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534|回复: 13

西行二万里散记之一敦煌篇

  [复制链接]

65

主题

179

回帖

91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913
发表于 2011-11-11 21:41: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和好玩的人一起在路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雪山 于 2011-11-15 11:30 编辑

  
DSC04594.jpg

西行二万里散记之敦煌篇


1988年我出差西安,见到一组巨大石雕像“西域丝绸之路行”,一队骆驼迈着蹒跚的脚步踏上茫茫的沙漠,把我的思绪带向远古。我伫立在原地久久地眺望着西域广袤的疆土,窃窃自语道,何时我能追随先人的脚印西出阳关,看看异域风光。当时丢开书本不久,那些边塞悲壮苍凉的诗句犹在耳边回荡,“胡天八月即飞雪,北风卷地百草折”,“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可惜岁月艰难,无力成行,愿望与现实的距离相差甚远,我只能收回遐想,等待来日。

转瞬二十二年过去,祖国的强盛,使我得以有能力去完成这一夙愿,去追慕那些开疆辟土的先哲英烈,看看那沧海桑田的西域巨变,去感悟那遥远年代流下来点点滴滴的历史的沉积。

八月上旬应好友之邀,开始谋划西域之行。原本打算飞至乌鲁木齐然后自驾游喀纳斯,伊犁等地绕行北疆,后因路遥,安全问题,否决此议,改为包租旅行社的大客车,集体出行。于是好友邀好友,一下组成13人的团队整装待发。9月2日齐聚汉口火车站,晚7:00准时出发,首站即甘肃柳园,直至丝绸重镇敦煌。

由新疆传来信讯,进入9月份喀纳斯高地严寒,所以大家均重装上路,行李颇显繁重,安顿下来,车已过湖北境内。大家有的是初次见面,互致温凉,尤显友善。我静坐车窗前,望着眼前掠过的熟悉景致,心里却惦记着敦煌旅行社的约定。我是第一次通过网络预订旅行安排,又没有预付金,真担心敦煌方爽约,柳园距敦煌尚有130公里,车是深夜1点钟到,要是不来接站,我们13人可就惨了。

是夜我无眠,同行王峯也失眠,夜进西安,我俩默坐待旦,晨至宝鸡,下站台透气,气候已带凉意,八百里秦川就要结束,马上进入垅东地区了。

甘肃省在这之前我从未涉足,仅知河西走廊和敦煌,岂不知古老的丝绸之路上撒满了“明珠”城镇。丝绸之路在甘肃境内有1655公里,横贯全省东西,汉代丝路就是由西安横穿河西走廊至敦煌过玉门关分二路的,一路由玉门关至吐鲁番经天山脉伊塞克湖沿威海至里海进入欧亚大陆,另一路由阳关入南疆且末、和田,经莎车、喀什、马里、番兜至巴格达,到唐代丝绸之路也基本如此。所以说两代的丝绸之路都是以唐朝都城西安为起点,经甘肃的陇西高原、河西走廊到敦煌的阳关、玉门关,最后到达安息(今伊朗)、大秦(今地中海沿岸一带)。大量的丝织品和其他商品都是通过这条道路运往西方,也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天水是甘肃第一站。这是一座二千多年的历史名城,中国四大名窟之一的麦积山石窟就在天水市东南的麦积乡。麦积山是秦岭山脉西部水垅山的一座孤峰,形似麦垛,故而得名。石窟便凿在山南的崖壁上,远望如蜂房,层层相叠而上。现存后秦至清代的洞窟194个,内有精美石雕、泥雕7000多尊和1300多平方米的壁画。我原先总是把麦积山的莫高窟混为一谈,有时记为一个,有时记为二个,可见我的治学态度极不严谨,殊不知这二个石窟均在甘肃省且为四大名窟。读书万卷不敢说,现只有行路万里来弥补年少时的不用功了。

车至兰州,陇海二线已全部走完,转至兰新铁路。传统上陇海线是连云港至宝鸡,后由宝鸡延长至兰州,称二线。兰州是中国西北铁路交通的枢纽,此外,还是中国规模最大的伸长式铁路枢纽,共和国日新月异的新变化,作为公民的我深感知识更新之迫切。

兰州城狭长,两山脉相夹,黄河穿城而过,河水平缓且浑浊,河面不甚宽,先前就一直认为黄河在兰州段应该是清澈明亮的,却不知这里的河水也是黄的,真是孤陋寡闻,真不知此行还有多少与记忆相悖之事。

出兰州城即见山型低缓,山峦光秃,山体干燥植被缺少,与先前看到的景致反差十分强烈,有边陲荒凉之感。心想黄河由青海打刘家峡水库往兰州至白银横穿甘肃流至宁夏,兰州这地界不缺水呀,怎么才一出兰州城即见荒凉呢,那河西走廊千里沃野到哪里去了?

