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432|回复: 81

【高原行】滇-藏-青-甘

[复制链接]

6

主题

89

回帖

529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295
发表于 2007-8-12 16: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序) 心还在路上

    一般所说的茶马古道有两条,一条是由云南普洱经大理、中甸、德钦等地到西藏,另一条线路是从成都经理塘、巴塘到西藏。我走的是前一条线路——滇藏公路,它北接川藏公路南线,是现在四条入藏公路海拔最低的通道。不过,我是先从昆明到景洪,跨过比普洱更南边的打洛镇国界,在缅甸境内参观了金三角地区禁毒展览后飞到大理的,然后才上214国道,断断续续地乘长途汽车,在丽江、中甸、德钦走走停停之后,再一路长途班车经盐井、芒康、左贡、八宿、然乌、波密、林芝、工部达江、墨竹工卡到达拉萨。

    这一路途经中甸盆地和横断山脉,最高海拔的是红拉雪山口4300米。沿途气候温和湿润,林木繁茂,景色秀丽。由于横断山脉受澜沧江、金沙江等大河切割,山高谷深,公路落差很大,在享领一天之内四季不同的气候与风光的同时,也得经受天气变幻无常和高原反应的影响,尤其是德钦至盐井、芒康一线的路况较差,须经受随时可能出现的塌方滑坡飞石甚至泥石流暴发这些危险的考验。
 
    走了滇藏路,接着又走了青藏路,在格尔木北折去了敦煌,再经兰州、成都回到武汉。回来已一个月了,可我的心还在路上——那就慢慢地回味吧。
 

心鹜八级

六月飞雪

高原大海

高原小花

高原车队

戈壁沙漠

断壁残文

三江源头

 

[此帖子已被 见摄 在 2007-8-31 14:37:20 编辑过]

寻求什么,在遥远的异乡
抛下什么,在可爱的故乡

http://blog.sina.com.cn/jiansh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89

回帖

529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295
 楼主| 发表于 2007-8-12 16: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昆明
 
6月14日
    下午从武汉飞昆明,机票是女儿提前订的打折票,算总帐与火车票的价格差不多。在东风东路找了一家招待所安顿好,天也擦黑了,于是就在住宿旁边的中华老字号建新园,吃了一碗云南米线。
 
    简单打发了第一个晚餐后,出门一看,马路都湿了,原来在小店吃米线的功夫,外面下了一场雨。也好,乘着凉爽,就沿着东风东路——青年路——人民中路——东风西路——南屏街遛弯,其间还穿插走了正义街和五一路,把昆明小半个中心市区的夜景草草地打量了一下。

6月15日
    早6时就起床,出门看昆明的街还很安静,附近只有昨夜吃晚餐的米线店开着门,进去依旧吃了一碗云南米线,就乘车去石林。
 
    石林地质公园距昆明市约80公里,一条很好的泥青路直通,正常情况下一个多小时就应该到达,因为在途中顺道游览了岩泉禅寺,车还在几个购买点都要停留,所以到达石林已是太阳当顶的中午。于是,决定干脆吃了午饭再参观。
 
    进了一家看上去还有点模样的小店,吃饭的人不很多,该店的饭菜分量很足,却难以吞咽。幸好店内四壁挂满了悦目的国画,店堂的尽头,有人不停地介绍每一幅拍卖的画作,一个中年人在埋头作画,向人打听,原来是中国画院的画家——范叔。
 
    我不懂美术,但看那些画,比桌上的饭菜更对胃口,干脆放下碗筷与画家拉话,说着说着就心血来潮,一下买了三幅梅花,分别是暗香浮动、喜上眉梢、报春图,打算都送给朋友,另外二幅分别是幽居图和知音图,暂给自己留下。

    饭没吃好,但有美画可餐,还有美景可餐,一点也不觉得饿,喝了许多水,精神抖擞地进园区参观。
 
    从景区介绍上看,石林景区范围较大,约350平方公里,又是正午,所以,我也随众坐上园内电瓶游览车。还好,园内石林比较集中,象生石尤多。奇峰怪石,平地挺起。有的矗立如林,有的峻拔如墙。有的石峰高达三四十米,也有的只有几米。天晴时石峰呈灰白色,下雨时则变为赫黑色。
 
    关于石林的成因,解说员是这样介绍的:大约在2亿多年以前,这里是一片汪洋大海,沉积了许多厚厚的大石灰岩,经过了后来的地壳构造运动,岩石露出了地面;约在200万年以前,由于石灰岩的溶解作用,石柱彼此分离,又经过常年的风雨剥蚀,才形成了今天这种千资百态的岩溶地貌,也叫喀斯特地貌——石林、石峰、石芽、溶斗、落水洞、地下河,以及奇异的龙潭,众多的湖泊等。这些现象之所以称喀斯特,是因为南斯拉夫西北部喀斯特高原最典型。
 
