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三十多小时的云和路 从武汉到了丙中洛 在这灰蒙蒙的都市,不禁昏昏欲睡,抬头看看浑浊的天空,举目净是钢筋混泥土,人就象机器人一样在这都市里呆走。忍不住怀念起怒江大峡谷、碧罗雪山、梅里、三江并流的地方,那透澈得一塌胡涂的蓝天、真诚朴实又快乐的人们、艰苦而又痛快的徒步、可口的红葡萄酒、令人感动至死的梅里日出,甚至张牙舞爪的蚂蟥……无不让我魂牵梦萦,连梦,都是彩色的。也许,在某个时刻,我早已把自已整个的流放在那里了。这次的云南行冥冥中似乎有着神灵的庇佑,一路下来,总是那么的顺利,不论乘车也好、徒步也好,就算碰到困难也能迎刃而解,每每到一处,老天也格外开恩,云开雾散,把最美的风景呈现在我们眼前。这是一次幸运的旅行! “去世界第二的怒江大峡谷,看飞越在怒江上的溜索、看最原始的独龙族风情,听无伴奏大合唱、看闻名的天主教堂、尝百年的葡萄红酒、走三江并流的地方、翻越怒江与澜沧江的分水岭碧罗雪山、拜访神圣的梅里雪山……”本来是河南的一位朋友召集的路线,临到出发的前一天他来电说不去了,而原本十个人的队伍只剩下武汉的四个以及目前仍在云南的福建李滨共计五人。不想在这个长假留下遗憾,做足功课,我们仍然决定前往。 就这样,背着背包,带着一摞厚厚的资料和几颗对未知渴望的心,我、狐李、123456、登山杖,一行四人踏上了去往彩云之南的旅程。 狐李(摄影) 
琼琼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张,现一下:) 
123456 (财务) 
2005年9月29日 武汉——昆明 天气 晴好 下午三点多在汉口长途汽车站集合,123456妈妈单位的车送我们到机场。飞机晚点了,16:30的航班17:05分才升空。当飞机逐渐离开跑道,脱离地球的拉拽,我们腾空而起时,心中莫名兴奋。 在飞机上,根据小登带的一份资料,决定将行程修改一下,原计划从兰坪翻碧罗,改为从怒江大峡谷进,迪麻洛起翻碧罗,然后从德钦丽江返回昆明,这样行程将更充实,又不用走回头路。李滨七日昆明返福建的飞机,比我们时间少一天,请他前期和我们一起走,后期就在贡山找伴穿独龙江。 20:30左右,我们安全抵达昆明机场。昆明机场应该是世界上离市中心最近的机场了,打车只要十来分钟就到了昆明火车南站,真的是很方便。在火车站附近有一家“桥香园”,据说这里的过桥米线是一级棒的。兴冲冲的四个人冲进店堂,却被告知已经卖完了,唉,名牌就是名牌呀。不得已,转战街对面的一家豆浆快餐店把肚皮简单伺候一下。 22:00,来到火车站,123456的朋友早早地等在站门口,她帮我们买了昆明至大理的车票。很奇怪的是,票面价格是93元,而售价是170元。原来这在昆明已不是新鲜的事儿了,昆明至大理的火车,存在在“炒票”一说,票都切快分给各个旅行社,价格就此炒作起来了。即使是炒到这个价上,也不是想买就买得到的。作为一个旅游大省,这种做法着实让人有点难以接受。 2005年9月30日 昆明——大理——六库——贡山——丙中洛 天气:娃娃脸 谢过这位朋友,进站上车,这是趟双层卧铺车,每两个双层床在一个小车厢,和平常火车的软卧差不多,设施齐全,卫生条件不错,舒服。我们的票分别在2号车厢和12号车厢,不在一块,感觉不太方便。恰好12号车厢床位对面是一对来自武汉的夫妻,在真诚得有点无赖地和他们商量之后,他们同我们换了2号车厢的床位,出门遇贵人啊。