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037|回复: 23

邱少云:英雄的疑问(转)

[复制链接]

1630

主题

1693

回帖

2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33473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6-9-8 01: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文\西风独自凉

安陆市乡村教师廖忠明把自己对小学现行教材《我的战友邱少云》这篇课文的疑问,向有关部门作了反映。

“火势迅速蔓延到他身上,燃着了棉衣。为了不暴露目标,确保全体潜伏人员的安全和攻击任务的完成,他放弃自救,咬紧牙关,任凭烈火烧焦头发和皮肉,坚持 30多分钟,直至壮烈牺牲。”从这一段文字我们理解,邱少云就是为了不暴露目标,一动不动地趴在原来地位置上,被大火活活烧死了。正是邱少云以极大的毅力,忍受这烈火的灼烧,才没有被敌人发现志愿军的攻击计划。”(《我的战友邱少云》)。

廖忠明认为:“既然邱少云只要动一动就有可能被美军发现,叫一声或者是本能地喊一声也就极有可能被发现,那他不可能将武器和弹药移动到火区以外的地方,否则也会被发现。武器弹药必然在大火中灼烧了。稍有思维能力的人都明白,弹药必然要爆炸。而爆炸声是非常巨大的,近在咫尺的美国人肯定不是聋子,为什么没有听到呢?”(《斗胆质疑邱少云》)。

不少网友觉得这样一篇漏洞百出的课文根本经不起推敲。且不说弹药的爆炸问题,人在烈火之中,身体会本能地扭动,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何况“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我的战友邱少云》)?

人们不怀疑英雄为国捐躯的事迹,只是对英雄牺牲的细节描述感到非常困惑。在重要的细节问题上进行虚构,是对英雄形象的亵渎,和对下一代的严重误导,因为常识是不可信的。人民需要一个真实可信的英雄-----如果教材都能造假,我们还能相信什么呢?我们又能对虚假教育下的未来寄予什么样的希望?

“第29师第87团组织500名战士,在当晚夜间隐蔽潜伏在距敌军只有60米的草丛中,邱少云就是其中的一名战士。12日中午12时,突然飞来4架敌机,在潜伏区投下几弹,有一颗落在离邱少云2米的地方,四散飞迸的燃烧液溅到他的腿上,身上的伪装烧着了,火苗往上冒,顿时火团把他包围了。邱少云身后有一条水沟,只要后退几步,在泥水中打个滚,身上的烈火就可息灭。”(解放军报《为整体、为胜利而自我牺牲的伟大战士邱少云》)。

《我的战友邱少云》纪录的邱少云的牺牲时间是1952年10月12日,也不无商榷之处;而人民日报刊登的《伟大的战士邱少云》,甚至说邱少云当时身上背着爆破筒,潜伏的位置旁边还有一条水沟。邱少云所在的3班副班长兼1排排长的曾纪有,是执行这次任务的战地最高指挥官。据他回忆,这次行动只有52人,而不是500人;潜伏在后山腰,而不是敌前沿:“半山腰哪来水沟,有水沟,在那寒冬也没有水。”他说邱少云并没有带武器,只拿着把大钳子,他的任务不是冲锋杀敌,而是扫除铁丝网障碍,是被燃烧弹活活烧死的,牺牲时间是 1952年10月24日下午4时(《邱少云的战友讲述被历史遗漏的细节》)。

可是,作为尖刀班的工兵,怎么可能不携带起码的轻武器?

1952年底,一位名叫郑大藩的随军记者就邱少云牺牲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燃烧弹落在什么地方?是打中头部死亡还是一点一点烧死的?二是他身边有无水沟?谁看见了邱少云牺牲的全过程?