    建园于1931年的石林公园,不仅是造型地貌的天然博物馆,而且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湿分明、四季如春,还有彝族撒尼人优美动人、千古绝唱的《阿诗玛》,我很想等到农历6月24日,亲身体验彝族火把节的火热,可惜行程安排里怎么也等不到这壮观的场面。
 
    返回昆明提前在拓东路的市博物馆门前下了车,从大门进去先在一楼看了云南25个少数世居民族服饰展,那真的是五彩缤纷,很想拍几张照片,因为展厅禁止摄影,还是忍住了。我想,留在心里的底片一样鲜艳,而且不会褪色。
 
    接着参观了以晋宁石寨山出土文物为主的青铜厅,但在我的眼里,这个青铜厅只是比湖北博物馆少了编钟和勾践的剑矛。二楼恐龙化石厅有5具恐龙骨架标本耸立着,其中有一具曾经生活在早期侏罗纪的双嵴龙化石的骨架,是亚洲稀有种属,它是全世界仅有的三具之一,但在我这个外行眼里,也同武汉的中国地质大学的恐龙化石展相似。
 
    让我激动不已的是最后来到地藏寺经幢前,看到该馆的镇馆之宝——地藏寺经幢,又名大理国经幢,其本身就是一座立体金刚界曼陀罗,通高8.3米。经幢整体罩在博物馆主楼室内,是我国现存石刻经幢的极品,是研究南诏密宗的珍贵实物。
 
    从介绍文字了解到,原来这里是一个古幢花园,昆明政府于1987年才以地藏寺经幢为主将其改建成博物馆。经幢自下而上分为七层:幢基为鼓形,雕有8条两两盘旋的江海游龙;第一层为四天王,这一层还刻有汉文佛经;第二层为大日如来说法龛,龛外有四大金刚,四面的大日如来为应身像,分为阿闼、宝生、阿弥陀、不空成就四像。四像对应佛的“苦、集、灭、道”四谛;第三层到第七层雕刻菩萨、天王像、金翅鸟、殿宇、飞神等,共雕刻神像300尊,从大海到天空,按照密教金刚界四门曼陀罗法设坛。
 
    我围着石幢转了一个多小时,直到展馆的管理员说下班了才离开。出门时天还是大亮的,但不知大雨是何时开始下的,嗨!进门前还是大晴天的,说下雨就下雨,云南十八怪真是名不虚传。

6月16日
    计划去世博园、大观楼、云南大学和西南联大旧址,时间较紧,照例起早床,可乘车不顺淌,赶到世博园已近10时。本想在园里只转个把钟点即可,可七转八转却转了约三个小时。
 
    昆明世界园艺博览园是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会址,园区整体规划依山就势、错落有致,气势恢弘,共有国际馆、中国馆、人与自然馆、科技馆和大温室五大场馆,树木园、竹园、盆景园、药草园、茶园、蔬菜瓜果园和名花艺石园七大专题展园,虽然其它国家早就撤展了,但全国各地和95个国家的园林庭院建筑尚在园内和谐分布,依然呈现了云南特色、中国气派、世界风格的洋洋大观。
 
    从世博园出来,找到昆明又一老字号“野生菌”店,吃了此行最贵的一餐饭——野菌火锅,味道鲜美极了。然后顺道去花木市场买了一些花种,接着赶往滇池,看到湖边漂浮着泥一样的绿藻,心情大坏,以至于到了大观楼,仍然没有“果然一大观”的豁朗,把去云南大学等学校寻访西南联大旧址的时间也误过了。

宁折不屈 

石林花骨

并肩而立

八面来凤

 

 

[此帖子已被 见摄 在 2008-5-23 19:29:53 编辑过]

寻求什么,在遥远的异乡
抛下什么,在可爱的故乡

http://blog.sina.com.cn/jiansh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4

主题

4714

回帖

2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68618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7-8-12 17: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精彩!

好一个心在路上!

                                                  沙发!坐着看!

【东坡在世,我愿追随其后。恨没有早生880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3

主题

2807

回帖

17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70970
发表于 2007-8-12 19: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蓝天白云.......

