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023|回复: 5

山水秦岭,人文陕西——之三虔拜古汉台

[复制链接]

65

主题

179

回帖

91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913
发表于 2012-10-18 10:24: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和好玩的人一起在路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晓山 于 2012-10-21 09:19 编辑

怀着复杂的心情离开龙亭,继续上路。途径城固县,此地有名冠中外的二位先哲长眠于此:张骞、李固。  
   
张骞公元前164—前114年,汉中郡城固人,后人给他的评语是:中国汉代卓越的探险家、旅行家,对丝绸之路的开拓有重大的贡献。为汉代开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并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汗血宝马、葡萄、苜蓿、石榴、胡桃、胡麻、洋葱等。其人其事广为流传,可以说在中国几乎妇孺皆知。

李固94—147年,汉中郡南郑人,东汉政治家,诤臣。政治声望极高,忠正耿直,坚贞勇敢。是千百年来受到历史家褒奖的另一种典型的历史人物。我在读汉史时就特别敬佩李固的禀性和言行,其留有名言:“峣峣者易折,皎皎者易污。阳春之曲,和者盖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等等等等。 李固是伟人毛泽东夸赞的古代先贤,并引用李固名言佐证自己的观点。

城固县还有萧何、樊哙墓,不过都没有开发保护好。听说:李固、萧何、樊哙墓周边农民在上面种庄稼,仅张骞墓整理出来了供人瞻仰。大概是受看蔡伦墓心情的影响,我们没进去拜祭张骞老大人,直奔汉中而去。


汉中这个地名在心中一直是个结,深感神秘难解,不知是历史的巧合还是上天注定。首先,从地理位置看汉中正处中国鸡型版图的心脏,不偏不倚,地处秦岭南端,后有巴蜀群山环抱,仅为小小一块盆地,(再说,先秦两汉时代中国的版图并没有像今天这样辽阔,也就是说当时汉中不可能处在中国的心脏部位。)何以名为“汉中”?再者,既然以取名汉中,刘邦缘何又偏偏取国号为“汉”,使之成为中国之中?这地名真有极其深远的意义,难道先人有未卜先知预测中国未来的神功?我心中一直深思不解,所以多年以来向往一顾,以解疑窦。当然,围绕汉中发生的诸多故事更是让我难以释怀。那些成语典故、那些逸闻趣事、那些历数不清驰骋在这块土地上的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一切的一切,足以引人瞩目,叹为观止。
明日,携妻友共拜古汉台,怀着一颗崇敬感佩的心去阅读这部厚重的历史教课书。









刘邦驻汉中发迹而定鼎,故将国号定为汉。<对于汉中这块地方,萧何曾对刘邦说:星汉灿烂",刘邦欣然接受了"汉"作为国号.>他驻过的高台就被后人尊称为古汉台。现处在汉中市中心,为汉楚相争时期建筑,面积约8000平方米,今僻为“汉中博物馆”。走进博物馆,迎面一座高台,这就是汉王刘邦的宫廷遗址——古汉台。它高7米,坐北朝南,分三个台阶,是人工夯土建成的,具有典型秦汉宫廷模式的遗址。宋朝以至民国时期,汉台为汉中府署所在地。自然历尽沧桑的汉台,今天已经没有汉代的建筑了。“留此一掊土,尤为汉家基”。



1958年,汉中市以汉台为馆址,修建了汉中博物馆,其主要建筑依古汉台原有建筑风格和布局修葺而成。有望江楼、桂荫堂,东西华亭等仿古建筑群。主要展厅有石门十三品陈列室,褒斜古栈道陈列室。点缀的庭院园林,则是按明清风格为主。博物馆小巧玲珑,不像北京皇家博物馆那样气势宏大,然而展示的历史却悠远而厚重,极易把游人带入那苍凉的远古岁月......

