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301|回复: 32

我所了解的佛教

[复制链接]

393

主题

4811

回帖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30251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7-11-11 15: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所了解的佛教

 

一、佛教的世界观

   我们都知道在欧氏几何里有一条公理:“平行线永不相交。” 在公理的基础上一个严密的几何大厦就这样建立起来了。但是近代的黎曼几何则给出了相异的假定:“平行线在无限远处相交”,广义相对论使用的就是这个工具。科学上的重大突破往往是从怀疑这些不证自明的公理开始的,比如古人曾经深信自己眼睛得到的地心说。

      人类的语言其实是一个很粗糙的工具,拿最简单的数字“一”来说,你能给出个定义吗?字典上说是最小的正整数,可是如果对一个连“一”都不明白的小孩,你用整数解释“一”就不合适。孩子也许会把一个苹果、一个梨子、一根手指当作一,对“一”的理解就要经历一次小小的顿悟呢。

  佛教认为一切言语论断皆不确实,但是又必须通过语言文字来旁敲侧击。比方以手指月,众人却可能以指为月,所以佛陀说法四十九年却自称未说一字。

  回到正题,看来语言还是需要,公理还得存在。笛卡尔曾试图给出一个终极公理:“我思故我在”。问题出现了,你怎么知道你在思呢?当你回顾自己的思维时,那些思维定是在这之前发生的,于是你必须认为自己以前的思维是真实存在的,或者说记忆是真实无欺的,于是我们挖掘出了这个公理的前提,它,还是公理吗?船头撞不到船头自己,视觉无法视觉视觉本身,思维亦然。

  呵呵,如果看官说破,俺马上投降,其实笛卡尔真的没什么错,只是让俺辩出了岐意,咱们把它改头换面为“我觉故我在”如何?相比而言,没有什么比当下的触觉、视觉、味觉、听觉诸如此类更真实可靠了。您可以不相信嘴里是糖,但不能否定当下感受到的甜!

  佛教认为一定有一个能知能觉的主体,没有比它更真实的了,而世界则是类似《黑客帝国》里的虚拟世界,没有看过这部影片的同学就看看吧。

  佛教用许多词汇来指代这个能知的主体:禅心、佛心、佛性……,但是要记住这些都是指月之指啊,因为这个能知是无法描述的,能够描述的一切都是被知,换句话说:所知皆不是!这也是密宗之所密,佛曰不可说的原因。

  可能有同学会说:这个佛心是不是灵魂什么呀?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说是因为用什么名词指代并无所谓,说不是因为通常的灵魂概念与之不符。当我们提到灵魂一词时意味着什么呢?头顶上冒出的一缕看不到的轻烟?嘿嘿,那是你的空间想象,是所知。永恒的灵魂?那是你的时间想象,是所知。人的思维其实也是一种简陋的玩具呢,去想象一下宇宙未爆炸前那个没有空间没有时间的奇点,能达到吗?也许用老子的“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来形容庶几接近吧。

  时间、空间这些概念同样是被“你”所知的概念或对象,“你”能感知一切却不是一切,“你”可以用不可思议来形容。

  想起来禅宗参话头:“我是谁?”,哪个是你呢?皮肤内的是你吗?肚内的饭菜蛔虫怎么算?脑组织中的记忆部分是你吗?如果动过脑手术“你”是否就不完整了?如果手术前把你的记忆录入电脑写在纸上,“你”是不是就跑到了那里?

  不是的,这些都不是“你”,因为他们都可以被知,如果一定要打个比方,肉体仿佛是一台接收各路信号的电视,“你”则是看电视的人,电视坏了,你并没有瞎掉。如果对着盲人当头一棒,他一样会“看到”金星乱冒。

  当你在电视前为剧情中的主角或哭或笑或喜或悲的时候,不要忘了坐靠在沙发上那个看戏的人哦。

  脚伤无法纵山,坐在电脑前发呆,无聊弄些文字,看官您请茶!

 

[此帖子已被 醉棋横刀 在 2007-11-12 15:32:03 编辑过]

追随你的背影走在路上 有一天我也将成为背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187

回帖

1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153
发表于 2007-11-11 16: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你在电视前为剧情中的主角或哭或笑或喜或悲的时候,不要忘了坐靠在沙发上那个看戏的人啊。”

你说的是我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537

回帖

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9905
发表于 2007-11-11 17: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聊的写手,整出有聊的文字。请。
境由心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1258

回帖

7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0463
发表于 2007-11-11 17: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脚伤无法纵山,纵电脑,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9

主题

1457

回帖

9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90166
发表于 2007-11-11 20: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很深,我得多读!