 一个美字不能表达意境啊.等待继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6

主题

4635

回帖

1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12796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7-8-12 23: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位会写会拍的家伙~~呵呵,赞!!~~~
雨林深处,聆听自然之声;寂寂之夜,独享美丽心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3

主题

3352

回帖

19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93286
发表于 2007-8-13 09: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字优美,PP清晰,好羡慕!!!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89

回帖

529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295
 楼主| 发表于 2007-8-14 14: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西双版纳

6月17日
    年头曾去武当山,因为时间太紧,错过了附近的神龙架原始森林;这次到了云南,再也不能错过更阔大的西双版纳原始森林了。

    昨晚到西双版纳的州府所在地景洪市,天已经黑了,也没有一丝风,南国热带气候的闷热,跟武汉夏天的湿热一样让人难受。城区道路两旁的树木都是热带植物,很有意思的是,南北向的道路全是油棕树,而东西向的道路则是椰子树。棕叶伸展得宽大且长,椰树都长得粗壮直高,在路灯的照映下,还能够看到有的树顶处悬着几个椰子。在勐泐大道的天城大卖场旁的旅店住了一宿,休息还可以,所以,尽管今天计划要走原始森林公园、热带植物园、勐泐文化园、雨林谷、橄榄坝等很多地方,但体力是不成问题的。

    车出了城区,一路看到大片的橡胶林、大片的甘蔗林和大片的西瓜地。当车沿着蜿蜒的山路爬到大山的高处时,感觉壮阔的林海和花海像潮水一般扑面而来,一碧如洗的蓝天之下,远近的山谷如大海一样沸腾,黛黑色的树林随着阵阵山风起伏着排排波浪,一声声鸟鸣婉转悠长地吟和着绿色大海的辉煌歌唱——

在那大海上淡蓝色的云雾里
有一片孤帆儿在闪耀着白光
它寻求什么,在遥远的异乡
它抛下什么,在可爱的故乡
 
下面是比蓝天还清澄的碧波
上面是金黄色的灿烂的阳光
而它,不安的,在祈求风暴
仿佛是在风暴中才有着安详

    原始森林的万千气象让我开眼也让我迷眼,莱蒙托夫的《大海》让我想了很多也让我什么都不想。有了这番对原始森林原汁原味的美感存储,就觉得没必要再让接下来的人为之物耽误时间了。因此,几个公园都没进去,就连橄榄坝曼迈桑康风景区,由于是以上海下放知青所建水库为主的一个景点,而且门票的价格也贵,所以也没进去。这样,在傣家楼与主人话别后,就把上午的其它时间都留在了热带雨林谷,从容地领略了那里古木参天、藤蔓交织的自然景观。

    下午去了勐泐文化园,里面有西双版纳历史博物馆,还有古老的傣王宫遗址,是小乘佛教的圣地;不仅如此,里面还有少数民族舞蹈表演,最幸运的是可以参与泼水狂欢。因为,泼水节是在傣历六月十三日至十五日,即公历四月十三日至十五日,我很遗憾来晚了没能赶上这个节日。所以,当得知勐泐文化园有泼水活动,我无论如何也不愿错过,一个美丽感人的民间故事也不让我错过——

    曾经有七位善良美丽的姑娘,为了消除人间的灾难而大义灭亲。在除掉十恶不赦的父亲时,为了扑灭父亲断头冒起的邪火,七个姑娘把父亲的断头轮流抱在怀里,直到腐烂。轮换时,姑娘们都要打来清水,泼在自己身上,冲去满身的污迹遗臭,泼水由此成了消灾除难的仪式。

    泼水场的旁边,有一眼名声很大的泉井,被当地傣族人奉为圣泉,也是奥运圣火的一个传递点。泼水之前,由一个小和尚从圣泉汲取,用小水罐一担一担挑上来,倒入泼水场周边的大水缸里,供泼水之用。有如此圣洁的水,有如此圣洁的故事,我当然要以圣洁的心愿参与泼水的狂欢,祝福傣族百姓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

    晚上,参加了在春欢公园举行的“澜沧江·湄公河之夜”歌舞篝火晚会。春欢公园意为灵魂之园,原名曼听公园,公园入门口处,站着许多穿着鲜艳民族服饰的莎多丽、茂多力,他们敲锣打鼓、载歌载舞地欢迎游客。每个游客在欢快的气氛里欣然入门进园时,都要被两旁众多美丽的萨多丽用屁股挤撞,不要误会,这是她们在用自己特有的民族方式热情欢迎远方的来客。

    晚会的节目很丰富,主持人的主持尤为活泼,一会儿滔滔不绝地介绍澜沧江——湄公河的源远流长及其两岸的风土人情,一会儿又无不嘻谑地开着一些颇带色彩的玩笑,邀请观众上台互动,学说少数民族语言,如果是男士上台,就扮新郎向演员“新娘”求婚,若是女士上台,那就得选演员“新郎”......整台晚会的演员都是当地业余的莎多丽和茂多力,可是他们的表演并不业余,因为少数民族本来就是能歌善舞的,何况还有鲜艳的服饰、婆娑的椰树、简朴的茅屋、炫目的彩灯、欢快的歌声和多姿的舞蹈,让人在欢乐中感受到古老的文明仍充满了当代活力,露天篝火晚会更是把游人引向欢乐的高潮。