行若五十公里后,方见田野宽广,城镇密布,人口骤多。小麦、玉米、马铃薯及糜谷等高产抗旱粮食作物放眼皆是,始信河西走廊之富饶,此时已到武威地界。武威西汉时期边陲重镇,古战场之一,发生在其名下的故事颇多,说个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在武威考古挖掘出北魏墓群里一个马踏飞燕的铜塑,现今被命为中国旅行标志,这大概都知道吧。

武威出现一马平川,远离山脉,树木繁茂,田陌交错,村落集中,屋舍整齐,大有河北平原的风貌。此时的连霍公路与兰新铁路平行,横穿中国东西的二大动脉在此交汇直指新疆。

路经山丹张掖。天渐暗,无法远眺这著名的山丹军马场。山丹军马场位于张掖(古称甘川)地区山丹县南55公里处的祁连山脚下,地势平坦,水草丰茂,夏季绿萍如茵,冬季一片金黄,风光旖旎。早在3000多年前,这里就已养马,成为历代皇家军马养殖基地,历久不衰,山丹马体形匀称,雄健骠悍,适应性良好,是驮、乘、挽兼用的良骥,目前共有1万多匹。祁连山下自古都是牧马良场,我军的优良马匹据说均出自此地。

“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这是记载中的匈奴歌谣,描述了西汉时期匈奴民族失去河西走廊后的心情。私下里说,当时的大汉强权政治给边陲少数民族带来了多么大的灾难。从卫青到霍去病,从李广到杨继业,哪一次平乱不是把少数民族赶入大漠深处,当然这与当时的政治背景有关,出发点都是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但这和蕃和清剿的做法可是延续了近二千年。我不便在此妄加评论,只是有点感慨如鲠在喉,不吐不快。此去西域也好,曾去云南、四川边陲观景也罢,总给人一种感受,凡山水瑰丽之地皆为少数民族独居,是何道理?其实不是少数民族独霸异域风光,而是汉民族千百年来强大所致。改善民族矛盾,56个民族和谐相处确为我中华安定团结之首要。

过酒泉至嘉峪关已近夜10:30分,此时我隐隐感到旅程安排欠妥,从嘉峪关下车先游嘉峪关再至敦煌似乎合理些。当时我选择放弃游嘉峪关,唯一原因就是同伴中有必须14号要赶回上班者,再想嘉峪关古城墙历经风吹雨打,仅存断垣残壁的土垒了,现有供观赏的均是近年修建的,所以舍弃了嘉峪关一景。

车晚点到深夜1:45分到柳泉,所幸敦煌旅行社按时接站,我们13人挤进小面包,重装行李把车塞得严丝合缝,小车驶向敦煌市。这130公里可把我们颠簸苦了,说是国道,其实还不如我们武汉近郊的乡间公路,怨声载道,我算是理解了这句成语。

清晨4:10分到达敦煌一家酒店,总台*姐睡眼惺忪的样子说客房已满拒收我们,地导说他们曾预订了,一时协调不统一,至此已近5:00点,我们决定不住酒店,直接披星戴月游鸣沙山。总台*姐却说预订房不能退,否则全额赔付,结果引起众怒,双方坚持不下。我感到这不是个好兆头,第一站就出问题,接下来还不知道新疆境内的八日游会怎样。最后双方退让一步,我们同意承担二间房的费用,并保证下午2:00钟退房,我也想让大家滑完沙洗个澡。

晨5:40分离开酒店,敦煌街头一片漆黑,我们在路边吃1份兰州正宗牛肉面,结果不甚合胃口。直奔鸣沙山月牙泉公园,门票120元。岂知一看,更有早行人,公园洞开早有几拨人骑上骆驼出发了。