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项羽大破秦军章邯,消灭秦军主力。

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入咸阳,秦朝投降,刘邦约法三章号令三军,虚位以待项羽入关中。
   
公元前206年项羽引兵入咸阳,杀已降秦王子婴,火烧咸阳城,焚阿房宫,自立西楚霸王。

汉元年(公元前206年)项羽恃强凌弱,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统辖梁、楚九郡。他“计功割地”分封了18位诸侯王。并违背了“谁先攻入关中,谁就做关中王”的约定,把刘邦分封到偏僻荒凉的巴蜀,称为汉王。而实际把关中一分为三,封给了秦的三个降将,用以遏制刘邦北上。刘邦心中十分怨恨,想率兵攻击项羽,后经萧何、张良一再劝阻,这才决定忍而不发。

天下分封已定,张良打算离开刘邦回韩城国再事韩王成。刘邦赐金百镒、珠二斗。而张良把金珠悉数转赠给项伯,使他再为汉王请求加封汉中地区。项伯见利忘义,立刻前去说服项羽。这样,刘邦得以建都南郑(今汉中市边南郑县),占据了秦岭以南,巴、蜀、汉中三郡之地。

同年七月,张良送刘邦到褒中(今陕西褒城)。此处群山环抱,沿途都是悬崖峭壁,只有栈道凌空高架,以度行人,别无他途。张良观察地势,建议刘邦待汉军过后,全部烧毁入关中栈道,表示无 东顾之意,以消除项羽的猜忌,同时也可以防备他人袭击。这样,就可以乘机养精蓄锐,等待时机,再展宏图了。刘邦依计而行。嗣后方有“暗度陈仓”,从侧面出其不意打败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一举平定三秦,夺取关中宝地。借以与项羽逐鹿天下,开创400年汉朝基业。   
  
陈仓----古县名。今陕西宝鸡市东。刘邦从汉中出兵时,故意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迷惑对方,暗中绕道奔袭陈仓。
“孤家用韩信之计,着樊哙明修栈道,俺可暗度陈仓,攻完三秦,劫取五国”

三国时期,汉中成为魏蜀两国争夺的据点。魏得汉中则凌蜀,蜀得汉中则伐魏。双方在此兵戎相见,活动频繁。特别是诸葛亮驻兵汉中,六出祁山,北伐曹魏达8年之久,因而留下了许多遗迹,什么定军山、天荡山、平阳关,三国中的许多地名、战场、人物、事件以及成语,在汉中都能找出处。

褒斜古栈道陈列馆:

褒斜古栈道被著名桥梁学家茅以升先生称为:与万里长城、京都大运河齐名的土木工程。可见何其雄伟、何其奇异。然它却静静呆在秦岭大山之中,任凭千年风雨侵蚀,默默无怨无悔,无视辉煌的名冠。

目前所见的褒斜古栈道是在原址上修复建造的,3000年前的古栈道已不复存在。
   
《华阳国志》说:“黄帝乘袛出谷口,秦秘曰:此斜谷也。及武王伐纣蜀亦从行”。评述:......黄帝乘袛车出斜谷之传说,且不论真假,仅武王伐纣至今已有三千余年了,可见褒斜栈道之远久!

《史记.范睢传》:范睢相秦“栈道千里通于蜀汉”的记载,说明在公元前257年前范睢相秦时褒斜道已由普通山路变为凿石架木而成的栈道了。
《史记.货殖列传》:“栈道千里无所不通,唯褒斜绾谷其口”的记载,则进一步说明褒斜栈道是由秦入蜀的唯一通道。
   
这条古栈道上溯到周沿袭至清,一直修缮使用。时空跨度之大,作用之伟,在此不赘述,将另书一文专叙。

石门十三品陈列馆
   
石门位于褒斜古栈道南端褒谷口附近。在石门内外的山崖间,刻石林立,最为人称道的是以汉魏刻石为主体的十三种摩崖石刻,世称“石门十三品”。石门十三品很早就驰名于国内外,它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颗晶莹的明珠,被誉为国之瑰宝。现存陈列在汉中博物馆内的石门十三品石刻,是从石门摩崖石刻百余方中遴选出来的珍品。