喇嘛汲水

 

夜光如水

 

傣家人,吊脚楼 

水花灿烂

 

佛笑云天

 

 

 

[此帖子已被 见摄 在 2007-9-26 19:17:20 编辑过]

寻求什么,在遥远的异乡
抛下什么,在可爱的故乡

http://blog.sina.com.cn/jiansh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703

回帖

4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1435
发表于 2007-8-16 09: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继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6

主题

4635

回帖

1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12796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7-8-16 17: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跟着你的文字图片慢慢游,欣赏~~欣赏文字,欣赏图片~~~

图片要是稍微大点就好了

雨林深处,聆听自然之声;寂寂之夜,独享美丽心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404

回帖

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6765
发表于 2007-8-16 21: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美文美景

不一样的蓝天碧水

看来天上飞着看和地上走着看

嘿嘿~~~

还是有区别滴.....

期待更美的视觉和精神享受......

 

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89

回帖

529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295
 楼主| 发表于 2007-8-19 12: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缅甸

6月18日
    进藏有多条线路,我选择了滇藏路。除了考虑滇藏路是入藏海拔最低的一条线路,除了想走一条较为完整的茶马古道,除了想探看西双版纳原始森林的美丽和神秘,除了这一条线路有许多绝美的景点,等等,心底还有一个沉积多年的想法,就是要顺道跨过国界实地感受一下另一个国家——当年中国抗战远征军赴缅甸作战的地方。因为,一个不久前刚过90大寿的老人,在他风华美茂的青春年代,曾在孙立人将军率领的部队,不仅参加过“一寸山河一寸血”的1937年“8·13”淞沪抗战,还于1942年至1945年远征缅甸抗战前后长达三年时间,直至日本宣布投降才凯旋回国。我一直想沿着老人抗战的足迹,看看他和他的兄弟们当年血战日寇的地方。

    老人在松沪抗战中,所在部队是防守苏州河周家宅一线,那地方我以后一定会去的。这次到了西双版纳,在感受原始森林的雄浑美妙的同时,也体验到了原始森林的神秘艰险,其它的一般景点,尽管都很吸引人,却不是我此次注目的重点。办出境证虽然不再是很难的事,但自助游过境还是较难的,何况,听说中缅边境最近封关了。还好,又听人说过境很容易,也不需要办出境证,只需要交点钱即可。只好冒险了,但还是找了一家较大的旅行社,尽可能的降低风险。

    去的边关是打洛镇,位于勐海县西南部,与缅甸的小勐拉接壤。“打洛”是傣族译名,意为多民族混杂相居的渡口。打洛距景洪市120公里,是西双版纳西南最末端的边境小镇,虽然只是云南省的省级开放口岸,却是中国通往东南亚国家最便捷的陆路通道之一。自古以来,西双版纳市场上的各种“洋货”,基本上都是马帮从这条通道驮进来的,而驰名中外的“普洱茶”等农副产品,大多也是从这里运送出口,再转销东南亚各国和日本、香港等地。当地人告诉我,真正的普洱茶的产地在勐海,而不是今天的普洱县,因历史上的勐海原属普洱管辖,普洱茶由此得名。

    查了一下资料,早在唐朝时期,由于普洱茶所具有的优异品质和适应了以肉类与乳制品为食的藏民的生活习俗,藏民们不惜翻越雪山,漂流金沙江,跋涉丛林,行程数千里,以藏区的马匹、乳制品、藏药等换取普洱茶,逐渐形成了一条经步日、下关、丽江而至西藏,靠人背马驮“以马易茶”的“茶马古道”。这条“茶马古道”沿走至20世纪50年代初,此后随着公路的出现而消失;至今,当地还有一些老人称呼这条路线为“后路”。到了明清两代,在“茶马古道”之外,还以普洱为中心,向外辐射出四条“茶马大道”,其中一条就是普洱至打洛的“茶马大道”,此系“官马大道”的延伸,自普洱经思茅、车里、佛海至打洛,然后到达缅甸的景栋。

