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52|回复: 0

[转贴]巧用天文望远镜作长焦镜头

[复制链接]

4

主题

12

回帖

121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16
发表于 2005-10-5 15: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编辑:郭铁师

1994年底,我在某委托商店看到一套日本产的小型天文望远镜,八成新。虽然他是放在玻璃柜台内,但上面积了厚厚的尘土,看来在这里摆放的时间已经很长了,它的标价是850元,我略检查一下后,便果断地买下了它。如果您看完我对它的初步介绍,您一定会认同我的选择是慧眼识珠。

  这只望远镜物镜直径60mm,焦距300mm,物镜是由一块冕牌玻璃凸透镜和一块火石玻璃凹透镜(中间间距约1mm)组成的“双分离消色差物镜”。镜片上有浅蓝色镀膜。主镜筒从目镜接口到遮光罩外沿总长为240mm。遮光罩直径75mm,与镜筒是螺纹连接;主镜筒左上侧通过一支架连有一个广角寻星镜,寻星镜与主镜筒可方便地拆开分离;附带两节长短不同一的镜筒延长接管,长接管长60mm,短接管长35mm。主镜筒与接管与目镜接口间均是以M42×0.75螺纹连接;一组相机接圈附件,此附件前端与目镜接口以M27×0.75螺纹连接,后端与相机接圈以M24×0.75螺纹相连,当镜筒与机身接好后,旋转接圈附件的内外环,便能调正机身的水平与垂直位置并锁牢。可惜这套望远镜未带相机接圈,说明书上标明是选配件,可能是其原主未弄明白此机构,未买接圈;此套望远镜带三个目镜;焦距分别是30mm.20mm和60mm,三个目镜的构造不同(不细赘述);一只正像改正镜,双玻璃三棱镜构造;一个90度全反射三棱镜;一只增倍镜;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部件是经伟台微调器,其上可通过一个主镜支架与主镜筒连接,其下可与普通相机三脚架连接。调节它的两个旋钮,可使主镜筒在水平与垂直两个平面上转动。以上部件的结构部分,除主镜筒支架为工程塑料外,其余均为金属材料制成。整套望远镜拆开后可放在比麻将盒略大的小箱子内。

  我曾用它观测不同星象,以检查其一般光学性能,其有一定的轴向残存色差,观察行星时有一定影响,但适合观察星云,彗星等暗面状天体。轴向残存色差是由于镜片相对厚度大产生的,不易彻底消除,但这点色差对一般摄影并不产生影响,如果您用复消色差折射式摄影镜头作物镜,通过望远镜目镜观察恒星、行星等天体,都能明显的感觉到色差的存在。望远镜(折射)的焦比小于1/5时一般才能较彻底地消除所有色差。

  既然要用它作长焦镜头使用,就要首先解决与机身连接问题。我请人车掉接圈附件后部的M42×0.75螺纹,再套出M42×1的螺纹,这样便可使用俄罗斯产的各种接圈了。通过检验,“像场”未受影响,接上机身后,取景框内四角没有暗角。

  我用此望远镜与俄罗斯产的一只焦距300mm/1:4:5的折反镜头进行比较,两者视场完全一样,但望远镜的正确曝光时间总比折反镜头短一挡(使用同一机身)。这表明望远镜的实际集光能力高于折反镜头集光能力一挡。

  您这时可能提出一系列疑问,这只望远镜只有一挡光圈,使用是否方便?用它当镜头使用时,操作是否方便?成像质量如何?它的拍摄范围如何?其物镜只有两片镜片,如何能保障成像质量?

  经常使用300mm以上焦距镜头的影友都有体会,使用时只嫌光圈小,不嫌光圈大,镜头上的小光圈段其实很少使用。

  此望远镜的调焦方式是转动一个旋钮,带动一套齿轮齿条机构使内镜筒伸缩,虽与一般镜头的调焦方式不同,但使用习惯后还是很方便的。长焦镜头要求调焦精确,此望远镜有焦距锁定装置,其调焦精度很高。

  此望远镜的微调装置非常有用实拍构图时,使用很是方便,特别是在微距摄影时有极强的实用性。

  在拍摄中须由横构图变竖构图时,只须松动支架上的一个旋钮,将镜筒转90度再旋紧洗旋钮即可。长焦镜头视角小,搜寻目标较为困难。在遇到这种情况下寻星镜内直接看到“画面效果”,再配合微调器使用,很容易找到理想目标。

  在拍摄远距离的暗目标时,特别是加用增倍镜后,可先用寻星镜观察一下目标细节,在利用磨砂玻璃调焦(此时取景器裂像部分可能某半圆发黑),对精确调焦非常有帮助。

  我曾用此望远镜与前面提到的折反镜头和一只适马APO70~300mm/1:4~5.6变焦镜头(使用300mm焦距,大光圈)进行实拍比较,望远镜的成像质量要好于两只比较镜头首先在边缘成像质量上望远镜解像力明显优于两只比较镜头,而用折反镜头拍出的片子颜色饱和度低,适马镜头拍出的片子色彩夸张(非正规试,只是用同一卷拍出的拍子放大到10英寸后用8倍放大镜观察对比,结论仅供参考).有一点值得再提起.望远镜的实际集光能力大于前两只比较镜头,这在实拍时非常有用.