邱少云的战友李元兴回答:“燃烧弹打在邱少云前方两米左右,燃烧液溅到了他的身上,是一寸一寸烧过来的,从头烧到脚,当时我伏在他身后五米左右,亲眼见到大火一点一点把邱少云活活烧死。”

李元兴和其他战友还证明,邱少云右面3米处有一条小水沟,如果邱少云愿意,只需侧向滚即可活命。根据这些证明材料和见证人的描述,郑大藩在《人民日报》发表了著名长篇通讯《伟大的战士邱少云》。

不知道究竟该相信邱少云的哪个战友。死于烈火的邱少云是个伟大的战士,这是毋庸置疑的,问题是“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这,可能吗? 又回到了郑大藩的老问题:燃烧弹落在什么地方?是打中头部死亡还是一点一点烧死的?另外,邱少云没带爆破筒的话,身上是不是除了一把钳子,什么武器也没有?弄清楚这些问题,无损英雄的伟大。遗憾的是,一晃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曾纪有与当时其他在场的那些战友已经失去了联系。

附.《我的战友邱少云》

敌人控制的“391”高地,像一颗毒牙,揳入我们志愿军的阵地。我们准备在黄昏时分发动突然袭击,拔掉这颗毒牙,把战线往南推移。那一天,天还没有亮,我们连悄悄地摸进“391”高地下面的山坳,潜伏在一条比较隐蔽的山沟里。太阳渐渐爬上山头。我发现前面六十多米的地方就是敌人的前沿阵地,不但可以看见铁丝网和胸墙,还可以看见地堡和火力点,甚至连敌人的讲话声都听得见。敌人居高临下,当然更容易发现我们。我们趴在地上必须纹丝不动,咳嗽一声或者蜷一下腿,都可能被敌人发觉。我看了一下前面,班长和几个战士伏在枯黄的茅草丛里。他们身上披着后厚厚的茅草作伪装,猛一看去,很难发现我们。我又看了看伏在我身边不远的邱少云。他也全身伪装,隐蔽得更好,相隔这么近,我几乎找不到他。我们的炮兵不断地轰击敌人的阵地,山顶上腾起一团一团的青烟。敌人阵地前沿的地堡一个接一个被掀翻了。看着这种情景,我只盼望天快点儿黑,好痛痛快快地打一仗。

到了中午,敌人突然打起炮来,炮弹一排一又一排,在我们附近爆炸。显然,敌人已经感觉到他们的前沿阵地不太安全了,可是没有胆量冒着我军的炮火出来搜索,只好把看家的本领“火力警戒”拿出来了。排炮过后,敌人竟使用了燃烧弹,我们附近的荒草着火了。火苗子呼呼地蔓延,烧得枯黄的茅草毕毕剥剥地响。我忽然闻到一股浓重的棉布焦味,扭转头一看,哎呀!火烧到邱少云身上了!他的棉衣已经烧着,火苗趁着风势乱窜,一团烈火把他整个身子包住了。这时候,邱少云只要从活里跳出来,就地打几个滚,就可以把身上的火扑灭。我趴在他附近,只要跳过去,扯掉他的棉衣,也能救出自己的战友。但是这样一来,我们就会被山头上的敌人发觉,我们整个班,我们身后的整个潜伏部队,都会受到重大的损失,这一次作战计划就全部落空了。我的心绷得紧紧的。这怎么忍受得了呢?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起来。我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眼巴巴地看着我的战友被活活地烧死。但是我忍不住不看,我盼望出现什么奇迹——火突然间熄灭。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

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地熄灭。这位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黄昏时候,漫山遍野响起了激动人心的口号:“为邱少云同志报仇!”我们怀着满腔怒火,勇猛地冲上了“391”高地。敌人全部被我们歼灭了。看看时间,
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20分钟。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1952年10月12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0

主题

6918

回帖

1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86065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6-9-8 01: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这帖, 我不支持!

邱少云所做的, 是我们今天能这样来评的吗?

如果不服, 用火烧烧手感觉一下!

我喜欢, 在山顶吹风,在林间看竹,在溪边听歌,在壁上跳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30

主题

1693

回帖

2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33473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06-9-8 09: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
原文由 cj914 发表于 2006-9-8 1:49:17 :

楼主这帖, 我不支持!

邱少云所做的, 是我们今天能这样来评的吗?

如果不服, 用火烧烧手感觉一下!