原来有一景致是赶早骑骆驼看大漠日出。这使我想起曾在国家地理杂志看到过大漠晨曦的风景照:阳光洒满大漠,沙丘向阳面金色一片,阴面呈黑暗色,蓝天,白云,人在驼背上,驼在沙丘上行走,色彩明快,对比度强,异域风情十足。

大家初见成群骆驼异常兴奋,一扫连日的疲惫和与总台*姐吵架的郁闷,精神抖擞,丢掉胆怯,跨上骆驼,顶着星光上路了。驼队五匹一组,间隔出发,黑暗中只闻远处驼铃声,我们遥相呼应,兴奋异常,当时也没看清楚地形地貌,直观地感觉到就在沙漠深处行走,我静下神来,仔细看着这庞然大物,是个双峰驼,峰大厚实且长满绒毛,双峰间铺有床垫,人刚好坐在其间,舒服惬意,驼与驼之间首尾相连,仅一驼工牵绳在前走,骆驼踏沙稳步缓行,随步起伏动作不大,似乎没有什么安全隐患,心方定,渐觉风凉,回顾皆沙丘,万簇俱静,仅见远处一溜骆驼和悠悠的驼铃声,煞是有趣。

不一会,大家也没有先前兴奋了,默默无语,可能与我一样感到凉意了。至一漫坡处,几组渐聚齐,长长一溜驼队齐齐排成纵队,在晨光中显得异常壮观,使人自然想起楼兰的商旅,丝绸之路上的老客。可惜此时光线尚暗,不宜拍照(驼工说不能用闪光灯,怕骆驼受到惊吓狂奔),驼队缓缓爬坡,至一高处萧飒秋风迎面吹来,细沙微起,尚不足以为患。终止一高大沙丘前大家下骑攀登,说是到沙丘顶上看日出。

我们方走几步便觉吃力,一踩一滑举步维艰,我干脆提鞋赤足上爬,大家鱼贯而上,唯恐错失壮丽景色。我气喘吁吁地攀至顶峰,只见东边云层灰白,无半点朝霞之彩,同行老严戏称“今天星期六,太阳公公休息。”众人齐刷刷地一字坐在沙丘峰尖上,两边均为陡峭,往哪边侧倒都会直接滚下几十米的沙丘,相约动作轻点、慢点、小心点。其实是我们不清楚沙漠习性,当你赤足踩在沙子上是不会滑下去的,别看沙面平整光滑,其实阻力大得很,你真想滑下去还很不容易。

我们不死心依然坐等日出。空余时,大家不是合影就是独照,诸多相机一通狂拍,心想总要对得起这鸣沙山的名头。其间,忽然想起二十几年前我考形式逻辑学时的一道推理题,就是说的鸣沙山,题目是个三段推理,内容我忘了,当时我真是抓耳挠腮,怎么也推不出正确答案,结果这道题导致我补考,我当时气愤地说:什么鸟鸣沙山,害得我补考。

久候不至,看来今天与日出美景无缘了。此时天已大亮,人们纷纷涌向滑沙地点。这鸣沙山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位于敦煌城南5公里处,放眼望去,城市就在脚下,不远处即是房舍柳荫,全无大漠苍凉无助之感。公园就是把鸣沙山月牙泉围住与居民区隔开了,早晨因天黑我们稀里糊涂地以为骑骆驼开向大漠深处了。其实,鸣沙山就在城市的边缘,倒确实是敦煌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鸣沙山整个山体由细米粒状黄沙积聚而成,狂风起时,沙山会发出巨大的响声,轻风吹拂时,又似管弦丝竹,因而得名为鸣沙山。导游告诉我们此山有二个奇特之处:人若从山顶下滑,脚下的沙子会呜呜作响;白天人们爬沙山留下的脚印,第二天竟会痕迹全无。

我们兴冲冲聚集在滑沙地点,缴费领取滑沙板,我第一个坐上滑板往下冲,可感觉全不像传说那样,一则滑不快,速度起不来,再则沙不会响,我回头一看,整个沙坡上处处是人,滑得是东倒西歪,滑滑行行,行行滑滑,人声鼎沸,很是热闹,我索性弃板手执相机,为大伙狂拍滑沙窘态,满沙丘乱跑。陡峭的滑道并不会使人摔下去,人站在沙子里其实很稳当。