    跟旅行社走的人,可能都得忍受去自己不想呆的购买点。此行也不例外,到了打洛镇,虽然没有去听说很宰人的原始谷,也没有去看打洛特有的那棵已有200多年的“独树成林”老榕树,却首先进了打洛森林公园里的珠宝店。因为我们一行只有二个人,迎宾的莎多丽将我们引入所谓的贵宾室,得知我们是来自湖北也不想购物,她却“惊喜”地去请是老板的老乡来与我们叙话。年轻的老板30多岁,很精明能干的样子,说着一口的普通话,说自己的家乡是黄陂,自己的姑姑一家还在洪山区生活,父亲在九十年代初从边防部队转业,就留在这里从事缅甸玉的进口管理,现在由他子承父业,但强调这个店子是交给自己的妹夫管的,买不买没关系,老乡来了看看就可以。我们谢了他的好意,看了看就离开了。

    过境前,是在219号界碑附近的餐馆吃的午饭,在吃饭期间,我看到一些中小型车辆陆续拖来了几批游人,都是先在此吃饭,然后由开饭馆的人安排,一辆摩托车带一个人,沿着有点颠簸的小路走了不到十分钟,在离铁丝网几十米的地方停下,再从被剪开的铁丝网口子步行过去。这就过境了!缅甸的界碑旁有一排平房,小卖店的门前有围着一张桌子打牌的年轻人,其中一人答应打完这圈牌就开车拉我们走。我在等车的时间里,回首刚刚走过的铁丝网那一边,山坡上的岗楼好像根本没有士兵,边民们三三两两地自由地经铁丝网洞口来来往往。

    缅甸的司机兼导游也是说的普通话,开的是很高档的轿车,这边的车都是右方向盘。他颇有些骄傲地说自己的父亲是93师的,祖籍在中国,而且,在这缅甸联邦掸东第四特区的小勐拉,80%以上人都是中国人。的确,过境后,无论在寺庙、街道,还是在集市、商店,我所接触到的人,都是说的中国话,就连缅甸边关的军人,在检查游人身份证时,也是说的中国话,仅从语言上一点也感觉不到是出境了,只是偶尔看到有几个穿筒裙的男人走过,这才提醒自己是在异国他乡。因为天气的原因,缅甸的男女都穿筒裙,被称呼为“阿狗”的男人,穿的筒裙叫“笼基”或“布梭”,意为“裹身体的严实的布”;被称呼为“阿猫”的女人,穿的筒裙叫“特门”,意为“妇女遮体的布”,其实都是一个意思。

    导游说,本来大陆和台湾对这里的中国军队都是给钱的,后来因为毒品的原因,大陆和台湾又都不给钱了。台湾在50年代和60年代为了反攻大陆,给钱从云南兵败退到缅甸的国军是公开的事实,但大陆也曾给钱的说法,我还是第一次听到,如果这个说法确有其事,可能是文革极左时期输出革命、支持缅共游击队的吧。
 
    导游先带我们去参观缅甸禁毒展览馆,在展馆里可以看到一、二、三号和冰毒等毒品实物,还了解到勐拉属于小金三角地带的掸邦。掸邦,居高原地区,地广人稀,几十个少数民族散居在丛山峻岭之中,形成许多类似部落般的群体。结绳记事仍然可见,不仅存在自然经济的运作,而且种毒、制毒、贩毒有百年历史,是当地山民的一种生活方式。自上个世纪90年代,掸邦成为世界最大鸦片产地之一,也是整个金三角85%以上鸦片的出产地,由从缅共独立出来的掸邦东部民族民主同盟军控制。该武装的总司令是林明贤,于1993年与缅政府和谈达成协议,将其管辖区改为“缅甸掸邦东部第四特别行政区”,是缅甸最大的特区,总部设在勐拉。
 
    从展馆出来,站在山坡上放眼四顾,除了建筑物,看得到的都是甘蔗、龙眼、荔枝和树林,根本看不到曾经遍地的罂粟花了,让人难以置信这里曾是金三角最重要的毒品产地之一。但地球人都知道,要实现真正的禁毒,则必须让这片土地上的人有赖以生存的新经济方式。因此,在中国政府的援助下,该地区大力推行替代种植业和发展旅游业,这里的边贸集市非常火热,游客也大多是中国人,就连手机通信都是中国援助的,中国移动和联通在这里都有不少门店,川味小饭馆到处都是,大大小小门店上的招牌都是写的中国字,流通的也是人民币,集市里好多摊位公开售卖穿山甲、淫阳春等货物,虽然价格昂贵,可来吃来买的中国游客仍然不少。