文章不是评价邱少云的所做所为, 而是评判当时的宣传报道,难道今天不能评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291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6055
发表于 2006-9-8 19: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见怪不怪了,这年头质疑什么的都有,前一阵还看过质疑董存瑞、狼牙山五壮士的呢。时代发展了,如今只剩下吃过猪肉没见过猪跑的了

怒天不由我,恨己未克之
何处淬吴钩?一片城荒枕碧流。曾是当年龙战地,飕飕。塞草霜风满地秋。
霸业等闲休,跃马横戈总白头。莫把韶华轻换了,封侯。多少英雄只废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2

主题

2153

回帖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78307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6-9-9 00: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出这论点的就不对,我当兵的时候,有个战士在阅兵值勤的时候,被蚂蚁顺裤脚爬满了全身,咬了一身的包,一直站了两个小时,阅兵结束,直接昏倒在岗哨旁,有时候,人是有自己想象不到的毅力的!再说了,现在的人总想质疑正面人物的事迹真伪,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心态,难道,是希望我们身边全是丑恶的现象吗?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LZ是转贴,就不拍你了,写这文章的人心理有阴暗面,让他来本论坛,找人拍死他!

大家一起共同营造”户外课堂“版面的健康氛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748

回帖

4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7668
发表于 2006-9-9 09: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30

主题

1693

回帖

2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33473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06-9-9 14: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
原文由 月光杀手 发表于 2006-9-9 0:22:55 :

提出这论点的就不对,我当兵的时候,有个战士在阅兵值勤的时候,被蚂蚁顺裤脚爬满了全身,咬了一身的包,一直站了两个小时,阅兵结束,直接昏倒在岗哨旁,有时候,人是有自己想象不到的毅力的!再说了,现在的人总想质疑正面人物的事迹真伪,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心态,难道,是希望我们身边全是丑恶的现象吗?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LZ是转贴,就不拍你了,写这文章的人心理有阴暗面,让他来本论坛,找人拍死他!


既然是我的转贴,且没有特别说明,即表示我认同其中一部分的观点。

我认同的观点是:新闻应该是真实的,而教科书更不应该有虚假,否则我们还有资格指着别人的教科书吗?相信大家都看过金日成用手枪打下飞机的朝鲜教科书吧。

如果这是篇小说,是场风花雪月,就算被烧10个小时我也不会有任何疑问。我当然不希望身边全是丑恶的现象,但更不希望身边全是假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30

主题

1693

回帖

2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33473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06-9-9 14: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
原文由 月光杀手 发表于 2006-9-9 0:22:55 :

再说了,现在的人总想质疑正面人物的事迹真伪,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心态......


我认为质疑不是件坏事,理越变越明,你回答了质疑的问题,远比你不允许别人质疑,一味正面宣传自己的效果要好的多。不提出质疑不等于心里没有疑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7

主题

1万

回帖

2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96692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6-9-10 00: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
原文由 老黄 发表于 2006-9-8 7:46:06 :

不支持!

现在有一些人不知道在想做什么?


             同意.
享受人生,珍惜生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0

主题

6918

回帖

1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86065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6-9-10 17: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邱少云最“亲密”的人讲述被历史遗漏的细节

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了不少顶天立地的志愿军英雄,邱少云就是这样一位令人敬仰的英雄,他的英雄事迹已载入史册,流传千古,不容置疑。然而,你可知道,他生前的排长就在南宁。近日,他向本报记者讲述了邱少云当年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这些回忆与公开发表的文章有部分不同,但从整体上看,并不影响邱少云的光辉形象。我们为了让读者从不同侧面了解英雄,了解英雄鲜为人知的故事以及被历史遗漏的些许细节.

在所有关于英雄邱少云的文章中,都没有提到担任邱少云所在的3班副班长、所在的1排排长的曾纪有,而他恰是与邱少云最“亲密”的人。

  初春时节,在南宁市长堽路的烈士陵园,担任该园顾问已离休多年的曾纪有接受了记者采访,谈起了那段与邱少云共同战斗的岁月。作为邱少云的排长,他的回忆与公开报刊媒体所说的邱少云却有些不同。

亲眼目睹邱少云壮烈牺牲

  火在邱少云身上燃烧了半个小时,他一动不动

  当时曾纪有是阵地最高指挥官

  进入朝鲜后,部队加强了训练力度和思想教育力度,在革命的大熔炉里邱少云进步很快,他对武器特别有悟性,部队装备的苏式武器如转盘冲锋枪、爆破筒、莫洛托夫手雷,他一摸就会,成为了一名标兵。