  当主镜筒直接与机身相连时,最近拍摄距离为5米,对无限远对焦时,内镜筒需伸出34mm(内镜筒最长可伸出54mm);当接上一只短接管时,最近拍摄距离为2米,适合一般距离情况下的拍摄,此时内镜筒不用来回伸缩很长;当两只接管全接上时,最近拍摄距离(指物体到镜片组的距离)为1.1米,着可以看作是微距摄影了。用此望远镜做镜头使用时有着较小的枕型畸变。

  自从装备了这只“长焦镜头”后,我便将它作为“常用镜头”,它的使用范围较广,可一头多用。

  加上接管可作微距摄影,在距被摄物体2米远时,已能把直径很小的物体放大得很大,瑕瑜毕现,在此中情况下拍花卉时,不会惊跑小昆虫;用它翻拍时,使用也很方便;它的远距离拍摄功能在此不多赘述。

  这只“镜头”(包括住镜头支架、寻星镜及支架)总重1200克。在不用三脚架支撑时,用左手托主镜支架或握寻星镜支架比直接手端镜筒要稳得多,当然在拍摄较“正规”的照片或微距摄影时还是要用三脚架的。对于此望远镜镜片少的担心,我想可作如下解释:

  一般来说,镜头透镜片数多些,消除各种像差的效果相对好些,即用多个薄镜片代替一个厚镜片。长焦距镜头的镜片数要相对少些,而增加镜片的主要作用是为了在大光圈时,补偿成像质量;望远镜无可变的光圈,最后能控制光通过的目镜接轑内径为23.2mm,这是国际标准,镜头的光学性能设计是以此为最佳光圈相参照的;天文望远镜对消除各种像差的要求较高,在满足一般设计情况下,都能消除色差、彗差、球差等像差望远镜镜筒内有几组撞坏光金属环,它们与目镜接圈一起能逐级控制镜片边缘较差像质光线的通过。在接轑附件内筒壁上记得有蛇腹型凹纹,这对望削减筒壁末端反光非常有效,从以上分析可知,对望远镜提高像质的设计也是煞费苦心的。

  我们经常看到介绍镜头性能的文章,主要考察的指标是在不同光圈(变焦还有焦距段)下所拍照片的中心及边缘部分的分辨率(以线对/mm表示),这只是一个客观的物理参数,其实我们对使用要求不同的镜头应该有不同的物理参数要求。对于一只翻拍文件用的镜头,我们要求它球差消除得好,以便有明确的主焦点;要求它像场弯曲小,以便使中心及边缘能同时准确对焦;要求它畸变小,以使边缘成像不变形;要求它的彗差、像散小,这都主要是提高边缘像质。但我们用这么一只好镜头拍小型静物时,就很难拍出立体感。我们拍人像时,也不一定非要求它边缘成像质量与中心成像质量一样好,拍人像用的柔焦镜头主要是利用镜片的球差原理制成的。使用标准镜头与使用望远镜头拍风景、室外人像的感觉是不同的,这便是利用了镜头的散焦原理。我曾在望远镜的目镜接圈内加了一个小塑料环,使“光圈”变小些,此时用它拍人物时,背景的树叶微微有一点同心圆的感觉,效果很奇特,这便是正确地利用了光的衍射原理,所以当您的镜头某些指标不“硬气”时,大可不必天天睡不着觉,就看您如何扬长避短了。

  市场上虽不会有太多的我所介绍的这种望远镜,影友也不容易按我的介绍“照方抓药”,我所提供的只是一种思路。其实有很多类型的望远镜都可改装成镜头,只是您别让相机镜头的“复杂结构”给唬住,并敢于实践。但是有几点应注意:一是其镜片是否是“消色差结构”是选择的焦距不可太长,以免造成使用不便及“相对孔径”过;三是要检验一下“像场”是否合适,即不会出现取景框四角发黑。最近在《天文爱好者》杂志上的一篇文章中提到一种口径80mm,焦距496mm的望远镜,我想它可能就是一种能改制成镜头的极好的“材料”。


当我停下思索需要什么样子的结果的时候,就想起了这个地方,是的只要生命没有结束,我们都一直在路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7-18 19:48 , Processed in 0.04411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