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看过一个纪实片。拍的是上海人在东京的真实生活。一个爸爸去了东京八年,为了赚钱送女儿出国读书。离开上海时他三十多岁,女儿才九岁。八年后,女儿高中毕业如愿考到了一所美国的大学,终于有机会在去美国之前顺便去日本看看爸爸。这时候爸爸已经四十多,女儿也已经十七岁了。从九岁的孩子长成亭亭玉立的大姑娘。 这八年间,爸爸在日本打过很多工,一个人过着最简陋的生活,生活所有的目标就是寄钱回上海,供女儿读书。他的想法是,他自己多打一分钟的工,女儿到了美国就可以安心多读一分钟的书,少打一分钟的工。在上海的母女呢,住在那种旧式里弄里,生活也很简单,妈妈身体也不好,和女儿相依为命,没有上班只是全职在家做家务照顾女儿.。 母女俩会把女儿的每一点成长,每一点进步都写信告诉爸爸,还把成绩单也寄给爸爸。这些信和成绩单就是爸爸最大的安慰。 当父女俩在东京重逢,既激动,又高兴,又亲切,又有些陌生。爸爸带女儿去他打工的地方玩,去吃大餐,那是爸爸自己从来舍不得消费的。晚上回到租的小房子里,给女儿看这么多年收藏起来的信和成绩单,女儿哭了,对拍摄的人说,其实她觉得父母没必要这么做,她觉得自己压力很大。 住了一夜,女儿就得启程去美国了。爸爸因为护照问题,只能送到地铁快到机场的最后一站。地铁再开动后,爸爸在站台上泪流满面,女儿在地铁里掩面抽泣。甚至没有最后相望一眼。 爸爸继续留在日本打工。女儿去了美国带着父母的重望开始大学生活。体弱的妈妈只能一个人守候在上海的家。 [此帖子已被 katong98 在 2005-11-23 0:31:56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katong98 在 2005-11-23 0:59:08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