    我还在大金塔的那个更高的山头,朝南边的远山深处极目遥望了许久,极力捕捉那60多年前中国将士在那曾是国际抗战战场上与日敌撕杀的回声,在蓝得透明的天空下,我很激动地向牺牲在缅甸战场的20万中国远征军的英魂默默致敬... 在此次高原行之前,我曾花了较大的精力做的一个功课,就是重读邓贤的《大国之魂——中国远征军滇缅征战纪实》、《落日》、《流浪金三角》等作品,好让自己头脑里有二幅当年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和国民党残军败退到金三角艰难生存的地图。进入缅甸后的一路上,我多次向导游询问中国军队入缅抗战的遗址,他脸上显出一片茫然,继而又有一些不屑,却很上劲地说些这里的艳舞和人妖表演是如何有特色,有意强调这里的妓馆是合法的,不仅有经营许可证,还定期体检和向政府纳税,极力引诱游人去这些害人的地方。
 
    虽然这里的抗战战场硝烟已散,罂粟花也被其它农林作物替代,甚至变成了风景宜人的旅游地,但这里仍然有看不见的硝烟和毒品。因为有曾经的背景存在,就让人觉得这里的某一丛杂草、某一片密林以及某一处棚房,都可能有或明或暗的诱惑在盯着贪婪的猎物。好像是为了证明我的这种直觉,在回到国内的路上,凡是从打洛方向过来的车辆都要接受检查,我所坐的车也不例外被检查,凶猛机敏的警犬比一队全副武装的警察还骇人。让我吃惊的是,开车离开警察一会儿,司机就急忙打手机跟其它的人通报检查情况。看来,作为曾经是过境毒品或输入中国的一条经典路线,现在仍然暗暗流动着不少的阴谋和罪恶。

国门洞开,却没有游人进出

 

界碑、铁丝网和岗楼犹在,两边的人却来往随便 

 

金塔高矗,是为牺牲在缅甸战场的20万中国远征军将士安魂吗?

 

和尚说,放弃毒品的大人物每月来此还愿一次

 

河水虽然沉淀了抗战的硝烟,但真的洗净了这里的毒手吗?

 

狮子们看到了什么,为何如此惊诧?

 

 

 

[此帖子已被 见摄 在 2007-8-31 14:44:01 编辑过]

寻求什么,在遥远的异乡
抛下什么,在可爱的故乡

http://blog.sina.com.cn/jiansh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55

主题

3957

回帖

2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98794

荣誉管理荣誉会员现任版主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7-8-21 23: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佩服楼主好能写啊

http://user.qzone.qq.com/247285055/mai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404

回帖

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6765
发表于 2007-8-22 08: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心情和一路的景致一并写在字里行间里

好景好PP

继续欣赏了

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89

回帖

529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295
 楼主| 发表于 2007-8-22 20: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版主和心素的鼓励,看你们的游记和照片,那才是赏心悦目。
寻求什么,在遥远的异乡
抛下什么,在可爱的故乡

http://blog.sina.com.cn/jiansh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89

回帖

529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295
 楼主| 发表于 2007-8-22 22: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大理

6月19日

    在西双版纳时,知道在夜晚才能到达大理,就请女儿在网上预订好了旅店。在路上,只要感觉有什么不顺,就习惯向女儿求助,何况,女儿也要求我天天向她汇报行程。还算顺利,昨夜十点多钟就入进在古镇文献路上的MCA。这是一家小巧的园林式旅店,环境雅静、交通方便,南向文献楼,北通古城门,都只有100多米,讨价还价下来,价格也算便宜,可能是旅游的高峰还没到吧。

   对大理的想望,追忆起来,不是听《小河淌水》、看《五朵金花》、读《天龙八部》的时候开始的,而是我第一次诵读“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诗词的少年时代,诗词中那种雄浑苍凉、又那样美妙浪漫的景象,曾让一个小男孩想象得如醉如痴。

    早早的起来,迫不及待地要出门把“风花雪月”揽入怀里。妻发来短信提醒,说今天是端午节,问我有粽子吃吗,我回短信说,担心消化不好,在MCA的自助早餐只吃了一个,让妻在家帮我多吃几个。

    以为自己出门够早的,能够安静地悠游古镇。来到南城门前一看,早已是人潮如涌了。我干脆不急着进古城,而是站在城外的路旁,寻望那泼洒了如瀑阳光的苍山,在那群峰巍峨延宕的气势里,感受着男人般的沧桑。

    然后,从头至尾平静地走过不乏喧闹的古镇主街,没有什么特别的惊喜,很快就在靠近苍山的博爱路上,花了十元钱租下脚踏自行车。这是蓄谋已久的计划:揣着地图,背着水杯,骑着单车,睁着好奇的眼睛,在土路、石板路上颠簸,在油路、水泥路上游荡,用自己的脚力,踏看美丽的大理。

    先沿着11路公交车线路,去了才村码头,在那结识了两名骑友,是刚参加了高考的湛江学生。我们没有上船游览洱海,而是深入到洱海边的才村民居。本想就这样贴水绕行洱海一圈,经过几番周转,终于发现是不可能的。

