赌城24小时(三) 
几个世纪奇迹般未经战火的澳门,海风吹拂,树影婆娑。古老的南洋建筑、天主教堂与现代化的奢华赌场共荣共生。中国人、葡国人、东南亚人,东方人和西方人在这个弹丸之地共同生活,互相融合,就像一块永远保持热度的葡式蛋挞,松软酥脆,精致而温馨。(图为澳门议事亭前地) ——凯子鱼 下午4点钟的光景,澳门的街头闲适而平淡。穿着雪白校服的小孩子们三三两两走在放学路上,街上车流如织,行人步履匆匆,只有赌场附近街口的几个欧巴桑,在四下打量着经过的人们。 我们从老葡京出来,直奔附近街巷里的人民币兑换店,决定换过HK后四处走走,晚上再来小赌一把。正过马路时,那几个欧巴桑如捕获猎物般箭一样地冲过来,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掏出几张书页大小的宣传画硬往手里塞,凯子鱼没接,同行的朋友未回过神,怀里已被塞得满满一沓。 以为是法X功,定睛一看,却是一摞真人美女图,图下方印着个人简介和联系方式——原来是红灯区的广告。在澳门,“黄”和“赌”是合法的,黄,是指澳门的真人秀等色情行业,赌则是闻名世界的博彩业。在澳门打车时司机也调侃,只要有钱,澳门便是男人的天堂。 当年,港澳人担心回归后制度会变,小平同志说,“马照跑、舞照跳、股照炒”,一国两制100年不动摇,这句话既保证了港澳稳定过渡及之后的经济发展,也留下了腐朽的资本主义特色。 但如果“盲人摸象”式地以为澳门只有黄和赌,那便是大错特错了。澳门真正的精髓,不在声色犬马的享受,却是400年来中西文化融合的遗存。只要放松心情行走在澳门深处,十之八九便会爱上这个精致的邻家小岛。 来之前凯子鱼上网做过功课,知道我们所处的位置,大约将近澳门旧城区的中心。这一带有20多处历史建筑,包括闻名的大三巴牌坊、大炮台、妈阁。2004年在中国排着长龙的申请世遗项目中,澳门历史建筑群被列为首选,足可见其独特之历史文化底蕴。 找一个餐馆的小妹问了大三巴的大致方位,我们便开始徒步在历史与现代的际会中了。 身处澳门的古建筑群中,是一种很奇特的感觉,时空镜头不断地于新旧、中西之间切换。老教堂外穿梭着衣着时尚、戴着墨镜的现代人;旧街区里停着鲜亮的MINI COOPER;窄窄的、蜿蜒的、波浪般起伏的街巷里,一家挨着一家的手信店,售卖着当天烘制的杏仁饼等各式糕点小吃;带有侨乡风情的大理石骑楼长廊内,于人流中看新马路的街景,很快便隐没在斑驳的岁月之中。 不知不觉,我们走到了议事亭前地——紧挨着新马路的一个著名小广场,马路对面一整栋建筑是过去的地区行政中心、现在的民政总署大楼。此刻,许多人在议事亭前地的喷水池边戏耍,在这里,最让人感触的不是洋溢着浓郁南欧风情的浮雕壁刻,而是世界上最小的麦当劳广告牌。澳门为了最大限度保护原有的建筑风貌,所有的招牌都恭顺地紧缩在门脸之上,即使世界餐饮大王也不例外。 中国与葡萄牙,宗教不同,文化相异,作为两国历史铰链的澳门却为何能在4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中安然嬗变,即使近代最为惨烈的世界大战,也未能伤及此地? 原来早年,原为葡萄牙殖民地的巴西在独立后人口缺乏,为发展经济,旧宗主国葡萄牙与日本商议每年迁移一定数量日本人去巴西,到“二战”爆发前夕,已有300多万日本人漂洋过海移民到这个南美国家。 二战期间,葡萄牙担心澳门安全,告诫日本政府,若武力侵犯澳门,则将已迁往巴西的日本人全部遣返。要挟也好,协商也罢,葡萄牙统治下的中国澳门果真安然无恙。 有人说:当歌曲和传说都已经沉寂,只有建筑还在说话。它是一部凝固的历史,见证着在大地上所发生的风云变幻。 没有经历大的战争灾难,是澳门建筑得以存留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澳门不像香港,在超常规发展中革除了旧有的建筑文化遗存,澳门发展较为缓慢,城市化的步伐没有将古建筑推倒重来,而是依存再建。 更为关键的是,在这样一种氛围中,中国文化与西欧文化互相包容,兼容并蓄,既有葡人礼拜的教堂,也有中国沿海民众信奉的妈祖庙;既有葡式别墅,亦有华人大宅;既有耶稣,也有观音殿、土地神、关帝、财神、太岁、石敢当;既有葡国蛋挞,亦有老婆饼和凤凰卷…… 这是中国人和葡萄牙人共同在400年间营造的一种特殊的文化,体现了对彼此信仰、生活的尊重和交融,是中西合璧的经典之作。这,才是澳门真正的魅力所在。(凯子鱼博客:blog.sina.com.cn/kaiziyu) [此帖子已被 凯子鱼 在 2007-11-4 14:07:55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凯子鱼 在 2007-11-4 14:11:20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凯子鱼 在 2007-11-4 14:12:44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凯子鱼 在 2007-11-4 14:13:31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