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千岁矣。王中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先秦诸子,谁不想做官?“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在其位,谋其政。”“君子之仕,行其义也。”谁不想通过世俗的权力,来杠杆天下,实现自己的乌托邦之梦?庄子的机会来了 但“庄子持竿不顾。” 他只问了两位衣着锦绣的大夫一个似乎毫不相关的问题:楚国水田里的乌龟,它们是愿意到楚王那里,让楚王用精致的竹箱装着它,用丝绸的巾饰覆盖它,珍藏在宗庙里,用死来换取“留骨而贵”呢,还是愿意拖着尾巴在泥水里自由自在地活着?二位大夫此时倒很有一点正常人的心智,回答说:“宁愿拖着尾巴在泥水中活着。” 好一个“不顾” , 在功利与自由中,庄子选择了做一条拖着尾巴于泥水中自由摇曳的鱼。 他在不经意间,推掉了在我辈看来千载难逢的飞黄腾达的机遇,摒弃了锦衣玉食,高官厚禄,功成名就。这是否怪诞荒唐?事实上,庄子一介草民,饥肠辘辘,食不果腹,靠编织草鞋为生,面对从地狱到天堂样的巨大提升和惊人诱惑,庄子何故轻易背离常人惯性思维的轨道? 庄子宁静的“钓鱼”。他只是钓鱼,无须做出“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幽深意境,也无须像姜太公样在钓鱼中等待谁,他只是需要一条鱼来充饥。“心已冷”何故? 胡文英这样说庄子: “ 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悲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 “终不下手”是指不谋官职,不为私利,不付诸行动,表现在庄子的不为五斗米折腰,贫贱不能移的拒绝巨大诱惑,拒绝高官厚禄的媒聘中。 其实,权势功利并非完全不好,。可当权利不能维护“正其义不谋其利”时,拒绝权势,拒绝功利,就是拒绝污浊,拒绝罪恶,体现庄子坚守自我,坚守明澈心灵,坚守自由生命,保持本性本心,拒不合作的独立人格。 “未能忘情”是因为“他有鸽子的的温柔宽厚”,这是对待人类苦难的怜悯,对天下苍生的牵挂,对生灵涂炭的悲慨,是深沉的博爱情怀,怎能不热肠挂住? 庄子生活的时代,世道黑暗,天下污浊,诸侯争夺,战乱频繁,民有饥色,野有饿殍、,对污浊混乱的现实,他有蛇的冷酷犀利。对人世间的种种荒唐与罪恶,对生灵的痛苦和灾难,“他自知不能用书生的意气来与之叫阵,只好冷眼相看。” 于是,他选择了逃避,选择了不作为。这是否是一种消极遁世的做法?那么,试想,假如他积极入仕,作为一个有着独立的精神文化,人格节操,怜悯情怀的人,在那样的社会官场里,他可以泯灭良心,助诹为孽,同流合污吗?假如他按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为官,他能有所作为、成就一番?有他的立足之地?他该是怎样的下场呢? 庄子推掉那个千载难逢的发达机遇,他的不作为,恰恰是作为,是拒绝权势的媒聘,拒绝罪恶的交媾,拒绝道义的玷污,拒绝信念的苟合,维护自己那片晶莹明澈的心灵天空,从而保全生命的自由、独立和孤傲而坚守了自我。 “这是由超凡绝俗的大智慧中生长出来的清洁的精神,又由这种清洁的精神滋养出拒绝诱惑的惊人内力”。这是我辈心智不高内力不坚的芸芸众生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难以企及,自愧唏嘘的。 “在一个文化屈从权势的传统中,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 “当我们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两棵在清风夜唳的夜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 ” 在权钱交易、物欲横流、人格扭曲、道德沦丧,心灵干涸,精神荒芜,生命沦陷的今天里,这棵树,在哪里?当我们为着欲望撕咬、权力争夺、利欲熏心而走火入魔,奄奄一息时;当我们忙着生存辗转,劳碌奔波,理想破灭的内心惶恐,忧伤绝望时;当我们在急急的路上漂泊张望,迷惑困惑,焦急地找不到归家的路时,我们是否会想起:庄子,这位精神大师的“持竿不顾”“曳尾于泥涂之中”的心灵坚守。 “ 一轮孤月之下一株孤独的树,这是一种不可企及的妩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