我们很是兴奋,疯了一阵子,只觉口里总是有沙,牙齿咬得咯咯响,吐都吐不尽。从沙丘顶至下面也就200米左右,我们大概花了近十分钟滑下来,如果是滑草我看不要1分钟。此处管理人员大概怕游客出事,把滑板做成底部条状的盒子,增大了阻力,我以为底部改为铝合金封闭式的速度一定会快许多。再则,滑沙不响的原因,可能是清晨沙面含水汽湿润,颗粒间摩擦产生不了静电所致。总之,我们兴致盎然地滑完了全程。重又骑骆驼赶往月牙泉。

驼队仍按原路返回。迎面走来长长的一队,我们是看日出的,他们是正常游的。二组驼队在半道上相遇,场面壮观得很,我们赶紧相互拍照,此时,认识与否已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一生难遇的景致,空旷的大漠中,以蓝天为背景,以骆驼为道具,以五湖四海的游客 为朋友  ,不同的方言,相同的招呼,共同的笑容把我们彼此拉得很近很近。

月牙泉,大漠中的一颗明珠。千年不涸的泉水和千年不朽的名声早已传遍世界,早年学中国通史和中国地理时就对此充满了好奇,觉得大自然的神奇真不是我这个凡夫俗子能理解的,今天亲眼见到它,更是感叹不已,鬼斧神工造就这绝世盛景。月牙泉被鸣沙山环抱,水色蔚碧,清澄如镜,就似沙海中一颗晶莹闪光的宝石。镶嵌在沙山深谷中。

月牙泉水面南北长近100米,东西宽约25米,两端逐渐收缩,中段渐宽,令人叫绝的是它纵遇狂飙风暴而泉不被流沙掩埋。月牙泉水面酷似一弯新月,在江南不算什么,可在这四面黄沙的包围中,在这缺水的西域地带就不是常理能说得通的。这一泓泉水竟然清澈明丽,且千年不涸,世界能有几处?

月牙泉边现已建有亭台楼榭,狭小的空间里织有小块草皮,种有粗大的榆树,与一步之遥的漫漫黄沙形成极为鲜明的对比。我细心地观察到,整个月牙泉池边均用砖砌高了许多,否则黄沙就会漫近泉池。如此恶劣的环境下,月牙泉能保持至今依然璀璨夺目,除天公造物之神力外,人为保护也起很大作用。据说,月牙泉的源头是党河,依靠河水的不断充盈,方使月牙泉千年不涸,可近年来党河水源减少,使之党河与月牙泉之间已经断流,当地政府为保住这一名胜,只能用人工方法来维持。我亲眼看到草坪上的喷水灌溉龙头,  证实此言不虚。

从城里埋设水管穿越沙山到这月牙泉可不是小工程,(游人完全看不到如何供水设置)现在国家富裕了,许多名胜古迹遭受的天灾人祸罹难得到了补救,早些年可不是这样。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我曾二次倒济南泉城出差,前后二次到趵突泉游览,一次泉喷三米,蔚为壮观,一次则池底龟裂,滴泉不见,令我扼腕叹息。设想,我们要是千里迢迢赶到此,这月牙泉滴水不剩,那是怎一个扫兴了得?

中午赶回酒店轮流洗澡,就餐。

下午2:00赶到莫高窟参观。

这莫高窟名头可就大了。敦煌莫高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地,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敦煌这座18万人的小市(市区人口8万加近郊人口10万)农商尚可,工业可能根本没有。衍生专门研究藏经洞典籍和敦煌艺术的研究机构可能不少,由美学、经学、文学、考古学派生出来的敦煌学名噪海内外,以及保护挖掘整理的一整套管理机构,估计大半个市职机构均在干同一桩事。在这以前我仅知有个常书鸿教授,从三十年代起就在此研究,终年不倦。除此之外对敦煌了解不多。其实敦煌市区离莫高窟尚有26公里,感觉莫高窟在荒漠的边缘。

讲解员给我们每人佩戴一台同声传播器,一个洞窟一个洞窟地讲解,起初我还饶有兴趣地听她解说,渐渐我就犯困了,每个洞窟都是黑漆漆的,仅靠她手上的一个电筒光照在洞壁上的画像上,而她主要解说的是些画像上的神鬼故事,天太热连轴转加之二宿未睡,我十分疲乏,洞内人多空气闷,我觉得心里难受,无心听解说词,决定脱离集体,一人小憩。