  1952年10月,志愿军决定打响上甘岭战役,给敌人以沉重打击。而要取得战役胜利,必须炸掉敌军增援必经的康平桥;要炸掉康平桥,又必须先拿下391高地。391高地半山腰敌军布下了一个加强营,不仅火力强大,还构筑了坚固的地下碉堡,强攻是不可能的。指挥部决定派一支部队秘密潜入敌军后沿的半山腰,埋伏24小时,一旦进攻时间到,迅速抢占391高地。曾纪有所在的一排担起了这个重任。

  10月23日下午6时,我军向敌军阵地猛烈发射炮弹,趁敌军慌乱之机,1排52名官兵(本为48人,上级临时增加4名医护及话务人员)浑身插满芦草匍匐前进,三小时后,部队静悄悄地进入预定地点,我军炮弹也停止了。

  “这次行动特别重要,上级对我们的要求也十分严格,进入阵地后,我们只能脸埋在地上,双手趴在地上,一动也不能动地待命。因为我们只距离敌人阵地30米左右,稍发出点声响,弄出点动静,就可能被发现。即使敌人发现了我们中的哪个,谁也不能有任何动静,更不能反击。”

  50多年过去了,但曾老对那场战斗记忆犹新。“那天,刚下完一场雪,万物萧瑟,大地一片寂静。也许是太沉静了,敌人反觉得不安,怀疑我军搞什么名堂,可是又不敢出来巡逻,就不时地对周围地带进行骚扰。先从碉堡里打出十几发烟雾弹和毒气弹,我们戴上口罩,敌人没弄着我们,反呛着了自己,我们能清楚地听到他们咳嗽、骂娘声。下午2时左右,敌人又向周围打出数百发炮弹,其中不少落在了我们的潜伏区,一些人受伤了,也有人阵亡了,但我们还是纹丝不动。”

  “邱少云不是你们牺牲的第一个战士?”记者问。

  “不是。”曾老接着说,“约下午4时,敌人又打出来数十发燃烧弹,其中有4发落在了我们埋伏区,顿时火熊熊燃烧起来。其中一发正落在了邱少云身边,火很快烧着了他身上的草。我就埋伏在他身后5米的右方,看得清清楚楚。我心提到了嗓子口,因为邱少云是尖刀班战士,负责战斗打响后剪断敌人的铁丝网,所以埋伏较靠前,在第3排,离敌军铁丝网只5米左右,他只要稍动一下,就有可能被发现,整个排也就会被发现,整个行动也就失败。但是英勇的邱少云同志自始至终没有动一下,任由全身在燃烧。我看到他的手指深深地抓进土里,想着他在承受着巨大的痛苦。我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心里想:邱少云,你是最坚强的战士!我当时心里说不出有多急,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心爱的战士生命垂危,却不能救他,可是军令如山,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动。现在想起来,我的心仍在颤抖。战斗中免不了牺牲,如果是一枪过来,中弹身亡,让人还好受点,可邱少云是被大火活活地吞噬生命啊。火在邱少云身上燃烧了半个多钟头,我眼睁睁地看着邱少云由一个活生生的人慢慢变成一具焦体,心里难受得像刀在剜。”

  “有些文章上说邱少云身边有一条水沟,他若滚进沟里就能活命。是这样吗?”

  “不是这么回事。我们在半山腰,哪来水沟,有水沟,在那寒冬也没有水。”

  “有文章说,当时有些士兵为救邱少云,向连长程子英请示打响战斗……”

  “这是不可能的,当时阵地上最高指挥官就是我。我们的任务就是埋伏待命,谁也不准乱动,话也不能说一句。”

  战斗的时刻终于到来了。下午5时40分,我军向敌人阵地发起了猛烈地炮击。将1排前方的阵地轰炸5分钟后,轰炸转移了,1排在炮火转移的5分钟内迅速占领了391高地主峰。因为5分钟后炮火将轰炸他们潜伏的地方,以断敌人增援之路。在敌人的几次“骚扰”中,1排出现了严重伤亡,但战士们斗志高昂,冒着枪林弹雨冲了上去。占领主峰后,曾纪有向空中发射了三颗传达胜利的信号弹。突然一个暗堡里射来一排子弹,曾纪有中弹倒下了……

