速度的穿越过程中几乎是没有时间来使用三脚架的。独脚架比较适合,还可以当登山杖使用,利用登山杖来稳定相机可能是最好的方法。总之,不要带多余的器材就对了。至于什么是多余的器材每个人的见解都不会相同的,只有出去几次之后自然就知道什么该带什么不该带了。经验都是在吃过苦头之后积累起来的。

٩(̾•̮̮̃•̃̾)۶ 画个圈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主题

678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0148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1-7-20 16:43:57 | 显示全部楼层
(六)睡袋和防潮垫,其实一个真正的户外爱好者至少需要三个睡袋:一个三季睡袋,一个冬季睡袋,一个夏季或者抓绒睡袋。


首先,当你开始参加户外运动的时候,你最早应该买的是一个舒适温标在0度--10度左右的三季睡袋,这也是市面上最多,价格差异最大的睡袋。价格会从100??3000不等。从样式上来说有信封式和木乃伊式两种,从填充材料上来说有基本上有棉、化纤、羽绒三种。信封式的优点是使用灵活,可以打开当被子用,这样在天气炎热的季节里当夏季袋用,价钱也略微便宜一点。缺点是相对木乃伊袋来说不够贴身,低温使用时需要一点小技巧才暖和,重量也重一点。木乃伊式的优缺点大体和信封袋相反。


棉睡袋沉重、受潮后更沉重、保暖性较差,近来几乎没有这种睡袋出现了。现在说的棉睡袋一般都指中空棉睡袋。


化纤睡袋包括所有人工材料充填的睡袋,什么4孔棉、9孔棉之类的都是。优点是便宜,保暖性较好,受潮之后还有一定的保暖能力,是最有前途的材料,最近新出的一些材料号称比羽绒睡袋保暖性还好,具体我也没有试过,不知是否如此,但是这种睡袋价钱也不比羽绒的便宜多少了。


羽绒睡袋是现有材料中最保暖和轻便的,缺点就是贵,受潮后保暖性下降很快,长时间压缩后性能受影响。但是在高山睡袋中它还是最好的选择。在这里我们先不讨论,以后烧得厉害了再说。


为什么说最好先买一个三季睡袋呢?首先的原因当然是因为便宜,而且一般来说新驴第一次户外活动一般不会是冬季或者雪山线路的,所以一个三季睡袋就足够了。我自己的三季或者夏季睡袋都是信封袋,原因就是使用灵活。不但可以当被子盖,而且我是领队,需要背负一些公共装备,荷载偏大,所以我在三季活动中一般不会再多带保暖衣物,晚上睡觉前山里还是有点冷的,这个时候我就可以用睡袋做一件藏袍式的外套。当然,木乃伊袋也可以,只不过没有那么方便。选择化纤材料的原因就是便宜,而且在南方山区里潮气很大,化纤的受了潮也勉强可以对付一下。这种睡袋不需要太好的品牌,我一直认为不是太严酷的环境可以将就的就将就一下。这种睡袋从100??300的就差不多了。夏季袋的选择同上,不过预算不是很宽裕的时候可以用三季袋来代替夏季袋,无非重点、体积大点。


抓绒袋可以代替夏季袋,而且在不是很严酷的冬季可以套在三季袋中当冬季袋用,我在4300米的地方也这样用过,不是很舒服,不过也死不了。抓绒袋大概几十元就可以了。


冬季或者高海拔地区就需要羽绒睡袋了,这个钱最好不要省。羽绒睡袋大部分都是木乃伊式的。省绒。这个东西我们以后再讨论。 新驴买个泡沫防潮垫就可以了,最好是有蛋巢型的凹槽的那种,一面有铝膜的可以反射人体热量的垫子也不错,反正只有几十元钱的东西,而且防潮垫基本上是属于消耗品,所以我也不多说了。至于高山垫、冲气垫之类以后再说。
٩(̾•̮̮̃•̃̾)۶ 画个圈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主题