得好好学习了,对于佛我现在只学会了感恩和宽容!

花最少的钱玩最多的地方,背上行囊,清爽上路,简朴行走,自由心灵,穷尽天下美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1041

回帖

6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0831
发表于 2007-11-12 14: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是我太累?还是你写得有点乱?反正,我是晕头转向了!!

我看过佛教方面的书,比你的更易懂列~~~~

坚持健康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43

回帖

937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9376
发表于 2007-11-12 15: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3

主题

4811

回帖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30251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2 15: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空空的瓶子:

不知道是我太累?还是你写得有点乱?反正,我是晕头转向了!!

我看过佛教方面的书,比你的更易懂列~~~~

瓶瓶,我已经尽力把问题说得现代平易啦

  如果一定要有个重点总结的话,那就是:一切你所知所感所想都不是佛性,那个能知的才是。前面的铺垫都是为了说明这一点。

  其实这个东西说难不难说易不易,发出这篇文章就是因为发现不少接触过佛教的同学把佛教一些外在的形式当成了佛教真谛或者把某些具体的修证方法当成了最终目标。

  金刚经上世尊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见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最后一个“见”读“现”,显现的意思,就是说不能呈现出如来本心,这个本心人人皆有啦。

   练习一下金纲经的句型:

     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
     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则非凡夫

    晕没有,瓶子?晕了是好事哦,真晕那一刻,了断思维摄心内证就接近返回真我了。

 

 

 

 

[此帖子已被 醉棋横刀 在 2007-11-12 16:44:59 编辑过]

追随你的背影走在路上 有一天我也将成为背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3

主题

4811

回帖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30251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2 15: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水自清
追随你的背影走在路上 有一天我也将成为背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852

回帖

4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7150
发表于 2007-11-12 16: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刀,你是干啥的啊!怎么啥都会啊!
像蚂蚁一样工作,像蜜蜂一样生活,像蝴蝶一样浪漫,像猪猪一样幸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1041

回帖

6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0831
发表于 2007-11-12 17: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醉棋横刀:
空空的瓶子:

不知道是我太累?还是你写得有点乱?反正,我是晕头转向了!!

我看过佛教方面的书,比你的更易懂列~~~~

瓶瓶,我已经尽力把问题说得现代平易啦

  如果一定要有个重点总结的话,那就是:一切你所知所感所想都不是佛性,那个能知的才是。前面的铺垫都是为了说明这一点。

  其实这个东西说难不难说易不易,发出这篇文章就是因为发现不少接触过佛教的同学把佛教一些外在的形式当成了佛教真谛或者把某些具体的修证方法当成了最终目标。

  金刚经上世尊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见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最后一个“见”读“现”,显现的意思,就是说不能呈现出如来本心,这个本心人人皆有啦。

   练习一下金纲经的句型:

     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
     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则非凡夫

    晕没有,瓶子?晕了是好事哦,真晕那一刻,了断思维摄心内证就接近返回真我了。

 

 

 

 

[此帖子已被 醉棋横刀 在 2007-11-12 16:44:59 编辑过]

哈哈,我明白你说的!!亏我读过,不然真要晕了~~~

坚持健康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3

主题

4811

回帖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30251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0 10: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佛教的修行观

   由于佛教认为一切言语假设(包括前文提到的公理)皆是虚妄,所以特别强调:要无所住而生其心;强调:不宿同一棵树下。目的就是让人不要把自己捆死在某个立场某个角度,不要迷恋在某个地方。因为所有的立场都是盲人摸象梦里说梦,站在立场上说话表面上仅属狂妄自大,其实是将心灵自陷囚笼。无立场就是最大的立场,唯此几近世界的真相。

  佛教重视感觉或者说是灵感。何谓感觉?比如同样称作微笑,一个职业性的皮笑肉不笑,一个发自心灵的阳光,后者就有笑的感觉。再比如面对同样的景色,一个麻木不仁,一个得鱼忘筌,后者就有感觉。这个感觉或者灵感相信我们每个人都遇到过,打枪、投蓝顺手时百发百中,不顺时象老天爷在作对。