从洞窟中出来,我走下台阶,独自靠着围栏静静地看着这莫高窟全貌,一整座山呈现各种洞窟,层层叠叠,直至山顶。洞窟有破败了的,有安装铝合金门的,有木门的,参差不齐,唯编号是统一的,有1000多号.整个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才形成巨大规模,现有洞窟735个供参观,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近代以来又发现了藏经洞(据说是清末守洞的王道长,湖北籍僧人发现)内有5万多件古代文物。再加上历来外国人骗取、盗窃文物的大量流失等等,这些飞短流长的故事,我想仅一下午的参观,只恐连皮毛都摸不到。

我开始为写好这篇游记犯难了。正值遽促不前时,忽然看到旁边有个小门,门口挂着莫高窟文化历史博物馆,牌子油漆斑驳,不容易辨认,门口闲坐着二个工作人员,不需买门票,也无游人参观,我兴趣陡增,精神一振。进去后见不大的博物馆陈设简陋,无讲解员,也无游人,我开始静心地追随敦煌文化发展的脚步一路看下去。

大量的史事说明,要想说清楚莫高窟的由来,必须先明白为什么历朝历代会在敦煌这地方锲而不舍地凿洞供奉神佛,我理解,这是因为敦煌是汉唐丝绸之路的中枢,是统治阶级掌握西域疆土的边陲重镇,是商贾云集之地,是中西文化经济交流的纽带。来往商贾在此休息,礼拜,参佛念经,传教交流,逐渐自然形成的莫高窟。思路理清楚了,那我就先从丝绸之路的由来说起吧。

丝绸之路,是中古时期一条曾经对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起过重大作用的国际通道。从当时中国最大都市长安向西,经过无数的山川与城市,穿越沙漠戈壁与绿洲,一直通向地中海的东岸以及中亚、西亚、南亚,乃至欧洲的罗马。

由于敦煌在丝绸之路上的特殊地位使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文化在此汇流,羌戎、乌孙、月氏、匈奴、鲜卑、吐谷浑、吐蕃、回鹘、粟特、于阗、党项羌、蒙古、汉等民族文化在此交融。公元4至14世纪,古敦煌地区受到佛教的影响,古代艺术家们在此建造了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等一批佛教石窟,现我们统称为敦煌石窟。 中原的儒教和道教、印度的佛教、波斯的摩尼教、粟特人的拜火教以及西方早期基督教中的景教等宗教在此均有体现记载。

古代敦煌文化之所以取得繁荣,正是由于汲取了丝绸之路上中西文化的丰富营养,而做出这一重大贡献者就是张骞。所以说要想了解敦煌莫高窟的渊源首先要知道丝绸之路的由来,而要了解丝绸之路的起始得必须知道张骞这个历史巨人。这才能溯本追源,简化记忆。

从秦朝末期到楚汉相争的年代,汉民族忙于各种征战,北方的匈奴开始强大,他们首先打败了月氏,控制了祁连山以北直到天山一带的广大北部地区,扼住了汉朝通往西域的道路,并不断进犯西汉边境。汉高祖刘邦曾率大军与匈奴决战,被困平城(今山西大同)险些不能逃脱,此后汉朝不得不用和亲之策求得安宁,每年还要向匈奴奉送大量丝帛、粮食。

到了汉武帝时已休养生息六十年,决定反击匈奴。先后派大将军卫青、霍去病与匈奴决战,但依然收效甚微,不得已,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张骞受命出使西域,原本打算联合大月氏、乌孙夹击匈奴,可张骞使团一进入河西就遭匈奴人俘获,这一关就是11年,匈奴劝降并配给他一名匈奴美女为妻,后生有子女。

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张骞历尽艰辛回到长安,使团100多人,经过艰难的十几年后,仅剩2人回来,使命未能完成,但张骞带回了西域各国的地理、物产和各民族风俗习惯信息,嗣后,张骞拜中郎将率300人浩浩荡荡开始了第二次出使西域,简而言之,第二次出使西域仍没有达到军事上的目的。大月氏和乌孙未应允联合抗匈奴,但张骞派副使到大宛、康居、大夏、安息、身毒等国(安息国,伊朗;身毒国,印度)。西域诸国相继都派了使节来与汉朝交往,这远远超过了军事上的意义。

