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时代,物质的飞速膨胀一起人们追逐金钱的热情高涨。这无可非议,因为,人首先要生存,生存就要有物质基础,而取得物质基础必须有钱。我想没有谁会象古人那样不用钱过茹毛饮血的生活吧。人是精神的,这就要求人们在满足了基本生存需要后要有精神的愉悦。可是需要怎么样的精神愉悦,每个人的标准就不一样了。 喜欢户外的朋友,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也得到了精神上的享受。自然的状态,声光色彩无一不刺激着人们的神经,甚至让人们感动。自然的雄浑和瑰丽带给我们视觉冲击的同时,更让我们感到了生命的可贵和渺小。大自然让我们陶醉。于是,人们用文字记录下了内心的感受。文学,是一门反应现实的艺术,自然也记录了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各个角落,同时也是人们诉说心路历程的好方式。 文化大革命后,有一段时间是文学的黄金时期,人们从文学里面获取精神的营养,发现原来人的内心是那么的丰富。在经历了可以说是精神的迷惑和盲从后,人们终于可以袒露自己真正的心声了。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新的娱乐形式如卡拉OK、家庭影院、演唱会、酒吧等如雨后春笋一样涌现出来,人们有了更多的体验感情的方式。这样,许多人找到了自己精神的寄托,而喜欢文学的人自然是少多了。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每个时期,总是某种形式会得到大多数人的喜爱,而且新的方式涌现出来后,重心也会有所转移。 在经历了文学的绿洲之后,相比以前的盛况现在自然是平淡得多了。但是正如人们小时侯养成的习惯一样,一旦喜欢了,就很难改变,文学正是这样的一门艺术。我以为,文学既不完全是绿洲,也不完全是沙漠。它就是一门有人喜欢、有人不怎么喜欢的艺术。但是它能熏陶人们的情操是毋庸置疑的。我们不可过高期望文学会带给我们多大的改变,但是它能让我们的思想更活跃,让我们变的更有风度,更有涵养。它带给我们的财富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表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比如待人接物,工作和对待事物的态度中。 任何时候,文学都是我们的朋友。在我小的时候,看一本小说可以废寝忘食,书带给我一个广阔的世界。直到今天,只要有空,我还会捧起书本,看点小说、散文什么的。现在的书引导人们追赶时尚,而真正的文学书籍许多都已经停刊了。以前经常看的《人们文学》,《昆仑》,《十月》,《芳草》等,现在已经看的少了。但是那些小说给我的感受现在还好象昨日重现。每个人总是会找适合自己的精神家园,不管你喜欢的是什么形式,只要能让你从中受益,得到向上的力量,就是最好的。 文学,总是安静在那里,等待欣赏它的人。那些话语,就如想象的翅膀,飞进人们的心田。尽管现在和文学亲密接触的人不多了,但是这丝毫也没有降低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许多时候,看书,还是我们最好的休闲方式,也是我们吸取前人经验的最有效益的方式。 [此帖子已被 离离原上草 在 2007-4-27 20:04:22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