  这个东西也有人称为直觉,敏感的人能在一瞥之间找到对象的神气。佛教里许多修炼手段:打坐、冥想、终不语其实都是在培养这种能力。这个能力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凭籍它可以更顺利地摄心内证。

  现在,试试合上你的眼睛,想象你最熟悉最有把握的一个人的面容,能看清细节吗?如果不能,你就和我一样有待努力。佛教中的观想诸佛菩萨练的是同一样东西,但是有些修行者因为观想到一些独特的东西而沉迷其中就是堕入金刚经上说的“人行邪道”了。要时刻注意的是你的一切所见所知皆非佛言真谛,至于所见所知从何而来及本质真伪,这个问题有点专业,感兴趣的可以研究一下十二因缘。

  很多旁观者对佛教行为中的打坐、念经、守戒诸如此类留下了刻板的印象,其实这些表象后面是追求活泼泼的心,是对一切公式概念的否定。

  讲个禅宗故事:两派禅院比邻而居,各有一名小沙弥负责采购。其中的一个每天早上到市场买菜时,总会与另一个碰面。

 “你到哪里去?”其中的一个问道。

 “脚到哪里,我到哪里。”另一个答道。

  这个小沙弥感到难以应答,于是向他的师父求教应对之术。

  师父对他说:“明天早晨,你遇见那个小家伙时,如果他再这样答你,你就问他:‘如果没有脚你到哪里去?’这样你必胜无疑。”

  次日清晨,两个小沙弥又相见了。

 “你到哪里去?”前一个问道。

 “风到哪里,我到哪里。”另一个答道。

  这句答话又难倒了他,于是他又向师父求教。

  师父提示说:“你去问他:‘假如没有风你到哪里?’”

  第三天早晨,两个孩子又相遇了。

 “你到哪里去?”前一个问道。

 “我到市场去。”另一个回答。

  还有故事:两个悟道的人路遇一尸,一个悠悠然扬长而去,一个停下来念咒埋尸。旁人见到,认为其中一定有一个错了,询其师,师笑不语。

[此帖子已被 醉棋横刀 在 2007-11-20 10:39:20 编辑过]

追随你的背影走在路上 有一天我也将成为背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54

主题

3521

回帖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35886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07-11-20 12: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以后评价在路上文的标准,除了饱读诗书外,博学佛意也是重要指标之一。

 

武汉青山蜂巢户外运动俱乐部 www.fcjlb.cn 伊凯文、天路、西沿登山鞋、梦之旅、欣野户户外装备批零。野外露营装备出租,新人免费培训。电话:027-86488251 18607185032 QQ:519538563 活动群:90630739 47676554 65322366 9441885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9

主题

2959

回帖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75911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7-11-20 12: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世界观:所感非所知,所知非所觉?

修行观:摄心内证,见性成佛?

读读书 喝喝酒 旅旅游 http://weibo.com/u/254297438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9

主题

2959

回帖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75911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7-11-20 12: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不可说吗?你说的是你的手指头吗?

读读书 喝喝酒 旅旅游 http://weibo.com/u/254297438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3

主题

4811

回帖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30251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0 13: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直向北:

 

不是不可说吗?你说的是你的手指头吗?

追随你的背影走在路上 有一天我也将成为背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3

主题

4811

回帖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30251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0 13: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直向北:

 

世界观:佛教认为一定有一个能知能觉的本体,没有比它更真实的了,大千世界皆其幻化。

下帖可供参考 http://www.5zls.org/ShowPost.asp?ThreadID=65059

修行观:回归到那个不可言说的本体,至于回归了是个什么滋味,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追随你的背影走在路上 有一天我也将成为背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9

主题

2959

回帖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75911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7-11-20 22: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醉棋横刀:
一直向北:

 

世界观:佛教认为一定有一个能知能觉的本体,没有比它更真实的了,大千世界皆其幻化。

下帖可供参考 http://www.5zls.org/ShowPost.asp?ThreadID=65059

修行观:回归到那个不可言说的本体,至于回归了是个什么滋味,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原帖原已拜读,并已回帖。

色(五蕴之一,与你所指不同)即是空,唯一不空的就是空。

能知能觉的本体如果是唯一的,...  ....?

读读书 喝喝酒 旅旅游 http://weibo.com/u/254297438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8-24 15:21 , Processed in 0.18249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