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楼上各位的鼓励呀!第一次上“边走边看”,新手,激动啊!PP发的不是太好,文字叙述也较杂乱,委屈大家凑和看了!! 老早就想把这趟旅程呈给大家,与我分享,主要是第一懒,第二怕,迟了这么长时间,懒是没办法了,怕是怕写的远没有看的精彩,误导了大家,如今实在是太怀恋那段快乐时光,忍不住想写下来.... 不说废话了,接着唠叨吧: 以上是头两天的行程, D1飞成都,逛春熙路,吃啊! D2 成都-卧龙-日隆 梦之旅的第二天,初识高反,车行至巴朗垭口,胸闷袭来,连忙安静下来,不疯不闹,心中惶惶,只听车厢内“嘣嘣”的爆裂声,当时还莫名,晚上清理行李才知道,所带的薯片、话梅等密封包装袋都张嘴了。中午在卧龙阳光酒楼吃的饭,吃到苍蝇,但老板比我们还很,我们不想开始就惹不高兴,结帐,闪人!夜宿龙云山庄标间,每人60元,条件尚可,有电热毯,热水器等。所用的眼霜是牙膏状,盖一开,眼霜一出就不止了,一个劲儿地往外倾泻,没办法,做了润肤霜,全身搽了一道,浪费啊!腐败啊!!高原就是这样!!! 在这家,吃到苍蝇,可老板比我们很多了,仿佛我们错了,算了,闪!惹不起,躲! 
路上简陋的教室,可怜的孩子 
四姑娘山 
住宿 
D3 日隆-达维-小金-丹巴碉楼、藏寨-八美-塔公草原-新都桥 丹巴藏寨: 在日隆一夜听雨,早上起来,只见四面山上银装素裹,但山底沟谷却绿意涛涛,回望四姑娘山顶的朝霞,我们出发了,沿路又是翻山越岭,高低盘旋,先后路径达维、小金两处红军长征中的会师地点,不禁感叹当年红军的不易,我们今天坐着车行都觉得晕,当时的红军缺衣少食,追兵在后,是怎样的千辛万苦才闯出了一条血路啊!我感动了好久。 进入丹巴,映入眼帘的画面也与先前迥异,前面提到巴朗山是气候、水系的分界岭,也可以说是汉藏的分水岭,这里不论从建筑风格还是民族服饰,都是藏文化的体现,具体说丹巴是嘉绒藏族的典型代表,它凝聚了汉文化的含蓄及藏文化的豪放,也接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在2000年法国的SPOT卫星拍下了一张卫星照片上,它由五条江河汇集,五座大山环抱,以360度的辐射状,形成了一朵梅花在地球上旋转,所以世称“地球之花”,这五条江河分别是:大金河、小金河、牦牛河、革什扎河、和大渡河;五座大山分别是:白菩萨山、拥波山、万年雪梁山、哥妈山和墨尔多山。著名的丹巴碉楼一页页从眼前翻过,就像翻过的历史,告诉着我们它们的沧桑过去。越野车在山间小路上颠簸,俯视而下千米,大金川河水一路奔腾,我们的目标是去中国最美的古村落----甲居藏寨,翻过一山到了开阔处,让人顿时眼前一亮:大金川河水劈山而过,背阳的山脊巍峨耸立,另一侧虽也是雪山连绵,但山脊平缓,从卡帕玛群峰雪线以下到大金川河边,一幢幢藏寨依着起伏的山势迤俪而建,外形美观,风格统一,高高低低、错落有致,与周围茂密的树林,清澈的溪流,皑皑的雪峰一起构成一幅田园牧歌式优美的乡村画卷。藏寨全是四层石楼,底层饲养牲畜,第二层是厨房和住宿,三层是经堂和客房,顶楼是晒台,建筑形如碉状,白色主调的藏房与绿茸般的背景巧妙搭配,把神秘的古老风水学说与浓厚的宗教文化底蕴融为一体,达到了“天人合一”的最佳境界,我们有幸请到丹巴美女小拉姆作向导,到民居里参观,这里的房屋无论主人在不在家,门总是敞开的,院落里怒放的格桑花开的灿烂,屋里的苹果、梨只要不带走可以随便吃,满墙的藏饰你可以随便看,单木的楼梯你可以随便爬,顶楼的晒台上:满地的玉米、满处的红椒、满身的清新啊,满满的阳光…….真想一家家的走、一家家的看,时间不允许,要离开了,我们提出要买点苹果,在这种环境下生长的苹果,又青又脆,从树上摘下就可以吃洗都不用洗,主人摘了一大袋约有10多斤,我们问了好几遍才确认:只要5元钱,嘴都笑歪了!5元钱啊!回程的路上,我问小拉姆:常年在这单调的地方,你没想到要出去吗?她说:我出去过,到过深圳,但不习惯,还是喜欢这里。我一时觉得汗颜,难道外面的生活就叫生活,这里的生活就不叫生活吗?朋友,你若渴望平静的生活,那么暂时停下奔波的脚步吧,把目光投向远方,投向这里,甲居藏寨,果真是梦想中的家园。 达维 
小金会师 
碉楼 
初识藏寨 
[此帖子已被 whqw007 在 2007-5-18 18:29:24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