22:30列车开动起来,把他们的行李送到2车厢,我们也安定下来,再次确定了此次的行程,并和李滨取得联系,请他在大理把气罐买好。然后小睡了一下。 临晨5点,车灯就亮了, 6点钟,到达大理下关火车站,天开始下起小雨来。 下关这个地方的手机信号很奇怪,居然是时有时无,幸好下火车时刚好有信号联系上了李滨。到下关高快长途汽车站,和李滨碰上了头。李滨是位四十来岁的大哥,他到云南已近十天了,去了腾冲一带,看了当年抗日留下的一些东西,他一直在昆明等我们一起去翻碧罗雪山。他左手一个摄像包,右手一个相机包,背上还背着一个大军包,猛!他是福建电视台的特约记者,想想是背负着使命出来的。这次他想体验一下徒步的感觉,为明年徒步墨脱做准备。 李滨(福建-摄像)  澜沧江印象 在高快车站没有去六库的车,售票员提醒我们在往前一百米处的车站有车,却几乎让我们走了三百米。冲向那个车站,还好,买到了6:40发往六库的最后五张车票。在车站门口看到一个卖饵块的小摊,只见小摊旁摆着的火盆上放置着张铁丝网,下面是红红的炭火。摊主婆婆把白色的饵块在火上翻烤着,一会儿就烤熟了,闻起来有点香,然后在上面抹上一层或甜或辣的酱,再撒上一些炒得香喷喷的花生碎沫,卷起来,咬上一口,哇,果然味道好极了,有嚼劲,酱香怡人。这就是早点了。 天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车出大理,便拐上了高速。这辆中巴车,车况不太好,车厢里迷漫着一股子本应排出去的汽车废气,熏得人眼都睁不开,把窗户打开,又被生冷的风吹得疼,人给折磨得够呛。司机让每人再交五元钱,理由是刚买的票是不上高速的,上高速的话可以快一个小时,虽然有点不乐意,大伙还是把钱交了。这辆老爷车上了高速,速度却怎么也快不起来。  车很快便行驶进了澜沧江峡谷当中,沿着澜沧江弯弯曲曲地北上,眼前的澜沧江披着黄色的衣裳,带着一身的泥沙一路蜿蜒而来扬长而去,看样子上游的水土流失情况很是严重了。这里山体的植被很溥,总能看到岩石泥土裸露着身体,远远近近的山上多处都能看到滑坡,而路面上的碎石都是从山上滚落下来的。山坡上、路边上的格桑花却开得格外灿烂,红红白白的在风中摇摆煞是喜人。放眼望去,山是一重一重的,远去再远去,而白云和雾气瞬息而来倏忽而去,山变换着不同面孔,展示着妖娆身姿。沿途可见的是令人向往的一派田园风光,海拨低的梯田里种的是水稻,而海拨略高的地方,就只能看见玉米了。一层层的梯田黄黄绿绿的,三三两两的小房子陷在其中,别有韵味。云南是一个热带植物林,植物的多样化沿路就可见一斑了,很多种树木,形形色色站在路旁叫不上名来。每每转过一个山头,便可以看见从山体上喷出一股瀑布出来,不远处便伫立着一个水电站,这种人工的瀑布一直伴随我们走出澜沧江。 
一路上看着风景,和李滨聊起了一路的行程,车子的难受倒不太在意了,很快大伙便熟悉了起来。困了打了个盹,不觉到了六库。我们已来到边境线,车辆自觉停在一个边防站旁边。两个朝气蓬勃的小兵哥上车来例行检查,检查了身份证并问了几个问题,看看我们也不象坏人便放行走人了。  十来分钟后便进了六库镇,作为怒江自治州的州府,六库显然是一座热闹繁华的现代化都市了,映入眼帘的便是高楼,随处可听的是流行歌曲,车辆行人熙熙攘攘和内地的城市没有任何的区别。来来往往的美女帅哥蛮多的,他们鼻梁挺直,脸部轮廓生动,肤色较黑,眼睛格外有神,不过我还是没办法分辩哪些是栗粟族的哪些是怒族的。 