678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0148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1-7-20 16:44: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七)上路吧!好了,我们已经有鞋子,登山杖、背包、睡袋了,基本上在比较不严酷的季节就可以上路了。现在我就谈谈如何选择鞋子,登山杖、背包、睡袋。鞋子本着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我们先买一双国产的普通的徒步鞋,最好是中帮的。大概300-400左右。虽然没有用类似gore-tex之类的的防水材料,但是在三季登山活动中基本上问题不大。
我有一双穿了很长时间的有gore-tex的鞋子,但是gore-tex已经坏了,已经不防水了,我在南方三季活动中就最喜欢穿。不心疼啊!万一鞋湿了大不了脱下来晾晾。当然,如果预算比较宽余,可以考虑买一双800-1000左右的鞋子,这种鞋子一般来说已经有gore-tex、vibram之类的东西了。穿上去是比较舒服一点。具体的品牌、型号非常多,以后我们再讨论。
登山杖我是建议买的,而且是两只。当然有人觉得拣根树支也能用,这个东西就不好说了。推荐:leki的makalu 。一对带AS的和不带AS的差200左右,有避震肯定比没有好,没有避震也很不错了。 Makalu Tour AS 一对¥650左右,Makalu Tour ¥500。
女孩子和身材不是很高大的男孩子可以考虑Ultralite Titanium C,一对¥600左右。有钱的考虑一下 super makalu,新款¥1100左右,老款900左右。
BD的杖子也不错,价钱和质量相对来说很好。最近听说LEKI的生产厂家已经换了,质量比原来的有所下降,所以尽量不要考虑新型号和新批号。我自己有一对super makalu的老款和一对Ultralite Titanium C,感觉都很好,Ultralite Titanium C很轻,很短,需要乘坐长途交通工具的时候比super makalu方便,而且很漂亮。
我不建议使用一只登山杖,还不如拣树枝。
背包我建议第一次出去可以先租一个背包试试,这样你会对自己需要一个怎么样的背包有更好的了解。如果考虑买一个,我建议先考虑买一个65升的背包(男,女是55)。BP的原来还行,最近在走下坡路,所以不推荐。ACAM(好象叫这个)是一个国内品牌,东西比较粗糙,但是便宜,400左右,如果预算实在紧张可以考虑买一个。如果预算充裕,可以直接考虑四大品牌:Osprey、Dana、Arc'traryx、Gregory。这种背包都在3000-4000左右,有钱人可以考虑。至于花岗岩的东西是个异类,不适合新驴。
睡袋挑看得顺眼、价钱合适的拿一个三季袋就可以了,加上防潮垫300-400足够了。
这样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新驴上路时最基本的装备了:
鞋子:省略
登山杖:省略
背包:省略
睡袋、防潮垫: 省略
总共( 省略 )呵呵是不是也并不是很多呢?
如果租一个背包就要的更少了,最少只要买双鞋和睡袋就可以了,总计¥800。
要是不介意出租的睡袋有点味道,租一个就更少了,¥400就可以啦!有鞋就行。

且慢,有人会问了,晚上睡觉怎么办?还没有帐篷呢!第一次出去我建议最好不要自己走,最好是参加俱乐部的活动,这样不但安全有保障,而且和老驴在一起还可以迅速提高自己的能力,所以帐篷就租一个好了,只要二三十元就可以搞定了,至于炉头、套锅之类的也同理。