    只好折回大丽路,再南下去下关,途径梅溪、桃溪、中和溪、绿玉溪、龙溪、清碧溪、莫残溪、葶冥溪、阳明溪,过西洱河直至洱海公园、民族广场。在那遥遥看了一眼龙山公园的迎风塔,又反跨回西洱河的北边,穿过龙尾城门,走上眉山古道,贴着苍山走过将军祠和龙泉公园前的一段路。到了蛇古塔,就只得转到滇藏公路,顺着苍山的走向,从斜阳峰一直朝北向上关的云弄峰走。这一路的景点太多了,没有时间一一细访,只是在文献楼上小憩时,贪婪地睁着两眼,欲把所有的美丽尽收眼底——既要北念上关的花,又要南顾下关的风,还不时地西望苍山头顶的云,东瞰洱海漂移的舟。

    赶到蝴蝶泉,公园里面已经没什么游人了。在这难得的安静的黄昏,我心里突然冒出一个问题:徐霞客在这成天的闹嚷声中,是不是有些寂寞?没容我多想,伙伴的车铃声,着急地催我重新上路,急着赶往喜洲白族民居吃晚饭。

    经上关转到大丽路回古镇的这一路,就没了前段路的欢快话语声,连张望的目光也不全是路旁的风景,一个伙伴甚至想搭顺路车了。此时,大家都已经疲累了,可是,比我们更辛苦的还有在路旁农田的耕作人,天已经黑了,她们弯着腰仍在田间忙碌。从西双版纳开始的一路上,我注意到一个现象,在农田忙碌的基本都是女人和老人,几乎看不到中青年男子下田。曾问其原因,西双版纳的人说,傣族的青年男子找媳妇,婚前是要在女方家做苦力三年的,但一旦成亲后,就不干活了。不干活谁养家?不干活闲着做什么?西双版纳的人回答,女人养家呀,男人虽然也出门做做生意,但在家里就是抽烟打牌打发时光,是不会下田干农活的。再问白族人,他们的回答大致差不多,只是男人连婚前的三年,也无须下田做苦力,除了做生意之外,也有外出打工的选择。

    累的感觉,不止是脚的无力、口的干渴和肚子的叫饿,还有手臂被紫外线烧灼的疼痛以及手的僵硬,让人感到一种苍山日暮的无奈。还好,最累的时候,仍然能够看到洱海上空飘飞的云,那云间还不时露出一弯明月,让疲累至极的人由此得到安慰也得以坚持,得以领会苍山洱海这对绝佳组合的真谛——残阳如血中的暮色苍山,有温柔洱海容纳一切的面对,怎不春暖花开?

    “一水绕苍山,苍山抱古城”,我们近水贴山地走了一圈,终于回到古城时,已经是夜晚9点多钟了。在进东门前,看到当地的村民,老老小小三五成群地不断地涌上城墙上的土堆,问何以这么热闹,村民说是端午节活动,我很想参与进去,却再也没有气力了。

 

大理古镇阳光闹

一颗大树出墙来

古寺风云苍山老

 

洱海明月映苍山

上关下关天地宽

 

 

[此帖子已被 见摄 在 2007-9-26 19:29:02 编辑过]

寻求什么,在遥远的异乡
抛下什么,在可爱的故乡

http://blog.sina.com.cn/jiansh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404

回帖

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6765
发表于 2007-8-23 17: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仿佛又去了一趟大理

复习过去走过的美景

一切真是太熟悉

只是当时很懵懵懂懂

看了PP真想再去

 

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6

主题

4635

回帖

1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12796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7-8-23 23: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我见过的在路上最能写的一个男人,

能够如此细心的品位走过的每个地方,

如此细腻的给我们介绍沿路的民俗风情,

而且出行前做的功课也不少,令人赞叹不已,真真的佩服!

照片也拍得很好,赞!

好希望标题前有颗闪闪的蓝钻出现,呵呵!

我相信,会有的!