12:00,车辆驶进汽车站,便看到一辆开往贡山的车正准备出站,赶紧跳下车,拦下那台车,老天保佑,恰好还有五个座位,车上乘客多是当地人,从长相就可以区分来。司机是很好的人,等我们在车站外买了几个盒饭才发车。上车后才发现后面一排五个座位我们五个人根本就挤不下, 123456主动要求坐到驾驶台的引擎盖上去了。盒饭很好吃,菜很新鲜,样式也很多,还有一份当地的辣炒小黑猪肉,这种小黑猪据说是家猪与野猪混种的,混血的东东确实与众不同,好味!而在车站里买的一挂子小地瓜便成了我们的餐后水果,甜美而多汁。  怒江大峡谷初印象 “波涛汹涌的怒江被海拨四千米以上的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挟持着,形成了三百多公里长、平均深度两千多米的世界第二大峡谷——怒江大峡谷。”出了六库,便正式进入了怒江大峡谷。怒江的东边是雄健的高黎贡山,西边碧罗雪山与它两两相望,公路沿江北上,怒江就在公路的右边。近段时间阴雨绵绵,我们看到的怒江不再是碧绿的,和澜沧江的深黄色也不一样,而是像奶茶一般灰灰白白的,这和此处的地质土质有关系。江水酽酽稠稠的如一条白练流向远方,平坦宽阔的河谷处仿若静止,在狭窄和山体阻挡处又急流澎湃。很多钢索吊桥跨越在怒江上,给居住在两岸的人提供着方便,这些桥都很新,看样子就是这两年修建的,原来的旧索桥基本上是看不到了。怒江上的溜索曾经是当地的主要过江手段,当地人就靠一根绳子和一个滑轮带着家畜背篓江上凌空飞渡。在有了索桥后,溜索就用得不多了,听说现在在怒江某一段溜索过江已成了一项表演项目。 
公路是两车道不算宽的柏油路,偶有地段有塌方的已被水泥的交通杆隔离开来,车行在路上还算平稳。刚出六库不久,便听到车厢“咚”的一声巨响,心中一惊,车上的当地人倒是见怪不怪了。这才注意到这条路上落石很严重,沿路也能看到当地政府放置的“注意落石”和“小心塌方”的告示牌。 当地经济很不发达,一路上看到一些老乡头顶着背蒌慢慢前行,很多人的头上还戴着以前的那种黄绿色的军帽,穿着大都破旧不堪,让人仿佛一下子回到了五六十年代。一辆载人货车从面前开过去,车斗里已挤满了人,而在车斗的围栏外居然也扒满了,让人乍舌。 当地政府希望开发当地的旅游资源来带动当地的经济,这从沿路立着的标示一个村落或者景点的名称木板刻制的牌子可以看出来。 在洛本卓赶集 路过洛本卓乡,刚好碰到当地的赶集会。一辆货车停在路中挡住了去路,我们便趁机跳下车来,也去赶赶集。
集市很热闹,熙熙攘攘人来人往,人们有的穿着傈僳民族服装,有的穿着时装,不分男女老少,都背着漂亮傈僳包,这在一路上都可见,是这里的时尚。在集市里转了一圈想买个傈僳包,却没看到,问问路边的漂亮女孩,她几哩咕噜的说了几句什么,可能是说这个包是自已做的不会卖吧,我也没听太懂,倒逗得旁边的几个女孩哈哈大笑。从峡谷外面运进来的各种生活用品以及各类时装在这里很受欢迎,一个电脑画像的摊子前围了一大群人,一位女孩在仔细地描唇画眉,对着镜头甜美地笑着,追求美丽是不分国界地界民族的。  而集市最多的是当地老乡把自家产的农产品以及从深山里采来的药材拿来变卖,这种东西都很便宜,三个番石榴也只要一元钱。 
几位妇女或蹲或坐着在品酒自得其乐,地上摆放了几只玻璃瓶子,散发着浓浓的米酒香味。 