٩(̾•̮̮̃•̃̾)۶ 画个圈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主题

678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0148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1-7-20 16:45:07 | 显示全部楼层
(八)头灯,上路之后你会在天黑的时候发现老驴们都是可以腾出双手干活,而你只能一只手打手电一只手干活,对了,他们都有头灯。头灯就是带在头上的灯,我们先来看一段介绍: 购买头灯的几点建议:   
1、最好是买用灯泡的那种,接着就是在黑暗的地方试灯,灯光要白,聚光要好,或能调整聚光的那种。   
2、至于防雨是一定要的,因为出门后天下不下雨就由不得你了,能不能潜水就看个人的使用范围了。   
3、如果想买LED的那种,我说一种检验方法:一般都是装三节电池的,你先装上两节电池,把第三节用钥匙短接,看亮度如何,能正常亮的就是带升压电路的那种。   
4、带升压电路的头灯优点是:光照亮度均匀持久(相比无升压电路的头灯来说),而且照明时间比较长(名牌[AA]电池约30小时左右),作为营灯(就是指在帐篷里用)比较理想;   
5、带升压电路的头灯缺点吗就是:此类头灯防水性能差(大部份都不防水)。   
6、如夜晚登山的话,最好是用灯泡的那种头灯做主光源比较理想,因为它的光照有效距离至少的也有10米(2节5号电池),而且也有6~7小时的正常亮度,并且大部份都能防雨,再带上两节备用电池一个晚上都不用担心了(别忘记带一个备用手电筒,在换电池时使用)。
看完之后相信大家对头灯已经有所了解了。我谈谈我的体会:头灯很重要,不仅仅是在营地中方便,而且在强度大的活动中走夜路是很常见的事情,试想如果没有头灯,用一只手拿电筒,要想在崎岖的山道上保持平衡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情。一不留神滑下山就是不可挽回的失误。所以一个好的头灯也是保障安全的东西。我建议新驴可以考虑先买一个国产的小头灯,大概30-40元左右,要是预算充裕可以考虑买个好一点的。 BD的和PETZL的都很不错,BD的便宜一点,PETZL的贵一点,但是都是好东西,价钱在250-500左右电池约30小时左右),作为营灯(就是指在帐篷里用)比较理想;   
5、带升压电路的头灯缺点吗就是:此类头灯防水性能差(大部份都不防水)。   
6、如夜晚登山的话,最好是用灯泡的那种头灯做主光源比较理想,因为它的光照有效距离至少的也有10米(2节5号电池),而且也有6~7小时的正常亮度,并且大部份都能防雨,再带上两节备用电池一个晚上都不用担心了(别忘记带一个备用手电筒,在换电池时使用)。

看完之后相信大家对头灯已经有所了解了。我谈谈我的体会:头灯很重要,不仅仅是在营地中方便,而且在强度大的活动中走夜路是很常见的事情,试想如果没有头灯,用一只手拿电筒,要想在崎岖的山道上保持平衡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情。一不留神滑下山就是不可挽回的失误。所以一个好的头灯也是保障安全的东西。我建议新驴可以考虑先买一个国产的小头灯,大概30-40元左右,要是预算充裕可以考虑买个好一点的。 BD的和PETZL的都很不错,BD的便宜一点,PETZL的贵一点,但是都是好东西,价钱在250-500左右.

