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锵锵三人行,发现了一个有趣的说法:现代人大多都是有问题的人,什么婚姻叫个人问题,入党叫组织问题,加上现在的LV问题。听到这儿,心中对LV长久以来的疑惑不禁得到了答案。原来,那些在LV店外排着长队的人都是为解决这个问题的人。 很早在一本什么时尚杂志上看到这样一个说法:拥有一个LV的包是每个女人一生的梦想。说到某某名女人的衣橱,绝对会大肆渲染:她有着满满一橱柜的各种款式的LV包。看着广告画上那个充满了野性和欲望的LV女郎,于是我也开始了对LV的憧憬和梦想。那时还不知道它的价位,只知道不会很便宜,因为武汉没有LV的专卖店。但LV的图案与色调在大脑中却已经根深蒂固。 直到去年的欧洲之行,坐车经过香榭丽舍大街,看见一条长长的队伍码在街边,清一色的亚洲人。开始还以为是为种族歧视游行示威什么的。后来才知道,那些都是为等待买LV包的人,而且每人限量买一大一小两个。后来在老佛爷里面的LV店也看到类似的奇观。明明宽敞的店内只有数十个顾客(当然也是黄皮肤的居多),他们偏偏派一个绅士模样的人彬彬有礼地挡在门口,很礼貌地拦住你跨入店内的脚步,同时也更勾起你对LV的无限向往。看起来似乎是为了保证对“贵族”的贵宾待遇,但实际上却很有点欲擒故纵的味道。 我没有加入排队行列,一是到欧洲游览的时间太宝贵,不舍得用在这无谓的事情上;二是觉得在西方文明国家,过马路排队,上厕所排队,买票排队属于值得我们东方学习的美德,但买个包包得排长队岂不是又回到粮食短缺的年代,若非家里非得买米买油的,谁稀罕浪费咱们宝贵的时间去排队呀?明摆着种族歧视嘛! 后来,在香港有幸碰到海港城LV店外没人排队,有机会串进店长了见识。进店随便拎起个包,大模大样地挎在肩上,还在镜前左顾顾右盼盼。没见得有何特别,还重得不得了。趁人不注意去翻标牌看价码,咦?它还不给标上。我只有清清嗓子,故作自然又大方地去问一直恭候在旁的服务员先生。人家礼貌亲切地微笑着,犹如你家跟班,轻轻报出一个数字。天哪!那可是一个公务员一年的薪水。这时千万不能吐舌头,在国外就丢了咱国人的脸,在香港就丢了咱内地人的脸。继续挑另外一个,继续在镜前搔首弄姿,只是不再问价格。正在心里激烈的斗争着,要不要豁出去,也拎它一个回家去,彻底实现作为一个女人的梦想。凭啥那么多女人都有,我却比她们差?这时,另一位美女服务员走到我面前,非常热情地问我需要她帮忙吗?我疑惑地问什么意思,她说:“对不起,我们打烊了。”我如释重负,扭头望望仍执着地排着队等待付款的几个人,连声说:“对不起。”其实我心里在说谢谢。谢谢她让我轻松退场,不然我肯定得拎一个并不十分喜欢又超重的包包回去。 不过话说回来,在机场里随便都可以碰到个拎着LV的女郎或者大婶。这时,我总会有再去看她们一眼的欲望。如果是气质超群的,我会推测她属于“白骨精”一类的;若是眉眼盼顾的定属于小蜜二奶云云;若是既无美色又无气质大嫂级人物,不用说,那定是秀水街淘来的水货。所以LV还得看是什么人拎,正所谓良马配好鞍。 说到此,我大致对LV有了深刻的印象,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好处:一,可以标明自己的品味与身价,表示自己的与众不同。二,可以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成功地当上第二眼美女。三,可以极大地满足作为一个女人的虚荣,了却由时尚杂志对全世界女人的消费误导生起的无端欲望。另外值得引起女性同胞注意的是:在这假货泛滥,盗版猖獗的年代,拎LV的美女们千万得与自己的穿着,气质和身份相配,不然,好不容易解决了的问题,会被旁人误以为是盗版,岂不是花了银子又丢了面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