我好奇地看着这一切,而这里的人们也好奇地打量着我们。这里的人真的很穷,却过着与世无争的快乐生活,这是我们怎么样也难以追求到的心境呀。 过了洛本卓不远,就看到一群老乡正在溜索过江,总算小小满足了一下我们的猎奇心理。眨眼间只见刷地一道白影掠过,那人便从江对岸到了这边。看看他们的身手和简陋的工具,想想我们平时玩的溜索和速降,实在是不值一提。 “亚哈巴”石月亮 下午三点多,到了福贡县城,车子到客运站打了个转便继续上路了,我看123456在前面坐着东倒西歪的便跟她换了个位置。出福贡县城不久,跨过一座桥,怒江便转到公路的左边去了。天还蒙蒙的下着雨,我坐在前面也开始东倒西歪地打起瞌睡来。快到利沙底,司机就把我叫醒了,说石月亮到了。 从车窗放眼望去,只见远处的高黎贡山笼罩在一片云雾之中,而山巅却在云中显现出来,在那黑色的山上,嵌着一轮满月,几缕白云如轻烟地在它的面前轻轻掠过,这就是美丽的“亚哈巴”石月亮,这是由于地质作用形成的一个巨大的大理岩溶蚀而成的椭圆形穿洞,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这里充分体现。 在傈僳族古老的大洪水神话中,它就已经存在了。 和座在旁边的年轻人拉起家常,他是北京水文勘测设计院的,在怒江已经呆了十来个月了,怒江上将建起18级水电站,他们是负责地质勘测的。充分利用怒江水利资源修建电站对于发展当地经济来说是个好事,但破坏当地环境是不容置疑的,在怒江峡谷两岸不同海拨生长着不同的珍稀植物,到时也许会为此而绝种,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不得不远离故土,去寻找另一个家园……凡事都有两面性,就看人怎么去看了。 潜入丙中洛 从司机和小宋那得知,自去年国庆开始,进丙中洛需买50元/人的门票。我们所带经费有限,便想逃票。 19:00,终于到达贡山了,就在客运站对面的山丹酒店落脚吃饭。趁着做菜的空隙我便到街上去找车,拦了两个微面都说不能保证能逃丙中洛的票,就在快要放弃的时候,一辆微面在我身边停了下来,司机姓白,他说晚一点出发,可以把票逃掉了。和他谈好价格,他先回家吃饭九点钟来接我们。搞定这件事,因为狐李没带雪套,而碧罗雪山上有蚂蟥,我便去找绑腿,找了老大一圈,都说卖完了,回到酒店向门厅的服务员打听,却说在前面十字路口处有,我实在走不动了,便上楼跟伙伴们汇报了包车情况,这时菜已上来了,狼吞虎咽搞定肚子。时间还早,便和店主商量了一下,她答应让我们在上面休息一下。趁这个空,大家把包重新打了一下,狐李哥也出去把绑腿买到了。 九点,白司机准时到了。在装包时,碰到小易小何两个年轻人。他们计划明天去丙中洛,然后去独龙江,四号回昆明,想想李滨可以和他们一起走。我介绍了一下我们的行程,建议他们和我们一起进丙中洛,他们便退了房,我们的队伍扩就此大到七人。 小易(昆明)  小何(昆明)  白司机说如果有人拦住我们的车,就让我们装做是到这边来支教的,经过棒当乡一所希望小学,我们民主评选狐李做棒当希望小学的校长。一路嘻嘻哈哈,路上基本上就没第二辆车在行驶。远远司机就指着灯光告诉我们到收费处了,禁声。车到收费处,居然没有人站岗,想来他们认为这个点不会有游人都休息去了,连挡在路中的栏杆也没放下,就这样,我们逃掉了350元的门票。 十点多钟,到了丙中洛,街上已看不到什么行人了,很安静。白司机帮我们找一个比较干净舒服又经济的住处玉洞宾馆。狐李哥下去和店主谈好价,我们便住了下来。60元一个标间,很舒服。各自进房洗洗睡了。
玉洞宾馆 (蹲在门口的是老板,很不错的年轻人)  [此帖子已被 琼琼 在 2005-12-2 10:47:03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