张骞回国后第二年病逝,但丝绸之路由此开通。西汉的手工业制品,如纺织品、麻织品、漆器、铁器等手工业技术源源不断传往中亚甚至欧洲,西域的生产品及土特产,如葡萄、苜蓿、石榴、核桃、芝麻、大蒜、菠菜、胡萝卜,以及玻璃、琉璃、呢绒等手工品也传入中原地区。

在张骞出使西域时,汉武帝在西域与匈奴进行了无数次战争,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再一次派大军进击匈奴,匈奴元气大伤,远遁漠北,对汉边地和丝绸之路交通的威胁完全解除。公元前111年,汉王朝从武威、酒泉二郡中分置张掖和敦煌二郡,历史上成为“河西四郡”,又在敦煌西北面设置玉门关,西南面设置阳关,控制两道出入,屏障行旅安全,至此,汉代丝绸之路完备畅通。从此也开启了长达数百年的争夺西域,控制丝绸之路主权的汉朝与匈奴的战争。

我眼睛也看累了,手也写酸,大脑也记傻了,烟波浩渺的历史长河资料岂是我能强记下来的。走出博物馆,太阳也西去了,微风异常凉爽,环顾四周已不见游人了,我急赶队伍,沿洞窟寻去,15分钟走至山的这头见同伴陈、王二人,他们也早掉队在此休息,我们坐等大部队。

闲话洞窟里的菩萨,我说仅看泥塑雕像,莫高窟不及龙门石窟的精美,大家均以为是。天近抹黑,我们回到敦煌市,赶紧吃饭又观夜景。据说敦煌夜景是必看的,我所以决定乘夜1:00 T193次到乌鲁木齐,尽量延长在敦煌的时间。

西北的天气直观地觉得在房子热,站在外边凉快,吃出一身汗,出门就凉快了。在旅店旁就是一条河,河两岸装点无数灯景,酒足饭饱华灯初上,我们齐聚河亭上观赏夜景。

还别说,敦煌人的确花了气力,在这党河上构置了极为绚丽的夜景。去年我在扬州的邗沟古运河上见过此景,边陲小镇能打理得如此繁华可谓用心良苦了。都说敦煌是丝绸之路上最受关注的一颗明星,我看也实至名归。

这座城市不大,各类功能一应俱全,8万人生活在这里真是惬意的很,据说10月份开始大部分人都不用上班了,冬天一到,零下20-30℃,所有宾馆、餐厅、旅行社及一切接待服务性的行业都休息。导游告诉我,他们就上半年班,半年在家打麻将,过得轻松自在。说什么我们这些大城市人生活安逸,没法比!成都人安闲巴适吧,可你还是得早8晚6呀,看看人家敦煌人一猫就一个冬季。扎实!挣钱多少人家不在乎,在乎休闲。我们每天弓着屁股干活,一年就几个休假日,还要忙里忙外,为老为小,就说此次出趟远门罢,还要瞻前顾后,想来真不值,学学人家敦煌人,善待自己吧。

夜9:00驱车柳园,尚好已换大车,大家舒服伸展手脚不一会均进入梦乡。11:00到柳园火车站,天降大雨,气温骤降,倍感寒冷。T193晚点至凌晨2:45分,站内没暖气,可把大家冻坏了,同行有一女伴感冒,我真担心加重病情影响新疆行程。人困马乏却不能睡,加之车晚点,又没买到卧铺票,大家焦急在候车室踱步,心情开始坏了。我和王峯一趟二趟地跑出去吸烟,借以保持好心态。我开始整理思路为游记打腹稿,并不时在本子上记下关键词句,同时也在检讨敦煌之行得失。

总体上说此行是成功的,该看的基本都看了,该玩的也都玩了,该照的也都照了,可我个性认真,把大家带出来总希望大家满意,我以为有三点是不尽人意的:

第一,应该策划在嘉峪关下车,因为那是个大站,容易买到卧铺票,且来回上车时间是夜10:30半,不会这么疲苦,尤其是可免去柳园至敦煌这130公里的颠簸烂路,据导游说嘉峪关至敦煌360公里均是高速公路。