十年动乱中,国家在石门修建大型水库,大坝截流后部分古栈道和摩崖石刻将淹没在水中。为抢救这一历史瑰宝,汉中市政府组织能工巧匠硬是整体把崖刻凿下,原封原样搬回博物馆,石门十三品得以保存。汉中市组织成立褒斜石门研究会(八十年代)专门发掘研究摩崖石刻,使这一国之瑰宝熠熠生辉。

书法我不懂,但中国字体演变大致是清楚的:考我国文字源流,记载中说籀史大篆 ,李斯小篆,程邈始作隶书等等,由于大篆使用不变,于是有小篆、隶书应时而生,进而有宜于书写的草书、行书、行草,后来又产生了既便于书写,有容易辨认的文字——楷书。

石门十三品一汉魏刻石为主体,汉隶魏碑体较易于辨认。石门十三品的文字多属记实之作,每一摩崖石刻之产生皆有其原因。如:《石门颂》、《石门铭》、《杨淮、杨弼表记》等等,皆为记事记人。多半是围绕修建褒斜古栈道的事情,且撰书者职位卑微,都是极为普通的劳动者。正是他们辛勤劳动,留下了汉魏书法真迹,不事雕刻,朴实逼真。


“石门”、“衮雪”、“玉盆”、“石虎”四种汉隶大字,原本都没有署名,仍具汉时之风。后人在“石虎”下署“郑子真”之名,又在“衮雪”之下署“魏王”之号,可谓画蛇添足,败笔也!

   
“衮雪”
褒水流经故石门隧道以南的一段幽谷中,石多浪激,水沫分溅如滚雪状。相传东汉末年,曹操先后两次到汉中,见此情景乃书“衮雪”二字以喻之。史载曹操善草,此二字之出现,则又说明曹操也是善隶的。
   
随从曰:大王为何减三点?

曹操指褒水曰:一河之水还少这三点吗?




    “玉盆”
    在石门南三华里的河水中,有一巨石,色泽如玉,形状似盆,因书“玉盆”二字以喻之。书者姓名未详,据传是西汉张良所书,但颇似东汉笔体,因此尚难定论。玉盆边缘又有小隶书“玉盆”二字和两段南宋时的游人提名。
    后有诗人赞曰:大器盘盘水面浮,长江万里一盆收。


刘邦拜韩信为大将,从此韩信帮刘邦夺得楚汉战争的胜利。




古人赞:兵仙为韩信,神帅为岳飞,故特立此碑。

    史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大一统的秦王朝金戈铁马,四处征战,横征暴敛,以致民不聊生,揭竿而起,国家更替,新主诞生。紧接着明君明政、休养生息、重农抑商、兴修水利,国泰民安。然后饱暖思淫,宫廷内争,边境烽烟再起,战事迭迭,内困外忧,新兴势力粉墨登场,重又政权更替,反复循环。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几千年的中国发展史。

    回望古汉台我暗自思忖:时势造英雄也好,英雄造时势也罢,身处盛世衰世惶论,一切宠辱皆会湮灭!留待历史评说……

                                                                                                                                                                                                                                                                                      晓山
                                                                                                                                                                                                                                                                           2012年10月14日於家中

石门.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47

回帖

24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

积分
249
发表于 2012-10-18 16:42:4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帖要顶,太有材了。好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5

主题

7591

回帖

1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8612

荣誉会员热心会员现任版主荣誉管理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2-10-22 14:5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哓山什么时候带我们走一下?

点评

雪山兄取笑了,有幸参加过你组织的帐篷节,却无缘附你骥尾在路上,甚感遗憾!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10-22 16: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主题

6302

回帖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46083

荣誉管理荣誉会员现任版主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2-10-22 15:42:44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6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5

主题

179

回帖

91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913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2 16: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雪山 发表于 2012-10-22 14:51
哓山什么时候带我们走一下?

雪山兄取笑了,有幸参加过你组织的帐篷节,却无缘附你骥尾在路上,甚感遗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864

回帖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8596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2-10-29 20:02:41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6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7-23 06:27 , Processed in 0.062068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