  “很多文章里说,当时你们有一个营500多人潜伏到敌方前沿阵上,怎么才52人?”记者问。

  “那是错误的,就52个,也不是潜伏到敌方前沿,而是后山腰。”曾老拿出笔,给记者画了一张当时的地形图。“这项任务极为秘密,不可能派那么多人去。我是这支队伍的最高指挥官,师部单线直接和我联系,除了我和师部领导,谁也不知这项任务。当时师部还派了一名干部来协助我,可惜还没进潜伏地就被敌人的流弹打伤撤下了。”

  他的几点疑问

  他记得邱少云牺牲时只有20岁邱少云上战场并没有带武器

  战斗结束后,曾纪有被送往国内的医院里。他的左手腕处被打穿,颈部也受了伤。

  在疗伤的日子里,护士经常读报纸给他听。有一天,他听到了邱少云的事迹,这便是人民日报刊登的《伟大的战士邱少云》。他的战友邱少云被授予了特等功臣的称号,作为排长的曾纪有感到很欣慰。

  在这篇文章里,他开始注意到描述邱少云的一些误差,如说邱少云身上背着爆破筒,其实当时邱少云并没有带武器,只拿着把大钳子,他的任务不是冲锋杀敌,而是扫除铁丝网障碍。他不知道是谁提供这些材料的,因为他与战友们已失去了联系。部队也没人知道他活了下来。

 

我喜欢, 在山顶吹风,在林间看竹,在溪边听歌,在壁上跳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30

主题

1693

回帖

2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33473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06-9-10 21: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的文章同《伟大的战士邱少云》中的地理环境和身负武器等都有出入,而同教科书的时间上也有出入,这就是我转贴的原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0

主题

626

回帖

4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1286
发表于 2006-9-11 11: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LZ明明想质疑那些写英雄事迹,为了突出效果而不惜进行“再加工再创造”的执笔者们。偏偏题目起得不好,让认误会了。

我想LZ的意思本来应该是这样的吧:其实我们从不否认那些英雄带给我们的震撼和感动,甚至反思,我们的生活也需要这样的英雄。但拜托各位进行报告的执笔者:英雄得可贵之处就在于他们本是普通人,却做了我们普通人做不到的事情,不要把读者都当初傻瓜,不要把英雄神话了,老老实实的讲述他们的事迹会更打动我们的心。尊重事实就是尊重读者。

走过,路过,不能错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2

主题

1507

回帖

10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02459
发表于 2006-9-11 12: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教科书上多多少少都会夸大,是因为要起到教育青少年的作用。电视,报纸,都一样,英雄事迹大都会被添枝加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30

主题

1693

回帖

2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33473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06-9-12 22: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
原文由 山魅儿 发表于 2006-9-11 11:14:14 :

我想LZ的意思本来应该是这样的吧:其实我们从不否认那些英雄带给我们的震撼和感动,甚至反思,我们的生活也需要这样的英雄。但拜托各位进行报告的执笔者:英雄得可贵之处就在于他们本是普通人,却做了我们普通人做不到的事情,不要把读者都当初傻瓜,不要把英雄神话了,老老实实的讲述他们的事迹会更打动我们的心。尊重事实就是尊重读者。


山同学做记者我放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0

主题

626

回帖

4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1286
发表于 2006-9-15 15: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支笔不好拿啊,这种事情还是让泉哥和小贩去做吧,我只适合胡编乱导一番
走过,路过,不能错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2

回帖

187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874
发表于 2006-9-18 10: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的克制力有时是当时的客观环境激发出来的,没听说过一个60多的老太太,在住在六楼的房子着火后,硬是把家中最值钱的冰箱背下楼吗??
C'est la vie
6677814.qzone.qq.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30

主题

1693

回帖

2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33473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06-9-18 23: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听说了,但是教科书没把这篇文章选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2

主题

3852

回帖

1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07597
发表于 2006-9-21 14: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只看了楼主2个帖子前个说了那多话后觉得无聊~这个是不浪费那多话了直接说个无聊了,过~
电脑城IT挨踢业内人士.从小不学好,长大卖电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7-15 14:00 , Processed in 0.07952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