第二,网上订旅行社不牢靠,其主动权完全交给对方,我们被动无助得很,他说没酒店我们就没法睡,他说没卧铺票我们就干瞪眼,他说只有小面包,我们就乖乖地挤小面包,否则就只有吵架,结果还是唯他是听,反而把心情搞坏了。真是个教训,我告诫自己不可重犯。其实策划时我新疆有个网友,就是敦煌人,她曾热情地为我打理敦煌之行,订房订旅行社,可我还是怕麻烦这位热心的从未谋面的网友,自己在网上订了旅行社,结果吃了大亏,害得大伙受累,心里自责的很。

第三,早上应该在敦煌睡一觉,哪怕是3-4个小时,这样大家有精神玩,也可以应付眼下这没座位没卧铺的夜车,到乌鲁木齐尚有1050公里,我的确担心大伙的体力,能站这么远吗?

二点遗憾:一是没去阳关,去亲历那“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场景;二是没去玉门关,去看看大漠的荒凉,去体会“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涵义。其实这二座古老关塞离敦煌市都不远,阳关近些,但现已不存在古迹了。玉门关距敦煌95公里,大约公元前121年—107年间,汉武帝下令修建的,是汉代以来通往西域诸国最西边的边防关口,现在尚存一座小土城,城墙长26.4米,东西24.5米,全城残存总面积600多平方米。就我个人而言是非常想去看看,但整个团队估计没这个兴趣,所以我没提出来,心想留待下次吧。

夜2:45分 T193次终于来了,我们冒着严寒登上了车,聚集在7号列车长车厢寻求帮助,庆幸的是我们都补到卧铺,心里终于松了一口气。一阵忙乱已近4:00,我躺在舒适的卧铺上想着下一站乌鲁木齐,把组织权交给李峯,我也可以安心玩八天了。此时的我已近三天没睡觉了,疲劳战胜了习惯,我也不择床了,大脑开始麻木,眼皮也耷拉下来了。突然想起那感冒的女伴,提醒自己到乌市后陪她去打针。



                                                                                                       晓山  于家中

DSC0480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6539

回帖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51257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1-11-12 10:38: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两万里的记忆,可想而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5

主题

179

回帖

91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913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2 11:51: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山 于 2011-11-12 20:04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5

主题

7591

回帖

1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8612

荣誉会员热心会员现任版主荣誉管理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1-11-14 10:46:09 | 显示全部楼层
又是一篇大作,哓山的文章肯定能吸引又一大批人前往,因为太吸引人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5

主题

179

回帖

91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913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4 14: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雪山 少时,父辈告诫: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方明万物事。现在看来,读书万卷不易,行路万里却宜众人。 谢谢雪山兄耐着性子看文章,原本打算行万里路,写万字文,把自己的感悟告诉未行者,可好友说又长又臭,大家不愿看,所以写了五万余字后,兴趣索然,至今没收尾。先登几期看看反映如何,请指示!路网上的帖子以图片见长,可惜我不会弄,只好以文字叙述见闻,也许能活跃版块内容和形式?只是苦了看客,费心费力费眼睛,在此致歉!谢谢雪山兄鼓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01

回帖

118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185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1-11-14 15:07:27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是用来心尝的,读懂她是要时间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2010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9724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QQ
发表于 2011-11-15 14:3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83

回帖

71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11
发表于 2011-11-15 14:4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啊!真是吸引人想去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938

回帖

5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5574
发表于 2011-11-16 10:48:38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真好,我就是不会写,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5

主题

179

回帖

91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913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7 09: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 碧荷 可以取长补短呀,你三清山的图片就非常美妙嘛,我就是不会搞相片,只能写写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主题

1322

回帖

301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013
发表于 2011-11-17 09:52:17 | 显示全部楼层
精彩!真的很精彩!
这力作定对后来者有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65

回帖

81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815
发表于 2011-11-29 10:55:37 | 显示全部楼层
用心记录的文字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273

回帖

231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315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1-12-5 22:2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梦了几多回  思了无数回 如今又跟着楼主神游一回 好文章 有心静阅 穿越千年 。。。
一步一个天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

回帖

15

积分

禁止访问

积分
15
发表于 2011-12-7 02:24:4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8-8 05:46 , Processed in 0.068107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