٩(̾•̮̮̃•̃̾)۶ 画个圈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主题

678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0148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1-7-20 16:45:19 | 显示全部楼层
(九)衣物,为什么我要把衣物放到这么后的一个章节呢?因为我们强调的是少花钱多办事,只要不是在很严酷的环境中衣物其实是不算很重要的。
我们先来看一段介绍: 户外驴行的三层着装方法   众所周知,冲锋衣的防水性和防风性是必须的,市面上最常见的冲锋衣中,有许多优秀的功能外衣产品使用的面料比较特别,不但防水,而且有着非常优异的透气性能,这样,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就是:如果外衣的透气性能好了,那么中层衣物及内层衣物应该怎样穿着才合适呢?  
内层(Base Layer):又可称之为排汗层,直接与皮肤接触,所以应该选择透气性好,排汗性能好,可以保持皮肤干爽的内衣。有些刚刚迈入户外运动门槛的朋友以为棉质的内衣最适合户外运动,实则刚刚相反,棉质内衣不但排汗性能差而且不易干,实乃下下之选。目前,国内已经有很多品牌出品了采用人造纤维的内衣,其工作原理为通过毛细作用使汗液从皮肤上排出,使人保持干爽。   
中层(Mid Layer):也称为保温层,使用材料比较多元化,羽绒及抓绒衣都是不错的选择。对于羽绒制品,其轻巧程度和保暖性能相当出色,但是由于受潮时饱暖性能会下降,而且干燥的速度过慢,近年来已经逐渐被抓绒衣(Fleece)所取代。   
抓绒衣的保暖性非常棒,湿了以后干燥的速度也非常快,但是其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防风性能太差??几乎是完全不防风的。不过戈尔(Gore)公司的WindStopper抓绒面料填补了这个空缺。   抓绒层可以由几件不同的衣物搭配起来组成中间层。   
外层(Outer Layer):即冲锋衣,多经过DWR(Durable Water Repellent,耐久拔水处理)。通常来说,新买的功能外衣水珠滴在上面就像滴在有蜡的表面一样会迅速滑落,这就是DWR产生的现象了。不过DWR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功能性会有所降低,这是和使用环境以及使用频率密切相关的。想要恢复DWR功能,可以在洗净后在烘干机里用低温(摄氏55度左右)烘干,热量可以使DWR在衣物表面重新分布均匀。
这是着装的基本原则,但是如果是不算很严酷的环境就不同了。(注意,本文强调过很多次“不算很严酷的环境”,就是说环境恶劣的时候一定要严格遵守基本的户外常识)我觉得只要是宽松一点的,耐磨的衣物就可以对付南方的三季活动,但是牛仔裤不是一个好选择。因为湿了以后极其难受,而且很难干。

总之,户外不适合用棉制的衣物。至于雨具我建议可以买件行走雨衣对付一下,打伞就算了,风一吹就不知道去哪里了。如果预算宽余,可以考虑买一件快干衣和一条快干裤,不需要很好的牌子,只要是正品就可以了,一身大概三四百左右,平时在城里穿也挺帅的。化纤面料的小风衣也挺好的。冲锋衣可以根据个人的经济情况来考虑,只要是正牌厂家出厂的都还可以,无非贵点的有品牌效应、样子好看点、轻便一点、设计合理一点、可能更舒适一点。

٩(̾•̮̮̃•̃̾)۶ 画个圈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主题

678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0148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1-7-20 16:45:28 | 显示全部楼层
(十)雪镜,雪镜我研究不多,我觉得只要是正规厂家出品的都应该没有问题,我们先来看一段介绍: 登山季节即将来临,在高海拔登山中,对眼睛的防护是至关重要的。即使在阴天一样要配戴专用的登山眼镜。一副可靠的高山镜是你眼睛的必要保护。否则一但造成雪盲将产生非常严重地后果。