雨林深处,聆听自然之声;寂寂之夜,独享美丽心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89

回帖

529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295
 楼主| 发表于 2007-8-24 10: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大理

6月20日
    昨晚十点多钟吃玩饭后,赶紧洗了个马虎澡就睡下,以为累极了会睡得快睡得好的,实际上却没有睡踏实。一天骑单车百余公里,对于平常较少运动的人,算得上是大运动量了;何况,手臂还被晒坏了,整个晚上都被火辣辣的痛折磨着睡眠。本想今天休整一下,可还是经不住蓝天的诱惑,仍然早早地起床。

    先去租车店还了自行车,然后在古镇路边的一家小吃摊,点了一碗稀饭和两个破稣粑粑,一边吃一边问摊主一些游览车辆的价格行情。昨晚没能在喜洲白族民居吃晚饭,因为时间太晚了,那里的民居景点已关门,今天得补上这一课,要去那里品品白族特有的三道茶。还有,虽然昨天沿着苍山脚下的路,从南至北贯穿了苍山的十九峰及其流淌的十八溪,却没有停车登上其中的任何一座山峰,我不能留下遗憾,再累也要登上苍山,哪怕只登上其中的一个山峰。诗人于坚不是说了吗,如果大理是一个天堂,那么洱海就是一个供女神们沐浴的天池,苍山就是一座供神灵们栖息的神庙。我不好意思与女神一起畅游洱海,可拜谒神灵的虔诚之心却是一定要有的。

    一个当地的小姑娘看我拿着地图,说包她姑父的车很便宜,而且一些景点门票还可帮忙打折,一番对话落实了具体细节后,就很快坐车先去了喜洲白族民居。大理是以白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其浓郁的民俗主要体现在民居、服饰、婚嫁、信仰、习俗和庆典节日这些方面。在宝成府不仅可以看到典型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白族民居,透过那些商业化的繁华色彩,仍可以感受的民居建筑的古朴清幽和实用透亮;还能够在欣赏表演节目时,了解白族狂欢节的“绕三灵”和谈情说爱的“蝴蝶会”等,一睹白族服饰那暗喻“风花雪月”的明艳轻快;我在这里喝的三道茶分别是云南沱茶、苍山玉绿和凤庆绿茶,还真是能够解渴提神,品味到三道茶“一苦二甜三回味”的深远悠长。

    不过,尽管在这里过得也很愉快,但里面还在继续修缮,太过噪杂热闹,装饰痕迹也太重;倒是昨天在洱海水边穿过的那些无人问津的小巷,那些石砌的墙、阴冷潮湿的木屋、深邃清澈的石井、寻常百姓家一扇扇灰暗朴实的木门和一幅幅门神,给人的感觉更真实些,大理的神韵可能是在那里吧。

    从宝成府出来,就赶往上关去登那苍山的云弄峰。这个季节显然是看不到皑皑的苍山雪了,听司机说,望夫云在冬春季节才出现,而且只出现在玉局峰的山顶。我不知道此时飘移在云弄峰上的云是什么名字,但那含情脉脉的妩媚灵动,让我相信她就是预兆丰收的玉带云。因为,山下的庄稼一片茁壮,郁郁葱葱的农田如锦绣一般。看到云弄峰满山的绿树随着彩云飘带一起摇曳,我的心情也跟着飞翔起来。

    云弄峰是拍摄《天龙八部》的景地,很有意思的是,两个四川小女孩,在山洞里每见到一个石像都要上前跪拜,原来她们也是刚刚参加了高考的学生,她们在求神拜佛保佑自己能够考上心仪的大学。山下有一个花园,名曰“上关花”,园子不大,花也不多,里面有一座石刻雕像是花仙子,显得有些寂寞,游人也不愿在炎日下在此久呆。

    最后去了传统集会的“三月街”,今年在那举办茶花节。从古镇西边的苍山门出去,跨过滇缅路还要往苍山方向走十几分钟,才走进茶花集市。在那里真是开眼了,看到许多从未见过的茶花品种,很想带几盆回来,却想到后面的行程,还是很可惜地放弃了。

    返回旅店又穿行古镇街,站在刻有“文献名邦”四个大字的古城门下,轻声诵读明人彭继书撰写的红漆对联:“槛前海色连云碧,云外朱霞伴鹤飞”,不禁与“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一联相比,觉得另有一番境界——是的,花开花落总有时,云卷云舒且从容吧。

    回到住宿地,想上网把这几天的所见所闻向博友们介绍一下,无奈在MCA的网吧里,虽然能勉强看看网上的新闻,速度却慢得让人急着吐血,想打开博客的网页——嘿嘿,几乎是不可能的。也好,回房间一心睡觉,为明天早起赶路储备好精神,去下一个美丽的天堂——丽江。

 

历史从这里穿过

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

 


破稣粑粑,火下炕熟

 

三道茶,需回味

 

 

蝴蝶会,有人欢喜有人伤心

日暮斜照苍山老

 

沧海桑田是天堂

 

 

 

 

[此帖子已被 见摄 在 2008-5-23 20:34:04 编辑过]

寻求什么,在遥远的异乡
抛下什么,在可爱的故乡

http://blog.sina.com.cn/jiansh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7-6 17:01 , Processed in 0.17061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