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新日铁依靠与宝钢的关系,成为中国汽车钢板市场的霸主。目前,包括一汽大众、上海通用、神龙汽车在内的几乎所有主流汽车企业,都是宝钢的客户。2006年,宝钢占中国汽车板市场份额的52%,仅向一汽大众供应汽车板,年供货量就突破了5万吨,而奇瑞的钢板采购量则是这个数字的2.5倍。
在汽车钢板市场独占鳌头的宝钢,自己获得了多少利益呢?2005年,宝钢、新日铁和阿赛洛三家共同建成宝钢新日铁汽车板有限公司,投资总额为65亿元。由于必须遵守大型钢铁企业不允许外资控股的政策,宝钢出资50%,新日铁38%,阿赛洛12%。尽管如此,宝钢也没有掌握话语权,不仅公司主要生产设备及核心技术均来自新日铁,采购权也在新日铁手中,使用的钢板母材一度从日本进口。
事实上,新日铁只是日本产业在中国利益链的一个原子。通过与宝钢的合作,新日铁为其它日本企业构建了一个利润通道,从丰田等汽车企业,到三井物产这样的综合商社,都成为最大的得利方。
由新日铁牵线,三井物产早在1985年就与宝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在中国建立了庞大的钢铁物流供应链,逐步巩固了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在协助宝钢合纵连横的过程中,三井物产全面控制了华东和华南地区的高档钢材市场。
三井物产是世界上最大的综合商社,拥有铁矿石主要开采国巴西、澳大利亚、南非和印度铁矿的大部分权益。2005年,获得铁矿石首发定价权的新日铁与国际三大铁矿石供应商谈判,接受了71.5%的价格涨幅;2006年,又接受了19%的涨幅。考虑到三井物产在几大铁矿石供应商中的权益,新日铁更愿意在价格谈判中妥协,包括宝钢在内的中国钢铁企业只能被迫接受,而最终利润将转移到三井物产及新日铁手中。
三井物产(中国)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田中光雄,在谈到与宝钢的合作时表示:“宝钢需要长期稳定的铁矿石原料供应,三井物产在巴西有一个矿山的投资,差不多有十几亿美元。那么,我们与宝钢的合作关系,就建立在我们长期稳定地为宝钢提供铁矿石原料上;而宝钢则把它们产品的销售,委托给三井公司。”
2008年度的铁矿石定价谈判即将开始,继去年底接受9.5%的年度涨幅之后,宝钢将继续代表中国钢铁企业参加谈判,而宝钢的合作者三井物产,也将继续发挥它的重要作用。但是,三井物产决不是中国钢铁企业的保护伞,它看中的是宝钢的垄断经营能力,为的是通过大企业集团,掌控中国的钢铁市场;而宝钢长期以来的伙伴新日铁,则充当了三井物产的警卫员。
除了宝钢之外,三井物产及新日铁也和武钢、鞍钢、首钢等中国钢厂合作,建立合资公司。中国钢铁的采购、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都能看见它们活跃的身影。
仅从汽车产业层面(事实上,在任何日本企业能够深入的产业领域,都存在类似现象)来讲,中国车用钢板的销售权、定价权、原材料采购权,已被日本企业全面控制。其中不仅包括新日铁、JFE、日立金属、住友金属等日本钢铁企业,还涉及到几乎所有日本整车企业,因为它们同样是既得利益者。
进入中国的日本整车、零部件及其它关联企业,大多数都隶属于日本六大财团。现如今,六大财团的成员企业已悉数落户中国,并换换相扣,结合成一个庞大的关系网。表面上,日本企业在中国是亲兄弟明算账,但实际上,它们只是玩了一个击鼓传花的群体游戏。
欧美企业的失算,源于贪欲;日本企业的胜出,源于狡诈;而中国企业,则一直扮演着被利用的角色。中国汽车产业喂饱了日本经济,却连市场和技术一起丢失,如今的我们,又该何去何从?