合适的高山镜必须亲身试戴。雪镜我觉得至少应该有一副备用的,如果预算紧张,也应该多买一副便宜的深色太阳镜备用,万一雪镜丢失或者损坏在雪山上是很危险的事情。

٩(̾•̮̮̃•̃̾)۶ 画个圈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主题

678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0148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1-7-20 16:45:44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一)继续走。好了,我们已经有一个不错的背包了(¥800-1000),一双能用的鞋了(¥400-1000),有一个可以用的三季睡袋和泡沫防潮垫了(¥200-400),有头灯(¥30-500),可能还有了一对挺漂亮的登山杖了(¥500-650)。这个时候我们已经在装备上投资¥1900-3500了,我们除了冬季已经可以在江浙一带的山区里尽情的忘情山水之中了。
如果你习惯猫冬、不打算体会雪山之颠、也没有徒步阿里之类线路的兴趣的时候,你已经可以不需要添置东西了。但是,当长假来临的时候,你的驴友们纷纷背上大包小包向心目中的胜地进发的时候,你能按耐得住心底慢慢燃烧起来的火焰吗?冬季看着腰身一点点的胖起来,你是否也会发出刘备当年在新野茅坑里发出过的感慨?还是继续上路吧!
这个时候,我们的选择就已经开始变化了。秋冬季节还是先买件冲锋衣挡挡凄风苦雨吧,能用的冲锋衣大约¥650-1300就可以买一件了,这种价位的衣服有的已经用了gore-tex的材料了,有的用了gore-tex的材料但是没有贴标,有的是名牌产品的外贸货。对于外贸产品我一直很犹豫是不是需要介绍给大家,虽然我自己有很多外贸的装备,我不能保证你们买到的外贸装备能否和我的质量一样,这个只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但是我给大家的建议就是:如果是快干衣之类的三季装备用点外贸的东西也无所谓,但是关系到安全的冬季装备没有十足的把握就千万不要剩这点钱。
好了,冲锋衣已经上身了,但是鞋子不防水岂不是笑话?所以一双使用防水材料的中型徒步鞋就不可少了。大概¥900-1200左右就很不错了。具体品牌我今后再讨论。
睡袋已经不够使用了,但是在不是特别严酷的地方在三季睡袋里面加一个抓绒睡袋还是可以对付一下的。我们在四姑娘山里的藏族向导袁二哥永远都是只用一个棉睡袋。不过两个睡袋还是体积大了一点、重了一点。有钱人就可以考虑买一个充绒在1000克左右,舒适温标在-10到0度的羽绒睡袋了。我自己并没有这样的睡袋,我除了三季睡袋就只有一个极限温标-35度的高山睡袋和一个夏季袋、一个抓绒袋,但是不建议跟我学。一个1000克绒能用的睡袋大概¥1500就差不多了,好的可以到3000以上,但是我觉得不是极限装备没有必要买特别好的牌子,有钱人除外。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考虑买帐篷了,有两个选择:买一个¥1000左右的普通品牌的高山帐篷或者买一个¥300-400的三季帐篷。当然你也可以不买,继续租。关于帐篷我们下个章节再讨论。炉头套锅也可以考虑了,能用的一套大概在¥300左右就够了。关于炉头套锅我们下个章节再讨论。这样我们冬季又可以继续上路了。

我们总共花了多少呢?冲锋衣:¥650-1300;冲锋裤:¥400-700;鞋:¥800-1300;睡袋:¥0-1500;帐篷:¥0-1000;炊具:¥0-300。总共¥1850-6100。呵呵,这个差距是不是很大呢?所以,本文的宗旨就是:经济合理的建立自己的户外装备体系。

٩(̾•̮̮̃•̃̾)۶ 画个圈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主题

678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0148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1-7-20 16:45:54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二)炉具,作为一个出去过几次的半新不老驴总是要装得像样一点,这个时候怎么老能不自己做饭呢?所以我们要考虑买个炊具。先来看一段关于炉子的介绍:  
野外炉具之设计十分多样化,在设计上可以有气体燃料、液体燃料及固体燃料之分,或者是直立式与分体式之区别,再或者是一般野外式或攀山级之分类。   
炉具之分类(以燃料分类)   
a)气体炉(瓦斯炉)   气体燃 炉主要是使用丁烷气(Butane)或丙烷气(Propane)作燃料,丙烷气因较易汽化,火力输出较高,亦适用於高地或雪山等场合。但由於它入罐时所用之压力大,故气罐会较厚重;而丁烷气适合一般平地使用,气罐会较轻亦较便宜。气体炉之优点在於容易使用,及火力易於调校,但缺点是燃料价目高、又重(因为气罐),及用完後弃置之气罐制造了不少不必要之垃圾。   
b)液体汽化炉   液体炉主要是使用工业白电油或火水作燃料,利用预热加压汽化原理使火力输出提升至最高。液体炉一般设计较复杂,故价目亦较贵,在操作方面较复杂,大部份均需要预燃加压,而火力亦不易调校。但另一方面,它的火力输出高,燃料便宜兼而轻便,及污染性低等均是气体炉无法取代之优点。液体炉亦分有单一燃料及多重燃料等设计,前者只能使用单一指定燃料,如白电油、火水,而後者可藉更换喷嘴而使用多种不同燃料,在漫游世界时更为方便。近年更有气体及液体两用炉具之面世。   
c)酒精炉   酒精炉是各种野外炉具中最轻便,最便宜的炉具,它是使用低燃烧度之液体燃料,如酒精(甲醇)一类,不用加压作直接燃烧。它的结构极简单,只是一个盛载酒精的容器再配上一个承托炊具的炉架而已。由於没有任何机械组件,可以说是没有机会坏,绝对可靠。但它的最大缺点是火力输出甚低,作为单人煮食简单食物还可以,但作为小组煮食工具已经不能负担。但由於其可靠性高,在50/60年代一度是雪山探险队之高山煮食炉,但近年已被高效能之电油炉所取代。此外,由於它的火力输出低,根本亦无须火力调校装置。   
d)固体燃料炉(白蜡炉)   固体炉是使用白蜡(Paraffin)或其他同类作为燃料,原理与酒精炉相若,都是直燃式,优点与缺点与酒精炉相若,都是结构简单、易用、但火力输出低。白蜡炉另一优点是可以做得更加小型,是名符其实的“袋装炉”。现时美军之求生包中亦附有一小型白蜡炉,但其功能只是将食物加热而非将食物煮熟。与酒精炉一样,50/60年代一度盛行,但在今日众多高科技炉具面世之後,它只能充当作後备炉具之用。

看完之后相信大家都会先选择一个瓦斯炉。我喜欢用扁罐的炉子,不但携带方便而且安全,高海拔地区燃烧充分。至于锅,现在市面上有很多各式各样的套锅出售,价钱在¥100-1000不等。我建议一两个人最好买一个小的就可以了,我自己一个人的时候都是这样用的,人多的就买套大锅吧。

٩(̾•̮̮̃•̃̾)۶ 画个圈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6

主题

3728

回帖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小S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42787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1-7-20 20:4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

{:4_1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1619

回帖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6852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1-7-20 21: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顶好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747

回帖

2683

积分

论坛元老

驴车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683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QQ
发表于 2011-7-20 21: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838

回帖

779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7796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1-7-20 22:56:1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师,学习了,太及时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2256

回帖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0894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1-7-20 23:33:4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贴贴很实用,好长,慢慢看。
话说偶的户外经历才半年,这买装备的历程可算是欲说还休啊。
帐篷买了2个,原因:第一个没经验,买的太重。
睡袋买了2个,原因:第一个没经验,买的太大。
户外包买了3个,原因:不是太大就是太小,最后35L,45L,65L一样一个。
登山杖买了4个,原因:经常坏。
帽子买了3个,原因:遮檐帽,宽边帽,鬼子兵帽,通通需要。
户外鞋买了3双,原因:高帮、低帮、冬款、夏款,通通需要。
另外冲锋衣,快干衣裤等起码买了个4-5套,相机也扔掉卡片换单反。至于头灯、手电、手台、雪套、护膝、户外盆子等小件也可算一个小百货大全了。

嘿嘿,从没想过户外会和 购物狂联系在一起!
{:4_112:}
行至水尽处,坐看云起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0

主题

1690

回帖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6266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QQ
发表于 2011-7-20 23:51:1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贴贴很实用,好长,慢慢看。
话说偶的户外经历才半年,这买装备的历程可算是欲说还休啊。
帐篷买了2个 ...
少年樱花 发表于 2011-7-20 23:33



    估计这些花了不少银子吧?;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7-14 17:05 , Processed in 0.062463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